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代,对君主或帝王的称呼主要有天子、陛下、圣上、皇帝、万岁等,那么,这些称呼是什么来的呢?尤其有趣的是,源于武则天的“万万岁”,有一副对子,数十位饱读经书的大学士居然都对不上来,最后被一个马屁精对上了。
1、天子
我国古人把“天”人格化,认为天是宇宙的最高主宰,世间万物都是天地孕育的后代,天为父,所以号"皇天";地为母,所以叫"后土"。而凡人皆为天之子,但按照宗法制度来说,只有嫡长子才有权力继承父的遗产,因此,天子就是天的嫡传子孙。
把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称为"天子"始于周代。封建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君王的统治地位,宣称“君权神授”、"受命于天"的思想,认为天子是上天委任于人间的代理人,后代帝王延续这一思想,都成自己是天子。
2、陛下
陛,原指帝王宫殿的台阶。《战国策·燕策》:“秦舞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陛下”是巨僚谒见帝王时所处的地点和位置。
后来,可能是臣僚们为表示对帝王的恭敬而用的一种称谓。因为巨僚见帝王常用陛下一词,慢慢就转变成了对帝王的尊称。
3、圣上
“圣上”是对皇帝的尊称。封建君主制,皇帝的权力极大,真可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上之滨,莫非王臣。”且其权力不受任何法律的制约。
那么,靠什么来约束皇帝使其成为个明君呢?只能靠道德和宗教的力量,使皇帝受到感化。
从道德上说,就是用圣贤的道理来教训他,把帝王培养成为一位有道德的“圣君”。所以,古代把皇帝称为“圣上”。
4、皇帝
君王称为“皇帝”是从秦始皇开始的。在此之前,中国的最高统治者称“王”,或单称“皇”和“帝。
秦王赢政一统天下后,自认为这是自古未有的功业,甚至连三皇五帝也比他不上。如果不改变“王”的称号,“无以称成功,传后世”。于是让李斯等人议改称号。
李斯等人与众博士商议后报告秦王说,上古有天皇、地皇、泰皇,泰皇最贵,可改“王”为“秦皇”。
秦王反复考虑,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高五帝”,决定兼采“帝”号,称为“皇帝”,并自号始皇帝。
从此,“皇帝”的称号为历代君主所专用。
5、万岁
“万岁”一语是封建时代臣下对皇帝的一种尊称,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而“万万岁”的称呼,则首创于唐朝。
武则天称帝后,特别喜欢臣下奉承她,借此来抬高自己“名不正”的地位,但她又不好直言,于是只能暗示。
有一天,武则天在金銮殿召集翰林院众学士,出题答对。她脱口出了一道题:
玉女河边敲叭梆,叭梆!叭梆!叭叭梆!
众学士搜肠别刮肚,对答了几十句,武则天都不满意。一位惯于拍马屁的学士看出她的心思,忙吟道:
金銮殿前呼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
对此,武则天十分满意,兴高采烈地把马屁精学士的对子推为杰作。从此“万万岁”一词就流传于朝野上下。
为什么古代要把皇帝喊圣上,而把太子喊殿下?
并不是,古代臣子称呼皇帝有很多称呼,圣上是从清朝开始的。
夏王称后,商王称帝,周王称天子,自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给自己弄了个霸气称呼。
秦朝是直接称皇帝的,所以才有始皇帝,二世皇帝的称呼。
到了汉晋时期为体现家国天下,君臣一体,皇帝有了别的称呼“国家”。
隋唐时期,皇帝的称呼进一步拔高,被称为圣人。
宋朝为体现与士大夫共天下,“官家”这个称呼迎迎而生。
明朝封建统治进一步加深,出现了,皇爷,万岁,陛下,等称呼。
到了清朝封建统治达到了顶峰,皇帝自然不能和圣人平辈,所以有了圣上这个称呼。
陛下的意思是从丹陛往下看,而陛是阶梯,只有皇宫里才有,所以特指皇帝。
而殿下,是因为皇子都居住在宫殿里,太子居东宫,所以称殿下。
涨姿势:我国历史上对帝王的称呼有哪些,有何由来
在我国古代,对君主或帝王的称呼主要有天子、陛下、圣上、皇帝、万岁等,那么,这些称呼是什么来的呢?1、天子
我国古人把“天”人格化,认为天是宇宙的最高主宰,世间万物都是天地孕育的后代,天为父,所以号"皇天";地为母,所以叫"后土"。而凡人皆为天之子,但按照宗法制度来说,只有嫡长子才有权力继承父的遗产,因此,天子就是天的嫡传子孙。
把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称为"天子"始于周代。封建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君王的统治地位,宣称“君权神授”、"受命于天"的思想,认为天子是上天委任于人间的代理人,后代帝王延续这一思想,都成自己是天子。
2、陛下
陛,原指帝王宫殿的台阶。《战国策·燕策》:“秦舞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陛下”是巨僚谒见帝王时所处的地点和位置。
后来,可能是臣僚们为表示对帝王的恭敬而用的一种称谓。因为巨僚见帝王常用陛下一词,慢慢就转变成了对帝王的尊称。
3、圣上
“圣上”是对皇帝的尊称。封建君主制,皇帝的权力极大,真可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上之滨,莫非王臣。”且其权力不受任何法律的制约。
那么,靠什么来约束皇帝使其成为个明君呢?只能靠道德和宗教的力量,使皇帝受到感化。
从道德上说,就是用圣贤的道理来教训他,把帝王培养成为一位有道德的“圣君”。所以,古代把皇帝称为“圣上”。
4、皇帝
君王称为“皇帝”是从秦始皇开始的。在此之前,中国的最高统治者称“王”,或单称“皇”和“帝。
秦王赢政一统天下后,自认为这是自古未有的功业,甚至连三皇五帝也比他不上。如果不改变“王”的称号,“无以称成功,传后世”。于是让李斯等人议改称号。
李斯等人与众博士商议后报告秦王说,上古有天皇、地皇、泰皇,泰皇最贵,可改“王”为“秦皇”。
秦王反复考虑,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高五帝”,决定兼采“帝”号,称为“皇帝”,并自号始皇帝。
从此,“皇帝”的称号为历代君主所专用。
5、万岁
“万岁”一语是封建时代臣下对皇帝的一种尊称,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而“万万岁”的称呼,则首创于唐朝。
武则天称帝后,特别喜欢臣下奉承她,借此来抬高自己“名不正”的地位,但她又不好直言,于是只能暗示。
有一天,武则天在金銮殿召集翰林院众学士,出题答对。她脱口出了一道题:
玉女河边敲叭梆,叭梆!叭梆!叭叭梆!
众学士搜肠别刮肚,对答了几十句,武则天都不满意。一位惯于拍马屁的学士看出她的心思,忙吟道:
金銮殿前呼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
中国历代对皇帝的称呼
在秦朝以前,是没有皇帝这个称谓的。夏朝时期的统治者生前被称为“后”,死后被称为“帝”。商朝时期对统治者的称谓也有了变化,商朝前期统治者仍被称为“后”,到了后期“王”这个称谓出现了,那时候的统治者基本都被称作“王”,如“商纣王”。到了周朝时期,最高统治者都被称作“王”如“周文王”,“周武王”。周朝以后就是春秋战国乱悠悠的五百多年,在这期间大大小小的诸侯都选择称“王”。直到公元前221年,嬴政统一华夏,结束了五百多年的割据混战,废除分封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政权。
嬴政统一华夏以后,觉得如果再用“王”这个称谓已经不合适了,毕竟春秋战国时期大大小小的诸侯国都称“王”自己在用这个称谓不足以显示自己的尊崇。于是李斯谄媚地向嬴政进言“古有天皇、地皇、泰皇,其中以泰皇最尊,愿大王号曰泰皇。”嬴政听后觉得自己“功过三皇,德高五帝”于是便取“三皇”中的“皇”字和“五帝”中的“帝”字,自称“皇帝”,其意为自己的地位至少和三皇五帝是平等的,甚至已经超越了他们。自此后世统治者皆称为皇帝。
虽然后世的统治者都被称为皇帝,但是后世的历朝历代臣下对皇帝的称呼还是不同的。秦朝时称呼皇帝为“陛下”。陛下的“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后来“陛下”就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的敬称。后世虽然有许多不同的尊称,但是“陛下”这个称呼还是一直要用下去。
汉朝时最高统治者是皇帝,但是臣子都不会直接称呼为皇帝。西汉时期后宫和近臣称呼皇帝为“大家”这个称呼是只有和皇帝关系比较亲近的人才能称呼的,可以理解为“在国家这个大家里地位最崇高的人”。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在唐朝“大家”是用来称呼婆婆的。而西汉一些普通的文武百官只能称呼皇帝为“天家”。当时臣下对皇帝还有一个特别有趣的称呼“县官”,因为当时的首都又被称为京畿县,而王者官天下,所以皇帝又被称作“县官”。而当时的一县之长被称为“县令长”。
到了东汉时期光武帝刘秀又被称为“国家”东汉时期的其他皇帝还是被称为“天家”。随着东汉覆灭,又迎来了一个乱世——三国。三国时期的主角并不是皇帝,而是魏蜀吴曹刘孙三人,他们都是后期才称帝的。在他们没称帝之前,臣下一般都称呼他们为“主公”。称帝以后都是被称呼为“陛下”。之后的魏、晋、南北朝都称皇帝为“陛下”。
到了隋唐时期,皇帝被称为“圣人”。圣人在唐朝专指皇帝圣人的称呼,最早记载于《易经》里,是君王的意思。(《易·说卦》: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老子》、《庄子》等著作也有专门的描述。圣人在这类著作中,被誉为人间最高的统治者。圣人,还有“与圣比肩”、“见贤思齐”的意思。皇帝们喜欢“圣人”的称呼,是因为人间的最高统治者——皇帝,希望与老子、庄子、孔子、孟子等诸位圣贤“平起平坐”,享有人们至高无上的赞誉与崇拜,进一步地树立皇帝为“天下第一”的无上权威。唐朝时的后宫称皇帝为“宅家”,意为四海天下尽属帝王宅、天子家,国就是皇帝的家,充分体现了“家天下”的理念。
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官家”一词开始频道使用。像后弦赵武帝石虎就被称为“官家”。“官家”一词最早出现在汉朝,意为官府和朝廷。到了宋朝“官家”就变成皇帝的专属称呼了。
明朝嘉靖帝后期,开始崇信道教,给自己加封了一个万寿帝君,所以当时的近臣称呼他为“帝君”或者“道君”。到了清朝时期汉臣称呼皇帝为“皇上”,而满族大臣觉得自己和皇帝更为亲近,则称呼皇帝为“皇帝主子”或者“万岁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