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气象台9月3日10时继续发布最高级别的台风红色预警。今年第11号台风“海葵”已于今天(3日)10时由强台风级加强为超强台风级。
据“中国气象局”微博消息,今年第11号台风“海葵”(强台风级)的中心今天(3日)下午3点30分前后在台湾省台东市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5级(50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40百帕。
预计,“海葵”4日向福建南部到广东东部一带沿海靠近,并将于5日下午到夜间在粤闽交界附近沿海登陆(强热带风暴级,25至30米/秒,10至11级)。
另外,今年第9号台风“苏拉”(热带风暴级)的中心于今天上午8时前后由广东湛江移入北部湾海面。预计,“苏拉”将以每小时5至10公里的速度继续向西偏南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减弱。
“苏拉”影响进入尾声
“海葵”或长时间影响福建台湾
今天(3日),台风“苏拉”对我国的影响进入尾声,广东、广西等地有较强风雨。而“海葵”的影响逐渐进入核心时段,它将给东南沿海部分地区带来长时间风雨影响,福建东部或连续4至5天遭遇强降雨天气。
中央气象台预计,3日8时至4日8时,内蒙古东北部、吉林西部、广西中南部、广东西南部、台湾岛大部等地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其中,广西中部、台湾岛中东部等地部分地区有暴雨或大暴雨,台湾岛东部部分地区有特大暴雨(250~600毫米)。
浙江东南部、福建东部沿海部分地区有5~7级风。北部湾、琼州海峡、东海南部、台湾以东洋面、台湾海峡、巴士海峡、南海东北部有6~8级大风,阵风10~11级,其中台湾以东洋面、台湾海峡、巴士海峡北部、南海东北部部分海域风力可达9~11级,阵风13~14级。
国家防总维持对福建、广东的防汛防台风三级应急响应
今天(3日),国家防总维持针对福建、广东的防汛防台风三级应急响应和针对浙江、广西、海南的防汛防台风四级应急响应,派出的工作组正在广东阳江、福建福州、浙江温州等地协助指导防范应对工作。
国家防总办公室向闽、粤、浙三省发出提示,督促做好台风“海葵”防御和持续强降雨防范应对工作。
广西发布山洪灾害气象预警
广西水利厅和广西气象局于9月2日16时联合发布山洪灾害气象预警,预计9月2日20时至9月3日20时:
梧州南部发生山洪灾害可能性很大(红色预警);
钦州东部、玉林西北部、贺州西南部发生山洪灾害可能性大(橙色预警);
北海大部地区可能发生山洪灾害(蓝色预警)。
新闻多看点
9月2日,“苏拉”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4级。动辄十几级的风力到底有多猛?台风的名字是谁起的?
■台风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在最新的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命名表里,共有140个台风名称。它们由14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每个国家和地区提供10个名字。比如:
“苏拉”来自越南,是在越南发现的一种罕有的珍贵动物;
“杜苏芮”来自韩国,是猛禽鹰;
“海葵”来自中国,是一种形状像花朵的海洋动物;
“鸿雁”来自朝鲜,是候鸟大雁……
来自中国大陆的名字除了海葵,还有银杏、风神、杜鹃、木兰、悟空、白鹿、海神、电母、海棠。全部的140个名字会按一定的顺序轮流使用,所以每隔几年,这些名字会再次出现。
如果一个台风带来的破坏力过大,这个“坏名字”就会被“开除”,之后会有新的名字补充进来。中国大陆提供的台风名称中,首个被除名的是2005年的“龙王”,之后“龙王”由“海葵”代替。此外:
2022年的“鲇鱼”,导致菲律宾超13万人受灾,被除名;
2022年的“轩岚诺”,使得韩国产业界整体陷入“瘫痪”,被除名;
2019年的“利奇马”,也因造成了大的灾害被除名,取而代之的是“竹节草”。
■台风到底有多强?
在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的大型灾害风洞实验室,可以模拟15级风以及暴雨等多种极端环境,还可以检验建筑物、车辆等的抗风能力,帮助人们找到更好抵御极端天气灾害的方式。
那么,12级台风是什么感觉?跟随总台记者,体验台风的威力↓↓↓
首先工作人员将风机调到14米每秒,即7级风力。此时记者尝试打开折叠伞,但无法完全撑开。
随后,将风机的风速增大到20米每秒,即9级风力。此时记者尝试将装满水的矿泉水瓶,朝风力中心区域洒。可以看到,水基本上无法垂直流下,在瓶口处直接破碎成云雾的状态。
当风机的风速调大到超过30米每秒,也就是12级台风的标准时,为了安全起见,记者腰上绑了一条绳子。刚刚靠近,只见记者已经无法睁眼,脚步更是难以挪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