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六年九月,毛主席去世的前几天,李敏到中南海探望父亲。毛主席当时已经口不能言了,于是就用右手的食指和拇指,冲李敏比了一个圆圈的形状。
可是当时的李敏,并没有领会到父亲的意思。不只是她,就连毛主席身边最亲近的生活秘书张玉凤,当时也不知道他想表达什么。
很多年以后,李敏在与朋友交谈的过程中才意识到,原来父亲当时手中比划的那个圆形,很可能是指“桂圆”,因为李敏的生母贺子珍的小名就叫“桂圆”。
原来,毛主席是想在临走之时,再见自己曾经的爱人贺子珍一面。可惜女儿李敏的领悟来得太迟了,也就留下了遗憾。
毛主席和贺子珍的婚姻从一九二八年五月,一直持续到一九三七年八月,贺子珍离开中国赴苏联“养病”,有将近十年的时间。
虽然贺子珍不是陪伴在毛主席身边时间最久的妻子,但是她却是与他同担风雨,共患难时间最长,牺牲最大的亲密战友兼爱人。
在毛主席革命生涯中最艰难,最危险的岁月里,贺子珍当他的机要秘书兼生活助理,陪他走过长征路。
在毛主席事业最低谷患上重病时,贺子珍不辞辛劳地为他寻医问药。而贺子珍自己却在行军途中,因救护伤员身负重伤,身上留下了17块弹片。
另一边,毛主席也曾经为这位爱人流下过英雄泪。他也曾经为她破例动用“特权”,坚决反对把她留在农村养伤。执意用自己的担架,把她抬着随军队一起撤退。
后来贺子珍与毛主席分手,一直生活得不幸福。毛主席外孙女孔东梅说:“外公(毛主席)曾经讲过,‘贺子珍跟了我这么多年,受了很多苦,但她是对我最好的一个女人’。”
可想而知,毛主席说这一番话的时候,已经是人生中的晚年了。那么,他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忽然又想起了贺子珍呢?
用毛主席自己当年的话来说就是:“我同贺子珍还是有感情的,毕竟是十年夫妻嘛。当年是她要离开我,不是我要离开她。”
贺子珍与毛主席相识于大革命失败后的二十年代末,当时贺子珍和她的哥哥贺敏学一起在江西永新闹革命。随后,兄妹二人参加“永新暴动”上了井冈山。
那个时候,井冈山上有两支农民武装,领头的人一个是袁文才,另一个是王佐。贺敏学、贺子珍兄妹与袁文才、王佐二人相识、相交,袁文才后来还认了贺子珍当干妹妹。
一九二七年,毛主席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了井冈山以后,为了收编袁文才、王佐这两支农民武装,花了不少力气。
袁文才、王佐二人欣赏毛主席的领袖才华,他们为了把毛主席长久地留在井冈山,想出了一个“联姻”的办法,打算把自己的义妹贺子珍嫁给毛主席。
在这种情况下,毛主席通过袁文才、王佐二人的撮合与贺子珍走到了一起。不过他们彼此在结婚之前,已经产生了感情。
其实贺子珍并不是一位普通的“山大王”义妹,在上井冈山之前,她出生在江西永新的一个大家族。祖父是富甲一方的商贾,父亲捐过前清举人,还当过地方上的县官。
因此贺子珍从小就接受过良好的基础教育,她还上过一段时间西式学堂,接触到了革命的新思想。然后她带头剪短头发,反对妇女裹足。
贺子珍在十八岁时,就已经当上了吉安县妇运会的书记。贺子珍比毛主席小十六岁,不过二人在家世、文化背景和性格方面,有颇多相似之处。
毛主席非常欣赏贺子珍身上的豪侠个性,所以她们在江西相处的六年过得十分和谐。那个时候的毛主席,经常和贺子珍讨论文学和诗词。
他们一起聊《三国》,聊《红楼》。彼此虽然对文学名著有着不同的看法,但是也有许多可以聊的共同话题。
贺子珍是一位年轻、漂亮,英姿飒爽的女豪杰。当年她曾有个外号,叫做“永新一枝花”。但是她吸引毛主席的地方,并不是其外表与个性,最主要还是她的聪明与善解人意。
早期在和爱人相处的过程中,贺子珍意识到对方的学识远远超过了自己,还主动到上杭的师范学校去进修了半年。
等到毛主席被错误路线排挤又患上疟疾时,贺子珍始终任劳任怨地陪伴在他的身边。还在深山老林中,冒着极大的危险去为他找药。后来,贺子珍和毛主席一起走过了长征路。
贺子珍起先当毛主席的机要秘书,为他抄抄写写,同时还要照顾红军中的伤病员。可以说贺子珍前期为他们的感情生活,还是作出了很大努力的。
接着,贺子珍在长征中身负重伤,留下了永久的残疾。毛主席也对她不离不弃,不怕别人说他使用“特权”,坚持要用担架抬着贺子珍上路,因此贺子珍说毛主席是自己的救命恩人。
因为以贺子珍当时的伤情,被留在缺医少药的农村就死定了。不过到了延安以后,二人的婚姻却出现了裂痕。一九三七年,他们夫妻二人的缘分还是走到了尽头。
接着,不幸的事件接二连三地发生。先是贺子珍在苏联生下的儿子病逝,后来她与当地医院发生冲突,竟然被关进精神病院六年。
直到一九四七年,贺子珍才在老战友王稼祥等人帮助下,经毛主席同意回到中国,定居在上海。
一九五九年,毛主席和贺子珍在分别二十二年后,曾在庐山见过一次面。这一次见面,没有人知道他们聊了些什么。从那以后,贺子珍再也没有见过毛主席,直到他去世。
尽管贺子珍并没有像杨开慧一样,因为忠于爱情与革命事业而失去自己的生命,但是事实上贺子珍一生为毛主席所付出的也很多。
在毛主席一生中最艰难,最危险的时刻,都是贺子珍陪伴在他的身边。然而,眼见到苦尽甘来,他们的婚姻却破裂了。
四十年代末,贺子珍回国以后,毛主席还是有间接通过贺子珍的老战友、老熟人照顾贺子珍的生活。
一九七六年,在毛主席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想必一定有很多话想对贺子珍这位曾经的爱人与战友诉说。可惜阴差阳错,他们彼此都错失了这一次机会。
一九七六年九月九日,毛主席在北京与世长辞。两年之后,贺子珍在他忌日来临之时,第一次来到北京的毛主席纪念堂。
贺子珍在女儿、女婿的陪同下,向毛主席的灵前献上了一个花圈。花圈缎带的落款上面写的是:“永远继承你的革命遗志。战友贺子珍率女儿李敏,女婿孔令华敬献。”
五年之后,也就是一九八四年,七十四岁的贺子珍也走完了自己生命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