谴责小说出现于1903年后,并迅速扩展,成为清末最兴盛的小说流派,余波延及民国初期。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概括这类小说的特点是“揭发伏藏,显其弊恶,而于时政,严加纠弹,或更扩充,并及风俗”,而“辞气浮露,笔无藏锋”,有别于古代讽刺小说,故称之为“谴责小说”。
戊戌变法失败,随后八国联军侵华,清王朝的腐朽暴露无遗,这是谴责小说产生的社会原因。谴责小说又是小说变革的产物。
梁启超发起小说界革命后,作家阶层广泛接受他的以小说来“改良群治”的主张。先后出现了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合称清末四大谴责小说,皆以写官场为主。在它们的影响下,同类小说大量涌现。如讽刺假维新派的如蘧园《负曝闲谈》、李宝嘉《文明小史》,写商人投机、买办发迹的如姬文《市声》、吴沃尧《发财秘诀》、黄世仲《廿载繁华梦》、云间天赘生《商界现形记》,揭露迷信风俗的如壮者《扫迷帚》、嘿生《玉佛缘》、遁庐《当头棒》等,其他写女界、华工、庚子事变的小说也有暴露谴责的内容。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的作者吴沃尧耿介自立,愤世嫉俗,有“救世”之志。吴沃尧一生所著长、短篇小说约30余种,大部分属于谴责小说。《九命奇冤》揭露官场黑暗和人情险诈。作品结构较紧凑,并吸收西方侦探小说的倒叙等手法,故事情节曲折动人。《糊涂世界》讥讽官僚昏聩,《发财秘诀》揭露买办卖国以发财,《瞎骗奇闻》写迷信算命的危害。影响较大的《恨海》情节悲惨动人,描写人物的感情心理尤其细腻真切。曾被改编为戏剧、电影。《新石头记》则借《红楼梦》人物演述新故事,开创了清末特有的“翻新小说”。写贾宝玉再次入世,在上海见到许多西洋新事物,到北京遇上庚子事变,反映当时现实;最后写宝玉来到“文明境界”,描绘“飞车”上天、“飞艇”潜海等奇妙现象,展现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具科幻性质。吴沃尧在变革小说题材、类型、体裁和写作手法等方面,作了多方面的探索,在晚清小说界影响甚大。例如《查功课》通篇全用对话,这种写法在古代小说中从未有过。
《官场现形记》作者李宝嘉先后主持编撰《指南报》《游戏报》《世界繁华报》等,这些报纸是中国小报的鼻祖,它们“假游戏之说,以隐寓劝惩”(《论〈游戏报〉之本意》),虽然谈风月,载社会新闻,但也嘲骂腐朽的官僚买办,暴露社会种种黑暗,为创作谴责小说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文明小史》是李宝嘉另一部重要创作,是《官场现形记》的姐妹篇,也以官场为主,但着重从维新与立宪的角度和官场对新政、新学的态度方面落笔,突出地反映新旧思想的冲突。作品涉及的地域很广泛,包括全国主要省份,而且从通商城市到穷乡僻壤。
谴责小说从官僚系统及商界、名士、外交等多个侧面暴露了清末社会的腐朽、污浊、黑暗,反映社会面之广阔为此前小说所未有。但谴责小说作家大多倾向改良社会,而不赞成革命,却又提不出什么治世药方。李宝嘉写《官场现形记》,想让做官的“读了知过必改”(第十六回)。吴沃尧则将社会弊端归于道德沦丧,要求“恢复旧道德”(《上海游骖录·跋》)。因此小说中充斥愤慨嘲骂,而几乎没有正面人物,即使有,也形象单薄无力,多带悲剧性。
本文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数据库原创,转载须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