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臣,是宋仁宗时期备受百姓爱戴的官员之一。
关于包拯的传说有许多,在民间的传说中,包拯不仅是一个大黑脸,而且额头有一个月牙形的印记。
在诸多影视作品中,包拯也大都是这个形象。
正史中的包拯,和民间传说中的包拯不太一样,不过无论是正史还是民间演义,包拯都是一个正义清廉的好官。
包拯老年得子,后代遍布全国各地。一千多年后,他的一个后人成为世界闻名的富豪,他的财产,李嘉诚都望之莫及。
那么,包拯的这个后代是谁,正史中的包拯和演义中的包拯有何不同?
清廉正直,和不法行为斗争到底
包拯,北宋先平二年出生,安徽合肥人,北宗仁宗时期非常有名的一位大臣。
出生于官宦之家的包拯,毫无疑问地走上了科考这条路。经过多年刻苦地学习,包拯终于在二十八岁那年考中了进士,并在不久后获得了官职。
在受封官职的时候,包拯希望能够回到家乡做官,这样就可以一直待在父母身边侍奉他们。
然而朝廷并没有满足包拯的要求,再三抉择之后,包拯决定辞官归乡。
回到家之后,包拯就一直侍奉父母,整整五年的时间里,包拯没有离开过父母一步。五年后,包拯的父母因病逝世,包拯这才有做官的打算。
其实一开始包拯是不准备去做官的,但是乡亲们知道包拯是个很有才华的人,他们相信包拯会是个流芳百世的好官,所以多次鼓励他去做官。
有了乡亲们的勉励,包拯从丧父丧母的悲痛中走了出来,守丧结束后,包拯来到京城,等候朝廷的安排。
朝廷知道包拯是个有才华的人,所以很快授予包拯官职。果然不出所料,包拯很快就有了不错的成绩,得到了朝廷上下一致的认可。
此后,包拯的官路几乎是一片坦途,担任过多个地方重要的职位,在中央也担任过要职,百姓对他的评价都很高。
在民间演义中,包拯担任过开封府尹这一职务,然而在正史中,包拯并没有在开封任过职,那些演义中的故事,大部分不是真的。
包拯一生中弹劾过许多不法的大臣,其中比较出名的一次,是弹劾担任过淮南转运使的王逵。
当时包拯的职位是监察御史,在监督百官的时候,他发现当时的淮南转运使有非常严重的不法行为。
经过核查之后,确认淮南转运使张可久不仅横行乡里鱼肉百姓,而且利用手中的职权贩卖私盐牟取暴利。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不法行为。
调查的过程中,包拯发现担任过淮南转运使的王逵也有过类似的行为,于是他上书弹劾了与此有关的所有官员。
王逵可不是好惹的,他在中央担任要职,而且和宰相的关系很好,一般人是很难扳倒他的。
所以即便是包拯上疏弹劾,一开始也没有多大的效果,王逵依然逍遥法外。
然而包拯不是一个轻易放弃的人,他先后一共七次上疏弹劾,甚至当面在宋仁宗面前提起这个问题,一点也没给宋仁宗面子。
后来,在包拯的坚持下,宋仁宗终于意识到这件事非同小可,如果不严惩王逵,整个朝野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最终,宋仁宗决定采纳包拯的建议,将贪赃枉法的王逵法办,罢免了他的官职。
至于包拯的黑脸和他额头上的印记,正史中并没有这样的描述。
按照宋史的记载,包拯不仅不是个黑脸,而且是个白面秀才,颜值是比较高的。
包拯在民间演义中是另一副面孔,是因为小说家们为了让包拯更具有神话色彩,然后根据历史传说杜撰的。
包拯本有一个儿子,后来意外夭折,直到六十岁的时候,才知道自己还有一个儿子,包家的香火这才延续了下去。
一千多年过去了,包拯的后代中有许多优秀的人才。比较著名的,当属近代一位著名的企业家包玉刚。
商贾之家,多年后投身航运
包玉刚,1918年出生于一个商人之家。包玉刚的父亲叫包兆龙,是一名浙江籍的商人。
出身于商人之家,包玉刚的生活条件是相当不错的。
包兆龙担心过于优渥的生活条件,会让包玉刚贪图享受生活,最后沦为令人耻笑的纨绔,所以他对子女要求严格,让他们从小就学会独立生活的本领。
父亲的严格教育,对包玉刚之后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少年时期,包玉刚接受了当地最好的教育,并学会了很多生活技能。
十三岁的时候,包玉刚在父亲的要求下,离开浙江,然后去上海上学。
这段经历对包玉刚来说是人生中相当重要的一个阶段,在其他孩子生活在父母的庇护之下的时候,包玉刚已经离开父母独自生活了。
虽然年纪很小,可是包玉刚并没有害怕,也没有因为没有父母的监督而怠惰,他比以前更加努力,数年后,他考中了吴淞商船专科学校。
上学的时候,他接触到了航运,并对此十分感兴趣。他本身就是在海边长大的,大海对他来说是很亲切的事物。
不过此时更让包玉刚感兴趣的事情是去银行工作,抗日战争爆发之后,包玉刚瞒着父亲退学,然后去银行工作。
此时的包玉刚年仅二十二岁,他的行为是非常大胆的,不过他没有害怕,他坚信这是一条正确的道路。
经过数年的努力,包玉刚在银行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后来,出身于商人之家的包玉刚成为上海市银行的副总经理。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包玉刚会一直在银行干下去的时候,包玉刚却做了一个令很多人都无法理解的决定:辞职。
包玉刚这样做并不是一时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决定。在吴淞商船专科学校上学的时候,包玉刚就对航海很感兴趣。
现在包玉刚已经赚够了钱,接下来他就要去实现自己多年前的梦想,成为一位知名的航运企业家。
对于儿子的决定,身为父亲的包兆龙非常不理解,海上的生意确实很赚钱,可是风险也很大,投入和产出完全不成正比,所以他并不支持包玉刚这样做。
可是包兆龙也很清楚,包玉刚是个一条路走到黑的人,他认定的事情,谁来劝也没有用,除非他自己不相干了,否则没有什么能够拦住他。
就这样,包玉刚开始探索自己少年时期的梦想。
世界船王,意外发现自己是包拯后人
那个时候的包玉刚,觉得在香港发展航运是个很不错的选择。经过一番调查,包玉刚决定先买一条船试试。
可是当包玉刚去买船的时候,他发现香港商船的价格,已经超过了他的想象,单凭他一个人,是无法买下一条商船的。
即便是一艘比较老旧的货轮,包玉刚也买不起。
无奈之下,包玉刚只能去银行借钱,可是一听到包玉刚买船打算做航运的时候,所有的银行都拒绝了他的贷款申请。
最后,包玉刚只能从亲戚朋友那里借钱,这才买下了一艘很老很久的货轮。
有了货轮之后,包玉刚就开始接生意,和一般公司不一样的是,包玉刚做的是长期的生意,而一般公司做的是短期的。
很多人都以此嘲笑包玉刚,觉得包玉刚就是拿钱打水漂。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包玉刚做长期生意,是经过细细筹划的。
一段时间以后,人们发现包玉刚的生意越来越大,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也意识到包玉刚做航运并不是一时兴起,也相信他以后一定大有可为。
果然,包玉刚做长期生意的收益越来越多,用航运赚来的钱,包玉刚更新了船只设备,然后购买更多的船,扩大自己的产业链。
仅仅过了几年。包玉刚的公司就已经在香港站稳了脚跟,而且在全球都有不小的名气,当时的他,已经有了十几家分公司。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包玉刚的产业已经达到了相当夸张的程度。当时世界上有十大船王,包玉刚就在其中,并且名列第一。
后来包玉刚的名气越来越大,很多人提到他,都会称他为世界船王。
最为辉煌的时候,包玉刚的船队一共有两百一十艘船,据统计,这些船只的总重量达到了惊人的两千一百万吨。
这样的吨位,许多国家的海军都比不过他,不难想象,包玉刚的航运生意在全球范围内的地位是非常高的。
因为包玉刚成立的公司在全球都有巨大的影响力,所以包玉刚在世界很多国家都享有不错的待遇,许多国家都视其为座上宾。
包玉刚的生意做得如此成功,他的资产自然也是非常多的。
相关资料显示,包玉刚的资产最高达到过四百亿。
那个年代的四百亿,已经是一个天文数字了,据说香港四大富豪所有的资产加起来,才和包玉刚一个人资产差不多。
多年后,包玉刚发现了一个关于自己身世的秘密。
在参观天一阁时候,包玉刚偶然得知竟然自己是包拯的后来,按照族谱的记载,他是包拯的第二十九代孙。
这个发现,让包玉刚很是激动,为了表示对祖先的尊敬,同时为了回报祖国,包玉刚决定为国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后来,在包玉刚出资创建了宁波大学,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宁波大学已经发展为国内一所知名的高校。
除此之外,包玉刚还出资修建了一座图书馆,并把它捐给了上海交通大学,之后,包玉刚多次出资,对中国的发展有不小的帮助。
对于包玉刚来说,成为一代名臣包拯的后代是极其幸运的,也是非常荣耀的。
包拯的故事家喻户晓,包玉刚从小就听过包拯的大名,也熟悉他的故事。
包拯去世时,为后代留下了五十一个字的家训,教导后代一定要正直做人,如果当官,绝不能贪赃枉法,否则就不是包家人,不能入祖坟。
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包拯留下的这份家训,成为包家后人最为珍贵的财富。
正是因为有了这份家训,包家的后人才能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人才,并且从未有过大奸大恶之人。
1991年,包拯的第二十九代孙包玉刚身患重病,不久后,包玉刚因脑出血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