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1802-1885)是法国19世纪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写下了《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传世之作,被誉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他1885年去世时,法国人民为他举行了国葬,几十万人为他送行。阿黛尔·雨果(1830-1915)是他最小的孩子,她心思脆弱且敏锐,不但弹得一手好钢琴,还会作曲,在写作上也有才华。巴尔扎克说,他从未见过如此美丽的女孩子。
阿黛尔·雨果与父母
阿黛尔出生那会儿,正赶上雨果夫人出轨,阿黛尔是不是自己的亲生女儿,成了雨果的一块心病。所以,阿黛尔不是家中的宠儿。
1842年,阿黛尔12岁,姐姐和姐夫在乘帆船渡河时不幸溺水而亡。这件事在全家人的心中都留下了阴影,受创伤最深的是阿黛尔,姐姐的形象在她的脑海中挥之不去,父母两人都希望她在性格上能更像姐姐。她努力安抚父母,想要替代姐姐的角色。她甚至羡慕姐姐的死法,可以在最美丽的年纪借助死亡成为大家关注的中心,她在日记中表达了自己对死神的召唤。
16岁时,她与奥古斯特•瓦克里相恋,热情过后,她就把人家甩了,她和很多青年打情骂俏却拒绝结婚。在日记里夸耀自己“美丽迷人,不可方物。我戴着网眼面纱,无与伦比”。瓦克里一直在追求她,甚至抱着他的猫一路跟随到泽西岛。当他终于被嫉妒折磨得心灰意冷时气愤地说:“10年之后你会受到惩罚。”他离开了泽西岛,那只猫留在了那里。
1853年阿黛尔哥哥查尔斯·雨果摄
1852年拿破仑三世复辟后,雨果和家人流亡海外19年。在这期间阿黛尔遇上了影响自己一生的人,阿尔伯特•平森,英国人,一头金发,个儿很高,漂亮的脸蛋带点女性化。他非常注重打扮,总是买时髦的衣服,还往脸上涂抹胭脂以盖住皱纹。他蓄着长长的唇髭,并且经常染发。他出身贫寒,但虚构自己的家庭背景,隐瞒自己的年龄。
阿尔伯特·平森
阿黛尔坐在海边的长椅上读书时,被平森一眼相中。平森很快向她求婚。她拒绝了。然而她很快就后悔了,阿黛尔越来越迷恋他,经常瞒着家人,跑到英国跟平森幽会。
对于平森,雨果夫妇并不看好,他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好色之徒和赌徒。与父母讨论婚姻问题时,他们建议在他们居住的布鲁塞尔结婚。但是阿黛尔不同意,她决定跟着他去伦敦,这不仅违背了她父母的意愿,也违背了当时女性的社会规则。迫于阿黛尔年龄增大,她的母亲同意了,但当他们到达伦敦时才得知平森已经搬到哈利法克斯。虽然有证据表明平森不再迷恋她,但在1863年,33岁的阿黛尔隐瞒家人独自一人来到加拿大的哈利法克斯,来寻找她的爱情。不情不愿的平森很少来看阿黛尔,每次来都是为了钱,尽管雨果给阿黛尔的生活费足够她像贵妇一样生活,但她自己吃面包攒钱给平森,供他享乐。阿黛尔卑微到了极点,对平森许诺:只要他肯娶她,她会给他很多钱,给他买军衔,并且不会干涉他找情妇的自由。
为了安抚家人,阿黛尔给父母写信说她已经结婚了,还在信中想象出了很多迷惑人的细节:“亲爱的妈妈,我结婚了,现在还沉浸在新婚的激动中。草草写下这封信,免得错过了邮班。幸福之中也有遗憾:5天之后,我的丈夫不得不去加拿大驻扎3个星期……”信以为真的雨果在报纸上刊登了女儿结婚的消息,还错误地把平森他叔叔的战功安到了游手好闲的平森身上,称他是“克里米亚战争中的一名勇士、英国青年、军官、贵族、正派人、绅士和君子”。这让雨果和平森都成了笑柄。
平森去信向阿黛尔的哥哥抗议,声明他没有和阿黛尔结婚,也从没向她求过婚。平森对阿黛尔愈加冷淡,他傍上了当地一位富有法官的女儿,已经到了订婚的地步。阿黛尔让自己的律师给法官写信,声明自己才是平森的未婚妻,被他欺骗了感情。本来就对平森无甚好感的法官解除了女儿的婚约。从此之后,平森更是心生恨意,决定和她一刀两断。
阿黛尔的心态本就不稳定,在那之后,她变得愈发不正常。1966年平森随部队搬到了巴巴多斯,阿黛尔很快找到了平森的驻扎点,并重新开始跟踪他,她与平森的关系并未修复但是他的健康状态越来越糟。在挨热几个月后,阿黛尔给母亲写信要夏装;她骗母亲说自己很享受加勒比的阳光,而且也恢复了健康。但她在1868年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后,可能受到了严重打击,开始睡在大街上,醒来的时刻都处于游荡状态,不停地与脑海中的声音对话。1869年平森离开巴巴多斯,去往都柏林。在那之后,阿黛尔再未见过他。第二年,40多岁的他和上司的女儿结婚了。渐渐和家人失去联系的阿黛尔一文不名,赤贫的她在街上自言自语。一个获得自由身的黑人女奴巴阿夫人把她接回家中,巴阿夫人悉心照料她一段时间后,断断续续打听出了她的身份,她从阿黛尔的手稿中发现雨果一家的地址,便和他取得了联系。
1870年,拿破仑三世倒台后,雨果回到巴黎,不久后大儿子夏尔去世,而一直与阿黛尔通信的二儿子弗朗索瓦•维克多也身患重病,母亲倒是曾决定动身去找她,但身体状况不佳,去世前见阿黛尔一面的愿望也未能实现。经历了这么多变故,雨果面对女儿的“背叛”,也开始回心转意,选择了“原谅”。他在日记中许诺,等阿黛尔回家之后,要“照看她……让她微笑和保护她”。
1872年,阿黛尔回到了法国她还记得父亲,但已经不认得哥哥。她的幻听症状很严重,总觉得有一群人围着她,其中就有姐姐,阿黛尔用诡异低沉的嗓音和姐姐交谈。在朋友的建议下,雨果把她送到了疗养院,一是为了治病,二也是为了避丑。1885年雨果去世,他留给阿黛尔丰富的遗产。去世前雨果任命阿黛尔的初恋情人瓦克里为她的监护人,瓦克里把她转到更豪华的城堡疗养院。阿黛尔在医院一直活到了八十五岁,直到1915年逝世,是雨果家族里最长寿的人,可是她的灵魂,早就已经死了。
1975年,特吕弗导演的《阿黛尔•雨果的故事》上映,使得这段凄丽的往事为更多人所熟知,电影里把阿黛尔的悲剧归罪于平森的始乱终弃,也有人归罪于她的父亲维克多•雨果,他没有将理性教给女儿,对家庭投入太少,阿黛尔患病后他更是以女儿为耻,将阿黛尔的姓氏由雨果变成了H。生命在于健康,心理健康不能忽视,雨果的哥哥也因情发疯,在感情中,阿黛尔没有意识到不值得,一直付出,感情变质偏离正常轨道,没有悬崖勒马最后毁掉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