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前20集主要描写“九子夺嫡”,表面看起来非常热闹,其实康熙早早就确立了老四胤禛的储君地位,其它皇子只不过是背景板而已。那么,康熙是如何是在太子还在位的情况下,把胤禛一步一步培养成雍正皇帝的?
康熙和雍正
主要做法如下:
一、让胤禛做真正“孤臣”,成为太子“备胎”康熙46年,黄河发大水,泽国千里,灾民无数。康熙连夜加班办公,商讨救灾事宜。上书房重臣及大臣还有阿哥们都来到太和殿议事。只有两个人没到,康熙在焦急等待。
一个是太子胤礽,他正在和康熙的妃子、自己庶母郑春华在偷情,云收雨霁以后才匆匆来到朝堂。而对康熙的诘难,太子既无良策救灾,也不敢承担失职责任。
另一个缺席的人是四阿哥胤禛,他因为协助太子理政,正在户部清查钱粮。他发现户部既无粮、也无钱,特别是国库库银都被各级官员以各种借口借出,目前库银只有50万两,无法完成救灾任务。这让康熙非常震惊,康熙痛心疾首,当众向列祖列宗忏悔,说自己把国事交与胤礽,结果太子没管好,黄河发大水是上天对自己的惩戒。
康熙让雍正做孤臣
好在老四胤禛及时提出了解决方案:拔40万两库银买粮,再到江南找盐商们募捐救灾。康熙只能同意这么做,胤禛、胤祥又主动请缨下江南,康熙同意。
老四和老十三去扬州赈灾,因为江南是老八老九的地盘,盐道任伯安是老九的门人,负责每年给九爷孝敬100万两外快。而老四要募捐的对象就是老九的钱袋子,老九写信给任伯安,让他们抑制募捐。结果信函被年羹尧截获,老四、老十三以此为要挟,逼任伯安就范,顺利完成募捐任务,又买粮运到黄河赈济灾民,并重修黄河大堤,替康熙解了燃眉之急。
但老四一行不仅赈到了钱,还得罪了人,盐商们以及那些被打压的贪官、脏官弹劾老四,太子也认为老四做事操切。但康熙却对老四的表现赞不绝口。
康熙认可老四的表现,对太子的能力和担当非常不满意。虽然说不至于立即就有了换太子的心思,但开始对太子不放心起来,为了以防万一,康熙开始了太子备胎的培养计划。
这个培养计划就是通过给皇子压担子,考察哪个皇子是真心为国,既考察皇子们的胸襟,也考察皇子们的肩膀,更考察皇子们的能力。追比库银就是最好的一道考题。
面对这道棘手的考题,皇子们的表现堪称精彩:太子既没肩膀,同时为了让自己的人缓还库银,举荐老四继续追缴库银,而不是自己擦自己的屁股。八爷党考虑到这事得罪人太多,宁愿亲王不要,也不愿意追比库银,也举荐老四。大阿哥冠冕堂皇地说自己应该出力,但是太子既然举荐老四,自己也推荐老四……没肩膀还说得这么冠冕堂皇地,也就是这些皇子们了。
雍正心领神会愿做孤臣
康熙对众皇子的表现非常失望,也只得等老四回来商量。在商量的过程中,康熙感叹没有一个儿子愿意“解君父之忧”,老四马上跪下表示愿意承担追比库银的重任,康熙非常欣慰,并让老四做真正的孤臣。
让老四做真正的孤臣,表明康熙已经开始把老四作为太子备胎进行培养了。因为皇帝是“孤家寡人”,今天的孤臣,明天就可能是“孤家寡人”,老四听出了康熙的弦外之音,答应康熙做孤臣,并带着同样是孤臣的田文镜开始向老赖们讨债。
二、发现皇孙弘历,隔代培养释放强烈信号追比库银案因为阻力太大,加上太子的误解圣意,最后只追回三成后不了了之,康熙对太子愈加失望,对老四虽然表面上惩罚,但是心里还是认可的。
不久,又发生了骇人听闻的刑部冤案,康熙本来寄希望于老四审理,但因为这事牵扯到太子,邬思道坚决反对,老四把自己折腾出大病来扔掉这个烫手山芋。老八乘机接手,他通过诱供肖国兴,直接让太子浮出水面,让康熙非常为难,只能派图里琛连夜把肖国兴解到宁古塔交盛京将军严加看管,然后把刑部案子草草了结。在结案时,康熙和张廷玉有一段对话,在这段对话中,康熙认为太子和张廷玉的儿子都“病入膏肓”,废太子的意愿非常强烈。
热河狩猎,太子预感自己储君之位不保
康熙为了散心,乘着秋风起,带着所有阿哥以及十岁以上皇孙去热河狩猎。蒙古王公在朝觐康熙,送给太子的礼物金如意也让康熙没收。对蒙顶王公的赐宴,往年是派太子代为执行的,这次又派八阿哥去,老八以为自己很得圣心,在酒宴上盛赞太祖努尔哈赤和康熙。这里不排除老八也是康熙认可的太子备胎之一。
但是图里琛从宁古塔回到热河,向康熙汇报工作时,说到了肖国兴路上喊冤,康熙这才知道老八是诱供,厉声自语“其心可诛”。当然这是说的老八“其心可诛”,至此,老八彻底和太子无缘。但老八依然被蒙在鼓里,还在做着太子梦。当康熙亮出狩猎的奖品是象征太子身份的如意时,老八就进行了卖力表现,抓了几只活的野兽,把自己打扮成有“好生之德”的人。
当康熙征求意见,如意应该赏给谁时,由于老八代表康熙赐宴,在狩猎场上的表现又与众不同,蒙古王公们以为康熙想另立老八为太子,就建议把如意赏给八阿哥。
康熙正在为难时,老四的儿子弘历跳了出来,他认为王公的说法不对,以康熙狩猎成绩为例进行了驳斥,并狂拍了康熙一通彩虹屁,既给康熙解了围,也让康熙发现了弘历的优秀。就把金如意赏赐给了弘历。
金如意赏赐给弘历,寓意非常明显。既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意图,老四就是太子的备胎,弘历就是帮自己的老爸把礼物收着。而弘历的优异表现,得益于邬思道的教诲,所以狩猎归来后,胤禛对照顾邬思道的年秋月大加奖励,不仅不让她再当丫头了,还给年家全家抬旗。
弘历的出现,让康熙得到意外之喜
弘历的出现,让康熙欣喜若狂,相当于一下子发现了两代皇帝。因此,回京后不久,在老十三和老十四的打架风波后,康熙把弘历接进宫,自己亲自抚养,这就是赤裸裸的培养隔代之君。
而老四对此也心知肚明,自己即位后,就把弘历当作储君培养,不仅早早就封了弘历为宝亲王,经常通过派差对弘历进行历练,而且还为了给弘历扫清继位障碍,不惜杀了老三弘时。
弘历继位后,处处以康熙为榜样标榜自己,甚至在位60年后,在自己的身体还可以的情况下,不惜退位当太上皇,也不愿意超过康熙61年的执政记录,以此向康熙致敬。可见康熙对弘历的影响有多深。
三、对胤禛的党羽进行保护和培养,为未来皇帝提供得力助手康熙撞破太子与郑春华的苟且以及“帐殿夜警”事件,让康熙找到了废太子的理由,回京后太子被废,老大被圈禁。
而推举新太子事件让康熙发现了八爷党的强大,但八爷胤禩并不是康熙心中的太子人选。于是康熙和佟国维、隆科多三人演双簧,把老八狠狠地坑了一把。
康熙复立二阿哥,其实是为老四挡箭
由于老四当时力量薄弱,康熙不得不重新复立胤礽的太子之位。复立胤礽有几个好处:
一是用胤礽为挡箭牌,保护真正的储君人选老四胤禛。
二是用胤礽掩护自己培养隔代之君的事实。如果不复立太子,八爷党倒台后,又不立新太子,那么培养弘历的目的就过于明显,再蠢的人也能看出来圣心眷顾老四。而一边复立太子,一边培养弘历,则可以掩人耳目,让别人把对弘历的注意力转移模糊掉,也是对老四的保护。
而同时,康熙认为老四力量薄弱,于是就是有意无意地培养老四的党羽:
一是圈禁老十三,让老十三成熟起来。老十三是老四的铁杆兄弟,但因为急公好义,做事不太注意细节,容易遭人陷害,甚至会连累老四。圈禁老十三并不是惩罚老十三,更不是削弱老四的力量,相反,却是为老四培养一个成熟的得力助手。康熙临终前,对老四交了底,老四才明白康熙的苦心。
康熙培养年羹尧,其实是为雍正培养党羽
二是提拔年羹尧,让年羹尧独挡一面。年羹尧在黄河发大水时只是一名杭州参将,江南赈灾、黄河修堤后,因为快速回京送折子,受到康熙褒奖,康熙对年羹尧大加赞赏,让年羹尧留在北京当顺天府尹,不要再回杭州了。后来,年羹尧因为追比库银表现优异,被老八举荐担任四川提督。在提督任上又因为表现良好,受到康熙嘉奖。年羹尧在江夏镇闯下大祸,康熙不仅没有责罚,还把年羹尧升为四川巡抚,培养年羹尧的意图非常明显。老四举荐老十四为大将王,老十四举荐年羹尧为陕甘总督,这正合圣意,因此得到康熙恩准。短短十来年,年羹尧就由一个参将成长为职务最高的封疆大吏,除了年羹尧的能力不俗外,康熙的培养意图非常明显。
康熙在京城圈禁了老十三,是为胤禛培养得力助手。在外任上大力提拔年羹尧,是培养外部助手。特别是对文盲、叫化子出身的李卫也破格任用,更进一步表明康熙为雍正培养人才。因为康熙提前有意无意地为雍正培养了人手,以至于雍正一即位,就有趁手的人可用。
综上分析,康熙培养雍正,是从追比库银就开始的,通过追比库银等事务安排进一步考察了胤禛的能力,还通过推荐大将军王考察了雍正的胸怀格局,并通过亲自教育弘历帮雍正培养隔代之君,京内圈禁老十三、京外培养提拔年羹尧、李卫,让雍正的羽翼逐渐丰满。为了给老四营造最更好的即位氛围,让老十四外调就任大将军王驻外,又亲自安排隆科多执掌九门,使老四即位几乎没有什么阻力就顺利即位。
《雍正王朝》中,康熙为了雍正的顺利继位做了哪些布局?
《雍正王朝》中,没有康熙提前布局,胤禛很难顺利克承大统。康熙的智慧,化解危难于无形。
从康熙五十七年开始,老爷子就已经开始提前运作。那一年,康熙任命了胤禵为大将军王,这个行为一举三得。第一,胤禵是军事人才,出征西北不仅可以稳定边疆的局面,还能避免重蹈传尔丹覆辙;第二,胤禵是八爷党的骨干成员,提拔他为大将军王,可以给外界舆论造成错觉,让大家都以为他成了接班人的热门。这样八爷党内部就会出现不和谐,力量就会被削弱;第三,胤禵成了被关注的焦点,阿哥之间的矛头就会对准他,而康熙心中的继承人胤禛就能相对安全。
在康熙的生日庆典上,八爷策划“死鹰事件”,为的就是嫁祸胤禵,然后局面打乱,自己好浑水摸鱼。康熙何等聪明之人,岂会不知情?胤禛要的是稳,才能顺利继位;胤禩要的是乱,才能趁火打劫。康熙没有追究当事人的责任,稳定住了局面,没有给胤禩可趁之机。这时的康熙已经是风烛残年,卧病不起,承受不住惊涛骇浪,可他没有坐以待毙,他在用生命的最后的光辉点亮胤禛的登基之路。
康熙下达诏书,免去张廷玉、马齐、胤禛、胤禩的职务。黎明前的黑暗,让人猜不出康熙准备传位于谁。这是康熙在政治上安排的重要一步,能让胤禛继位以后重新启用他们,新君广施恩泽以换取支持力量。
在畅春园,康熙召见了隆科多,恩威并施将其降伏,命他维持京城安全,宣读传位诏书,为胤禛登基保驾护航。
去世的当晚,康熙召见众多阿哥入畅春园。为了胤禛的安全,康熙命张五哥亲自护送他。到了畅春园,其他阿哥门外等候,康熙单独给胤禛交代事情。外面的阿哥等不及了,闯了进去,康熙当众宣布传位四阿哥。最后一晚的召见对胤禛名正言顺继位很有意义,康熙将阿哥聚拢在畅春园,可以防止他们在外面起事。同时,故意漏掉十三阿哥,是为了雍正亲自放他出来。张五哥将胤禛带到休息室,而金牌令箭就放在那么明显的地方,这摆明是康熙故意为之。拿着金牌放十三爷出来,并让十三爷去调兵遣将,这样才能稳操胜券。
交代完后事的康熙与世长辞了,局面也朝着他提前布局的方向发展,胤禛顺利继位。在封建社会,王朝前期的权力交接都伴随着动荡不安。
历史上的雍正皇帝究竟是怎么登上皇位的?
康熙皇帝序齿的儿子有二十四个,其中有九个参与了皇位的争夺,称为九龙夺嫡。而最终是四皇子胤禛胜出,在康熙死后继位,成为雍正帝。那么雍正是怎么在惊心动魄的九龙夺嫡中胜出的呢?登基时又遇到了些什么阻碍呢?笔者在此简单介绍一下雍正登基时遇到的艰辛阻碍。
据正史记载,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帝病故于畅春园,康熙近臣步军统领隆科多宣布康熙遗嘱宣胤禛继承皇位,是为雍正皇帝。此时胤禛已经是皇位继承者,但尚未举行任何仪式,而恰恰这一时期是皇位最为危机之时。对于雍正来说,这时一旦出现什么差错,都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局面。
而面临的第一个阻碍,就是动荡的朝局。雍正善于隐藏自己的羽翼和争储的真实目的,也是因此康熙帝崩逝前就秘密立了胤禛为储君。但同时雍正上位之初,就有一个尴尬问题,可用之人极少。这与大把人力资源的“八爷党”相比,可谓是势单力薄。
面临的第二个阻碍,就是政敌兄弟的刁难。率先发难的就是九阿哥胤禟,胤禟面对新君竟然“箕坐”,毫无人臣之礼。胤禟的母亲宜妃郭络罗氏也在胤禛面前大摆架子,其目的就是分散胤禛注意力,甚至激怒胤禛处罚自己,好让胤禛落下父皇前脚刚走,胤禛后脚就对兄弟们大开杀戒的恶名。
对于胤禛继承皇位,心理失衡最严重的就是十四阿哥胤祯。此时他远在西北,是负责抵御西北叛乱的“大将军王”。在胤祯心中,自己才是康熙帝心中储君的人选。而于雍正来说,让这样一位政治立场与自己极其对立的兄弟掌握西北军政大权,是非常危险的行为。因此雍正以为父奔丧为名,以宗室延信顶替胤祯大将军一职,同时密旨年羹尧据守西北,以防止“万一”之情形发生。被解除兵权的胤祯,则在返京途中给雍正写了一个“请示信”。问胤禛我到北京之后是要先参拜新君以恭祝,还是先给父皇祭奠以哀恸,让雍正难堪。
雍正上位之艰辛,手段之高明,在登基时稳定朝局,重用年羹尧,与对手周旋,将危机化于无形,成功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