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甲龙是一种生活在白垩纪末期的结节龙科恐龙,它的第一批化石就埋藏在加拿大的埃德蒙顿,因此才以当地的地名为名,并且它之所以叫做甲龙,也正是因为它的全身几乎都覆盖了非常坚硬的骨板,就像背甲一样能够最大程度的防御食肉恐龙的啃咬。
埃德蒙顿甲龙的外形特征
从埃德蒙顿甲龙目前发现的多块完整骨骼化石来看,它的体型可能比现代的犀牛还要更加强壮,身长可达6-7米,体重在3-4吨左右,虽然头顶没有角,但是它的躯干两旁几乎都长满了一整排的骨质棘,并且背部还包裹着非常坚硬厚重的骨质甲,并且每一个甲片之间几乎都是骨纤维相连接的,非常紧实,虽然身高只有2米,但一般的小型食肉恐龙是不敢靠近它的,防御能力超强。
埃德蒙顿甲龙虽然属于已经进化一段时间的结节龙类恐龙了,但它的牙齿却还属于非常原始的一种,两颗牙齿之间是不相连的,并且带有脊状的凸起,而两侧几乎都有牙釉质的保护,能够最大程度的抵抗磨损,它的牙齿每颗大约长达4厘米,但也算是结节龙科中比较小的了。
埃德蒙顿甲龙的生活习性
埃德蒙顿甲龙的嘴巴非常的窄,并且脖子由于背甲密集且厚实的关系,所以不容易抬起,并且它的身高只有2米,所以也只能啃食一些低矮的灌木丛植物作为食物。虽然它的外层嘴巴是鸟喙状的,也几乎没有牙齿,但是主要是负责将植物啃下,而它的嘴巴深处则长有叶状的牙齿,则能够将啃下的植物磨碎,最终完成食物的摄取。
并且由于埃德蒙顿甲龙的叶状牙齿非常的强劲,因此当植物枯死的时候,它也能够去啃食坚硬无比的树皮,甚至是树根,不过如果是植物葱郁的时候,它也会选择更加多汁的,所以它的生存能力可以说是极为强大了。并且埃德蒙顿甲龙不仅有着类似盘足龙背部成骨的骨质背甲,还在脖子和肩膀处都有同样的背甲,而且它的两侧和肩膀处的尖刺也能很好的防止自己被食肉恐龙伤害。
单足龙是兽脚亚目类的食肉恐龙,它诞生于8千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最早的一批化石发现于亚洲的蒙古国,据说体长可达2米,在化石中仅仅只发现了一只脚掌化石,因此便有人推测它可能是习惯于单脚站立的恐龙,之后便将其蒙古文名称命名为“单一的脚”。
单足龙的外貌特征
单足龙属于小型的食肉恐龙,它的体长仅达2米,在目前已知的7百多种恐龙中只排名525位,体型和龙盗龙、亚洲角龙以及阿瓦拉慈龙等类似。由于单足龙属于近颌龙科的一种,所以推测单足龙可能也带有类似现代鹦鹉的喙状嘴,并且它的头顶上还带有骨质的头冠,一只脚在站立时是收起的,稍微依附在另一只脚旁边,尾巴尖和驰龙类似,带有少量的羽毛,看起来和鸵鸟很像。
单足龙的化石发现
目前发掘出的全部单足龙化石只有脚掌和手掌化石,第一批化石出土是在1970年,当时是波兰和蒙古联合考古发掘队进行的探查,最终在蒙古国的南戈壁省中发现了很小的小型兽脚类恐龙化石碎片,不过之后经过了长达10年的研究后,在1981年的时候,才正式被Halszka学者命名为“单足龙”,因为当时只发现了一块脚掌化石。
单足龙的正模化石中包含了左脚的拓骨和跗骨,而副标本则包含着一块手掌骨和脚掌骨,并且还有一块体积较大的拓骨。所以现在由于化石并不完整,所以并不知道单足龙是否真的是单脚站立,但是和它同种属的化石中其实也只发现了一块脚掌骨,所以这可能也能证明这一独特的单足特征。
比如在北美洲曾经发现的文雅单足龙的化石中,也只是单独的一个脚掌骨,虽然在1933年的时候,被威廉·帕克斯纳入了似鸟龙之中,但是1989年的时候还是被纠正回了单足龙科。不过文雅单足龙也是存在争议的,因为它的化石发掘地,其实是距离同种属的单足龙化石非常远的,所以也有人反对这个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