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叙古论今
自朱元璋初定明朝,明朝一共经历了十六位帝王,而朱由校便是第十五位皇帝,庙号熹宗。他16岁即位,在位仅仅七年,在二十三岁时因病去世,可谓是短暂而又无功的一生。
朱由校的无功在于什么呢?在于他不理朝政,只研究自己的兴趣,也就是木匠功夫。他虽然自己把木匠研究的出神入化,但是‘术业有专攻’,他作为一位帝王,不处理朝政,不关心天下社稷,那就是不务正业。
更何况,他放任魏忠贤这类宦官专权,残害了不少以改革朝政为政见的东林党人,使得明朝朝政的渐渐衰微。于是在朱由校去世十多年后,明朝后人无法修复已经千疮百孔的朝政,只能看着它崩塌,被誉为“治隆唐宋”的辉煌时期就这样默默而终。
那么朱由校为何如此偏激呢?这就不得不说他从小所处的环境了。我们清楚,皇位继承人都是从小就被当成继承人培养,学习关于朝政的一切,如此把他们训练成一位合格的帝王。而朱由校的行为、性格的形成也是因为这一点,他的所作所为,与早期的环境影响是有关系的。
我们现在常说‘赢在起跑线’,而朱由校就是输在起跑线的人,他因为自己父亲明光宗的疏忽,直到九岁都没有学习过知识,还停留在简单的思维认知上,没有基础的条理。所以在他即位后,诏书成为一大突出问题,他只能听别人的奏表,然后再决策、批改,并且他不爱全盘接受他人的摆布,往往自己摸索,不懂装懂,擅自颁布诏令,弄出文理不通的笑话。
很显然,当我们对一条路不感兴趣的时候,我们会尽可能地偏向另一条自己感兴趣的路。而朱由校感兴趣的恰恰是木匠手艺,这与他的少年经历分不开。少时的朱由校,由于无所事事,每天东游西荡,等他能时时看见为修缮遭受火灾的木匠后,他渐渐产生了兴趣,并且靠自己学会了一些,在没有人指导的情况下,他竟然学得了一项好手艺,于是,做木匠活成为他的主业,处理朝政倒成了他的副业。
朱由校专注于木匠活的后果很明显,他不理世事,只埋头于木工活计之中,放心信任着自己身边的乳母客氏和宦官魏忠贤,使得客氏和魏忠贤拥有了极大的权力,他们一个独权后宫,一个独权朝野。
这一方面是因为魏忠贤等人的奸诈、贪婪,他通过总是在朱由校做木匠活的时候上奏而引起朱由校的厌烦,借此使朱由校彻底沉迷于木匠活,自己总揽大权,全权代理朝政,如此就形成了一个空前的宦官专政局面。
另一个方面是朱由校自己的逃避,他渴望用一个借口来逃避自己不成功的朝政,同时他并不喜欢受人摆布的感觉,于是,他放飞自我,让自己沉浸在木匠活中,在自己封锁起来的小天地中沉浮,而忘了自己身上背负的社稷责任,就此说来,他是不负责任的。
一朝皇帝一朝臣,要治理天下,就要上下一条心,朱由校早期提拔东林党人是可赞的,但是他却没有一直信任下去,进而错失了朝政扭转的关键,可惜又可恨。
一代皇帝,就在做木匠活中度过了自己的一生,临了在病中逝去,留下摇摇欲坠的明朝。
(完)
签名|叙往日之时,论今日之事!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叙古论今
作为一朝国君的朱由校,为何一心只想做木匠?
因为朱由校从小就对做木工比较有兴趣,当皇帝不是他自己的选择,是被硬推上皇位的。他能从当木匠中获得成就感,所以一心只想当木匠。木匠皇帝朱由校,虽为帝王,却唯独热爱木匠玩意,原因是什么?
大明朝皇帝个个都有特色,这一朝受到了很多人喜欢。作为明朝倒数第二位皇帝朱由校,他一生钟爱木匠活,不愿意打理朝政,会有这样情况存在,全在于朱由校缺乏教育,对国家大事全然提不起兴趣。加之在木匠活方面天赋异禀,使得他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这位木匠皇帝,作为帝王或许不合格,但他如果生在民间,作为一名普通人,一定会成为一代名匠。朱由校虽然醉心木工活,但他在大事上从不昏聩,从重用魏忠贤、孙承宗、袁崇焕等人,到传位于弟弟朱由检,都能够看出,天启皇帝并不昏庸、糊涂。
醉心木匠活,同人生成长经历,有很大关系天启皇帝爷爷万历皇帝朱翊钧,一直想立朱常洵为太子,只因为不符合“立嫡立长”祖制,始终被大臣们阻挠。鉴于这样一个情况,朱翊钧对嫡长子朱常洛非常疏远,朱常洛是朱由校父亲。父子两都不受万历喜欢,所受到教育程度,自然也就很有限。
朱由校整个成长阶段,都没有接受系统正规教育,使得他缺乏作为帝王,必备的才能。自己父亲成为皇帝后,朱由校有了接受系统教育机会,可他父亲只在位一个月,就与世长辞。朱由校成长过程中,因为缺乏管教,更多时候将时间,花在了木工活上面。
明朝皇帝事务缠身,很多皇帝都不想政务缠身在明朝做皇帝,并不是件幸福事情,太祖朱元璋是一位工作狂,废除了丞相制度,也因此使得皇权高度集中,相应皇帝事务也非常多。明朝前期几位帝王短寿,多于常年操劳有关联,他们有了繁多事务,却并没有朱元璋这样硬朗身板。
朱由校之前,就有几位帝王前辈,他们开启了懒政先例。到了朱由校这里,更是任用魏忠贤,自己又成为了甩手掌柜,相比处理繁杂朝廷事务,做木工活享受生活,会更加惬意。
朱由校虽然读书不多,可并不糊涂,他给崇祯留下建议,最终没有被崇祯采纳,这才致使明朝灭亡在了崇祯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