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了天下智圣诸葛亮.而诸葛亮初期给刘备集团最大的贡献何在呢?近日拿起史书,方悟到一些以前没有想到的问题,现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父亲诸葛圭,早丧。因为叔父诸葛玄和荆州牧刘表是故交,所以诸葛一家来到了襄阳后,应当受到刘表的特殊照顾。
诸葛亮也很快就与荆州当地名门建立起了关系。比如结识襄阳德高望重的大名士庞德公;号称凤雏的庞统是庞德公的侄子,诸葛亮也与之有密切联系;妹妹嫁给了蒯祺,蒯祺是襄阳大豪族蒯氏的一员,夫人是沔南名士黄承彦的女儿,黄夫人之母和刘表的妻子蔡氏是亲姐妹;当时统管荆州军马的蔡瑁是亦为蔡氏家族的主要成员。另外颍川司马徽、徐元直、汝南孟公威、博陵崔州平等和诸葛亮都是最要好的朋友。他的这些社会关系,无疑对其各种知识的获得起了重要作用。
尔后刘备大爷三顾茅庐请孔明出山,难道仅因他有‘逸群之才’吗?我看不然,‘三顾茅庐’的发生,有其具体的历史背景,只要分析一下当时荆襄地区的各方政治力量,就可看出,刘备‘三枉驾’以见诸葛亮,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利用他在荆襄地区的势力和影响。
诸葛亮出身于官宦世家。原籍琅邪阳都,因‘遭汉末扰乱’,不得不漂泊荆州,成为‘躬耕陇亩’的隐士。诸葛亮到了荆州南阳地区后,就投靠了襄阳地方豪强,并与荆州统治集团中的各派上层人物都有联系,成为在荆州具有一定势力和影响的重要人物。
首先,他定居南阳邓县以后,就通过联姻的手段,投靠了庞德公为首的襄阳地方势力。“荆襄地区是东汉皇室、功臣和外戚的发迹之地,由于统治阶级的纵容和长期扶植,当地的豪强势力迅速膨胀,到了东汉末年,已形成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凡是进据该地的客籍地主武装,都需要寻求和获得这股势力的支持。邓县东20里的襄阳,系荆州北部重镇,也是刺史刘表的治所所在,地方豪强势力特别强盛。许多流寓荆州的北方士人,也都集中于此,他们汇集在庞德公周围,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势力。
庞德公居住在岘山之南,‘未尝入城府’,‘苦居田亩而不肯官禄’,对当政者拒不合作。许多人拜倒在他的门下;而谁一旦得到了他的好评,谁立刻就身价百倍了。诸葛孔明为卧龙,庞士元为凤雏,司马德操为水镜,都是庞德公给的封号,才使他出名的。而诸葛亮一向对庞德公十分尊敬,‘每至其家,独拜床下’,而庞德公却‘初不令止’。这和他对待刘备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照,因为刘备那时的势力还十分弱小。庞德公的儿子山民,也很有名气,是魏黄门吏部郎,所以,诸葛亮妹妹嫁给了他。诸葛亮通过婚姻关系,就投入了庞德公的怀抱。在庞德公的门下,才结交了一大批在襄阳颇有影响的人物。如徐庶、司马徽、庞统、崔州平和石广元等。其中,徐庶本来很落魄,‘南客荆州’后,交结了以庞德公为首的地方势力,小有名气。司马徽原籍颍川阳翟,后流寓襄阳,是襄阳主持乡里清议的名士。诸葛亮和庞统就是由他首先举荐给刘备的。诸葛所交往的,都不是些凡夫俗士。他们交相赞誉,造成很大的影响,控制了当时的荆州舆论界。
刘备在荆州,访士于襄阳司马徽,司马徽说:‘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可见,誉毁臧否完全操纵在他们手中。诸葛亮当年凭着官宦世家的门第,加上自己逸群绝伦的才华,到了荆州后,就笼络了这批人,从而成为颇具势力的重要人物。
此外,他还以同样的手段,投靠了襄阳豪强黄承彦,交结了蒯氏,从而与荆州统治集团及襄阳地方势力的实权派有联姻关系。
正是由于强大的关系网,才使诸葛亮把自己从身份低下的‘布衣’人群中分离了出来。他与荆州三方面的势力都有密切的联系。一是以庞德公为首的襄阳地方豪强势力,这些所谓的逸民,连刘表那样的一州之主,都对之无可奈何,而他却能交结上这股势力,无疑是很重要的。当年,刘备一定想,通过控制他,就能达到‘举逸民,而天下之民归心’的目的,从而赢得襄阳地方豪强的支持。‘三顾茅庐’后,先后投奔刘备的襄阳豪强,除了诸葛亮的亲朋好友外,还有庞统、马良、马谡、杨仪、向朗、廖化等。这批人举室、甚至举族从军。他们所率领的宗族和关系网,是刘备扩军的主要兵源;二是通过黄承彦和蒯祺,与荆州的蔡氏集团发生了潜在关系;三是成为刘琦的入幕之宾,获得了刘表长子的信赖。因此,诸葛亮可以说是荆州地主集团各派势力的集中代表,无论日后荆州统治集团中的哪一派得势,都能找到自己的归宿。正是因为他具有广泛、复杂的社会关系,所以刘备才一定要找到诸葛亮。
刘备三顾茅庐后,‘荆楚群士从之如云’。自然,这种情形同诸葛亮的出山,有着直接的关系。难怪刘备会深有感慨地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而诸葛亮也并不是清谈之辈,从隆中对既可看出,诸葛亮对当时局势有着清醒的认识,避开曹魏集团的重锋,通过联合孙吴而攻取实力相对薄弱的荆州和益州,达到了三分天下的战略构想。正所谓“先取荆州后取川,成霸图王在天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