唐朝的宦官一直是国家的一个强大势力,这股势力还直接就掌握着朝廷的权力,自打德宗把神策军的指挥权交给了他们,这些宦官就更加厉害了。在朝堂中他们甚至比宰相都要强,有的时候还可以直接就主导废立皇帝,有多个唐朝的帝王,都是在他们的拥护下上位的,还有一些帝王甚至就是被他们给杀掉的。像文宗这些皇帝,也感受到了宦官们的威胁,想尽了办法要除掉这些宦官,可惜他都没有成功,反而是让这些宦官给打败了。
唐宪宗李纯
这些唐朝的帝王与宦官们的斗争,一直贯穿了整个中晚唐,双方到死都没有分出一个结果,后来宦官们被彻底除掉了,而唐朝也已经灭亡了。按理说宦官只是皇帝们的奴才,他们个人的生命和权力都是依附于皇帝的,为什么他们的权力可以压过皇帝,而皇帝却不能把他们怎么样呢?其实在唐朝的中后期也是出现了一些不错的君主,像宪宗这些人都是能力非常强的皇帝,可他们都没有除掉宦官的势力。
唐代藩镇的分布
这就能看出来,唐朝内部的宦官势力与皇帝的关系非常不一般,我个人认为他们是属于相互依附扶持的关系,唐朝的这些皇帝到了后期实际控制的地区就非常小了,只能以长安为核心掌控周边的一些地方,和全盛时期掌握一个国家有明显区别。朝廷的力量变得弱了,那么地方的力量就非常强了,其实在唐朝的中后期,可以把这个国家看作是一个类似西周的国家,唐朝帝王无疑还是整个国家的领袖,地方的势力名义上也都是听从皇帝的。
节度使拥兵自重
可这些藩镇就和之前的诸侯王们一样,有着非常大的权力,可以自己来做任何的事情,他们掌握着地方的财政和人事权,可以随意扩充自己的部队,俨然就是一个国家里面一个个独立的小国。唐朝的皇帝几次想要除掉这些势力,都没有能够成功,那么唐朝君主想要维持自己的权势,就必须要在中央扶持起一个庞大的势力来制衡住地方的藩镇,因此宦官就被摆到了台前来,他们本身就是来源于宫内,一切都是为了皇帝来服务的。
唐朝后期最强节度使
因此不用担心他们会危害到自己的江山,皇帝本人是不可能掌握部队的,把这个权力交给了宦官,让他们开始有了势力,这就在国内文官与藩镇中增加了第三方的力量,这三方势力相互牵制,皇帝名义上可以维持这种平衡,那么国家就不会有大乱子。
唐朝的文官
编者认为,唐朝的这些君主并不想要除掉宦官势力,其实宦官的势力是一个庞大的团体,这个团体与皇帝是利益一致的,双方共同来对抗外部的藩镇势力。人们看到的皇帝与这些宦官的对抗,实际上是皇帝与这些掌权的大宦官对抗,这些个别的大宦官自己权力大了就开始影响皇帝,这就是必须要除掉的人,至于整个宦官的势力,唐朝皇帝并不会就这样把他们拿下,甚至还会在某些必要时刻有意扩大宦官的权力,否则朝内的格局也就失去了平衡。
唐代的宦官专政,为何几代帝王都没能解决,而朱温则很快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主要是唐朝的时候,宦官数量庞大,因为常伴在帝王身边,所以对帝王的心思把握得很准,就很受帝王的信任,这样一来就助长了这些宦臣的势力,后来慢慢地这些人掌握了很多人的生杀大权,以至于有了操纵和废立皇帝的权力。但是朱静这个人是农民出身,处事果断,他知道宦臣当道不利于国家,就直接下令杀了七百多宦官,可以说杀绝了,也歇了一些相当宦官的人的心思。
宦官权力最大的时候是在汉朝、唐朝和明朝,其中最厉害的就是唐朝的时候了。宦官比起很多人都有着一个特别的优势,那就是他们是在皇帝身边待得时间最长的人,所以比起皇帝的那些老婆孩子,他们是更清楚帝王的心思的人,这样一来,这些宦臣在帝王心中就是一个可靠的存在,对他们的信任很高,就赋予了他们权力。唐朝后期的时候,帝王昏庸,竟然让太监治国,所以就有很多大臣把他们当做是人上人去讨好,使得这些人野心膨胀,专断独权。
加上朝廷的这些文官都是些软弱怕事的人,所以也助长了唐朝宦官的嚣张。还有就是唐朝的帝王更换很快,很多人都对这情况习以为常了,觉得就算换个人当皇帝,对他们这些底下的人的影响也不会太大,所以就有了唐朝后期的是,有一些宦官为了自己的利益竟然废立皇帝,这些大臣们也不关心了。
但是朱温这个人就不同了,他是草莽出身,还是个无赖小人,在他称帝后就杀了七百多的宦臣,可以说不仅让宦臣这个物种都绝种了,还把一些人想当宦臣的心思给扼杀在摇篮里了。
唐宦官军权为什么剥夺不了
唐代的中央禁军掌握在宦官手里面,这是主要原因唐代的禁军分为南北衙,南衙禁军由宰相负责,文臣主兵事,南衙卫士一般由各地方军轮流担当;北衙禁军由皇帝亲信宦官负责,武臣主兵事,北衙禁兵一般为皇帝、太子亲兵,比如羽林军等,都属于北衙
也就是说,皇帝和太子等人的安全是由北衙禁军,也就是宦官掌控的。
北衙禁军在唐中晚期主要有神武军、神威军、神策军等几个系统组成,分别在不同时期占据了北衙禁军的大部分实力。这些势力都是掌握在宦官手里面。
这一现象在安史之乱后尤为严重,唐肃宗李亨因强藩作乱、险亡其国而开始对武将妄加猜疑,宦官则大受宠信,开始内掌军队,外监诸将,其权力从内廷向外朝逐步延伸,从间接向皇帝进言干预朝政到直接把持军政要职,最终形成了专权格局。历数如下
李辅国:拜殿中监,兼闲厩、五坊等十余使,封郕国公,加司空、中书令,掌禁军
程元振:判元帅行军司马,总率禁兵,升任骠骑大将军。
鱼朝恩:天下观军容宣慰处置使,并统率京师神策军
俱文珍:至右卫大将军,知内侍省事
吐突承璀:左神策军护军中尉,功德使,封蓟国
王守澄:骠骑大将军,充右军尉
仇士良:神策左军中尉
鱼弘志:神策右军中尉
田令孜:左右神策十军使
窦文玚:左神策护军中尉
霍仙鸣:右神策护军中尉
反比鳌拜,并不掌禁军权,且当时满清政府内部矛盾很大,鳌拜做不到一手遮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