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网 www.QiQu.net】探秘天下未解之谜 分享全球奇闻趣事

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今天是

邯郸风俗送羊「邯郸民俗送羊」

发布时间:2023-10-12 03:24来源:奇趣网编辑:QiQu阅读: 当前位置:奇趣网 > 奇闻趣事 > 手机阅读

邯郸风俗送羊「邯郸民俗送羊」

面羊

“送羊”在邯郸辖内的磁县、成安、大名、魏县、临漳、邯郸县、武安、峰峰矿区等地的农村流行,是这些区县与附近相邻省份里部分地区(豫北)特有的一个习俗。“送羊”一般从农历七月开始,东部的大名一带是从农历六月初一以后就开始,“立秋”后结束。磁县辛庄营乡北豆公村一带的“送羊节”很具有代表性,人生礼俗“送羊节”流传至今。

送羊节的主要内容和形式是:女儿出嫁生男孩(即外孙)后,姥爷家的姥爷、姥姥或舅舅、舅母就开始张罗送“羊”。有送活羊的,但大都送面粉蒸熟的面羊。前三年每年送3只大羊(每个面羊重约10斤),以后逐步送的羊就小了,到第4年送2只(各8斤)或3只(各6斤),另外还要蒸4个圆馒头,称为“羊蛋”;再用面捏一些小羊、兔子、猪、猴子、鸽子、燕子、青蛙等小动物,以及茄子、辣椒、葡萄等象征蔬菜的面食。送羊有的送到外孙或外甥长到12岁为止,有的一直送到外孙或外甥娶了媳妇、生了重外孙或外甥,由重外孙或外甥姥姥接着继续送羊。这种送羊习俗,是借羊与“祥”谐音,取吉祥之意,体现了上一代对下一代的关怀和期望。

送羊的具体讲究是:送3只羊回送一个最大的,意思是大的回去繁殖,明年再送,永不断羊;如果不回,就表示明年不用再送了。送来的面羊孩子当天不能吃,第二天才开始吃。吃面羊也有讲究,叫做“爹吃头,娘吃脚,孩子活到八十八”;吃面羊时,不管谁吃都要剩一点点面羊,并用红头绳拴起来挂在墙上,直到第二年送了新羊才能扔掉,这叫“陈羊见新羊,孩子寿命长”。一般进入农历七月开始送羊,七月初五以前都是送大羊,七月十五以后都是送小羊;“立秋”以后送的羊叫“跛羊”。如遇“立秋”时节正是送羊的时间,也可以提前送,但不能到“立秋”之后送。

磁县及其他一些县(市)区的“送羊节”,据传起源于隋末唐初。为什么送羊有三种说法:一说来自于神话故事“沉香劈山救母”。说沉香把舅舅二郎神打败后,二郎神每年给外甥送羊表示认输。二说在很早以前,有一位老汉给家境贫寒的女儿送了一对羊,让外甥放羊,几年后一对羊繁殖成了一大群,家境也因此富裕起来。这件事传开后,十里八乡的村民们也效仿老汉的做法,给外甥送起羊来。三是传说古时候有个儿子不孝顺,不顺脾气时还打骂母亲。母亲在无奈的情况下,回娘家向自己的哥哥和父亲诉苦,哥哥和父亲听后想了个办法,让她带一对羊回去养。第二年农历七月,娘家的哥哥知道母羊已经生了小羊羔,便与父亲一同去了外甥家。趁外甥在跟前时,舅舅故意问姥爷:“为啥小羊羔吃奶时要跪下?”姥爷说:“小羊羔知道母亲怀它生它不容易,所以跪下来吃奶,是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外甥听后心想,自己是个人,还不如小羊知道报答母恩哩。于是当场给母亲跪下,表示今后一定要孝敬母亲。这个“送羊教甥”的故事传开后,为了让外甥孝顺父母,在周边村兴起了送羊的风俗。开始时送真羊,后来演变成送以面食蒸成的面羊。

近年有人研究认为,该习俗盛行在以古邺城为中心的周边区域,应与历史上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占据邺城为都建立政权有关。这些少数民族来自于游牧地区,保留有送羊的传统礼节习俗,只是后来在内地定居后,逐渐把真羊改用面羊代替。

“送羊节”送羊,邯郸部分县(市、区)农村的一种优秀民间礼仪传统,是人生礼俗中的重要一项。不但有利于亲戚间的沟通联系,有利于长幼之间的感情交流,而且所送的面羊和配送的面食动物、果蔬等,还是民间精美的面塑艺术品,有很高的美学研究价值,是相互学习、传承的一种好方法。

小编推荐:如果您对本文《邯郸风俗送羊「邯郸民俗送羊」》感兴趣,还可以看看《海水为什么是蓝色的,海水为什么是蓝色的准确答案 》这篇文章。奇趣网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本文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玳瑁是什么?唯一能够消化玻璃的海龟(目前已濒临灭绝)

下一篇:何塞·阿戈什蒂纽·佩雷拉 囚禁性侵女儿12年生7子女

奇闻趣事排行

奇闻趣事精选

奇闻趣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