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网 www.QiQu.net】探秘天下未解之谜 分享全球奇闻趣事

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今天是

解放军昆仑山迁陵遇到奇事负责人含泪请示首长还是别迁烈士了

发布时间:2023-09-06 04:17来源:奇趣网编辑:QiQu阅读: 当前位置:奇趣网 > 奇闻趣事 > 手机阅读
2000年,解放军昆仑山迁陵发生离奇一幕,负责人含泪请示首长:烈士们都是活着的,还是别迁了吧!

解放军昆仑山迁陵遇到奇事负责人含泪请示首长还是别迁烈士了

之后,高原上一场雨夹雪悄悄地来临,厚重地落在地上,想要把烈士们的遗体重新掩埋。山下部队战友们认为,这是烈士们的灵魂融入雪域高原,是他们想要一直守卫昆仑不愿离开的具体说明。迁陵的事就这样被搁置了下来,山下部队的战友们一个个红着眼睛乘车返回了。一路上,他们都在想,康西瓦烈士陵园的烈士们为什么就不想被迁至山下呢?越想越感动,是烈士们牺牲后还要为祖国守卫边疆的感动,也便有了这个故事在新藏线和昆仑山的流传。

解放军昆仑山迁陵遇到奇事负责人含泪请示首长还是别迁烈士了

“喀喇昆仑”缘自中国古代边疆少数民族突厥语,意为“黑色岩山”。其宽度约为240公里,长度为800公里,平均海拔超过5500米,是世界上高山和高纬度之外最长的冰川最集中的地方。因为塔吉克、中国、巴基斯坦、阿富汗和印度的边界全都辐射于这一山系之内,所以,这一僻远的地区被赋予了巨大的地缘政治意义,而为了驻守我们的边疆,一代代的边防军人在这里奉献出了自己的青春甚至生命。

在喀喇昆仑山,有一个地方在人们的心里非常重要,这个地方叫康西瓦,从山下叶城县沿219国道(新藏线)蜿蜒而上,在皮山县赛图拉镇三十里营房东南72公里处,人们很容易找到以居民地形式标示的地形点。在维吾尔语中,康西瓦是“有矿的地方”,昆仑山与喀喇昆仑山两大山脉在此相拥,形成了新藏线上著名的康西瓦达坂。这里海拔4280米,只要轻轻一伸手,就可以摸到天了。

解放军昆仑山迁陵遇到奇事负责人含泪请示首长还是别迁烈士了

在康西瓦,至少有两条不成文的规矩,一是长年奔波于新藏线的人们,不管是军人还是地方老百姓,在车子路过康西瓦时,都要停下来,向康西瓦烈士陵园的烈士们鸣笛致敬,给烈士们敬个礼,献上一束花、一支烟或者一瓶酒。那时候,康西瓦可以让人感到泪流满面的庄严,敬礼献花或者敬烟敬酒的人们,除了军人、过路的跑运输的司机,还有骑行的游客以及和烈士们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人们的无尽怀念。二是与康西瓦为邻的三十里营房驻军各单位领导,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到康西瓦祭奠烈士,下山前到康西瓦向烈士话别。这和人们向烈士鸣笛致敬一起成为了康西瓦几十年来,在特定的环境、特殊的任务中自发形成并相传延续、人人恪守的不成文规矩。

康西瓦烈士陵园有着这样的历史:上世纪60年代初,印度军队奉行所谓的“前进政策”,在中印边境西段不断越过传统习惯线,大量蚕食中国领土。1962年10月20日,他们悍然在中印边界东西段同时向中国发动大规模武装进攻,为了祖国的安全和各族人民的利益,我人民解放军被迫进行自卫反击作战,全体指战员不怕艰苦,不怕牺牲,英勇顽强,前赴后继,取得了自卫反击战的辉煌胜利。

当时,西段地区,新疆军区组织机动部队和边防一线守点分队共约1个加强团的兵力,在北起神仙湾,南至扎西岗,正面600公里的地域内,配合东段我军主力作战,对入侵印军之114旅实施反击,全部清除了印军入侵设立的43个据点,给敌人以沉重打击。在这次自卫反击作战中,共歼敌434人(毙265人,伤169人),缴获各种枪支402支,各种火炮37门及其它军用物资一批,解放军牺牲104人,伤224人。

康西瓦为当时我西段地区作战部队的前线指挥所。战后,根据新疆军区前指挥长指示,解放军西线参战部队阿里方向阵亡官兵安葬于狮泉河,天空方向阵亡干部安葬于叶城,阵亡士兵安葬在康西瓦。据此,有83名牺牲战士安葬在康西瓦。在这83名烈士中,有一等功臣3名、二等功臣9名、三等功臣12名,另有维吾尔族烈士6名,他们中绝大多数人都没有结婚,最高职务是副排长。之所以被安葬在康西瓦,当时我们的条件及运输能力有限,也便将这些年轻的烈士们永远地留在了昆仑山上,直到1965年5月,新疆军地相关部门才拨出专款,为这83名烈士刻字铭志,将他们长眠的地方命名为“康西瓦烈士陵园”。

解放军昆仑山迁陵遇到奇事负责人含泪请示首长还是别迁烈士了

解放军昆仑山迁陵遇到奇事负责人含泪请示首长还是别迁烈士了

康西瓦烈士陵园的烈士们来自全国各地,有山西、四川、河南、陕西以及新疆本地等等地方,甘肃和湖南人居多。让烈士们待在山上,山下的亲人前来祭拜有着太多不便。2000年8月,我们的条件好了一些,新疆军区计划将安葬在康西瓦的烈士迁移到山下叶城县烈士陵园,但后来却由于各种原因作罢。什么原因呢?这便有了流传于新藏线的那个传说——接到迁陵的任务,山下部队的战友们非常高兴,因为在他们的心里那些烈士还活着,如果被迁到山下,他们的亲人来看他们时,会少跑不少路,方便很多,而他们也会因此免受雪域高原之苦,离开高海拔的、人迹罕至的永冻土。

于是,山下部队的战友们兴奋地上路了,但让山下部队的战友们事先没想到的事很快便发生了——有两辆军车驶入陵园之后,车胎不约而同地爆了,山下部队的战友们觉得有些奇怪,好不容易换了爆胎另一辆车的胎又爆了,仿佛并不欢迎山下部队的战友们前来迁陵,负责人因此在心里多少有些犯嘀咕了。好不容易大家换好了车胎,开始动手迁陵,但接下来看到的一幕却让所有人停了下来——山下部队的战友们看到,烈士们一个个栩栩如生,还是活着的样子。就这样前来迁陵的负责人率先流泪了,随后,他含泪请示首长:烈士们都是活着的,还是别迁了吧!

之后,高原上一场雨夹雪悄悄地来临,厚重地落在地上,想要把烈士们的遗体重新掩埋。山下部队的战友们认为,这是烈士们的灵魂融入雪域高原,是他们想要一直守卫昆仑不愿离开的具体说明。迁陵的事就这样被搁置了下来,山下部队的战友们一个个红着眼睛乘车返回了。一路上,他们都在想,康西瓦烈士陵园的烈士们为什么就不想被迁至山下呢?越想越感动,是烈士们牺牲后还要为祖国守卫边疆的感动,也便有了这个故事在新藏线和昆仑山的流传。

解放军昆仑山迁陵遇到奇事负责人含泪请示首长还是别迁烈士了

解放军昆仑山迁陵遇到奇事负责人含泪请示首长还是别迁烈士了

其实,爆胎在高原本是一件正常的事情,有过这方面经历的人都知道,高原之上因为气压低,也便导致山下正常的轮胎在山上被爆。正是这个原因,很多高原跑车的司机在上山之前都让放放轮胎里的气,甚至还会拔掉汽车的空气过滤器,做调整点火时间等工作。山下部队的战友们当然是知道这些的,但他们却因为迁陵的过度兴奋,竟然将这些给忘了。至于“烈士们都是活着的”说法,其实是雪域高原的冰尸现象,因为高原独特的寒冷气候条件,导致了烈士们遗体长年不腐,鲜活如生。

然而,在高原的流传里,太多的人都不愿意相信这种科学,与当年上山迁陵的山下部队的战友们一样,心里满装的均是对于英雄的崇拜与敬重,甚至想要把山上的英雄变成一个生生不息、永远激励人心的神话。在写这段文字时,我们随手拎了两位英雄的事迹以及两个与英雄相关的故事:

罗光燮(1941年—1962年),四川乐至县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涌现出的黄继光式的战斗英雄,在1962年中印边界自卫反击作战中,他舍身滚雷,英勇捐躯。当时,阿里地区边防分队1个连向第11廓尔喀步兵联队第1营3连发起了反击。战斗一开始,步兵连刚向印军阵地前沿发起冲锋,就误入雷区,尖刀班的几名战士面对引发的地雷非死即伤。罗光燮用爆破筒在前方引爆地雷,开辟通路。他弯腰刚通过了一片开阔地,“轰”地一声,脚下1颗被白雪覆盖的地雷便响了。等他醒过来忍着剧痛撑起身子一看,只见左腿下方血肉模糊,左脚掌连着大头鞋飞到几米以外,身上的半自动步枪被炸得七零八碎,爆破筒也落到右边的悬崖下。后面的战友见他负伤,正要冲过来救援,却只见他转过头来向后面的战友艰难地举起一只手臂,嘴里似乎喊了几声,把伤残的身躯扑在地上向雷场纵深爬了过去。几秒钟后,一颗地雷再次炸响了,罗光燮的左臂又被炸抛至几米以外,人被炸昏了过去。但几分钟后,他便苏醒了过来,回头向身后的战友们微微一笑,示意告别,随后用尽浑身的力量沿着山坡向雷场深处滚去,最终在一连串地雷爆炸声中,残缺不全的身躯消失在了一片红光黑烟之中。这一年,他只有21岁,在他的身后,出现了1条6米宽的通道。

解放军昆仑山迁陵遇到奇事负责人含泪请示首长还是别迁烈士了

解放军昆仑山迁陵遇到奇事负责人含泪请示首长还是别迁烈士了

解放军昆仑山迁陵遇到奇事负责人含泪请示首长还是别迁烈士了

潘发枝(?-1962年10月),男,甘肃省民勤人。生前是7979部队副排长,也是康西瓦烈士陵园职务最早的人。在当年的战斗中,战斗中他带领尖刀二班,首先冲入敌阵地,歼灭了地堡守军,但在向下一座地堡的进攻中,他头负了重伤,昏倒在了战场上。苏醒后,当他得知连长、排长均负伤后,不顾伤痛,咬紧牙关继续投入战斗,又相继炸毁两座地堡,最终因伤势过重而牺牲。他的年龄或许要比罗光燮大一些,但与罗光燮一样,年轻的他们直到战斗的最后也没有为家人和战友们留下一句话,却英勇无畏地把自己的生命永远地留在了祖国的边疆,和康西瓦的烈士一起,让康西瓦烈士陵园成为了高原官兵的心灵家园和精神高地。

两个与英雄相关的故事是这样的:在山下的叶城县烈士陵园有一位叫艾买尔·依提的老人,常在园内为烈士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常常手握墓碑与烈士们说说话。老人参加过1962年的战斗,战后他转业到了新疆地方的一所学校,但他一直忘不了当年被留在山上的那些战友,一直想要上山看一看他们,还说:山高路远,也不知道战友们在山上怎么样了。一间一晃就过去了50年多,老人老了,已经不能像当年一样翻越高原了,老人的儿子得知老人的心思后,决定替老人圆了心中的梦。于是,2018年前后,老人的儿子不远千里替老人来到康西瓦。在那里,老人的儿子哭了,他不仅看到了全面整修并被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烈士陵园,还看到了来来往往的人们随时随地不间断地向英雄的致敬。老人的儿子哭着说:“爸爸,你可以放心了……人们没有忘记英雄,你的战友们在山上挺好的!”

另一则故事与潘发枝有关。故事的主角是一位女孩,叫吴佳,是昆仑山下部队医院的一名护士。女孩的父亲叫吴永强,他和康西瓦烈士陵园里的烈士们一起参加了自卫反击战。战后,吴永强转业回了老家,但却一直为女儿讲述着烈士们的英雄故事,因为与潘发枝关系非常好,所以,吴佳从小听得最多的就是烈士的名字就是潘发枝。长大后,吴佳参了军,来到山下的军营,但一直想着要到山上去看一看父亲的那些战友。很快,她便来到了康西瓦,在众多的墓碑里,她找到了潘发枝的名字,并对潘发枝说:“潘伯伯,我来看您了,我的爸爸是您的战友,从小到大,我一直都在听他讲你的故事……”随后,她又走过一座座的墓碑,将头昂向天空,努力地让眼泪流淌得更高一些,继而大声地呼喊了一句:“叔叔伯伯们,我来看你们了,我就是你们的女儿啊!”

解放军昆仑山迁陵遇到奇事负责人含泪请示首长还是别迁烈士了

解放军昆仑山迁陵遇到奇事负责人含泪请示首长还是别迁烈士了

雪域高原虽然默默不语,但在这里,人们看到的是英雄事业的前仆后继。在苍茫的高原之上,太阳是金月亮是银,英雄的烈士们当兵当到了国境线,抬头望日月,化作边疆的巍峨大山,即使死了也要为祖国拿起沉沉的枪杆。而他们的后来者更是把边疆当故乡,让故乡始终都陪伴在他们的身边。因此,无论生与死,海拔都是高原的一种境界,让人不禁高山仰止,心随时向往之。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小编推荐:如果您对本文《解放军昆仑山迁陵遇到奇事负责人含泪请示首长还是别迁烈士了》感兴趣,还可以看看《生前曾告诉母亲若出事要调查 英国UFO专家离奇猝死波兰 》这篇文章。奇趣网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本文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韩国美女排行榜前十,十大纯天然没整容女星(全智贤榜首)

下一篇:蒙古是怎样的一个国家?蒙古国十大经济现状2018年

奇闻趣事排行

奇闻趣事精选

奇闻趣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