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在半个多世纪以前,以德国,意大利,日本这三个国家为首的法西斯政权向全世界发起了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日本对亚洲乃至世界各国的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使得亚洲乃至其他洲的国家对日本有着极深的憎恨,而这一份仇恨甚至到了今天还依然存在着。但是不管在哪里,事情和人总是有相对立的,在当时的日本皇族之中就有一位成员叫做三笠宫,日本的崇仁亲王,正是他的家族发起了这场战争,但是他本人却最应该受到世界尊敬了。为何这么说呢?那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对他了解下吧。
三笠宫崇仁亲王是现在日本明仁天皇的叔父,属于地地道道日本皇族的皇室成员。三笠宫崇仁亲王在他2008年最后的著作《我的历史研究七十年》中有写到这么一句话:“我们无论如何,必须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和平尽可能长久的保持下去。”
2016年的10月27日上午8点34分,在日本首都的中央区圣路加国际医院,三笠宫崇仁亲王悄悄地离开了人世,享年整整100岁。他是现今日本皇族当中最后一个从事过军人生涯的皇室成员。然而在他的军事生涯里,他的一生几乎都在为世界的和平做贡献。他批判日本的军部,一项一项的揭露了日本军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向各国人民实行的残暴行为,并基于从军的经历向日本民众和世界呼吁和平。
三笠宫崇仁亲王出生于1915年12月2日,可以说他是日本皇族明治时期以来最长寿的男性皇室成员了。他是当年日本大正天皇和贞明皇后的第四个皇子,当年昭和天皇的亲弟弟,现任明仁天皇的叔父。据日本媒体表示,他是目前日本皇室成员中最后一个有着从军经历的皇室成员。在1943年的时候,三笠宫崇仁亲王前往中国的南京,到“日本总司令部”赴任日军参谋。由于三笠宫崇仁亲王的皇室成员的纹样是“若杉”,所以大家都称他为“若杉参谋”。
三笠宫崇仁亲王在二战期间是日军南京总部的大尉参谋,是当时日本“和平派”的非正式成员,与当时日军军队中反对东条英机的各个势力有着密切的联系。曾经还一度密谋着在军队中发起军事政变,策划着刺杀东条英机的计划。后自己任命中国派遣军的总司令,但是后来针对东条英机的军事政变没有取得成果。
从战争爆发的那一天开始,三笠宫崇仁亲王就已经在日本军队中保持着非常活跃的姿态,到处都可以看到退队军部批判的言论和指责。而且在当年,他在南京的发表讲话中批判到:“现在我们国家(日本)的人,尤其是军部的那些人,个个都缺乏自我反省和谦让的精神。”为了极力宣传反战以及和平至上的言论,他在1944年的时候还专门发表了一部作品《作为日本人对中国事变的内心反省》。他在这部作品中还专门列举了从甲午战争开始,日本侵略中国的种种事实,揭露了日本军人的各种惨无人道的恶劣行为。
但是在当时,反战和平势力的力量太过于的渺小了,三笠宫崇仁亲王所写的批判日本陆军猖狂行径的等一系列文件被当时日本视作危险文件,直接隐瞒废弃了,直到战争结束后才发现这一真相。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三笠宫崇仁亲王在战后的作品中都积极的推动中日恢复友好的邦交,对当年开战时期的日本陆军讽刺到:“你们就像是倒着骑马,不去拍马屁股,而是去拍马的肩膀,还要马往前跑。”三笠宫崇仁亲王一直认为他对战争的最恶性认识的不足,在他过了约40年后的作品中写道:“从当年到现在,我依然经受着良心的谴责。”
在当年,三笠宫崇仁亲王的家人正式因为三笠宫崇仁亲王长期发表各种反战言论,导致在1944年的时候,被日本强制性的调配回国。战争结束后,在日本战犯接受审判的期间,三笠宫崇仁亲王因为一直有着反战的理念,再加上属于日本皇室成员,所以他并没有受到过多的追责和影响。
到了70年代,中日恢复了邦交的这个过程中,三笠宫崇仁亲王积极的在双方之间进行运作,曾优先来到中国进行探访,打基础,进行铺垫,对1972年9月的中日《联合声明》的签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三笠宫崇仁亲王开始埋头钻研各类学问,到了31岁的时候他就成为了东京大学的研究生,并将自己的研究范围扩大到了欧洲宗教历史,希伯来史,后转向到古代的东方历史,曾以讲师的身份站在各类大学讲坛,还参加了各类电台的教育节目录制。
由于战后的三笠宫崇仁亲王博学多才,他被天皇尊称为“学者殿下。”在战后的这段时间里,三笠宫崇仁亲王一直对“纪元节”的问题耿耿于怀。在日本纪元节就是被人定位出代天皇“神武天皇”的即位之日,在战后这个节日就不在作为日本的法定节假日了。之后到了1966年的时候,被日本认定为“建国纪念日”。
但是对于这个问题,三笠宫崇仁亲王根据遗址和一些考古的成果以及通过《日本书纪》这本作品内容提出了反对的意见,他认为这种决定和说法缺乏学术依据。三笠宫崇仁亲王认为,如再一次将这个日子定位节假日或是纪念日会严重的威胁到学术研究的自由,最终还会导致战争的再一次爆发。在这之后虽然有很多右翼的分子涌向了宫中,但是他始终坚持一定要严格的区分事实与神话的历史价值观。三笠宫崇仁亲王后来还设立了中近东文化中心,并参与了位于土耳其地区的古遗址发掘,他对历史的这一份真挚和热情甚至影响到了当年还是太子的日本天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