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网 www.QiQu.net】探秘天下未解之谜 分享全球奇闻趣事

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今天是

北京寺庙灵异事件,北京二郎庙未解之谜

发布时间:2023-12-14 05:12来源:奇趣网编辑:QiQu阅读: 当前位置:奇趣网 > 奇闻趣事 > 手机阅读

京城寺庙第一怪:敌我不分的当街庙

通常咱们走进一条胡同,如果有庙宇,那不是在左手边就是在右手边,可是您听说过有横在胡同里的吗?还真有,就在现在的西四北大街上,宣统年间的地图上对它有所记载,名字还挺形象的,叫‘当街庙’顾名思义,这座寺庙当年是横立在西四北大街上的,坐南朝北

北京寺庙灵异事件,北京二郎庙未解之谜

凡是经过这儿的行人,都得绕着它走,之所以阻碍交通,这话还得从明朝的那场夺门之变说起,大明朝正统十四年,也就是1449年,北元残军的瓦剌部落进犯北京,明英宗自不量力的御驾亲征,随着明军打败,英宗开始了手捧窝窝头的俘虏生涯

北京寺庙灵异事件,北京二郎庙未解之谜

瓦剌首领也先之所以没杀英宗,是想挟天子以令大明,但没成想,人家明朝老朱家人丁兴旺,您俘虏了一个皇帝,我就再立一个,这么一来,英宗一夜之间,就成了浪费粮食的废物了,无奈之下,也先只好把明英宗给放了,回来之后也没能过上好日子

北京寺庙灵异事件,北京二郎庙未解之谜

被当成太上皇软禁在了现在的普度寺,不过有句话叫风水轮流转,八年之后的一场‘夺门之变’明英宗重新夺回了皇位,您猜他这个时候想起什么来了,想起当年把他释放回家的瓦剌部首领‘也先’为了感谢这位‘善待俘虏’的敌人,明英宗下令,在西四北大街建庙一座

北京寺庙灵异事件,北京二郎庙未解之谜

大门儿必须朝北,向着北元的方向,横立街头阻碍交通也得立,而庙里供奉的竟然是敌军首领‘也先’的牌位,您听听,这堂堂一国之君,这不就是典型的敌我不分吗?正是这座阻碍交通的当街庙,直到民国初年才拆除

北京寺庙灵异事件,北京二郎庙未解之谜

但是此后几年当街庙,还作为一个地名存在着,后来改成了西四牌楼,直到1965年,这条大街才改名叫西四北大街!

北京寺庙灵异事件,北京二郎庙未解之谜

京城寺庙第二怪:自助型心理诊所

这座拥有‘心理治疗’功能的寺院叫慈慧寺,据《北京名胜古迹词典》记载,慈慧寺位于西城区,阜成门外大街257号,259号,可惜的是因为马路扩建,阜成门外北街如今只剩下很短的一小部分,据附近的老北京人说,慈慧寺旧址,就在之前天意小商品市场的位置上

北京寺庙灵异事件,北京二郎庙未解之谜

慈慧寺还有个俗称叫‘倒影庙’它之所以能成为宫女们,进行心理治疗的‘合同医院’关键就在这个俗称上,众所周知,大多数寺庙的主殿里,这佛像背后都有一个后门儿,出了这道门儿就是第二进院落,慈慧寺的特别之处就在这个地方

北京寺庙灵异事件,北京二郎庙未解之谜

只要有人经过庭院,影子透过后门投射在佛像背后,都是大头儿朝下,倒着的,所以慈慧寺又叫‘倒影庙’而宫女们的自助心理疗法,就是通过这个倒影来完成的,清朝的时候,眼看着宫女们身体越来越差,心情越来越糟,直接影响到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北京寺庙灵异事件,北京二郎庙未解之谜

皇帝着急了,于是有位大臣提了个建议,给宫女们放一天假,到慈慧寺里看看去,很少出宫的宫女们到了慈惠寺,发现这个倒影现象之后,都吓了一跳,于是总管说话了,说这影子就是你们上辈子的影子,谁的命不好,这影子就是倒着的,这辈子就得赎罪

北京寺庙灵异事件,北京二郎庙未解之谜

宫女们一看,自个儿的影子都是倒着的,得嘞,死心塌地的伺候皇帝吧,这是咱赎罪呢,争取来世能做过正常人,您别说这招儿还真灵,宫女们通过这么一番自助心理治疗,也不郁闷了,回到宫里踏踏实实的工作,而慈慧寺也成了宫女们常去的地方

北京寺庙灵异事件,北京二郎庙未解之谜

大伙儿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但愿下辈子再来慈慧寺,能看着自个儿的影子正过来,殊不知这就是骗人的把戏!

北京寺庙灵异事件,北京二郎庙未解之谜

京城寺庙第三怪:缩水的承诺

北京最小的寺庙在哪儿,我告诉您就在广安门外的关厢一带,老北京人通常管城门外边的一片区域成为关厢,说来难得,后来的公交车,还沿用着广外关厢这个老叫法,其实指的就是广安门外大街,甭看现如今车水马龙的

北京寺庙灵异事件,北京二郎庙未解之谜

早在清朝末年,广安门外北街路口有一棵大槐树,这座全北京最小的庙,就建在树洞里,人称叫‘槐树庙’正是这座‘槐树庙’实现了一个缩水的承诺,相传清朝末年,一位名叫胜保的大将军荒唐好色,经常欺男霸女,有一回率领兵丁,驻扎在广安门的天宁寺

北京寺庙灵异事件,北京二郎庙未解之谜

因为看上了一位姓李的姑娘,逼得李家一大家子是没处躲没处藏的,结果李老汉把闺女藏到了亲戚家,自个儿却在慌乱当中,躲进了一棵老槐树的树洞里,这棵树就在离天宁寺不远的广外关厢,当时李老汉暗自许愿,只要逃过一这劫,以后一定要修庙塑像感谢老天爷保佑

北京寺庙灵异事件,北京二郎庙未解之谜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胜保就走了背字儿,顾不得欺男霸女,李家这才算松了一口气,人家倒是没忘了兑现修庙的承诺,只可惜是资金有限,只好在当年避难的大槐树的树洞里盖了一座小庙,不过寺庙小还不是最新鲜的,可贵的是五脏俱全,愣是供奉了三尊佛像

北京寺庙灵异事件,北京二郎庙未解之谜

据说旗杆只有筷子那么长,而且每年初一,十五,都有人到庙前进香,直到50年代,扩建马路的时候,这座槐树庙才连同槐树一起消失了,如今我们只能大概估计出它的位置了,就在宣武区广安门外大街南口一带

北京寺庙灵异事件,北京二郎庙未解之谜

京城寺庙第三怪:忽近忽远

其实照远不照近,这句话还有前半句,完整读下来应该是妙峰山的娘娘,照远不照近,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相传是碧霞元君天仙圣母娘娘的生日,所以从四月初一开始,庙峰山顶上的碧霞元君庙就开始办庙会了

北京寺庙灵异事件,北京二郎庙未解之谜

香火那叫一个旺,单说通往山顶的香道就有六条,据不完全统计,每年这地方得接待不下十万人,奇怪的是这些香客最远的有从河南山东,甚至江浙一带赶过来的,附近的天津人河北人,也占据了百分之五六十,可偏偏妙峰山本地人不捧场

北京寺庙灵异事件,北京二郎庙未解之谜

除了趁机做点小买卖,很少有人来这儿烧香许愿,于是才诞生了那么一句话,妙峰山的娘娘,照远不照近,至于另外一个地方就恰恰相反了,这就是平谷区,丫髻山的碧霞元君庙,据说这地方早年间的香客以本地百姓为主,所以也就留下了丫髻山的娘娘,照近不照远儿的说法

北京寺庙灵异事件,北京二郎庙未解之谜

老北京历史趣闻,妙趣横生之寺庙怪谈,未完待续!

北京寺庙灵异事件,北京二郎庙未解之谜

阜外有穷神庙、灯市口有狗神庙……京城寺庙趣事多

老北京的寺庙与牌楼、城墙、城门一样,不仅是北京的“名片”,而且也是 历史 、文化和民俗的承载体或砖砌的《史记》和《资治通鉴》,留下了很大的影响。古都的老百姓并非都是香客信众,但他们在宗教信仰之外,关注寺庙的文化、 历史 、典故和兴衰,而这些是老北京文化的组成部分。

就寺庙数量而言,北京在全国各大城市中首屈一指。仅乾隆时期绘制的《京师全图》就标出内城、外城寺庙1207处。1930年,北京市区、近郊区登记造册的寺庙有1734处,而1936年还有1135处,到了1941年则仅存783处。

作为古都的京城,明清两朝所建寺庙往往与太监、王爷有些关系,是很特殊的现象。东四法华寺是明景泰年间太监刘通及其弟刘顺“舍宅为寺”;智化寺是太监王振家庙改建的;北京目前唯一的尼姑庙通教寺就是明朝一些太监集资而建;石景山法海寺是明英宗近侍太监李童所建;海淀大慧寺,又称大佛寺,系明正德年间太监张雄等创建。

雍和宫是由雍亲王府“升格”而建;贤良寺是怡亲王允祥“舍宅为寺”;南池子的普度寺,又称玛哈噶喇庙,则是在睿亲王多尔衮的王府所建。如此多的寺庙,自然少不了故事、轶事、逸闻或其他一些有趣的 历史 。

智化寺 供图:TAKEFOTO

小庙用上黄琉璃瓦

刘禹锡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有些不起眼的小庙很出名,并非是“庙小妖风大”,而是有 历史 故事和有趣传说。其中,黄瓦财神庙便是一例。

历朝历代对寺庙建筑的规模、等级是有严格的界限的,除皇家寺庙如雍和宫、太庙等外,大小寺庙是不可滥用黄瓦的。而在鼓楼东大街有一座不大的财神庙却用上了黄琉璃瓦。据1935年出版,由张恨水审定的《北平旅行指南》对黄瓦财神庙的来历有所记述:“相传清圣祖(康熙)驾崩后,世宗(雍正)由府入宫行经该庙,遂入庙休息,并探消息,曾向神像祷祝:如能登极即重修庙宇。后即如约拨帑兴修,并易以黄琉璃瓦”。

虽然是个传说故事,但与 历史 相符,而且雍正当年的雍亲王府在北新桥北,他上朝入宫必经此庙前过。故事合乎 历史 逻辑,并非子虚乌有。此财神庙虽小,但当年正殿三间还供奉财神、药王和鲁班等道家神灵,在1937年时,庙内还有一个叫隆修的老道主持香火。近年正殿有所修葺,从南锣鼓巷游逛的人,都会望上几眼。

黄瓦财神庙

全国各地的寺庙中,往往土地庙是最小的,北京也如此。当年在朝外东大桥附近的“双夫人土地庙”就很有趣。一般土地庙只供奉土地爷和土地奶奶,而东大桥这座小庙则供奉两个土地奶奶,故称为“双夫人土地庙”。显然,这里有故事。民间戏传,有一年东大桥的土地爷与关东店的土地庙的土地爷打牌赢了他,关东店土地爷只好将自家的土地奶奶当做质品输给了东大桥这位土地爷,于是有了“双夫人土地庙”。故事毕竟是故事,但“双夫人土地庙”确实存在,在1928年的《北平特别市寺庙登记》中有所记载,记载称此庙“坐落于东郊一区东大桥一号,建于同治三年五月,属募建。本庙面积约二亩,房六间。”而且“庙内法物有泥土地神像三尊”,坐实了双夫人土地庙内有两个土地奶奶。

双夫人土地庙的民间传说可能是一些人恶作剧的产物。但人们从这种故事中引申出厌恶赌博的思想内容,是双夫人土地庙存在的意义所在。日伪占领北平时期,日寇在此建了“日本坟地”和火化场,才将其拆毁,庙不在,故事留了下来。

老北京的寺庙中,有一些小庙是民间信仰、祭祀的对象,不佛不神很奇怪。当年阜成门外有一座小庙,人称“穷神庙”,庙高不过十尺,进深三尺,小得很可怜。庙里的神是“穷神”,即老北京专司红白事的杠夫所供奉的偶像。旧日的杠夫被雇出殡抬棺时,大多戴一顶清式的破毡帽,一身花衣裳,毡帽上有一乌翎,翎毛朝上,与大清官员的“顶戴花翎”不大一样。如果替人家办婚事,则换穿绿色的。据民俗专家王永斌回忆,杠夫的衣裳“既不是织花,也不是印花,而是拿涂料抹上的花,地儿多半是绿的”,看起来十分滑稽,但是这个行业的“行业神”。

穷神庙里就是一个杠夫扮的泥像,泥像手拿酒壶,醉眼乜斜,笑眯眯的,像是杠夫的自画像。

庙虽小,也是有香火的,据老人们回忆,京城里出殡撒纸钱的“一撮毛”,每年都会带领穷哥们杠夫去小庙祭扫。“一撮毛”撒纸钱技术高超,“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收入比一般杠夫多,据说每年去穷神庙祭扫时,香烛都是他花钱买的。

宠物迷炒作狗神庙

古人尊重和推崇自己的神灵由来已久,北京除有杠夫的“穷神庙”外,还有歌颂建都江堰有功的李冰父子的“李二郎庙”。清人吴长元《宸垣识略》有所载,李二郎庙在今天的灯市口大街东,清代属黄华坊,庙不大,但 历史 悠久,“仅一小殿,康熙间重修。”“唐贞观三年创庙于此,宋元佑二年重修”。据吴长元按语云:“二郎视为秦蜀将李冰之子,凿离堆江,有功于民,蜀人祀之。本朝雍正五年,诏封李冰为敷泽兴通佑王,李二郎为承绩广惠显英王。”死后千余年成了王,自然就该有个庙祭祀,“李二郎庙”应运而生。都江堰是古代水利工程的典范,至今还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人民纪念李冰父子理所当然。清末后,“李二郎庙”衰败成民居,已不为人所知,但它旁边的那个祭祀杨二郎杨戬的“狗神庙”的名气大了起来,许多人将“狗神庙”与“李二郎庙”混为一谈,大概是“李二郎庙”被埋没的原因吧!但在四川都江堰的李冰父子庙则规模大得多,今天依然香火旺盛。

“狗神庙”之称,则是来源于上世纪初一个美国人,他当然不知杨戬是哪路神仙,他见到灯市口二郎庙门口有一石雕,其实是来历不明的石狮,这个美国人误以为是狗,就起名狗神庙。此人在1936年绘制的北京地图上首次标出狗神庙之称。国人没有称狗为神的习俗,老北京有牛王庙、马神庙,就是没有专门祀狗的庙。况且杨戬的狗称“哮天犬”,咬伤过大闹天宫的孙猴子,自然是条恶犬,老北京人怎么会朝它跪拜呢?笔者儿时在庙后的史家小学上学,放学后时常到杨二郎庙门口玩。庙不大,只有一间,庙旁似乎还有一座石碑,庙里住着一个白白净净的还俗道人,至今还留在我的记忆中。至于那个“石狗”一直没有什么印象,好像最近一二十年被“宠物迷”炒作捧出来的。

京城还有许多真正的“小庙”,小得出奇。昔日广安门外的“槐树庙”就很有趣。据史料记载,此庙“重楼叠阁,状颇美观,庙内正殿五楹,梁、栋、檩、棂,历历可数”,居然修在一个古槐的树洞里,故人称“槐树庙”。

《北京晚报》曾介绍过东华门外“桥上有庙,庙下有桥”的典故,殊不知,将庙建在交通要道并非仅此一处,昔日西四北大街的“当街庙”亦是一例。清《道咸以来朝野杂记》中,便有记载,称当街庙在“西四牌楼北,当年在甬路中间有一庙宇,座南向北,名当街庙。其址在石老娘胡同东口,庙供额森牌位。据闻明英宗北狩,后为额森放还朝,感其义,为之立庙,故北面”。当街庙亦是小庙,“内殿宇不广,当年车马皆由内庙之两旁绕行”。庙中供奉的不是神佛,而是一个蒙古首领额森,当年明英宗率兵扫荡元朝残余势力时被俘,额森将英宗偷偷放归。英宗回到北京后“为之立庙”,将庙修在了西四北大街上了,而且“故北面”,朝着漠北蒙古方向。

“狩”字在中国文化中有特殊含义,并非只是狩猎,“明英宗北狩”其实是让北人俘虏,慈禧“西狩”是往西逃跑。为表示额森不杀之恩,自然要为“恩人”修个庙祭祀,但为了脸面,此庙又不可修得太大,毕竟被俘不是光彩夺目的事,只能是个小庙意思意思了。在清末“修马路时始拆却”。石老娘胡同即今天的西四北五条。当街庙一度还当街巷地名,大致范围从报子胡同(西四北三条)到魏儿胡同(西四北六条)都称“当街庙”。当街庙,在清代改为了私塾,称“会辅堂”,培育小孩子。

寺庙普遍有别称

寺庙有“小名”,也就是俗名、俗称,这种现象在老北京很普遍。如众所周知的妙应寺称白塔寺,隆福寺称东庙,护国寺称西庙,觉生寺称大钟寺,岫云寺称潭柘寺等等。

妙应寺称为白塔寺

慈慧寺在阜成门外,是座大庙、古庙,建于明代,因为庙中毗卢殿的殿门有“小孔成像”现象,故被人们视为神秘,称之为“倒影庙”。几百年过去了,很少有人知道慈慧寺,但周边的人都知道“倒影庙”,俗称、小名比正名名气大得多。有趣的是,民俗学家金受申特别关注“倒影庙”的来历,新中国成立初他在《北京民间故事》一书中,就搜罗了三条与之有关的资料。慈慧寺又有“新妃寺”之说,庙后有明清两朝埋葬宫女的地方,称静乐堂,而静乐堂又称“宫人斜”,这样与“倒影庙”组成了完整的故事链,让人们知道了慈慧寺故事多多。为此,留下了“蜘蛛塔绕虎皮墙,老树山门尽白杨。夜半宫人斜上月,冷随环佩礼空王”的诗句。

当年在西长安街上有庆寿寺,是金代始创的古刹,明清两朝多次修葺,因庙中有海云、可庵的舍利塔,京人称之为“双塔寺”;戒台寺是万寿禅寺的俗称,五塔寺是真觉寺的小名,而俗名白塔寺的除妙应寺外,龙潭湖畔的法藏寺也称白塔寺,北海内的永安寺也有白塔寺之称。东直门外的延寿寺因庙中有铁塔,俗称“铁塔寺”,而西直门内的弘庆寺,因寺中佛塔用黑砖所砌,称为“黑塔寺”。阜成门内的永福寺内有用青石建造的塔,故称为“青塔寺”,至今此地还有青塔胡同地名。至于什么“三塔寺”、“高庙”、“双庙”、“红庙”、“黄寺”、“黑寺”等,都是俗称。

新街口附近的“曹老公观”,正名是“崇元观”,因传说它是明代太监曹化淳捐资兴建的。西山卧佛寺很有名,但它的正名是十方普觉寺,西城的鹫峰寺、崇外东花市的云盖寺皆因庙中有卧佛像,也称“卧佛寺”。

美术馆后街有一公交站称大佛寺,大佛寺是普德寺之俗称,当年颇有规模,一度是清善扑营的壮士练掼跤的地方。俗称大佛寺的寺庙不少,海淀区的大慧寺、丰台区的延寿寺都曾有大佛寺的俗称。

老北京有风云雨雷四庙,均在紫禁城旁。风神庙是宣仁庙,云神庙是凝和庙,雷神庙是昭显庙,雨神庙是福佑寺。至于关帝庙、火神庙、娘娘庙、灶王庙、药王庙等等,都有正式的庙名,但很少有人会提及,把俗称当成了正名。

寺庙在命名时都会用佛经、道经中的典故,来显示寺庙的庄重,故而京城有许多寺庙名称“重名重姓”,如法华寺至少有三个,而且庙都很大,且有故事;延寿寺至少有两个,一个在城里,一个在城外。普度寺、真武庙、土地庙重名也很多。由于 历史 久远,许多寺庙会在不同年代有不同的名称,在《北京伽蓝记》中,有许多这样的记载。像天宁寺北魏时称“光林寺”,隋代称宏业寺,唐代称天王寺,金代称大万安寺,明代称天宁寺。而且在明代还叫过“广善戒坛”。城南法源寺曾有悯忠寺、顺天寺、崇福寺等名,但人们只记得法源寺了。

大庙奇人轶事多

有些寺庙为示显赫,往往在寺名前加“大”字,如大隆福寺等,也有些加上“勅修”,证明自己是皇家寺院或皇家拨款建的寺院。像花市的“勅修火德真君庙”,就是皇家拨款建的而不是民间筹款或私建的火神庙。

此外,有些称“寺”的并非是寺庙而是衙门。如大理寺是类似于“最高法院”的衙门,“大理”最早见于夏,周称“大理”为大司寇,北齐时始设大理寺卿,唐代置大理寺。自明代始设立“三法司”会办司法制度,凡重大案件,由刑部(司法部)审明,都察院(最高检察院)参核,大理寺平允。清代的太常寺是掌管坛庙祭祀的衙门;光禄寺是掌管大型典礼预备筵席的衙门,还负责给大臣官员供应食物。鸿胪寺也与吃有关,是掌管朝会与国宴赞寺礼仪的衙门。太仆寺是清初所设,隶属兵部,主要负责养马、驯马。这些“寺”有些留在地名中,不少人将其与寺庙混为一谈,殊不知是个误解。

京城小庙有故事,而大庙也不少,不只有些轶事旧闻,而且还有奇人奇事。像民国期间白云观火烧老道,解放初期雍和宫喇嘛大盗等,因多次见诸于报端,无须再说了。

北京的寺庙有些与 历史 事件、 历史 人物有关,可谓是一大特色。民国初期,斗士章太炎因“反袁”曾被囚禁在陶然亭西的龙泉寺。晚清大臣张之洞也把此庙当做别墅,时常来此“静憩”,因为“龙泉寺地势平旷,每风月晴霁,望西山诸峰苍翠郁然”是很幽静,便于沉思的地方。

革命先辈李大钊在1927年就义后,他的遗体一直停厝在长椿寺附近的浙寺中,据史料载,李大钊的灵柩在长椿寺只停了6天,后来移于浙寺南院,1933年安葬在万安公墓。长椿寺是明代古刹,很有盛名,而浙寺较小,名气不大,不少 历史 学者将其与长椿寺混为一谈,以为李大钊一直是在长椿寺停厝。

柏林寺为“八大庙”之一,曾有我国唯一幸存的“龙藏经版”。佛教“龙藏经版”刻了六年之久,有了万余块,刻经书7000余卷,一直在庙中保存。“七七事变”后,抗日英雄佟麟阁在南苑英勇牺牲,他的遗体曾隐名安葬在柏林寺中,抗战胜利后方移葬香山。在日伪时期,柏林寺的和尚们为保护佟麟阁的遗体棺木贡献了力量,并为后人所称赞。

戊戌变法与法华寺有关,在谭、袁密会时,康有为和梁启超则在法华寺附近一个小庙“等待消息”。这个小庙据称是“金顶庙”,康有为曾住在这里。庙在韶九胡同(旧称烧酒胡同),这个道家庙很小,民国之后就改了民居。至于“公车上书”的集合地在菜市口松筠庵,松筠庵也是个庙,还是明代忠臣杨椒山故居和祠堂。

东城有两座法华寺,一个在东四报房胡同,一个在崇文门法华寺街。有些人将这两座法华寺所发生的 历史 事件混为一谈,如台湾女僧释永芸和大陆学者岳红在《北京伽蓝记》中称,1898年戊戌变法时“袁世凯清末曾经住在法华寺内”,“维新派谭嗣同奉光绪皇帝密旨,深夜到法华寺与袁世凯密议”的 历史 事件,误以为在崇外法华寺。其实,此事发生在东四法华寺,袁世凯所住的法华寺也不是崇外法华寺。

法华寺内发生的 历史 事件并非此一件,早在1860年(咸丰十年),这里曾是清廷与英法联军签署《北京条约》的地方,史载:“和议既定,诸大臣于此延见洋人,是为京师交涉之始”。东四法华寺“其巨为东城诸刹冠”,在咸丰年间,法华寺主持僧德沄“主持此寺,能作大字,颇通文墨,喜交文士”。不过,据《啸亭杂录》记载:“乾隆中,法和尚居城东某寺,交结王公,淫纵不法。为果毅公阿里衮所擒,立杖杀之”,指的也是东四法华寺。

寺庙曾成断案场所

北京有两个海会寺,分别在今天的丰台区与朝阳区,因名称一样,许多事会混淆。清代的“四大奇案”之一的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在京城“开棺验尸”地点在海会寺,但在哪个海会寺说法不同。《丰台区志》说是在丰台南苑的海会寺,后来学者王宝升考证,应是朝阳门外神路街的海会寺。海会寺又称海慧寺、海会禅林,都是明代所建寺庙,而且规模很大,否则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不会联合在此验尸办案的。据民国间的北平寺庙登记,朝阳的海会寺还有“房屋九十四间”和十七尊佛像,而丰台海会寺只有房屋二十二间。相比之下,朝外海会寺是“开棺验尸”的场所可能性最大。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是晚清发生在江南的大案,震惊全国,但最终在北京海会寺真相大白,北京寺庙故事多绝非妄言。

在《道咸以来朝野杂记》中,记述了另一个寺庙的奇人轶事:“东便门外运河之滨,有灵官庙,实民僧广真主持,时人呼为广姑子。于道光中叶,其庙中香火极盛,且地邻二闸,夏季游人众多。广真又招妓设赌,诱贵族诸子弟入局。历数年之久,风声甚大,为御史所参。步军统领派弁往抄,适值广真做寿,来宾甚盛,因而俱罹于难。复究出庄亲王、喜公爷诸人,皆因之革爵。广姑子则归刑部判罪发遣。”这段寺庙奇人轶事一度轰动京城,“好事者编作曲词,到处唱之”。《道咸以来朝野杂记》作者崇彝的这部书被誉为“字字珍秘,皆亲见亲闻”,他所记述的灵官庙广姑子事,不是八卦传闻和街谈巷议,而是史实。

北京的寺庙住持和居住过的高僧有不少“文化人”,他们除吟诗作画外,还喜欢养花种草,故而京城一些寺庙的奇花异草成了这个寺庙的名片或代称。如崇效寺“昔以枣花名,寺中楸树三株,苍蔚可喜,花时有如幢盖,后以牡丹著名,异种甚多。”崇效寺的牡丹是由山东菏泽移植而来,每当牡丹盛开时,寺庙内外,车水马龙,都是赏花人。乃至崇效寺还有枣花寺别名。法源寺“以丁香花著称,恢宏为他寺所无”。至今,每年春天丁香盛开时,寺里还举办丁香诗会。广化寺的“西府海棠”、东岳庙的杏花、大觉寺的玉兰、卧佛寺牡丹、天宁寺的桂花、广济寺的腊梅、弘善寺的菊花等等,不胜枚举,花为寺庙增光添彩。

东岳庙在重阳节立起九花塔 摄影:程功

由于时代变迁和发展,北京没有那么多庙了,但是遗留下的,古为今用后,仍发挥着作用,东岳庙成为北京民俗博物馆、万寿寺成为古代艺术博物馆、五塔寺成为古代石刻博物馆、大钟寺成了古钟博物馆、长椿寺成为宣南文化博物馆……它们依然富有魅力,诉说着北京文化的悠远。

北京寺庙灵异事件,北京二郎庙未解之谜

北京的道观除了白云观还有其他的庙宇吗?

  北京道观一览
  城里的道观
  白云观················
  东岳庙(朝阳区朝阳门外神路街)
  大高玄殿(大高玄殿在西城区三座门大街23号)
  吕祖阁(吕祖阁在西城区新壁街41号和明光胡同6号)
  吕祖宫(金融街北京道协那个)
  蟠桃宫(崇文门东大街东口)
  关帝庙(在地安门西)
  文昌帝君庙(北城帽儿胡同)
  药王庙(崇文区东晓市街)
  一亩园娘娘庙(圆明园遗址公园正大光明门东南侧)
  城隍庙大殿(西城区成方街33号)
  宣仁庙(东城区北池子大街2号、4号)
  昭显庙(西城区北长街71号)
  火神庙(和平门外琉璃厂东街29号)
  关岳庙(西城区鼓楼西大街149号)
  下面是郊区的道观:
  伏魔大帝宫
  伏魔大帝宫位于通县城内西大街与中山街交接处路北。伏魔大帝是关羽封号,为帝王与民间所推崇供奉。佛教祀关羽始于六朝陈末。道教祀关羽,似始于北宋,明神宗万历四十二年,封其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从此关帝庙、伏魔宫遍及全国。宫东向二进,明建清修。山门3间,前殿3间,南北配殿各3间,耳房各2问。后殿3间,北跨院为普济祠,南向三合院。仅余后殿、朵殿及所遗汉白玉八角雕花座一件,为通县重点保护文物。
  玉虚宫
  玉虚宫位于房山区黄山店乡黄山店村西北3公里的宝金山内。由前宫、后宫、塔院三部分组成。玉虚宫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为清光绪年间所重建。前宫四合院布局。正殿前竖碑两座。后宫地势与前宫殿脊齐平,四合院布局。塔院位于后宫50米左右,有塔4座。其中3座并列成“一”字,相隔约7米。建筑形式相同,八角形,砖结构,高约7米。这3座塔均为清宣统元年(1909)建。另一座距此三座塔30米远,高约7米。五道庙 五道庙在宣武区韩家潭西口铁树斜街与樱桃斜街之间的路口处。庙有玉帝殿,内有明代万历年间兵部尚书王象乾撰记立碑,谓此处为正阳。宣武龙脉交通之地,故于庙侧建玉帝行宫,率诸神以镇之。今玉帝殿已不存。另一说法是诸宦官为魏忠贤所建,以祈福安。
  五顶庙
  北京最著名的五座泰山神庙,亦称碧霞元君庙,分别为东顶、西顶、南顶、北顶、中顶。东顶在东直门外,俗呼东顶。因庙侧有一株数百年的老榆树,顺义、通县一带人又称为孤榆树庙,现已无存。南顶位于丰台区大红门外南顶村,建于明代,清乾隆三十八年重修,民国年间倾记,现已无存。西顶亦称广仁宫碧霞元君庙,俗称娘娘庙,位于海淀区蓝靛厂。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称护国洪蕊宫,清康熙五十一年改称广仁宫碧霞元君庙,有大殿五进,旁有七十二司,以及清圣祖御制碑、乾隆御书联额并御制诗碑。民国时曾为舍粥厂,1949年后曾为疗养院,70年代辟为北京橡胶五金厂。现存山门、大殿、配殿及古柏。北顶位于朝阳区大屯北顶村。清乾隆年间整修,1976年后殿因地震坍塌,后被翻盖为北顶小学校。现仅存山门、前殿。中顶在右安门外十里草桥,清乾隆三十五年重修,民国时又重修。现存山门、大殿以及石狮、张玉书篆额、史夔撰文石碑等。
  岫云观
  岫云观在房山区琉璃河中学院内。建于明代,原名恩惠寺,俗称老公庙。主要建筑在中轴线上,仅存皋殿、三清殿和吕祖阁。岫云观古建筑是研究明代建筑工艺的实物资料,为房山县重点保护文物。三官庙 三官庙在西海北沿29、30号。清代始建,民国年间重修。庙坐北朝南。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石券门,棋盘大门两扇。前殿3间,配殿东西各2间。西跨院有殿3间。是一座较完整的小型寺庙。为西城区保护文物。位于通州镇西大街东口路北。明建,称“三官庙”,清康熙十二年(1673)修,院南向二进。山门3间,硬山筒瓦箍头脊,次间后檐嵌六角形三交六菱窗。前殿、正殿各5间。东西配殿各3间,硬山合瓦元宝顶,次间前吞廊,如意石阶3级。后院正殿前,设青沙岩制浮雕龙纹圆形花坛一座,直径2.35米,边宽0.41米,由数块拼砌而成。
  秀峰寺
  秀峰寺位于海淀区北安河乡鹫峰山下。明正德六年(1511)由太监高让所建。1925年改名为修真观。1929年复更名为秀峰寺,并予修整。寺有三进,殿房数十间。
  静福寺
  静福寺位于海淀区四季青乡碧云寺北1公里许木兰陀山麓。原名玉皇庙,俗称玉皇顶。明天启元年(1621)建玉皇阁,清道光三十年(1850)建吕祖殿,光绪二十九年(1903)重修,改称静福寺。坐落于山腰约海拔200米处,由并排三座院落组成,有玉皇阁、吕祖殿、关帝殿等。存山门一座,无梁结构,歇山顶,石券门,门额书“静福寺”3字。中院有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修殿后日岸记》摩崖刻碑。寺内还有明天启元年《新建玉皇阁碑记》碑、清雍正十三年(1735)《玉皇顶祭星圣会碑记》碑、道光三十年《建立吕祖殿碑记》碑,以及清代扩建关帝殿碑。寺北有金泉洞,深4.25米,高2.9米,洞底一小汪泉水冬夏不枯。洞顶有一小洞,于洞内可以望天,为寺中一奇。与寺隔洞相望的东山梁上,曾建有洗心亭。
  元圣宫
  元圣宫位于顺义县北牛栏山下。始建年代不详,今碑文记载曾重修于万历年间。庙宇坐北朝南,前立木制牌楼一座,其后有石狮一对,为明代遗物。后面是仪门、前殿、正殿、后殿、东西配殿等建筑,房屋共40余间,均为清代建筑。殿宇上分别绘有旋子彩画、苏式彩画、和空彩画。前殿月台上,又有古柏两株,高大粗壮,直插霄汉。后殿5间,黄琉璃绿剪边,金龙和玺彩画,月台高大。东西配殿各5间。院中松柏参天,甬道用各色石子拼成图案。为顺义县重点保护文物。
  吕祖庙
  吕祖庙位于房山区良乡西北25公里大南峪。明代创建,坐西朝东。随山势而建,前低后高。中轴线四进院落。位于密云县古北口镇河西村北万寿山上。与古北口镇只一水之隔。修建于明代成化年间,原名慈云寺,是佛教寺庙,寺内供奉观世音菩萨。清末宣统年间,道人郝祥麟重修,改慈云寺为道观吕祖庙。庙山门紧对古北口关,山下是潮河之水;庙的西部是卧虎山,北有长城为屏障,南部山下古北口河西村,古称柳林营,中部山腰有古北口八景之一的镇山塔和七郎坟。庙为清代晚期典型的三合院形式,占地为438平方米,南北稍长,东西较短呈长方形。大殿内供奉着吕洞宾等泥塑彩绘神像。院内尚有3座残碑。
  慈善寺
  慈善寺位于石景山区天台山。慈善寺座落在天台之上,故又称天台寺。慈善寺始建年代不详,最迟在清初已成庙。分中、东、西三路,以西路的大悲殿为主,大悲殿三楹,正中供金漆木雕观音像,两旁有碧霞元君等八尊塑像,这种佛、道两家共进一堂的殿宇,在京郊不多见。南山坡有座藏式塔,高约10米,传为魔王和尚衣钵塔。每年三月十五日,为魔王和尚成道之期,慈善寺开庙三日,堪称京西香火极盛之寺。慈善寺殿堂基本完好,但大部分塑像被毁。寺内外石刻众多,以冯玉祥将军留下的石刻最为引人注目。有“勤俭为宝”、“真吃苦”、“耕读”、“淡泊”等楷书大字,前7字3尺见方,后4字2尺见方,镌刻在山门外东山坡和寺后北山坡上。在“耕读”、“淡泊”附近,尚有从《周易》摘录的“八卦谦”200余字,每字半尺见方。
  沟崖
  原名沟沟崖,因沟谷内多悬崖而得名。位于昌平区北部十三陵镇域内,为德胜口沟西侧的支沟。沟口南侧为德胜口村,北侧为德胜口水库,是军都山南麓狭窄谷地之一。
  沟谷由流水切割而成。入口处两山对峙,其间距仅十余米。沟口海拔约140米,建塘坝截流1座。沟谷呈东南—西北走向,谷内山势由外及里逐渐高峻,沟内植被繁茂,周围有仙人、玉女、中峰、东峰、西峰、瑞峰、岫峰、将军、步虚、五云、金华和紫极等22峰环拱,其中中峰、东峰、西峰、瑞峰和岫峰5座山峰最负盛名。中峰为五峰之首,海拔963米。清康熙十二年(1673)编撰的《昌平州志》曾载有沟崖八景,即“飞瀑垂帘”、“寒泉漾玉”、“危峰夏雪”、“古洞春风”、“磴道穿云”、“松桥隐雾”、“南川午月”和“西寺子钟”。沟崖曾是佛、道两教胜地,有“北武当山”之称。自元、明以后,相继建造有玉虚观、碧霞宫、斗姥宫、西峰庵、东峰庵、瑞峰庵、盘道庵和西王母祠等72座佛、道宫观庙宇,现玉虚观、碧霞宫、斗姥宫和瑞峰庵等遗址仍存。
  玉虚观全称护国中峰顶玉虚观,又称北武当沟崖玉虚观,俗称上庙。位于沟崖中峰山腰,距沟口约7500米。明天启二年(1622)建造,崇祯八年(1635)落成,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修葺。该观有观门、钟楼、鼓楼、正殿、配殿、后殿和无上阁等建筑,沟崖庙宇建筑中最高、最险的一组建筑。整体建筑分布在4层阶梯式高台上。最下层有观门1座,保存至今。其形制为单檐歇山顶,上覆灰色布瓦,冰盘石檐,檐下嵌白色石匾额,上刻“护国中峰顶玉虚观”。观门内左右建钟、鼓二楼,左为钟楼,钟高1.3米;右为鼓楼,鼓已散失,仅存四壁。正殿面阔10米,进深4.8米;配殿面阔9.5米,进深4米,均已不存。殿前有石碑2通,分别刻有“沟沟崖中峰顶玉虚观碑记”及“重修碑记”,碑身及碑座均完好。观下有银杏树1株,为北京市一级古树名木。
  碧霞宫位于玉虚观与斗姥宫之间。清光绪二十四年重修。有正殿3间,左、右配殿各3间,宫门3间。正殿为硬山式六檩前廊式建筑,现存后墙、左右山墙及部分柱檩,殿基宽8.5米,深5.4米。左右配殿存部分残墙,宫门残存台基。
  斗姥宫位于东峰山腰。清光绪二十四年修葺。建有宫门、正殿、配殿。正殿右前处一巨大山石与左配殿相对。其建筑均已坍塌,仅存部分墙体。正殿及左配殿均为3间。正殿宽8.8米,深4.3米;配殿宽6.3米,深4米。宫门狭小。宫门外有硬山式灰色布瓦小房,存留后墙、左右山墙及后部房顶。
  圣莲山
  圣莲山(圣米石塘莲花山)位于北京西南,房山区西北的群山峻岭之中,海拔930米,是道教的聚集之地。圣莲山山势陡峭,巍峨俊秀,山下幽谷深邃,溪流潺潺,山涧峰高崖陡,绝壁森森‘山上流云雾海,变化无穷‘丛林茂盛,古树参天,庙观亭阁掩映于浓荫崔盖之间,山间路径有秀的特色,舒展与骑缝古刹之间,而且还集中展示了雄、险、奥、绝、秀的特点,素有京西小五岳之美誉。
  “道家风骨佛光照,奇峰峻石圣水灵”,这是圣莲山的真实写照。南天门一峰分两分院,佛门、道家两重天。早在明朝时期,佛教便在山上建宫立庙,名为胜泉寺。相传摩诃老祖是在圣米石塘之中,食圣米、饮圣水而得道成仙,所以佛教在当时非常兴旺;随之道教也落脚于此地,后建蟠桃宫于胜泉寺的后山北侧,俗称北庙,观中主持善于医道,又有圣水洞之圣水有调理百病,延年益寿之功效,故此名声大噪,进香朝拜,寻医求药者络绎不绝。在民国时期尤为鼎盛,当时的达官贵人、艺术名家也慕名而来,而且不惜重金建别墅于观中,至尽旧址尚存。蟠桃宫、圣水寺、关帝祠等建筑群体及众多景点、景观,又重新隐现于奇峰幽谷之中。
  蒙古包的塞外风情;三合院、四合院的幽静和古朴;飞檐斗拱的仿古大戏楼,可让您欣赏到各种形势的节目,还有让您一展才艺的机会。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天上的星光与景区的灯光交相互应,混为一体,无不让人流连忘返、心旷神怡。
  圣莲山风景区是一处远离喧嚣、远离污染、远离烦恼的奇山圣地,它以一流的服务设施恭候中外游客的光临。
  妙峰山
  妙峰山风景名胜区妙峰山风景名胜区位于京西门头沟区境内,距市中心50余公里,面积20平方公里,景区以“古刹、奇松、怪石”而闻名。妙峰山属太行山脉,火成岩结构,主峰海拔1291米,山势峭拔,花草清丽。
  北京市名山之一,京郊游览胜地,区位于京西门头沟区境内,门头沟区与昌平县界山,属太行山余脉。位于北京西北30余公里,距市区55公里,海拔1291米,面积20平方公里。旧名仰山,以“古刹”、“奇松”、“怪石”、“异卉”而闻名。因山势雄峻,五峰并举,妙高为其一,故亦称妙高峰。山上林木葱茏,风景优美,古多庙宇,有日出、晚霞、雾凇、山市等时令景观、有我国品质最好的千亩玫瑰花,以创建于明末的“天仙圣母碧霞元君庙”著名。庙踞金顶,清至民国间,每年农历四月初一至十五举行盛大庙会,山因以著名。抗日期间庙毁,庙会遂衰。今仍以自然风光之美著称,尤以山南樱桃沟景色为佳。附近涧沟多玫瑰花。现为全市重点绿化区。
  久负盛名的妙峰山娘娘庙始建于辽代,三处庙宇群(灵感宫、回香阁、玉皇顶)依山取势,参差错落,高低有致,14座殿宇分别供奉着释、道、儒、俗各路神灵,是明清时期华北地区的民众信仰中心。
  北京的庙会起源于辽代,称“上巳春游”。元、明两代庙会进一步兴起。妙峰山庙会始于明代,每年农历四月初一至十八妙峰山开山半月余,日以万计的香客络绎于途,有的一步一揖,三步一扣首;有的竟以背鞍、滚砖、耳箭、悬灯等方式进香以示虔诚。各种民间香会边走边练,幡旗飘扬,鼓磬齐鸣,观者如潮。妙峰山庙会期,京都万人空巷,其规模堪称华北之首。
  妙峰山传统庙会始于明代崇祯年间,距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每年的农历四月初一至十五,来自全国各地数十万善男信女,几百档民间花会汇聚妙峰山,朝顶进香,酬山赛会,施粥布茶,场面之壮观,信众之虔诚实属罕见。清《燕京岁时记》载:“妙峰山每属四月,自初一开庙半月,香火极盛,人烟幅辏,车马喧闹,夜间灯火之繁灿如列宿,香火实可甲于天下矣”。1925年,北京大学国学门研究所对妙峰山庙会进行了专门调查,出版了《妙峰山进香专号》,此次调查开创了我国民俗学田野调查的先河,妙峰山因此成为中国民俗文化的发祥地。
  丫髻山
  丫髻山风景区位于北京市平谷区刘店乡(距北京91公里),因山颠两块巨石状若古代女孩头上的丫髻,因此得名丫髻山。四方百姓又称丫髻山为“东大山”。距东直门70公里,距金海湖45公里。丫髻山海拔363米,丫髻山上的碧霞元君祠为京东著名道观,始建于唐代鼎盛于元、明、清三朝;丫髻山磕头沟原有云岩寺,分上下两寺,始建于辽代,后经多次重修。上寺建筑悬崖峭壁上,其规模之大,工程之险,古来罕见。
  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道教名山丫髻山,经过近两年的整修,日前重新迎接游客。丫髻山四月庙会于明时兴起,京、津、鲁、晋、豫等地善男信女纷纷来此朝山进香,每天多达数万人。因此,丫髻山庙会也成为华北四大庙会之一。丫髻山景区有个状若仙桃的巨石被两山夹持,当地村民称之为“神桃峰”。历经数万年的风吹雨打,现如今,这颗硕大的“神桃”依然能分辨出桃嘴和桃身,游人从老远便可看到,成为“桃乡平谷”不可多得的一处亮丽美景。
  自元代起,丫髻山一直是京城一带人们瞻拜祈祷的圣地。上至皇帝后妃,宗室王爷,达官贵人,下至文人墨客,市民村夫,皆有逛东大山庙会的习俗。而庙会期间更是人如潮涌。山上有公元1715年(康熙五十四年)碑文,记载了当时的盛况:“每岁孟夏,四方人士会于此者,或辇纸帛,或升香烛,拜叩登山,名为胜会,骈肩叠迹,不可胜计”这种盛况一直持续到1946年。
  相传唐朝即有道士在丫髻山上结庐修炼,明朝曾敕赐“护国天仙宫”匾额;碧霞元君祠、玉皇阁等十多座原庙宇在1949 年前夕被毁,后经当地信众又重新在山顶建了元君殿和山门,恢复了山下的紫霄宫。每年农历四月初一至十五举办“丫髻山庙会”和9月12-10月2日举办“金秋金果碧霞蟠桃采摘节”。
  丫髻山东大山庙会为华北地区四大庙会之一。一九九四年,丫髻山庙会被载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的《中国道教大辞典》。
小编推荐:如果您对本文《北京寺庙灵异事件,北京二郎庙未解之谜》感兴趣,还可以看看《明朝各个皇帝,都是怎么去世的。1、明太祖朱元璋,年纪大了身体一直很好,疑似一次上 》这篇文章。奇趣网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本文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鲁班书为什么是禁书 缺一门,为何鲁班书被列为禁书

下一篇:[铃铛妙药]慎入你身边的灵异事件

奇闻趣事排行

奇闻趣事精选

奇闻趣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