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上海女知青下乡插队时,不小心和一男子发生了关系偷偷地生下了一个女儿,女知青回到上海后不舍,再次回到乡下看望了三岁的女儿。小女孩长大后,决定仅凭三岁时的记忆,找回亲生母亲……
小女孩名叫张淑凤从小便感觉自己和别人有些不同,周围人常常议论她的容貌和性格,但她并不知道原因。
直到成长到一定年龄,她才听到了自己是养女的消息。面对现实,她无法接受,但心底深处总有种感觉,她一定要见亲生母亲一面。
她曾问过养母关于自己的身世,但得到的只是若有似无的回答。为了找到亲生母亲,她开始了漫长的寻找之路。但是她自己的村庄里,老人都已去世,年轻人也不知道那时的情况。
张淑凤只好前往母亲的家乡,那是一个偏远的山区,交通不便,她走了很长时间的路才到达。当地的居民对于她的询问,只是面无表情地摇头。
她开始在当地四处打听,希望能够找到母亲。经过多次奔波,她终于听到了一些消息。
村里有一位老同志向她透露她母亲上山下乡的情况。张淑凤得知这件事之后,心中一下子有了新的思路。
她开始询问身边的人,了解上山下乡的历史和情况。终于,她得知母亲张菊芬是在1970年代参加了上山下乡运动,来到了黑龙江的讷河县讷南镇鲁民屯建设农村。
张淑凤的亲生母亲叫张菊芬,她是1970年代响应国家政策,从上海来到黑龙江讷河县讷南镇鲁民屯进行劳动改造的知青之一。张菊芬虽然年轻,但她有着坚韧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她勇敢地踏上了这段艰难的路程,希望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鲁民屯的日子里,张菊芬遇到了一个年轻的男子。他很体贴,很关心张菊芬,两人很快就成了恋人。但是,他们的幸福生活并没有持续太久,因为张菊芬怀孕了,他们只能偷偷相约,在夜晚默默地离别。不久之后,张菊芬被分配到另一个地方,两人就再也没有见过面。
于是,张淑凤开始了漫长而辛苦的寻找之旅。她四处奔波,走遍了全国各地,但都一无所获。
在寻找依然无果后,张淑凤准备投身到自己的生活当中。
她听说过《你有一封信》这档寻亲节目,但一直没有勇气参加。
直到某天,她的家人鼓励她参加这个节目。她的家人说:“你已经尝试了很多方式去找你的母亲,为什么不试试这个呢?或许这是最后的机会。”
张淑凤被家人的话打动了,她决定去参加这个节目。她提供了自己的信息,以及她记得的一些细节,比如自己三岁时在院子里的那个女人,以及她调查到的线索。这些信息被节目组广泛传播,希望能够找到线索。
几周后,张淑凤接到了节目组的电话。电话那头是一位女性,告诉她他们找到了,但是并没有具体说明。
张淑凤的心情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她激动地哭了起来。她和节目组约好了时间和地点,希望能够见到张菊芬。
在见面当天,张淑凤兴奋地等待着,她想象中的亲生母亲长什么样子呢?突然,她看到一个年过半百的男人走了进来,眼神异常激动。这个男人看上去很陌生,但却又似曾相识。
张淑凤望着这个陌生的男人,心里忽然有了一股莫名的感觉。她从未见过这个人,但他的眼神中却流露出一种激动和期待。张淑凤有些想逃离,但又被那双眼睛牢牢吸引住了。
“你是……”张淑凤不确定地问道。
男人的眼泪已经止不住地流了下来,他激动地伸出手来,“我是张文斌,菊芬的弟弟,你是不是我的侄女?”
张淑凤惊讶地看着他,她知道自己的亲生母亲是姓张,但从来没有听过她有一个弟弟。
“你说……你说你是我妈妈的弟弟?”张淑凤有些激动地问道。
“对对对,没错没错!”张文斌激动地点头,“我一直在找你们,但一直没有找到。没想到今天居然在这里见到了你。”
张淑凤被这个陌生男人的激动所感染,她也有些激动地问道,“那……那我妈妈现在在哪里?”“她……她已经去世了。”张文斌说道,眼泪又流了下来。
张淑凤顿时有些悲伤,她一直想见到自己的亲生母亲,却没想到已经来不及了。 在下了节目之后,张文斌却表现得和节目中有些不同。
张文斌的态度却让她有些局促,他不想让家人知道张淑凤的存在,也不想让她扫墓。张淑凤不禁想起妈妈养育她的艰辛和深深的爱,她觉得自己有权利去祭奠她,为她献上敬意。
“为什么?”张淑凤问道,“我是她的亲生女儿,为什么不能扫墓?” 张文斌的表情变得有些沉重,但是却多番推辞张淑凤的请求。
张淑凤的心情一下子变得复杂起来,她感受到了家庭的复杂和矛盾。 但是张淑凤这么多年来的努力没有白费,让张淑凤得到了一个结果,即便这个结果不尽人意。
毕竟在那个年代,张文斌考虑张菊芬的名声,以及她的家庭,这么做也无可厚非吧。
(作者:扶苏聊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