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礼是人生礼仪中的最后一件大事。古称“凶礼”。
生命的诞生就如初始的春天,死亡也便成了四季轮回的结束,就似每岁的岁末。每到岁末,我们都会用隆重的庆祝仪式辞旧迎新。生命中最隆重的礼仪是死亡的仪式,与生命来说最盛大的一个节日当属死亡。葬礼仅是这一节日中出演的一个节目。
生命缘起缘灭是自然规律无法更改,为了死者满意,生者安宁,最后的“节目”就变得极为重要。在出演“节目”时,无论情感与“出演”的细节都与很多“节目”有所不同。
民国时期极为重视丧礼。人死了,灵魂并没有死去,灵魂的能量是巨大的,他可以游荡人间,也可以转入阴间,能够掌控或者影响人们的生活乃至于祸福吉凶。因而,人死后会用一些仪式来祭奠亡灵,也表达在世的人对死者的追念,以及祝福他进入另一个崭新的世界。
希望他能在另一个世界保佑在世的亲人安康、幸福。由于丧礼与鬼灵及祖先信仰交织在一起,也是精神信仰活动,还充分体现传统的“孝悌”,丧家通常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来承办这个仪式。
长久以来人们对于丧礼的重视超越其他任何一种礼俗,这是古来有之的事情。因为它集儒、释、道三教的“礼”和民间的“俗”为一体。
民国时北洋政府要员们的丧礼沿袭了封建时代的丧礼。这无疑是对旧式丧礼的肯定与传承,直接影响了民间丧葬礼仪。
民国时期传统丧俗仍是主流,依然崇尚古礼。礼节繁琐,环节很多。就一般寻常百姓家,不完成几十道步骤丧礼是完成不了的。
中国的传统丧葬文化非常讲究寿终正寝的。
病人弥留之际,亲人们就要为亲属沐浴更衣。这其实是为死者做的一次最后的整容。为死者沐浴的水一般都是买来的,俗称“买水”。买水用的钱是“阴钱”。也就是只有死者才能享用的钱,在另一个空间病通用的货币。意在把“阳水”变为“阴水”。“ 买水”为死者沐浴是为了“用水洗去死者生前的罪恶,消除死者在生前所犯下的罪孽”,还为了告诉死者,这不是给活着的他沐浴,而是让他死后能够干干净净到阴间去,被先祖们收容。
沐浴后就要给死者更衣。亲属是不会让死者光着身子走的,这样会让亲属赶到遗憾与内疚。沐浴完成后立即给死者穿上寿衣。
寿衣的穿着根据地域的不同,民族的不同是有区别与讲究的。
北方的习惯是:“贴身穿白色的衬衣衬裤,再穿黑色的棉衣棉裤,最外面套上一件黑色的长袍。整套服装不能够有扣子,而且要全部用带子系紧,这样做是表示"带子",就是后继有人的意思。在死者的头上要戴上一顶挽边的黑色帽,帽顶上缝一个用红布做成的疙瘩,用来驱除煞气,人们认为这样做对子孙是吉祥的。
如果死者是男性的话,脚上要穿黑色的布鞋,而如果是女性的话要穿蓝色的布鞋。寿衣一定要是是传统的式样,哪怕改朝换代、时过境迁,平时再也不穿民族的传统服饰了,等到临死的那一天,也还得要恢复原来的装束。因为按照传统的观念,人死之后就要去见远古的老祖宗,如果老祖宗认不出自己的子孙,不让他认祖归宗。”
南方特别是湖南湘中地方给死者穿的寿衣与北方是不相同的。整容师会把死者之前的衣物全部脱掉,然后穿上白色的内衣裤,再穿上中层、外层的衣服。所穿的衣服必须是单数。衣服若是五件,裤子就穿三条。若衣服穿七件,裤子就穿七条。在整理头发时,男性一定要剃发,女性梳发,然后才戴上帽子。接着穿寿鞋、寿袜。寿鞋和寿袜都是女儿或者女性亲戚所做。寿鞋鞋底打七星,意思是祝愿死者足踏星月,早登仙界成仙。整容师还要为亡者描眉润色,让死者妆容整齐,到了阴间显得气度不凡,高贵富有。子孙后代也会有美的姿容、风度。
不论南方、北方寿衣穿戴已经超出了寿衣本身的意义。
少数民族的寿衣穿戴也有其独特性,其中佤族的寿衣更为特别而有特定的意义。
佤族老人去世后,要先穿上他平日所穿的衣服,然后在外边反穿上一件新衣服。穿旧衣服是为了让死者的灵魂认识自己的躯体。反穿的新衣是为了让死者知道自己已经死了。衣服的正反,和衣裤的单双,是为死去的人在生与死和阴阳交接时的“换装”仪式。这也被称为“反饰”习俗。从此以后阴阳相隔,生活在不同的两个世界,灵魂就不能停留在这里,该去自己该去的地方。阴阳两界对事物的看法是完全颠调的。寿衣在这里不仅是衣服,更是灵魂的代码。
死者沐浴更衣之后,就把遗体移至灵床上。有些地方还要进行引魂仪式,把灵魂引到灵床。山东临沂的招魂仪式是这样的。“用一块白布从梁上搭过来,再用一只白公鸡在病床上拖几下,顺着白布从梁上递到外间屋,在死者身边走上一圈,然后把公鸡杀死”。
死者到了灵床就要寝苫枕块。按照古礼,孝子们在服丧其间很是悲痛,要陪着父母走完在世的最后路程,一整天都会睡在父母遗体侧旁,一直到父母下葬之日。睡不能像平日那般安枕舒适。而是用草编成的草垫,放在父母的遗体旁边,意思是“哀亲之在草”。然后用土块作为枕头,意思是“哀亲之在土”。
接着是哭泣守灵。死者的灵柩设在堂屋,亲人们都聚集灵堂,哭泣着守护灵柩。死者的女儿出嫁了,接到父母的死讯立即回家奔丧。在下车后就会一直哭泣奔向灵堂。若有亲人前来悼念,死者的儿子媳妇要到灵堂哭泣以示哀悼。
民国时期佛道两教还是极为盛行。办丧事的丧家亲属会请和尚来诵经超度,道士来做法,这样好让死者往生,活者安宁。在此期间要烧冥钱,焚化厢屋,称之“放焰口”。然后做七诵经,每七天念一次经,至七七四十九天。
之后出殡。出殡一般分为移棺、送灵、撒路钱、安神。然后下葬。丧家将死者入土,并添土掩埋成土堆,孝子供奉食品,焚纸钱,坟上痛苦告别之后返家。
死者安葬完成后的第三天,孝子和亲属要到坟上参拜,叫做“圆坟”。坟上供奉有各种食物,祈祷死者在阴间安居纳福。有些家庭死者的灵柩会在家放置一周年,然后才将灵柩撤掉。在此期间孝子们每天要供奉香蜡和食品,以示孝义。
一般的丧礼在这里就完结了。但是丧礼的仪程还远远不止这一些。不同地域,不同的人群丧礼更是各异。
青海人的丧礼就完全不同于内地。丧事不论谁人遇到都是很悲伤的,青海人也一样。在丧期男子在发辫上拴上白色羊毛绳子,女子在耳朵上挂白羊毛线。男子不能带刀,女子不能戴首饰。以此表示他们的哀敬。丧期没有固定的期限,一般在一年左右。在服丧的这一年中在帐房内可以饮酒,但是不能唱歌,不能办宴会,也不能参加任何宴会。待一定的时间要请僧人给死者讽经,没有其他复杂的仪式。
他们送别死者的方式与内地完全不同。他们信仰佛教,盼望死人坐化。他们认为信教虔诚的人,念真言最勤的人,是能够预知死亡的时间,并且还能坐化。若是没有资质、禀赋、悟性的人,死后尸身是无法坐立的。他们就会用皮绳将死人拴成坐立的姿势,做出坐化的样子。如果不是坐着死的人,即使用绳子拴着尸身还是坐不起,会倒向一边。所以就只好把尸身搁置帐房的犄角处,以免尸体倒下来。
不给死尸任何供奉。来宾只需向丧主表示哀悼慰问,瞻仰死者,丧主设酒肉款待来宾。丧主所要做的事情是请喇嘛、和尚念经超荐亡灵。出殡那天,所有亲属都会前来送葬,由死者直系亲属中最亲近的人把尸体背在身上。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天葬、火葬、土葬等三种形式处理死尸。
对于僧人去世也有其独特的仪式。普通的和尚去世,送葬的礼俗与平民百姓一样,喇嘛去世,地位尚低,生前挣的布施不多的和平民一样的安葬。地位比较高、银钱宽广的喇嘛葬礼的方式就不同了。死后请人把尸体肚腹剖开,把内脏全部取出来,然后用盐泥贴满死尸表面,过数日又换,直至把尸身贴成腊肉为止。然后用线把剖开的肚子缝合,穿上袈裟,脸上贴上金叶,装在神龛中。在佛面前面安上一块很大的玻璃,拜佛者好瞻仰佛面。
佛尸一般都会搁置在自己住所旁边的经堂里。和尚修成喇嘛的第一辈去世后制成佛尸,就这样供奉着,到民国时期已经经历了十几辈,已经存有很多的佛尸了。佛尸的佛龛非常美丽,都是由宝石、金银镶制而成。还有用银子打底座,上面镶嵌宝石的。一个佛龛耗资巨大,耗时也很长。
因了丧礼是人在世的最后一个仪式,所以不论贫富、种族都很重视,都在用自己独有的方式祭奠祝福。
希望与世相离的一天也是新世界开启的第一天,有着满满的忧伤也盛满诚挚的祝愿。死者在这个仪式中得到满足,生者也在其间得到平衡与安宁。
好书推荐 || 摘自新书《独立苍茫自咏诗·民国》 曾春梅/著 版权方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