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的野人传说流传已久,早在晚清时期,就有很多有关西藏野人的文献记载。
人们对这种神秘的人形怪物众说纷纭,有人称其为喜马拉雅雪人,或称“夜帝(Yeti)”,意思是“居住在岩石上的动物”。
近年来,在喜马拉雅山南麓地区不断有人目击野人活动。
据目击者描述,野人身材高大,肩宽背驼,长相凶恶,浑身长满黑色、棕色或者白色的长毛,额头比较突出,耳朵和嘴非常大,鼻子却很小,不会说话但能直立行走。
传闻中的野人时而善良、温柔,时而凶猛、剽悍。
不仅有很多野人袭击牲畜、女性野人掳走当地壮汉……之类的故事,还有一些野人救人的传说。
相传在一个寒风凛冽的日子,一位淳朴的藏族姑娘像往常一样上山捡柴。
不觉间,她走到了山林深处。
然而一头饥肠辘辘的雪豹早就盯上了她,姑娘却一无所知。
在姑娘弯腰拾柴的时候,雪豹突然发起进攻,后腿发力,高高跃起,张着满是獠牙的巨口向她的脖子咬去。
千钧一发之际,一个黑乎乎的巨大身影斜着冲了出来,狠狠地将雪豹撞出了几米远。
藏族姑娘虽然早已吓得惊慌失措,但她却认出这个黑乎乎的怪人就是传说中的野人。
被撞到地上的雪豹哪肯善罢甘休,眼睛里凶光大盛,向着野人猛扑过去。
野人丝毫不惧,大吼一声,便跟雪豹缠斗在了一处。
一旁的姑娘见状,急忙丢掉干柴,快步向山下逃去,终于跌跌撞撞地逃回了村子……
02 藏地女妖
在西藏,有一种关于“巴姆”的神秘传说。
巴姆,就是女妖。
无论是藏南,还是藏北,无论是城镇,还是山林草原,都盛传着巴姆的故事。
巴姆又称巴嫫(vcagmo),是吃人血肉的女妖。
传说这种女妖是天生的妖魔,白天与常人无异,夜间则会化身女妖之相,披头散发,青面獠牙,长有利爪,残忍凶恶。
她们往往会在夜色中袭击路人,吸血吃肉,甚至还会潜入居民家中,偷走婴儿食用。
据说萨迦寺里的护法神和萨迦法王都会去抓捕这种女妖。
他们会将凶戾强大的女妖恶灵抓回萨迦寺,让其附身于面具之上,再用锁链将面具锁在护法殿。
这些被关在萨迦寺里的女妖被称为“萨迦巴母”。
有些“萨迦巴母”会慢慢被佛法感化,成为萨迦寺新的护法神。而一些凶性极强,冥顽不灵的女妖则会想尽办法逃走。
在旧年代,寺中和尚必须每天检查这些面具。如果面具掉落、锁链脱落,这就出大事了。
萨迦法王会立即通知拉萨三大寺(哲蚌寺、甘丹寺、色拉寺)以及各大高僧,让大家都注意提防,有能力者帮忙一同抓捕,全城戒备,直到将“巴姆”抓回来为止……
03 念青唐古拉山神
念青唐古拉山是藏地三大神山(冈底斯、念青唐古拉、玛积雪山)之一,平均海拔6000米。
“念青唐古拉”,藏语意为“灵应草原神”。
念青唐古拉山神是西藏最著名的山神,也称“唐古拉耶秀”或“唐拉雅秀”,传说他相貌俊秀,身着白绸,头扎白巾,骑着白马。
他本是藏北念青唐古拉山脉的统治神,后来被莲花生大师收服为佛教护法神。
莲花生大师
同时他还是掌管冰雹的十八雹神之一,也是藏地著名的财宝守护神。
念青唐古拉山南缘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的纳木错,藏北的牧民认为纳木错神女就是念青唐古拉山神的妻子。
在纳木错北岸,有一座不大的山坡。上面住着一位名叫扎古恶脸的赞神。
此人力大无穷,平日以狩猎为生。
一天,扎古恶脸挎上弓箭,别着大刀出门打猎,路遇两条大蛇在林中撕咬缠斗。
这两条大蛇一黑一白,黑蛇似乎更为凶猛狠戾,很快占据上风,将白蛇咬得奄奄一息。
扎古恶脸拔出大刀,将黑蛇砍成两截,救了白蛇的性命。
过了几天,他又在打猎的路上看见一头白牛和一头黑牛顶架。
白牛像一座高高矗立的雪山,但已经被黑牛顶出了斑斑血迹,眼看要败下阵来。
扎古恶脸二话不说,拉开巨弓,一箭射死了黑野牛。
待他回家后,一位白衣天神骑马而至,天神自称念青唐古拉山神,为感谢扎古恶脸救下他的神魂灵兽——白蛇和白牛,特此前来。
他将扎古恶脸带回了自己的水晶宫,打开自己的宝库,让其任选三样。
宝库里堆满了金银珠宝,绫罗绸缎,到处都金光闪闪,令人眼花缭乱。
扎古恶脸干脆闭着眼瞎摸,他第一把抓到的是盐,第二把抓到的是碱,第三把抓到一团羊毛。
回家后,他将这些东西洒在了家乡广袤的土地上,这就是今天纳木错所产的盐、碱的来源,而那团羊毛则变成了草原上成千上万的白绵羊……
04 高僧虹化传说
大家都知道“羽化登仙”是修道者的毕生追求,而“虹化飞升”则是藏地高僧追求的死后最高境界。
相传虹化者临终时,打坐的身体会不断发光,形骸不断缩小,最终肉身化作一道彩虹飞升而去,进入佛教所说的空行净土之无量宫中……
根据虹化者修为的高低不同,有些会剩下舍利子,有些会剩下指甲与毛发。
一些修为稍弱者,其肉身缩小到一定程度后便不再缩小,剩下的形骸坚硬如铁。
在藏传佛教中,曾多次记载了高僧圆寂之后出现虹化现象。
索朗顿珠活佛曾说他的导师南开多吉逝世时,打坐处不断发出异响与虹光。声响之大,可谓惊天动地,最后只留下一颗弥足珍贵的舍利子。
此外,藏传佛教学者堆炯·吉扎盖西多吉在《宁玛源流》一书中写道:“以南北大圆满库之道,得虹化者不计其数。”
05 十二镇魔寺
相传,古西藏的地形乃是“魔女晒尸”之形,是非常不吉利的风水形态。
文成公主入藏后根据星算风水,建造了十二座镇魔寺,化成十二颗不移之钉将魔女永久镇压。
这个传说还要从大昭寺的修建说起……
大昭寺
相传藏王松赞干布在建大昭寺时,白天所修建筑物,晚间即遭鬼神捣毁。
精通风水堪舆之术的文成公主依据中原的《八十种五行算观察法》进行卜算,推算出雪域西藏的地形——俨如罗刹魔女仰卧之形,既“魔女晒尸”的格局。
此魔女头朝东,腿朝西,仰卧臂。而大昭寺选址的卧塘湖正是魔女的心脏位置。
文成公主提出建大昭寺必须填湖建寺,首先把魔女的心脏给镇住。
然后她又推荐了十二个地点作为镇魔寺的选址之地,通过修建这十二座镇魔寺,来镇住魔女的四肢与各个关节。
从此改善了藏地的风水格局,给这片广袤的土地带来了长久的安宁祥和。
06 伏藏传说
伏藏是指西藏本土宗教苯教和藏传佛教教徒,在其宗教遭受劫难之时藏匿起来,以待日后重新挖掘的宝藏。
伏藏分为书藏、圣物藏和识藏三种。
书藏即指经书,圣物藏指法器、高僧大德的遗物等。
最为神秘的是识藏。
识藏是指埋藏在人们意识深处的宝藏。
传说,当某种经典或咒文在遇到灾难无法流传下去时,就会由神灵授藏于某人的意识深处,以免失传。
当有了再传条件时,在某种神秘的启示下,被授藏经文的人(有些是不识字的农牧民)就能将其诵出或记录成文,使得经典再次流传于世。
在藏区,很多说唱艺人都说自己是“神授艺人”,有些十几岁目不识丁的小孩大病一场或一觉醒来之后,竟能说唱几百万字的长篇史诗,这种神奇的现象与传说中的伏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07 象雄古国传说
象雄,意为“大鹏鸟之地”,汉史记载为“单同”,是藏区最早的文明中心。
据考古学研究和史籍记载,象雄王国在公元前10世纪就已在西藏高原崛起,且早于吐蕃与唐朝建立联系。
传说象雄古国高度文明,不仅拥有成熟的牧业与农业,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象雄文。
此外,象雄还是西藏本土宗教——苯教的发源地,对后来的吐蕃以至整个西藏文化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象雄王朝鼎盛时期,曾拥有极强的军事力量,其领土包括西藏高原的大部分地区和青海、四川的一部分、以及西部的克什米尔和拉达克的部分地区。
后来,吐蕃逐渐在西藏高原崛起,到公元八世纪时,彻底征服了象雄。
从那时起,象雄文明突然在世界上消失,其文字文献、宫殿遗址等至今无从考证,留下了千古之谜。
08香巴拉秘境
香巴拉,又译为“香格里拉”,意为“持安乐”,也是“极乐园”的意思。
香巴拉是佛教所说的神话世界,是藏传佛教徒们向往的——“极乐世界”、“人间仙境”。
关于香巴拉是否存在,人们始终保持怀疑的态度。绝大多数人认为香巴拉是一个虚构的世外桃源。
然而藏文史籍中,却有很多关于香巴拉的描述:
香巴拉位于雪山中央的西端,圆形如同莲瓣,周围被雪山环抱。
从白雪皑皑的山顶到山脚下的森林,生长着各种鲜花和药草,大小湖泊星罗棋布,青草茂盛,绿树成荫,有许多修行圣地。
香巴拉中央地带耸立着富丽堂皇的迦罗波王宫殿,宫殿中央是各种王的寝宫宝座,王们拥有许多大臣和军队,可以乘骑的狮子、大象、骏马无数。
这里物产丰富,人民安居乐业,从王臣权贵到庶民百姓都虔信佛法,供奉三宝……
时至今日,“香巴拉”还是无数藏地高僧与冒险者们苦苦探寻的神秘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