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皇位的争夺始终是每个朝代必然会掀起的腥风血雨,自然强大的清朝在初时也不例外。
大清摄政王多尔衮足智多谋
是王位争夺的有力候选人之一
然而他的一生却是充满坎坷,他在幼时因母亲缘故颇受宠爱;少时因争夺继承权,其母被逼自尽;中年他终于得志被封摄政王,
却因弟弟与皇位失之交臂
多尔衮为何手握重兵,却始终没有篡位称帝?
这与他的弟弟多铎又有着什么关系
童年子凭母贵,少年兄弟相争
多尔衮与多铎为同母同父的兄弟,同为
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四任大妃之子
12岁的阿巴亥作为政治产物
她仪容品貌皆为不俗,在三千佳丽的后金后宫中深受努尔哈赤宠爱,不足一年,
便跃居大福晋之位
母亲的疼爱,父亲的教导,小两岁兄弟多铎的相伴,
众位兄长的排忧解难
可这一切在父亲猝死后戛然而止
很快,为实现对乌拉部的统治,真正继承皇位,长子皇太极携诸位皇子王爷
逼迫阿巴亥殉葬
37岁的阿巴亥已然殉葬,乌拉部的势力尽可收归囊中。皇太极初登帝位后,深知自己不能留下谋杀幼弟的刻薄名声,
年仅十三岁的多尔衮因此才逃过一劫
但多尔衮在父亲已然逝世之时,亦失去了慈爱的母亲,就连身边的其他兄弟也彼此猜忌防备,
他俨然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孤儿
一身才华光辉难掩,多方博弈下渐掌权柄
努尔哈赤逝世前曾言:“尔八人可为八固山之王,庶几同心干国,可无失矣。”皇太极亦放言
清朝初期,皇太极的统治并不稳固,在与其他贝勒的多次冲突之后,皇太极意识到,
权力的争斗需要建立稳定的同盟
皇太极认为,比起有造反迹象的八大贝勒,
尚且年幼的多尔衮和多铎
更能成为自己倚重的对象。
更何况多尔衮与多铎态度恭顺
多铎虽然年幼,却拥有着努尔哈赤的财产继承权和
出色的军事才能
认识到明朝应是主攻方针
多尔衮则是创造了征服朝鲜、松锦之战中大败明军、擒获洪承畴等军事胜利。除此之外,
多尔衮十分懂得韬光养晦
两兄弟各自的优势之处,
使得皇太极有意提升多尔衮和多铎的地位
渐渐地,多尔衮与其弟多铎在政治斗争中逐渐掌握了正白、镶白两旗,
拥有了大贝勒的地位
为保皇位分而治之,剑指昆仑位至摄政
然而,“伴君如伴虎”。随着皇权的不断集中,
朝中的矛盾重心发生偏移
皇太极意图将多尔衮和多铎“分而治之”,
因此对多尔衮多加器重
崇德三年九月,多尔衮领军伐明,皇太极率诸贝勒大臣欢送,而多铎却“乃假托避痘为词,竟不一送。私携妓女,弦管欢歌。”并且“在元旦庆贺时,多铎以疲马进上。”
毫无君臣之礼
皇太极为分隔两人,不仅在军事上让二人没有并肩作战的机会,还在政治上制造嫌隙,挑起纷争,
离间二人
崇德八年 ,皇太极猝死,
大皇子豪格与多尔衮兄弟争夺皇位
顺治年幼上位,多尔衮担任摄政王,统领全局。
后来他立下了打败李自成的功绩
多尔衮不仅整顿清朝吏治,平定叛乱,还稳定了番邦关系,多方牵制大皇子豪格。种种功绩使他得封摄政和硕睿亲王,
可谓是朝中第一人。
然而烈火烹油的背后,
是隐藏积累已久的危机……
行事狂悖导致危机初显,得罪皇帝而不自知
在多尔衮摄政期间,顺治皇帝深受控制,曾言:“睿王摄政,朕
惟拱手以承祭祀
未有向朕详陈者
长时间的独揽朝纲,让多尔衮愈发
独断专行、嚣张跋扈
他重用汉臣,
严惩清朝贵族的举措亦招致怨恨
八旗与皇权的相互制衡,顺治及其权臣党派的不满针对,
多尔衮日暮西山般的颓势已然出现
多铎命途坎坷英年早逝,多尔衮大受打击永失帝位
而压倒多尔衮的最后一根稻草,造成他政道路上毁灭性打击的,
就是其弟多铎坎坷的命途
多铎能力虽高于多尔衮,但
其冷血嗜血的个性、豪放不羁的性格
虽然兄弟二人于崇德年间曾彼此
针锋相对
亲密无间。
他们多年相伴,既是彼此的外援,
也是彼此的依靠
可依靠也是会消失的,
厄运的降临向来不打招呼……
多铎不幸因罹患绝症天花去世
且多尔衮虽妻妾成群,
却只有一女
多尔衮为大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政治斗争中,
仍不忘与其弟患难与共的亲情。
虽大多时候作为政治的分权制衡者,他拥有着蓬勃的野心,
可从未真正谋权篡位
因其弟去世而彻底放弃对皇位的角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