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海昏侯墓的考古价值,其他几位答友都做了精彩的解说。在这里,答主想补充的是,我们可以说海昏侯墓直观反映了西汉鼎盛时期的一些面貌,但是,它远不能“完整地呈现”西汉的真实面貌。
首先,墓葬不等于现实社会。在考古学研究当中,我们都需要明白一个大前提,即墓葬是现实社会的一种折射,也是古代社会生活与物质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能等同于现实社会。这个道理很浅显,比方说考古学家研究古代艺术,很多艺术品是来自于墓葬,像壁画、随葬的陶塑、画像石等等,但是这些艺术形式是专用于墓葬的,跟现实当中的还是有差距。就像我们今天不能用殡仪用品来研究当代美术一样。
△海昏侯墓出土琥珀
具体到海昏侯刘贺墓当中,在“事死如事生”的大背景下,海昏侯墓中的确充斥着大量的实用器,比方说铜钱、金饼、青铜器、漆器,再比方说汉武帝当年赏赐给诸侯王们的马蹄金、麟趾金,这些都彰显着墓主人身份的高贵和财力的雄厚。但同时也有一些是专门用于随葬的明器,如木质的模型车马、成组的陶罐、陶鼎,此外还包括专门的殓尸用品,如琉璃席。
△海昏侯墓出土陶鼎
简而言之,尽管这些随葬品种类丰富,但是其种类、功能都有一定的限制,距离完整的西汉社会面貌还有很大差距。
其次,海昏侯墓的等级是特定的。我们都知道,古代封建王朝是很讲究等级的,这种差异也体现在墓葬中,一般我们按照墓主人的身份,将西汉的墓葬等级划分为皇帝陵、诸侯王墓、列侯墓、高级官员或地方豪强墓,普通官吏或平民墓、贫民墓这几个等级。
海昏侯刘贺一生跌宕起伏,最后是以列侯的身份死去,死后也以列侯的级别来埋葬,这在墓葬的规模、形制、棺椁、随葬品方面都能够体现出来。往上比,它的整体规模比较小,只用了一条墓道,没有使用黄肠题凑,也没有使用金缕玉衣,比起皇帝和诸侯王来,“寒酸”许多。往下比,它比低等级的墓葬,甚至同属于列侯级别的马王堆汉墓还是要“富足”许多,随葬的金银器、漆器在当时都属于很珍贵的东西,普通墓葬中难以见到,就更不用说那些几乎没有随葬品的刑徒墓地了。所以,可以说海昏侯墓是处于一个“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级别上。
正因为如此,海昏侯墓所反映的社会面貌就有了局限性,既没有反映出最高级的煊赫,也没有体现出底层的贫寒。而真正的西汉是复杂多样的。今天的历史研究不像过去那样强调阶级斗争,但是也不可忽视古代客观存在的森严等级和判若云泥的阶级差异,刘贺墓中的珍宝,只能为占总人口数极小比例的那部分人所享有,跟大多数平民、贫民是毫无关系的。
汉代的农民辛勤劳作,需要交田税、口赋,还得服徭役,乐岁终身苦,而一旦遇到了天灾人祸,经济破产,就会沦为佃农甚至失去自由的奴婢。这还不算最惨,那些刑徒的命运更是悲惨,他们身戴刑具,从事着最为辛苦的劳动,直到累死。哪怕是在以宽容减刑著称的汉景帝统治时期,他的阳陵附近也有大片的刑徒墓地,里面埋葬着上万名为他修陵而死的刑徒们。
如此种种,又岂是海昏侯墓里能够看到的?
只能说海昏侯墓的出土,呈现了王侯贵族阶级生活的面貌。因为刘贺一生当过皇帝、昌邑王、海昏侯。可以很好地通过他的陪葬文物,解读出王侯贵族生活的方方面面。
但整个西汉帝国只是由贵族构建的吗?他们只是金字塔尖上的极少数。不能完整呈现整个西汉的面貌。占人数最多的中下层百姓是如何生活的,在这里肯定是看不到的。
由于普通百姓能够留下来的东西太少,缺乏文物证据。我们并不知道在“汉武雄风”光环下的普通百姓是如何艰难地生存?也不知道“昭宣中兴”时,百姓生活比汉武帝时有了多大改变?
不是说普通百姓留存的文物就没有价值。
比如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竹简,就是由一个名叫“喜”的秦代小吏书写的。这位连官都算不上的底层小书吏,为只记载帝王将相的史书,填补了许多历史黑洞。谁能说普通百姓的记述不重要?
只是世俗的眼光,都被金光灿灿的珠宝金玉夺去了。
海昏侯墓出土的众多国之瑰宝,确实稀世罕有。只是他只能体现贵族生活,并不能完整呈现出整个西汉的真实面貌。
如同当下,某位顶级大富豪的生活,2000年后被当做我们这个时代全部人的真实面貌。
你会同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