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战的失败加上刘备去世,蜀国好像瞬间进入到最危急的时刻,这时诸葛亮决定只能北伐以攻为守。诸葛亮在世一共进行了五次北伐,但是最终的结果还是失败了,对于当时的蜀国来说想对魏国造成伤害实在太难。不过诸葛亮的这种做法早有前车之鉴,只不过说被诸葛亮给忽略掉了。诸葛亮北伐失败最大的原因也是出现在这里。
01
今天聊一个话题:对一个人来说,最大的陷阱是什么?
一个人强不强,要看业绩。否则,说破了天,也没人信。简单来说,就算做不到“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至少要别人能做到的,他也应该做到吧。
别人能做到,自己也要做到,恰恰就是人生最大的陷阱。
因为强,所以不服输;因为不服输,所以掉入陷阱,不能自拔。
三国里就有这么一个人。
谁?
诸葛亮。
具体哪件事?
北伐。
02
三国话题中,诸葛亮北伐为啥不能成功,从古到今,很多人讨论过。
有人觉得,这是因为诸葛亮没采纳魏延的“子午奇谋”:派出精锐部队,从子午谷突然冲出去,直扑长安城,杀魏国一个措手不及,不是挺好的吗?
有人进而推论出,诸葛亮个人素质不全面,治国理政行,带兵打仗不行。
这些说法,算“诸葛黑”。
“诸葛粉”们,改换思路,拼命强调现实条件:蜀汉和魏国实力差距太大。
不是诸葛亮不行,是蜀汉底子薄。
这个问题,连当时的人也很困惑。比如说《三国志》作者陈寿,在《诸葛亮传》结尾,他拼命赞美了诸葛亮一堆,然后说:“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就这句话,让陈寿1700多年来,成为争议人物。
很多人怀疑:他和诸葛亮有私人恩怨。最后连他爸爸被诸葛亮处罚过,都拿出来说事。
这么多争议,说穿了,就是:有人做到了,诸葛亮没做到。
03
这人是谁?
韩信。
项羽分封后的刘邦,和丢了荆州后的刘备,地盘一样大,都包括西川和汉中,也都面临着北伐的问题。
但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只用几个月时间,就占领了陇西、关中。
诸葛亮呢?连年北伐,始终没成功不说,连陇西都没占到,还把自己活活累死五丈原。
同样的条件,韩信做到了;诸葛亮没做到。
陈寿那句话,其实就是拿诸葛亮和韩信比。
《三国志》这本史书,风格向来惜墨如金,最后十个字的意思,要说完整,应该是这样:如果诸葛亮有韩信那样的“应变将略”,他也会成功。
这就把诸葛亮强者身份,给否定掉了一半,引发了争议。
问题就来了:为啥韩信能成功,诸葛亮就没法成功?
04
这个谜,直到8年前,也就是2010年,才有了答案。
湖南师范大学有个教授,名叫周宏伟,长年研究长江水系历史变迁。他发现:公元前184年,发生了一次大地震。
当时人口稀少,死的人不多:760人。
后果很严重:把古汉水一截两段。西边的一段,变成了嘉陵江水系,源头还是陇西,却向南流去了;东边的一段,还是照样向东流,就是现在汉江。
韩信为什么能“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就因为当时还有古汉水,军粮、后勤物资,能通过古汉水,运到陇西,效率很高;这次大地震后400多年,等诸葛亮北伐时,就要人拉肩扛,效率相当不高。
诸葛亮北伐时,蜀汉军队经常缺粮,有时明明可以打大胜仗,却不得不退兵。
韩信能做到的事,诸葛亮却做不到,原因就在这里。
那么,诸葛亮知不知道这件事?
05
诸葛亮应该不知道。
他后来几乎所有的北伐路线,都沿着韩信当年的路线走:进陇西,然后想尽办法,想冲进关中地区。诸葛亮的想法,大概是:韩信能行,我也能行。
他确实是强者,把整个蜀汉变成一台战争机器,以从未有过的高效,快速运转。连老对手司马懿都不得不叹他是“天下奇才”。
诸葛亮其实很擅长兵法,每次北伐,都是以少击多,不但不落下风,还经常主动进攻人家。
可就这样,他还是没办法。
他死在五丈原时,军队因为缺粮,不得不屯田,积攒哪怕一点点的粮食,准备和魏军耗下去。
韩信能行,我也能行,就成了诸葛亮人生中最大的陷阱。他不断从自身找原因,不断反思自己的措施上面有什么错,咬着牙硬挺下去,可就是始终找不到原因。
那问题就来了:地理环境已经变化了,诸葛亮为什么没发现?
06
这可能和他读书的习惯有关。
《三国志》注中,引用了《魏略》一段话:孔明在荆州,与石广元、徐元直、孟公威俱游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
因为观其大略,诸葛亮才能成为一代天才,准确研判、理解和谋划大的战略,也因为观其大略,有些小细节就来不及注意了。
其实,对这个环境变化,《汉书》里早有记载了:“(高后二年)春正月乙卯,地震,羌道、武都道山崩。”
另一段又记:“高后二年正月,武都山崩,杀七百六十人;地震至八月乃止。”
地震山崩,古书中很常见,偏偏这次山崩,后果很严重。
观其大略,造就了诸葛亮,也导致他倒在北伐途中。
原本,这就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07
现实世界中,有很多人确实站得高,看得远,这是很好的事。但那些站得不高,看得不远,却在某一方面非常精熟的人,不应被忽视。
要是诸葛亮军队里,有个非常精通《汉书》的人,哪怕这人视野再窄,看得再不远,或许更能判明原因。
这件事告诉我们:战略可以决定一个人的成败,细微之处,其实也可以。一个有战略思维的人,因为视野过于宏大,更要特别注意精通某一领域的人的意见。
老天爷是公平的,要是一个人既能搞宏观,又能搞微观,别人还活得下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