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的条件十分艰苦,对于武器、弹药以及装备,只能从日军手里缴获,在当时众多的日军装备里,就有9种兵器,是八路军最喜欢的,尤其是火炮,更是被视为“宝贝”。
一、九二式70毫米步兵炮
在抗日战争期间,日本陆军使用最多的火炮,那就是九二式步兵炮,该型号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末期研发,三十年代初期开始生产,并装备在日本陆军的每个步兵大队当中,九二式步兵炮看着是挺小的,但这就是特意根据我国地形环境设计的,其小巧的结构,很方便在山地环境作战,而且多个部分能拆卸,就即使在没有牵引车的情况下,炮班也能分解带走。
九二式步兵炮的口径为70毫米,可以发射70毫米口径的高爆弹、烟幕弹、化学弹以及榴霰弹等,火炮高低射角-10度至+75度,最大射程2788米,全炮重量只有0.212吨,高度也只有62厘米,不仅方便运输,低矮的炮身也能加大隐蔽性,九二式步兵炮在当时也是八路军求之不得的一件日式兵器,如果有了这东西,那攻占个据点炮楼啥的太省事了,这也能减少士兵的伤亡。
二、九四式75毫米山炮
抗日战争时期的日本炮兵部队,所装备的山炮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较老的明治四十一式山炮、第二种是九四式山炮,第三种则是九九式山炮,其中性能最好、且最受炮兵认可的那就是九四式山炮,该型号是在四十一年式的基础上改进而来,在外形上两者相差不多,九四式在三十年代中期开始装备部队,同时也有部分取代了明治四十一年式。
九四式山炮的口径为75毫米,可发射75毫米的各类炮弹,包括甲乙两种型号的榴弹、照明弹、烟幕弹、化学弹等,火炮高低射角-10度至+45度,最大射程8300米,全炮重量0.536吨,同时九四式山炮也可以深度分解,包括炮盾、轮子、炮管和炮架等,炮兵班就可人力运输,作为相比九二式口径更大,射程更远的九四式山炮,这更受八路军的喜爱,要是在战场上能缴获这种火炮,都会非常珍惜。
三、三八式75毫米野炮
抗战期间日本装备最多的野炮,那就是明治三十八年式,本质上这种野炮并非是日本独立研发,而是早在日俄战争期间,引进德国克虏伯的75毫米野战炮,总共引进了800门,其中400门是成品,另外400门则需要组装,此时正是日本的明治三十八年,因此就有了这个名字,不过后期日本也对这种野炮进行仿制生产。
三八式野炮的口径为75毫米,可发射各类炮弹,如烟幕弹、高爆弹、纵火弹和化学弹等,火炮高低射角-8度至+16度,有效射程7000米,全炮重0.947吨,一般需要使用骡马或者牵引车运输,这种火炮虽然还是二十世纪初期的技术,但这对于缺枪少炮的八路军来说,可是一件好装备,甚至被视为“宝贝”,而且三八式野炮还参与了后期的解放战争,甚至一直使用到朝鲜战争结束,可以说这种火炮曾为我军立下过汗马功劳。
四、各种迫击炮
都说二战时期的日军装备迫击炮很少,但实际上当年日军的迫击炮种类还真不少,从步兵中队开始,以上编制基本上都有迫击炮,而且型号很多,小则有81毫米口径的、90毫米口径的,大则有120毫米口径的、150毫米口径的,甚至在太平洋战场上还有200毫米和300毫米的火箭迫击炮,不过在当时的抗日战场上,最常见的还是81毫米和90毫米口径两种。
八路军在与日军作战时,也曾在战场上缴获过不少迫击炮,这种武器不仅操作简单,还方便炮兵携带,而且威力还不小,所以自然受到八路军炮兵的喜爱。
五、八九式50毫米掷弹筒
当时日军的每个步兵小队,都会装备3~4个八九式掷弹筒来为小队提供火力支援,而且掷弹筒也是抗战期间日军最常用的武器,经常配合重机枪一起使用。
日军的八九式掷弹筒,本质上是在早期大正十年式的基础上改进而来,这相比前者性能更稳定、技术也要更成熟,掷弹筒口径为50毫米,除了能发射50毫米专用榴弹外,还能发射九一式手雷,有效射程大约500米,掷弹筒全重大约2.7千克,全长413毫米,一般单兵就可将掷弹筒和弹药一起携带。
同样,八九式掷弹筒也是八路军最喜欢的日式兵器之一,一般都被定义为“轻型迫击炮”,而且比迫击炮更轻、操作更简单。
六、大正九二式7.7毫米重机枪
简称九二式重机枪,因为套筒部分采用散热片式结构,所以也被八路军俗称为“野鸡脖子”,该型重机枪是在日军上一款,大正三年式的基础上改进而来,基本外形没有太大变化,只是将原本三年式的“D”形握把,改为“八字”形握把。
同时九二式的口径不再是6.5毫米,而是改为7.7毫米,发射的是7.7x58毫米SR枪弹,也使用30发保弹板供弹,每分钟理论射速450发,实际战斗射速每分钟200发,有效射程800~1000米,同时还可在机匣末端增加一个光学瞄准镜,能提升远距离的命中率。
但抗日战争期间,日军的大正九二式重机枪并不是一款优秀的武器,不仅枪身过重,复杂的结构,也使其容易出现故障,而且在插入保弹板之前,还需要事先给供弹系统校油,这会对战斗效率产生影响,不过这对于缺乏武器装备的八路军来说,九二式重机枪也是一件难得的武器,至少有总比没有强,而且风冷式的九二式相比水冷式的马克沁,在战场上使用也要方便一些,无需机枪小组再携带额外的水用来给机枪散热,还有每分钟只有450发的射速,也相比其他重机枪更节省弹药。
七、九六式6.5毫米轻机枪
在抗战早期,日军装备的轻机枪大多数都是大正十一式,也就是俗称“歪把子”的轻机枪,到了三十年代中期,日军也意识到之前的十一式存在缺陷问题,之后开始装备全新的九六式轻机枪,这个型号在设计上,尤其是供弹系统,参考了ZB26机枪的特点,不再使用原先的弹斗,而是改为30发可拆卸式弹匣,并将供弹口改为机匣顶部,这样一来不仅增加了换弹速度,也能减小异物进入供弹系统内产生故障。
至于其他结构,依旧沿用之前大正十一的设计,包括带有散热片的枪管、瞄准具、以及发射原理等,这些都没有太大变化,九六式轻机枪也发射6.5x50毫米有坂弹药,每分钟理论射速550发,有效射程600米,这相比之前的大正十一式,可靠性要更强,作战效率也能提升不少,因此也成为八路军最得意的日式兵器之一,由于该枪也效仿了ZB26的提把,但方向是反的,所以九六式轻机枪也有着“拐把子”的绰号。
八、三八式6.5毫米步枪
全称有坂三八式步枪,日军早在1905年就开始装备,用于取代老旧的三零式步枪,之后成为日军步兵最主要的武器,并成为一种标志,三八式步枪在当时的亚洲,确实是一种优秀的单兵武器,不仅精度高,穿透力也很强,发射6.5x50毫米有坂步枪弹,弹仓容量5发,有效射程460米。
而且三八式枪身很长,不上刺刀长度是1280毫米,安装刺刀后长度将超过1700毫米,这对于当时身高普遍矮小的日本士兵,在拼刺刀的时候很有优势。
三八式步枪不仅精度高,性能也十分可靠,能适应多种作战环境,还有为了防止在尘土飞扬的环境中,异物进入枪膛内出现故障,所以在枪机顶部增加了一个防尘盖,因此该枪也有着“三八大盖”的绰号,也是因为三八式的精度高,可靠性强的特点,成为八路军最喜欢的日式兵器之一,在抗战时期,大部分八路军士兵用的步枪,基本上都是缴获日军的三八式。
九、九一式手雷
抗战期间日军装备的手雷种类有不少,但最常见的就是九一式,这种手雷是在早期十式的基础上改进而来,依旧保留相同的结构和外形,不过九一式的性能要更稳定,重量变得更高,不仅能正常投掷使用,必要时还可作为八九式50毫米掷弹筒的弹药。
九一式手雷的重量大约520克,弹体直径49.5毫米,内部装有60克的TNT炸药,杀伤半径7~10米,引爆时间较长,一般是7~8秒,手雷上带有50多个破片,杀伤性相比八路军使用的木柄式手榴弹更强,因此出于九一式手雷的威力,再加上能作为掷弹筒的弹药,所以也成为八路军最喜欢的日式兵器之一。
那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如文中存在哪些错误或者不足,还有望大家多多指点改进,想要了解更多,请记得关注,下期继续为大家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