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隆回县岩口镇河边村藕塘联校右侧,有一座惜字塔,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九年(己酉年,公元1849年),至今已有近170年历史。
这座惜字塔坐东朝西,塔高十二米五,为三层楼阁式的砖、石结构,逐层缩小。
惜字塔第一层为四方形,叠望式砖檐,四角塑有麒麟,文化大革命期间毁坏后,今幸存两只。石墙高为1.52米,边长3.92米。正面有一碑式石雕,宽1米,高1.62米,中心处开有炉口,炉口上方刻有“惜字炉”的楷书字,两则刻有对联“珍重闻司籍,搜罗小拾遗”。并雕有双龙戏珠,倚柱上龙身缠绕,下方雕有双狮滚球,形态逼真。南北塔壁上各嵌石碑一块,碑文依稀可辨,一块记录修建时捐款情况,另一块叙述“惜字塔”修建目的和意义,警戒后人:“读书当因敬字而惜字。”切勿将“断简残篇”、“单词见字”用以“覆裹物”、“拭必糊窗”、“飞絮以入淤泥”、“同芳草而遭践踏”,教诲后人“遍索蝌文”、“付云回禄”。
第二层为八角八方形,叠涩式砖檐,塑有飞禽走兽,四方开有实窗,窗台塑有佛像,两侧雕双龙抢宝,形态逼真。四方窗口虚设,虚实相间。
第三层为六方六角形,开实窗,窗内曾塑有佛像,端庄肃穆,栩栩如生,可惜今已不存。正面窗口上堆塑双凤红鲤,塔顶砖砌如意斗拱,塑有麒麟,六方檐角吊饰风铃,微风吹动,清脆悦耳。塔身结构严谨,造型古朴,雕刻细致,为当地一景。
惜字塔是当地人用於烧毁书有文字的纸张的地方,是古人“敬惜字纸”理念的体现之一。相传河边村的村民自古崇尚读书习字,代代出秀才,却无人考中举人,更无人中进士点翰林。究其原因,都认为是村里的人常将字纸随手乱丢,任意践踏,或用来复瓿裹物,拭几糊窗。有的甚至充当茅厕手纸,亵渎了文明,触犯了孔圣人。为改变这种状况,村民们自发捐款修葺了这座“惜字塔”。翌年,果然考中了两名举人,会试又中了一名进士,一时传为佳话。从此,河边村的村民尊奉“惜字塔”为“圣塔”,自觉将废弃的文稿字纸捡到惜字塔中焚烧,再也不乱丢乱弃,形成了一种爱惜字纸的传统美德,一直流传至今。
1991年,该惜字塔被隆回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