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0年,汴梁北郊刘子坡,一个身披黄袍的年轻小伙正对一个黑皮麻脸的中年大汉叹息:“爹死了,二叔也不肯来,我只能靠三叔你了。”大汉宽慰道:“陛下别担心,一切有我呢,明天就看三叔前去送死,不是,擒贼受死。”
这个年轻人就是后汉皇帝刘承佑,他爹就是后汉开国君主刘知远,二叔是河东节度使刘崇,三叔是俩人同母异父的弟弟、泰宁军节度使慕容彦超。这哥仨合力打造了中国历史上国祚最短的“正统王朝”——后汉(947-950)。
一、刘知远——三思而后行先说老大刘知远。刘知远能当皇帝首先得感谢契丹人。
越剧《白兔记》中刘知远和李三娘形象
942年,石重贵接了他叔叔兼养父石敬瑭的班以后,准备走独立自主的道路,脱离契丹的控制,于是他对契丹奉行“称孙不称臣”——我是是契丹皇帝耶律德光的孙子,这伦理哏属于历史遗留问题,是跑不掉的。但是,晋国和契丹的国格是平等的,所以,我们爷俩在政治地位是一样的。
这套言辞说得耶律德光无力反驳,所以他就用武力反驳。双方兵戎相见,打得有来有回,契丹也没占到便宜,最惨的一次,在阳城(今河北清苑)被晋军打了个绝地反击,耶律德光慌忙从御辇上跳下,骑一匹白骆驼才逃过一劫。大家都知道后来的宋太宗在幽州上演过驴车漂移,辽太宗的骆驼漂移也是不遑多让的。
最终,在地方军阀的叛变和见死不救下,契丹顺利打破了开封城,石重贵上演了靖康1.0版本,被迁往北朝黄龙府,给赵佶、赵桓父子探路。
说了半天,我们的男主——河东节度使、北平王刘知远在干嘛?他啥也没干啊,就看着契丹一步步深入内地,心里还有一丝报复的快感:“老石临终前要召我进京辅政,被你小子给破坏了,活该啊。”
接下来,他想知道契丹下一步的行动,于是让牙将王峻带着降书顺表前往汴梁,名为朝贺,实为刺探。
耶律德光一见王峻就说:‘你是我知远孩儿派来的吗?’(耶律德光呼之为儿)”王峻心说:“真不错,没拿刘知远当外人”。等到常规外事活动结束后,耶律德光把一根木拐递给王峻:“这可是我们契丹的‘尚方斩马棍’,非优大臣不可得,你去带给我儿知远吧。”
王峻就带着拐杖回了太原,一路上看到无数辽兵“打草谷”——契丹特色的发军饷方式,其实就是烧杀抢掠——惨不忍睹,好几次他也差点被劫,危急关头他亮出“尚方斩马棍”,辽兵一看,立刻闪出一条人胡同,礼送王峻过境。
到了太原,他告诉刘知远说:“大王,你称帝吧,契丹人胡作非为,他们在中原待不下去的,早晚是你的。”
一语点醒梦中人,好,就称帝。
947年二月十五(农历,下同),刘知远在太原称帝,沿用晋国号和石敬瑭的天福年号,改开运四年为天福十二年。这是以石敬瑭后继者自居,不承认石重贵的皇帝身份,也为自己见死不救开脱。他这般大张旗鼓就是为了告诉契丹人:“我们这边要打过来了,你们快走啊。”由于刘知远是中原最强的地方派,很多原本投降契丹的小军阀们也开始“反正”,杀死契丹将领以响应刘知远。
汴梁城内的耶律德光一面水土不服,一面要应付中原百姓的反抗,现在一看刘知远这股生力军要杀过来了,知道中原待不住了,于三月十七日北还,四月廿一日到达边境的恒州(今河北正定)。
而刘知远直到五月十二日才从太原出发,一路向南,五月廿四日抵达绛州后,向东转弯,于六月十一日抵达汴梁,随后改国号为汉。也就是说,刘知远和耶律德光的行军路线在空间上是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在时间是是错峰出行。
在这场动乱中,晋国皇帝石重贵亡了国,契丹皇帝耶律德光病死于杀胡林,最惨的是中原百姓又遭逢浩劫,唯一赢家的就是刘知远。
二、刘崇——远方的苟且接下来说说老二刘崇。刘知远离开太原时,任命二弟刘崇为河东节度使,第二年,刘知远病故,其子十九岁的刘承佑继位,三年后,小皇帝逼反了郭威,三叔慕容彦超从封地兖州赶来救驾,双方在刘子坡决战。咦,二叔刘崇呢?论公,他是汉朝的重臣,理应勤王。论私,他是刘家的长辈,理应救孤。呵呵,人家等了三年就赌这一把呢,才不会救驾呢。
原来他在大哥去世时,就觉察到主上幼弱,政在权臣……汉政将乱矣。于是,他就把太原周围十个州变成了他的独立王国,罢上供征赋,收豪杰,籍丁民以益兵。
果然不出他所料,郭威造反成功,刘子坡一战击败了慕容彦超,刘承佑也死于乱军之中。现在小皇帝死了,汴梁的权力出现真空,妥了,我来填补吧。这才准备起兵。
没想到郭威发来消息说:我们和太后商量了一下,准备立你的儿子、徐州节度使刘赟为皇帝,你就等着当太上皇吧。
刘崇一听,立刻收兵:“吾儿为帝矣,何患。”又派一个使者去见郭威商量具体细节,郭威为了使他安心,指着自己脖子上的飞雀刺青,对使者说:“自古岂有雕青天子?哪有古惑仔当皇帝的?还得是你们刘家人当皇帝。”
其实,几乎所有人都能看出这是郭威的缓兵计,太原少尹李骧就对他说:“郭威已经造反了,根本没有退路,怎么可能还让刘家人当皇帝?这不是找死嘛。你现在立刻派兵南下,控制汴梁以西的孟津,等刘赟真的当了皇帝了,咱们再撤兵,一来可以确保刘赟的安全,二来也可以提防郭威生变。”
已经一叶障目的刘崇哪里还能听得见去金玉良言,骂道:“你个穷酸书生,居然离间我们父子的感情,左右,拖去去杀了。”
果不其然被李骧言中了,汴梁方面很快传来郭威登基的消息,接着又传来儿子遇害的噩耗。刘崇这才知道被套路了,赔了国家又死儿子,一番痛哭后,又想起冤死的李骧,于是为他立祠堂,四时祭奠。
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刘崇错过了最佳时机,余生都在为这个过错买单。虽然刘崇不久后也称帝建立了北汉,但是太原国小民少,根本不足与中原抗衡,只能依附于契丹当“儿皇帝”,不但复国成了泡影,自己还留下千古骂名,北汉唯一的前途就是等死,这也是刘崇这种蝇营狗苟之人咎由自取的。
三、慕容彦超——又坏又蠢最后说说老三慕容彦超。这位仁兄在他侄子面前如此大包大揽,那么他的军事才能如何,能不能抵挡郭威呢?我们先来看看一场由他指挥的经典战例。
刘知远当上皇帝后,慕容彦超被任命为镇宁军节度使(治澶州,今河南濮阳),不久成德军节度使(治魏州)杜重威造反,于是,刘知远命他和归德军节度使高行周一起讨伐,结果俩人因为战略部署起了口角。高行周知道杜重威杀伐骁勇,不宜急攻,只能步步为营将其逼至弹尽粮绝。慕容彦超说杜重威算个屁,我一个滑铲就搞死他。俩人争执不下,这本质上就是军事理念的问题,属于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但是慕容彦超却要让它往敌我矛盾方面发展,就造谣说:“高行周和杜重威是儿女亲家,所以才对魏州围而不打。”高行周听了勃然大怒,要和他拼命。刘知远听说俩人不和,赶紧御驾亲征来到前线,命三弟向老高赔罪——他是怕俩人火并,老三什么水平他能不知道?
将帅矛盾解决了,现在回归正题,杜重威怎么打?慕容彦超说:“可速攻。我亲自带人上。”高行周听了觉得很好——成与不成都是好事,你要死在杜重威手上更好。结果汉军死伤上万人,而魏州城防岿然不动,从此慕容彦超再也不敢提“进攻”了。
不久,杜重威投降,刘知远论功行赏,任命高行周为天雄军节度使,并把慕容彦超调为泰宁军节度使,为啥?因为镇宁军和天雄军毗邻,俩人迟早要火并,而泰宁军和天雄军之间还隔着天平军作为缓冲。
可见,这个家伙就是“业余军事表演艺术家”的水平,果然,刘子坡上,官军和郭家军甫一交锋就全线崩溃,他就丢下侄子自己一个人跑回兖州去了。
他能否像他二哥那样割据兖州独霸一方呢?不能。一来兖州不比太原,城防比较薄弱。二来从地缘政治角度来说,周边没有强大的政权能做干爹。最重要的是,他在兖州人心丧尽,已经被军民抛弃了。
原来,这家伙贪婪成性,在后晋时期当过濮州刺史,结果没干几天,就被人告发卖私酒和受贿,依法该处斩。但是此时刘知远已经是大权在握的河东节度使了,在他的求情下,改判为刺配房州。
在他任泰宁军节度使期间,除了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外,居然还搞起了金融诈骗。他曾开了家当铺(质库),有人拿一块银子来典当,一年后也没来赎当,库吏心知有诈,剪开银子才发现原来胎体是铁、铅做的,外面包了层银,因为重量配比精确,居然骗过了当铺朝奉。慕容彦超知道后,就对外伪称府库被盗,让客户们前来登记拿赔偿。骗子不知是计,也想浑水摸鱼,结果被当场抓获。慕容彦超问他:“要死还是要活?要死,以诈骗罪处死;要活,咱们交流下经验。”骗子当然选择活了,于是,慕容彦超找了十几个人,专门跟骗子学做这种“铁胎银”,然后用这批假币采购物资,他的府库内各种物资堆积成山,而百姓、商人深受其害。
郭威自然不会放过他,慕容彦超跑回兖州的第三年(952年),郭威亲自率军攻打兖州。慕容彦超发表战前动员:“我有白银数千铤(一铤五十两),把郭威打退后,我全部给你们。”士兵们闻言,一哄而散,一边走一边骂街说:“谁要你的铁胎银,留着给你自己买棺材吧。”很快城破,慕容彦超夫妇看到大势已去,投井而亡。
得国不正的皇帝,自私愚蠢的宗室,贪婪无能的皇亲——有这三个鸡贼的兄弟,后汉能长命才是见了鬼了。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宁波队长
参考资料:《旧五代史》、《新五代史》、《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