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寻梦环游记》曾让原本外形并不讨喜的墨西哥无毛犬,着实火了一把。
这种舌头总是伸吐在一边,浑身上下光溜溜,实际长相算不上有多可爱的中小型犬,其实是南美洲的“土狗”,血统相当古老,还带着非常浓郁的神秘色彩——在阿兹特克和印加文明中,无毛狗是通向冥界的使者。
《寻梦环游记》中的情节
无毛狗虽然其貌不扬,但性格温和、忠诚度非常高。
不过,这些都不算是重点,因为——当年的中南美洲印第安人主要把这些个没毛的狗狗用来-当-食-物~吃掉。
特别是阿兹特克人(主要分布于当今的墨西哥和加勒比海各国境内),无毛犬是他们唯一成功驯化了的动物。
在阿兹特克人的部落中,狗被他们当作“肉畜”精心饲养了起来。
15世纪末西班牙登陆之初,中南美洲的两大文明是阿兹特克和印加,玛雅文明早在公元8世纪后期就消失了
而且,为了让神灵和祖先们一起“吃肉”,狗狗们也属于被用来献祭的主要动物,跟亡灵们有过深度触碰。
所以,正如《寻梦环游记》中演绎的那样,至今,在墨西哥民间,无毛狗一直被认为是贯通人间和冥界的通灵“领路狗”——按照墨西哥人的习俗,人死后灵魂会跟随着一只无毛犬进入亡灵界;
同时,因为体温偏高,无毛犬还经常被用作“暖宝宝”——给病人保暖、治疗关节炎等等。
当今的墨西哥无毛犬血统已经不纯了,体型比老祖宗要明显偏大
在西班牙人到来之前,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要想打打牙祭、吃点荤的,除了去费大劲捕猎各种野兽,也就是吃狗了。
因此,他们养狗和养猪差不多——越肥越好。
这时南美洲的狗狗,在土著们的眼中,是一种温和肥美的肉畜。
墨西哥西部墓葬中出土的肉狗陶瓷雕塑——在阿兹特克人的文化中,胖狗就是好狗
这导致,当西班牙人牵着来自欧洲的凶猛大型犬的时候,南美印第安人们对恶狗们超强的攻击性,几乎完全没有感念——胖乎乎的狗狗那么好吃,怎么会伤人呢?
总结起来,早前人类挑选用以驯养的动物,原则主要有三:
第一是个头不能太小,繁殖速度不能太慢;
第二是不可以肉类为主食。
这方面的原因很简单,在肉食动物和人类都要吃肉的前提下,驯养起来成本太高,除了少数土豪阶层,普通人都很难养得起。比如,被驯化后的狗,就已经成功改变了食谱,变成了杂食动物。
第三,具有群体生活习惯、领地意识和等级观念,服从性强——这样的动物方便管理。
最典型的,就像咱们身边的家猫~现在看来,最终也只是半驯服动物——在高贵的“喵星人”眼里,人类只能算是它的“合作伙伴”,或者也就是几个奴仆罢了;
而对于狗狗,只要你给它一点点的爱和温度,你对狗狗来说,就是全部的世界。
《寻梦环游记》的无毛犬丹特,即使被误解,也会不离不弃的追随着主人,在关键时刻把小男孩叼回了家人身边。
显然,南美印第安人驯养的无毛犬,堪称完美的诠释了以上三点。
1493年,意大利探险家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第二次率领船队,万里迢迢开向新大陆。
不同于前一次的落魄寒酸的阵容,这回,哥伦布拿到了西班牙伊莎贝拉女王的大笔资助。
有了钱以后的哥伦布,组建了一支庞大的舰队,包括了17艘船、1200名船员,20条狗、许多马。
尤其是他们随身带着的狗,都属于大型烈犬,平均体重超过100磅(45.3公斤),站立时肩膀离地30英寸(76.2公分)。
加纳利犬是西班牙黑帮最喜欢饲养的狗狗之一,就因为这个犬种超强的攻击性
1494年,哥伦布的船队登陆牙买加。
西班牙人在当地疯狂地搜刮黄金,并试图向印第安人传教,将他们“归化”成自己的奴隶。
结果,信仰多神崇拜原始宗教的印第安人对《圣经》那套说教非常反感,再加上西班牙人的各种暴行,南美土著们开始奋起抵抗。
哥伦布第一次来因为没底气,都是老老实实的以物易物,但第二次来就克制不住了,为降低成本加快速度,明抢了
他们几乎赤身裸体,拿着简陋的用石头打造的武器(还没能进入铁器时代)向西班牙“征服者”们发起了冲锋。
西班牙人直接放出了欧洲带来的烈犬,指挥恶狗们去撕咬冲上来的印第安人。
土著人面对这种凶猛的动物不知所措,而且,因为光着身子,对恶狗们几乎毫无遮挡,很容易就被扑到,然后遭到开膛破肚。
看着死伤累累的土著,西班牙人大喜过望。
南美的印第安人们也在血泪中认清了狗的另一面——肉狗是美味,而烈犬却是能要人命的魔鬼。
西班牙人一放狗,印第安人们就四处逃散。
欧洲人笔下的南美印第安人
自此,每支到美洲去的西班牙远征队,都会尽量多地随船带上一群欧洲的“大洋狗”。
那些飘洋过海的欧洲洋狗和它们的后代,成了热带高山密林地区里,印第安人的克星。
渐渐地,西班牙人开始有意用印第安人的尸体喂狗,以“培养”恶犬们对印第安人血肉的嗜好。
同时,殖民者们还会专门训练欧洲洋狗们通过气味来追踪印第安人的足迹。
甚至,除了战场上直接放狗咬人,他们还发明了一种“犬刑”——某个被“征服者”法庭判为死刑的印第安人捆住手脚扔到地上,然后再放出几条专门饿了一整天的大型攻击犬。
同时,还会非常嚣张地强行召集被执行死刑的印第安人所在的部落长老、高级成员和家人们来现场,强制他们在极度恐惧和震惊中看完整个行刑过程.....
有时候,闲得发慌的西班牙殖民们还喜好“赌狗”——赌恶犬会先咬印第安人的哪个部位,几个回合致死,致命一击将会落在哪里等等。
因为,在他们眼中,这些拒信上帝的人,就是妥妥的“异教徒”,甚至都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新大陆的土著们坚持认为,人类是太阳神和月亮神共同造出来的,而非上帝的“作品”,那么,对待这些“人形动物”,当然也不必太过于耐心,直接“以上帝的名义”,让恶狗们帮忙,从肉体上消灭即可。
曾经一度,跟着西班牙“征服者”们一起“做任务”的恶犬们,一些战绩丰厚的,还会像真正的人类士兵一样被授予军衔,甚至拿到勋章。
不过,当新大陆的殖民者对印第安人的各种暴行传到西班牙本土的时候,“放狗杀人”的行为也遭到了西班牙国内的强烈谴责——当年的西班牙“温和派”认为,对于这些“野蛮人,应该多用心搞搞“种族净化”才对。
这个西班牙温和派的“种族净化”,并非二战纳粹的那种“直接从肉体上消灭”,而是要用欧洲人的宗教、理念、生活方式和血统,去“净化野蛮人”——花上五代人的功夫,把所有的土著都变成信奉上帝的白人。
18世纪,一位正被“种族净化”的印第安女性——怀中的婴儿虽然是混血,但被画师刻意描绘成了典型的白人小孩
在这些披着文明外衣的强盗眼中,他们所做的一切不是侵略和犯罪,而是替上帝来“播撒文明”~奴役那里的人民,霸占他们的家园,各种欺男霸女的行为,无一不是在“帮助这些野蛮人摆脱原始又肤浅的灵魂”——以上帝的视角想一想,顿感十分神圣。
于是,放狗屠杀之后,西班牙男性们,又开始在南美洲“激情播种”。
他们认为,无论通过什么方式,只要能把这些土著女子转化成天主教徒,并再生下一堆小教徒、小小教徒,那就是在播撒“上帝的荣耀恩典”.....
一名西班牙人与他的土著妻子、混血儿女——他们都在按照欧洲人的模式生活
在西班牙人忙着“激情播种”的同时,南美的本土狗也开始消失。
或许跟它们曾经的主人一样,生活环境封闭的狗狗们也经不起来自旧大陆的各种烈性瘟疫,但更多的,还是因为,同欧洲的洋狗们世代“结合”后,“南美土狗”的血统被一点点地稀释掉了。
如今的墨西哥无毛狗,虽然仍旧一身光溜溜,但四肢显然更加修长,体型也比他们早前给印第安人当“肉狗”的时候要大得多。
真正的纯血无毛犬,早已不复存在。
《寻梦环游记》中的无毛犬——真实的无毛狗,外观并不讨喜,一脸愁苦相,远没有卡通形象这么萌萌哒
其实,狗狗的历史与人类历史一样,都是错综复杂的——当一个族群的血缘基因和文化文明不再占主流后,这个族群就会滑到衰落边缘化甚至走向灭亡,即便,他们的后人还叫这个名字,但早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个味道了。
阿兹特克战士的马夸威特刀
在古墨西哥和中美洲地区,“马夸威特”战棍是阿兹特克战士重要的武器。从十世纪一直到1570年,阿兹特克的精锐美洲虎战士都使用“马夸威特”和盾牌作战,在大量壁画和雕像上留下了这种武器的形象。在征服南美洲的过程中,西班牙殖民者缴获了很多精美的“马夸威特”陈列在马德里的皇家军械库,但是都毁于1884年的一场火灾。
▲在电影《启示录》中复原的“马夸威特”形象
“马夸威特”是一根船桨形状的木棍,在边缘镶嵌棱柱形的黑曜石叶片,乌龟粪被用于填补叶片和木棒的缝隙做黏合剂。“马夸威特”长度在0.5米至1.2米,直径在8厘米左右,边缘镶嵌的黑曜石刀片非常紧密,西班牙人称用钳子也很难拔出来。在阿兹特克人当年的地盘——拉索尔山脉盛产黑曜石矿石,黑曜石很早就被阿兹特克人使用制作镰刀,刮刀和剃刀。“马夸威特”非常像一把巨大的陶瓷锯齿面包刀,在攻击没有金属盔甲防护的人时会产生巨大的撕裂伤口,受到其攻击的人会因长而深的割裂伤导致失血过多死亡。
▲马德里皇家军械库收藏的十六世纪“马夸威特”,原件毁于火灾
“马夸威特”的柄一般雕刻为金刚鹦鹉的形象并且镶嵌绿松石或贝壳。单手的“马夸威特”长50厘米左右,镶嵌四个刀片;双手的“马夸威特”长度一般在70至80厘米之间,镶嵌六到八个刀片;超过1米的“马夸威特”沉重而制作复杂很少有人使用。自从1884年马德里皇家军械库火灾之后,再也没有发现16世纪之前的“马夸威特”原品存世。
▲现代复制的“马夸威特”
由于祭祀需要大量俘虏献祭,阿兹特克人很重视对于俘虏的捕捉。普通阿兹特克战士需要捕捉超过20个俘虏,才能跻身精英的美洲虎战士。所以在“马夸威特”的设计上也充分考虑了生擒敌人的需求。黑曜石刀片不是连续安装而是隔开一定距离,这样可以用不带刀片的边缘打昏敌人,将木棒平拍敌人也是抓俘虏时常用的招式。阿兹特克人从小就要在专门的学校里学习使用“马夸威特”的各种技巧,为成为美洲虎战士做准备。
▲十六世纪阿兹特克壁画,手持“马夸威特”的队伍,最前面的就是精锐的美洲虎战士
在熟练战士的手中,锋利的“马夸威特”,足以割下人的头颅甚至砍断马的颈椎。在西班牙征服南美的战争中,据记载曾有一名西班牙骑兵的战马被“马夸威特”把头砍下来。这名叫佩德罗的优秀骑手当时带领三个骑兵冲进了阿兹特克人的队列,他的长矛被阿兹特克人抓住,本人被“马夸威特”砍伤。他胯下的母马被砍断颈椎,只剩一点皮连在脖颈上。好在有铠甲的保护,他才狼狈逃回本阵。另一个西班牙人的回忆录了提到在和阿兹特克人的战斗中,他亲眼看到一匹战马被“马夸威特”划开肚皮当即倒地。他写道:“阿兹特克人特别憎恨和恐惧马匹,也知道他们的黑曜石棒对马匹的杀伤力,所以在战斗中他们的弓箭、石头和木棒都拿我们缺乏甲胄保护的战马做目标”。现代学者用复制的“马夸威特”对牛肉和硅胶进行攻击实验,发现“马夸威特”的割击效果非常强,三击就可以把硅胶制作的马头模型割下来。有趣的是由于动作幅度过大,挥舞“马夸威特”的实验人员把自己的腿也划伤了缝合了好多针。
▲和西班牙人作战的美洲虎战士,在钢铁甲胄和武器面前“马夸威特”毫无优势
尽管“马夸威特”对于无甲胄保护的人员和马匹的伤害力强大,但是面对披挂钢铁板甲的西班牙人仍然差了两个时代,和一个普通木棒没有太大区别。“马夸威特”和西班牙钢剑相比有很多劣势:首先黑曜石刀片质地虽坚硬却脆,经常在和钢铁盔甲和刀剑中磕碎;“马夸威特”刀片损坏后很难修理,没有刀片的“马夸威特”就是根大木棒而已;“马夸威特”的作战动作是大幅度的挥击,而不是刺击,更适合单兵作战而不不适合排成密集阵型。在西班牙征服后,“马夸威特”迅速销声匿迹在历史长河里。
本文为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凤翅金盔,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这是什么动物?
Inari Foxes是一个国外的爱好者制作的Inari狐狸,面料是皮草和陶土,双手可动,网址~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24613364.html
这里还有一个动态图
http://weheartit.com/entry/50921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