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5年,清朝历史上迎来重要的时刻,此时雍正皇帝已经驾崩,清朝下一任皇帝弘历,正准备根据遗诏登基为皇帝。
弘历的心情充满了期待和不安。然而,在这个关键的时刻,一个突如其来的声音打破了宁静。
“慢!先帝还有一份密旨!”声音响彻在宫殿里,如同一块沉重的石头落入池塘,激起涟漪。众人惊愕地望向声音传来的方向,发现是张廷玉,他手持一封卷轴,脸色紧张却又兴奋。
弘历心头一沉,不知所措地站在原地,他感到疑惑的同时,又为自己感到一分担忧。他不知道张廷玉的突然出现,会给他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众人的目光落在张廷玉手中的密旨上,期待地等待着他的宣读。张廷玉一展密旨,声音响亮而清晰:“其实,这份密旨上的内容和遗诏大差不差。最大的不同大概就是密旨上提到了我和鄂尔泰配享太庙。”
这个消息如同一声炸雷,在大殿中炸响开来,一阵议论声响起后,大家的目光再次集中在弘历身上。
弘历此刻是整个局势的关键人物。他心中稍微安稳了许多,这份密旨对他的皇位没有影响,至于让张廷玉和鄂尔泰配享太庙他现在也没有意见,不过多年后登基为帝的乾隆皇帝,却改变了当初这一刻的想法。
其实,迫使乾隆做出改变的还是张廷玉自己,张廷玉最后先临死前被取消配享太庙的资格。
张廷玉是清朝一个非常重要的汉臣,拥有卓越的才干和不俗背景。他的父亲是雍正的老师,使他在朝中得到了重用。然而,他并不满足于此,他渴望获得更多的认可和荣耀。
当雍正同意他配享太庙后,他把“配享太庙”视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荣誉,这样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他时时刻刻希望能够在众人面前展现自己的荣耀,让所有人都知道他是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同时,他也想让乾隆时刻记着这件事,不要忘记他父亲雍正的旨意。
然而,事极必反,张廷玉不住的在乾隆耳边唠叨,尤其是张廷玉已经78岁的时候,他已经腿脚不灵便,走路靠人搀扶。
他准备向乾隆再次告退,回老家隐退,不过在隐退之前,他还是向乾隆索要一个保证,就是要乾隆答应他死后能配享太庙,并请乾隆出具一个纸质的保证书。
乾隆对张廷玉一直把配享太庙这件事挂在嘴边,非常的反感,对然雍正已经有遗诏,但是乾隆觉得张廷玉并不具备这样的资格。
乾隆通过多年对张廷玉的观察,发现张廷玉在这些年当中,拉帮结派,尤其是任用、安插自己的兄弟、儿子到南书房、军机处等重要职位。
说实话乾隆现在已经有取消张廷玉配享太庙的权力了,不过看着老态龙钟的张廷玉,觉得这些年侍奉雍正和他也算有些苦劳,就勉强答应了,并出具的纸质的保证书。
没想到张廷玉在关键时刻,脑袋短路了,竟然没有亲自上朝向乾隆谢恩,而是让自己的儿子代劳。
这下彻底惹恼了乾隆,不但取消张廷玉配享太庙的资格,还派人抄了张廷玉的家,张廷玉也在连续的打击中离开人世。
好在乾隆在他死后,还是表现出了怜悯之心,以及和遵照雍正的遗诏,恢复了张廷玉配享太庙的资格。
张廷玉纠结一辈子的事情,终于在他死后如愿以偿了。
张廷玉在追求“配享太庙”的过程中,他的过于执着和不择手段,使他在乾隆面前失去了宠信。乾隆开始对他产生了反感,他的努力似乎适得其反,最终导致了他的失宠和失败。
这段历史故事不仅反映了古代君臣斗争的激烈和复杂,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面临荣誉的诱惑,而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保持自己的坚持和清醒,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