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化身,我们非常敬重他,既敬重他的聪明才智,也敬重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形象。
在小说《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借东风,这是一个有名的桥段。吴蜀结成军事战略同盟,共同对抗来势汹汹的曹魏大军。
周瑜、鲁肃定计,火烧曹兵;凤雏庞统献连环计;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但这时是隆冬时节,怎么会有东风?周瑜为此发愁,急得吐了血。
诸葛亮临危受命,借东风。火烧赤壁,杀退曹兵。
这一切似乎完美无缺,也非常合乎逻辑。
但是,小说就是小说,历史就是历史。我们喜欢诸葛亮是一回事,但事实是不是如此,则是另一回事。
历史事实是,周瑜、鲁肃、吕蒙等东吴将领们终日在长江上操练士兵,也非常了解长江的气候。
长江上经常有那种搞不清风向的特殊气候,和内陆地区四季分明的季风截然不同。周瑜等人根本不需要诸葛亮借东风,他自己就知道什么时候有东风刮来。而诸葛亮先生因为长期生活在内陆地区,他还真不清楚长江上的气候特点。
因此,诸葛亮借东风,这是罗老先生为了表明诸葛亮“上晓天文,下达地理”的才华,哄咱们读者玩儿的。千万不要相信。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也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只要我们生活环境附近有一个湖,或者有一个海,就常常有风从湖上来,或从海上起。这是因为地球自转而产生的。这种风的风向,只有常年生活在当地的人们才会知道它的运行规律,外人是根本不清楚的。
故此,外来的诸葛亮,是并不了解长江上的季风情况的。
由小说中的诸葛亮借东风,我们还可以联想到别的几个小说里的乌龙桥段,比如草船借箭,小说的主角也是诸葛亮,其实,历史上草船借箭的主角是孙权。
再比如,小说里的单刀赴会,说的是关羽。其实,历史上单刀赴会的是鲁肃,并不是关羽。
再比如,张飞因怒打督邮被大哥刘备责备,其实,历史上怒打督邮的并不是张飞,恰恰是刘备。
再比如,温酒斩华雄,其实杀华雄的也不是关羽,而是孙策。
总之,小说《三国演义》在写作中,为了其完整的文学性和赏心悦目的故事观赏性,这种张冠李戴的现象很多,因此,在阅读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时,我们一定要明白,哪些故事情节是因小说需要被刻意编排的,哪些故事情节是符合或不符合真实历史事实的。
在于知识结构与智慧,重点是缜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