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乾隆死后,嘉庆立马查办了和珅。纪晓岚不仅没有被查办,还颇得嘉庆喜欢,是怎么回事呢?
说起纪晓岚得到了嘉庆皇帝的赏识,要从乾隆六十年说起。
乾隆六十年,也就是1785年,乾隆皇帝突发奇想,想把皇位传位给自己的儿子,要学习尧舜禅让的例子,要传位给自己的儿子,那么传位给哪个儿子?在乾隆皇帝的成年的儿子当中,有这么几个人比较有名:第八子永璇,性情乖戾,屡失上意,不行。第十子永瑆,柔而不断,难成大事。第十七子永嶙,轻佻无威信,不能继承大统。
所以,乾隆皇帝最终就把眼光落到了他的第十五个儿子永琰身上,他觉得永琰可以继承皇位。
这样他去跟和珅商量,和珅表面上在说好,心中在盘算着,我是天下除皇帝之外第一个知道下一任皇帝是谁的人,我赶紧给他报信去。
如意在中国古代向来是贺喜之礼,和珅就拿了一个玉如意给皇十五子永琰报喜信去了。永琰一看说,小王有什么喜事烦劳和相国亲自禀报,和珅把自己从乾隆皇帝那儿听到的原原本本跟皇十一子永琰叙述了一番。
永琰就对和珅是一脑门子官司,很不待见,知道他平时是贪赃枉法,就在这个时候你还给我送礼,表面上不做声张,但是暗地里却下了决心要除掉和珅。和珅不知就里,高高兴兴地离开了皇十五子永琰的毓庆宫。
果然,到了第二天,乾隆皇帝在群臣面前公布了他的圣旨。到乾隆年间,太子的名位都是写在大清朝的正大光明殿的匾额后面,有一个锦盒,里面写一个名字,然后乾隆帝命令左右把锦盒请来,当堂打开,宣旨。
以乾隆六十一年为嘉庆元年。
群臣立即向乾隆皇帝朝贺完毕之后,纷纷赶到了嘉庆皇帝所住的毓庆宫,再次道贺去了。和珅混在人群当中,好不得意,他心说我事先都报告给未来的皇帝了,将来的皇帝肯定会跟我好的。
这时是九月,真正的禅让还要等到正月初一,所以还有四个月。和珅慢慢感觉到了形势不对。嘉庆皇帝经常去找纪晓岚,找刘墉,找董诰,商量一些事情,从来就没找过自己。
和珅心里想我要做两手打算了,我要限制这个未来的嘉庆皇帝,把他拿在我的手里。
于是他就跟乾隆皇帝嘀咕,说您最好是传位不传玺。您让您的儿子当皇帝,玉玺您可千万别给他,您给了他,万一他要学坏了,您可就什么办法都没有了,您还活着呀。
和珅的如意算盘打得可以说是滴水不漏了,老而不服老的乾隆皇帝,因为和珅的建议,依然掌握着玉玺,他依然是大清王朝的统治者。但是,玉玺是皇位传承的标志,继位大典中,没有玉玺,这个典礼该怎么进行?嘉庆皇帝将面临怎样的尴尬?
这一年的正月初一,到了传位的时候,一切礼仪都照着纪晓岚拟定的顺序进行。纪晓岚这个时候的官位是礼部尚书,所以正好就应该归他拟定。他仿照过去禅让的大礼,拟定的一个详细的规章、规程。正在一切按部就班的时候,和珅突然宣读圣旨,说“传位不传玺”。这个时候,群臣立即乱作一团,就连刚刚继位的嘉庆皇帝也愣了。
就在群臣乱作一团的时候,群臣的最后面传来了一声大喝:当今安有无大宝之天子。大宝指的就是玉玺。群臣放眼望去,一看,正是刘墉。纪晓岚听到刘墉的话,立即镇定下来,马上说:传位不传玺,于古制有违,传位之礼暂停。等我和刘兄一起面见太上皇,请了玉玺,咱们再继续朝贺。
然后两个人一前一后就离开了太和殿,直奔乾隆皇帝此时的住地而去,两个人面见太上皇,朝贺完,低头跪那儿说完了万岁万万岁之后,一句话不说,就跟那儿等着。乾隆皇帝面见这两个人一句话不说,自己也不说话,形势就僵在那儿。
就在这个时候,纪晓岚发话了,他说:“启奏陛下,传玺一节改行颁礼,群臣议论纷扬,言说不合古制,纪昀以礼部之责,奏请陛下授玺,陛下英明万古,早做决断,以平文武百官之议。”
刘墉也接着纪晓岚的话继续说:“陛下监御六十载,亲政爱民,国泰民安,今日陛下不能绝系恋王位之心,则传禅可止,传禅而不与大宝,则天下闻之,为陛下何如?蒙请陛下圣裁。”
乾隆皇帝自己心中也想,我做得是有点过了,我怎么能听和珅的呢,传位不传大宝,这天下成什么样子。所以,还是乖乖地把玉玺给了纪晓岚和刘墉。两人拖着大宝就出来了,群臣正在乱作一团的时候,突然之间看到,两个人把玉玺请出来了。立刻山呼太上星万岁万岁万万岁,又恭贺新帝。
这就是嘉庆皇帝之所以喜欢纪晓成的原因,是真心的喜欢。嘉庆继位后,对纪晓岚更是宠爱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