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秋瑾,相信大家对这个女人也不会很陌生了,咱们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位非常著名的革命女侠客。虽然秋瑾是个女子,但是其性格却是非常狂放刚烈的。素慕历史上为国奔走为民舍生的国士侠客,遍访名师,习武健身,结交绿林豪杰。
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庚子条约》,让秋瑾清醒地看到,单凭自身的微弱抗争是根本无足轻重的,必须与那些和自己一样满怀革命意愿的青年团结起来,齐心戮力,才能有改变现状的希望。
当时的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变法图强,一跃成为足以跟西方列强抗衡的东方强国,日本的成功给了中国革命人士极大的触动,因此日本也成为中国有志青年向往的留学去处。
秋瑾当时已29岁,而且早已结婚生子,但为了求取新知,结识革命才俊,竟不惜变卖嫁妆,辞别亲人,东渡日本求学。
当时,日本汇聚了许多像秋瑾一样有志向的有为青年,他们在这里共议国事,共谋革命,一时间,一系列革命团体和组织,纷纷在日本成立。
这些青年学子,由于性格与志向的不同,行事也有所不同,不过最活跃最积极的,当属秋瑾这样的激进分子。他们来日本之前,本身就极富中国传统任侠的豪气英风,到了同样经历过幕末血腥激变的日本,更是受到了日本近代变法革命的幕末志士事迹的激励。
众所周知,近代日本是一个奉行封建武士道的国家,本来作为封建社会中坚力量的武士,却由于封建制度的没落,纷纷破产,沦为无依无靠的浪人,这些身怀绝技、心狠手辣的武士,顿时成为埋葬封建制度的先锋,凭籍超群出众的剑术,到处暗杀、纵火、破坏,被世人称为“人斩”。
到了大量中国留学生到来的时代,这些曾经的“人斩”们,也大多都到了人生暮年,不过,他们从这些矢志革命的中国青年身上,又依稀看到了当年的自己,所以许多日本“人斩”开始结识、资助中国这些革命青年,甚至言传身教,教授他们暗杀技能。
在这样的氛围下,中国留学生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效仿日本幕末“人斩”的激进分子,秋瑾就是其中非常典型的一个。
秋瑾经常效仿日本浪人装束,出入留学生场所,还拜访日本幕末志士,习练日本剑道,甚至典当裘皮大衣,购买日本宝刀,并做有脍炙人口的《宝刀歌》,声称:“愿从兹以天地为炉阴阳为炭兮,铁聚六洲。铸造出千柄万柄宝刀兮,澄清神州!上继我祖黄帝赫赫之威名兮,一洗数千百年国史之奇羞!”
他们的革命理念,就是效法中国古代刺客和日本近代“人斩”,针对满清的封建官吏进行暗杀、行刺。
当时,在留学生中还有另一群人,他们尽管也心向革命,但不赞成用暗杀、行刺的激进策略,而是主张更全面、更深入、更持久的斗争。这一类人的典型代表,就是鲁迅。
鲁迅本来学医,希图医治国人体魄,可是后来他发现,国人最需要的还是精神思想层面的启蒙觉醒,所以他改变了人生志向,开始为医治国人心智沉疴而努力。
所以,鲁迅对秋瑾等激进革命者的做法,虽然不反对,但也是有所保留的,他更倾向于与封建反动势力做持久的斗争,而非一日之功,一时之快。
秋瑾与鲁迅由此产生了罅隙,并渐渐成仇,有一次在留学生集会上,秋瑾甚至当众把一把短剑插在桌子上,盯着鲁迅等人,大声说:“谁要是反对革命,我就第一个亲手杀死他!”
当然,秋瑾这是误解了鲁迅这样的革命者,不主张暗杀,并不代表反对革命,鲁迅走的路,其实比秋瑾更加艰难。
而鲁迅,虽然对秋瑾的做法不是很赞成,但是对秋瑾这位女中豪杰,还是非常佩服的,在秋瑾去世后,鲁迅还在文章中深情地说,秋瑾是他一生敬仰的巾帼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