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丸是日本20世纪40年代按照军事性能及要求打造的一艘所谓商船。1945年4月1日,阿波丸在途经中国福建省牛山岛海域时,被美国皇后鱼号潜艇误认为是战舰击沉。
美国《圣迭戈论坛报》曾有过这样的报道:阿波丸上装载有四十吨黄金、十二吨白金、十五万克拉的钻石,总价值五十亿美金。此外,还有一个更大胆的推断,中国失踪多年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也装载在这艘船上。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首次访华。在这次行程中,尼克松向中方提供了有关阿波丸沉船的重要情报,希望和中国合作展开打捞。
之后,日本、德国等多个国家也纷纷提出了要和中国联合打捞阿波丸沉船的方案。
对于美国和其他国家的所有方案,中国政府表示:“均不能同意”。
根据国际海洋法规定,阿波丸沉没在中国领海内,沉船属中国主权所有,任何国家和个人未经中国政府批准,都不得进入中国领海内打捞,只有中国政府才有权对阿波丸进行打捞。
1977年4月5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正式向海军、交通部、福州军区下达了编号为“国发【1977】36号文件”打捞阿波丸沉船的方案,称之为“7713工程”。
为了确保成功,海军从北海、东海、南海舰队中抽调精锐。很快,120名潜水员、20名潜水军医、10名工程技术人员抵达平潭岛作业船队,准备轮流作业。
1977年5月1日凌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和中国海难救助打捞公司携带着深水打捞装备,驶向福建省平潭牛山海域。
福建省平潭县牛山海域,是大陆和台湾之间距离最近的一片海域。
当时台海两岸还处在对峙状态,为确保现场安全,海军部署东海舰队所属舰艇部队负责海上作业区的巡逻警戒,一个岸基导弹营也进驻了平潭,空军歼击机部队在机场随时警戒。
汤东征 /机动救捞中队原中队长
我们去的时候那会儿是敌情不断,台湾飞机就贴着我们这个船上边飞过去,肉眼看得很清楚。
阿波丸沉没的海域,浪大风急,天气情况复杂多变, 阿波丸沉船浅的部分距离水面45米,最深处距水面69米,整个船体陷入海底泥沙15米深。
按照潜水规定,潜水员空气潜水最深只能达到60米,69米深的深水作业超出了极限。
图:阿波丸沉船示意图
面对气候复杂的深水作业,救捞中队做了充足准备。在抵达现场后,又进行了加压训练才开始进行打捞工作。
为确定沉船的具体位置和身份,中队长汤东征申请第一个下海探摸。他发现,倾斜的沉船几乎已经被水草、珊瑚、渔网完全遮蔽,阿波丸就像一座大山盘踞在海中。
紧接着,第二批下水的潜水员打捞上来两个人的名牌,在此前美方提供的阿波丸死亡者名单上,就有这两个人的名字。
随后,又从沉船上捞到一块锡锭,这与美国提供的日本阿波丸装载货物的情报基本吻合。打捞队确认这艘水下的大船就是阿波丸号。
在中队长汤东征的带领下,救捞队队员展开了水下作业,打捞工作正式开始。由于当时潜水装备条件简陋,汤东征和潜水员们穿戴的是最笨重的潜水设备。
全套设备130多公斤:5.6公斤的潜水服3公斤的领盘30公斤的压铅36公斤重的大铜鞋17公斤重的铜制头盔50多公斤重的潜水皮管
穿着这样笨重的设备在海流中爬行,承受着海水的压力,还要进入沉船探摸捞货,这需要潜水员超强的体能和心理承受力,稍不留神就会有意外发生。回忆起当年那场直面生死的经历,汤东征仍然记忆犹新。点击视频,看详情!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潜水员们打捞上来大量的锡锭和橡胶,这两种材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是极为重要的军用战略物资。
此外,潜水员们还打捞起大量死难者遗物,其中包括带有东南亚风格的木雕,日本军官的指挥刀等。
1979年,打捞上来的物资拍卖了5000万美元,这笔钱用来添置了打捞设备——海上万吨浮吊“大力号”。有了“大力号”浮吊船,阿波丸的打捞进程大大加快了。
这时的救捞中队除了水下任务外,还承担着搬运物资的任务。搬橡胶,抬锡锭,水上水下,随处可见他们忙碌的身影。
1980年,一只船钟被打捞出水,上面清晰地刻着:阿波丸,昭和十七年,日本邮船株式会社。
这再一次证明了水下这艘沉船正是阿波丸。
为了进一步加快打捞速度,指挥部决定在水下实施切割,将阿波丸号的船头打捞出水。
1980年7月4日,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沉没海底35年的阿波丸船头破水而出。
阿波丸号打捞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在世界打捞史上都是非常罕见的。
从1977年到1980年,阿波丸号上大量的物资成功出水。但传说中的40吨黄金、12吨白金、大批工业钻石以及北京人头盖骨却没有任何影踪。直到如今,阿波丸的宝藏之谜依然沉睡海底,给后人留下了猜测和想象空间。
然而,打捞阿波丸为中国培养了一支过硬的海上救捞队伍,他们在布场、撤场、潜水作业、爆破与切割、重力起吊、医疗保障等方面都经受了实际锻炼,为中国打捞事业和海军防救部队积累了宝贵财富。
敬请收看今天(12月1日)20:00
CCTV-4《国家记忆》
《海军“英雄救捞中队”》之《英雄虎胆》
全网独家首发尽在央视频APP!
想【提前】收看最新一期节目
扫描下方二维码抢鲜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