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封建王朝历经2000多年,王朝更迭,皇帝也是层出不穷。历史更迭过程中,明君昏君自有定论。即便是君王,那也逃不离“人”这个定义。人性驱使下,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爱好,即便最高统治者也无法例外。相对比较起来,好色,好酒……都不算是特别,今天我整理了几个我认为比较奇葩的爱好,跟大家分享,欢迎大家评论补充。
“细腰”君王--楚灵王熊围《墨子·兼爱》中有记载: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腰),茚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
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衣。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
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从前,楚灵王喜欢男子(不是女子)有纤细的腰身,所以朝中的一班大臣,惟恐自己腰肥体胖,失去宠信,因而不敢多吃,每天都是吃一顿饭用来节制自己的腰身。(每天起床后,整装时)先屏住呼吸,然后把腰带束紧,扶着墙壁站起来。等到第二年,满朝文武官员脸色都是黑黄黑黄的了。
有句话叫“上有所好下必甚之”,相传楚灵王在位期间,因臣子们都知道楚灵王的这一独特喜好,为了人人拥有细腰,他们把一日三餐缩减为一日一餐,而且能不吃长胖的食物就绝对不吃。可怜了那些喝口水都要长肉的人,连水都不能随意地喝,全靠一股意志支撑着。
“断袖”皇帝--汉哀帝刘欣汉哀帝刘欣少年时原本不好声色,是个熟读经书、文辞博敏的有才之君。即位初期,面对汉朝中道衰落的局面,哀帝很想有一番作为。
然而哀帝生不逢时,当时汉家王朝根基已动,无论何人也无力回天。哀帝的革新政策也因受到大贵族官僚的反对而失败,而长于权术的祖母傅太后的干政,使哀帝办起事来力不从心,结果导致权力外移,朝风日坏。
哀帝在意识到自己所有的改革政令到最后都变成一纸空文后,心灰意冷,正是在他迷茫的这段时间,他邂逅了董贤。
董贤是西汉御史董恭之子,是一个美男子。董贤在汉哀帝刘欣还是太子时就曾当过太子舍人,与刘欣曾有数面之缘。
这个董贤他也曾观察过,他做舍人时尽心尽责,而且在家里很孝敬父母爱护弟妹,在董贤的身上,哀帝找到了一种特殊的温情。时日长久,哀帝对董贤产生了异样的感情,有了同性恋关系。
“断袖”一词就出自于汉哀帝,汉哀帝常常与自己宠爱的男宠董贤同卧同坐。曾有一次白天睡觉,董贤头偏枕了汉哀帝的衣袖,汉哀帝想起床,而董贤却未发觉,汉哀帝不想惊动董贤,于是用剑截断衣袖后才起来。于是就有了“断袖之癖”的典故。
“小偷皇帝”--汉桓帝刘志据说,刘志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手艺人”,从宫外请来八个身怀奇技的小偷师父,将他们偷盗的本事学了个遍。学会了这门“技术”的刘志,每天穿着夜行衣出宫,偷盗大臣家里的财物。短短几年下来,几乎每个大臣家里都遭其魔爪。他每偷一次都会记录下来,而且把偷来的东西陈列到一个密室。
一个夜晚,刘志溜出皇宫,直奔大臣梁冀书房而去。他刚把门撬开,周围就涌出数十人,把他按在地上。受到惊动的梁冀,出门一看是当今皇上,故装大吃一惊,跪下求饶,并埋怨刘志来前也不打个招呼。刘志不高兴地说:“给你挑明了,那还叫偷吗?朕今天落到这个下场都怨朕偷技不精,过几天朕还要来!”梁冀派人把皇上送回皇宫后,然后对身边的心腹说:“下次他再来别拦他,让他随便偷吧!”没过几天,刘志又去了梁府,果然没人拦他。
“出家皇帝”--梁武帝萧衍在中国古代帝王史中,梁武帝是第二长命帝王,整整活了86年;
梁武帝开始担任皇帝时,勤政爱民,励精图治。
无论冬夏春秋,总是凌晨四五点就起床,批改公文奏章,甚至冬天把手都冻裂了,还依然勤于政务。
他很勤俭,平时穿布衣,一顶帽子戴了三年,盖的棉被两年才换一次。他吃素食,并且每天只吃一顿,梁武帝的这些行为感染了身边大臣。
在梁武帝50岁后,便断绝了房事,不近女色。他不喝酒,不好乐舞。他注重帝王威仪,衣冠不整绝不见人,甚至盛夏也不袒胸露背。
在如此出色的皇帝的治理下,南梁的社会风貌有了很大的好转,GDP也上升了,人民生活逐渐富足,也是在这样一位多才多艺的皇帝的带动下,社会上开始崇尚文化。
然而,本该成为一代明君的梁武帝,却做出了个令人哭笑不得的选择。
在梁武帝最后20年,他选择爱江山更爱佛门,四次舍身寺庙为奴。
或许是因为他作为才子皇帝,内心感情实在太丰富,他把国家管理的井井有条,而忽略家庭。
家庭内部纷争不断,弟弟派人刺杀他,妃子生下了别人的孩子等不合伦理的事情。
梁武帝认为是自己罪过大,于是在65岁那年第一次舍身寺庙为奴,专干又苦又累的活,以期赎罪。
国不可一日无君。这可急坏满朝文武,于是大家一起来到同泰寺,死说活说才把皇帝劝了回来,谁想回宫的梁武帝觉得这样是欺骗了佛祖,又回到了寺庙。
无奈之下,大臣们只得给佛寺捐巨款,赎回皇帝,来来回回共四次,据说赎钱高达4亿钱。
赎回来的梁武帝一心向佛,痴迷佛学,再也没有时间处理政务。在他统治后期,朝政荒废,奸臣并起,国力衰落。
终于,在“侯景之乱”中,荒唐的梁武帝也走到了人生的尽头。
“响马皇帝”--南平国主高从海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从此处过,留下买路财
五代时期,荆州江陵宜昌一带,有一个国祚绵长的小国,人称北楚,也称荆南,这就是南平国,由高季兴所创立。
高季兴死后,其子高从海(一作高从诲)即位,高从海是五代时期南平第二主。高从海在位期间,亲近贤臣,礼贤下士,采纳良才,对国家的发展有益。虽然这方面做的不错,但是高从诲却有一个小怪癖,就是当强盗。
南平虽然领土小兵力弱,但是却在一个非常关键的交通位置上。朝贡的、经商的人很多都要从南平过,每当这个时候,高从海就会扣押这些人的财物。
国家能力比较强的,出兵讨伐了,他就装作什么都没发生的样子把人放了,归还财物。如果遇见心情好了,只要使节团出来夸他两三句,他也会将人和财物给放了。如果他心情不好,这些财物他就占为己有。
除此之外,南平几乎向五代十国大部分的国家表示过依附。没有什么别的想法,纯粹就是为了获取更多的赏赐。
所以高从海在当时名声不好,人称“高赖子”、“高无赖”。而他却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一国君主像高从海这样的,实在是少见。
"蟋蟀皇帝"--明宣宗朱瞻基大明宣宗皇帝朱瞻基可以说是一代明君,其在位期间,凭借父亲明仁宗打下的基础,励精图治,使得经济、农业得到空前发展,河清海晏、天下太平。
后世的史学家因此将明仁宗、明宣宗父子的统治时期称为“仁宣之治”,媲美于汉朝的文景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本是一代明君,却被一小细节毁了!
史料记载:明宣宗“酷好促织之戏”,“促织”,就是蟋蟀
《明朝小史》记载了一件这样的事:
宣宗酷好促织之戏,派遣使者到江南索取,使得蟋蟀身价大涨,每只值数十金。枫桥一个粮长被郡督派遣去寻找,遇上有人叫卖一只上乘佳品,他立刻用自己所乘的骏马交换了过来。回到家,妻子听说这只蟋蟀是用骏马换来,好奇心大起,就偷偷打开蟋蟀罐的观看。没承想,这只蟋蟀弹跳力惊人,金翅一振,竟然从罐中跳出逃走了。妻子自知闯了大祸,万分恐惧,上吊自杀了。粮长既伤妻子之逝,又恐惧交缴不了蟋蟀任务而受到法律制裁,也上吊自杀了。
也许是受《明朝小史》所记的影响,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一书中也写了一篇《促织》,开篇就说:“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如果明宣宗只是一个普通人,那么,他喜好斗蟋蟀只能看作个人喜好,但作为一国人君,一己私好,会因为大臣和地方官员的推波助澜、变本加厉,演变成一项恶政,给百姓造成了极大负担和深重苦难,甚至搞得百姓家破人亡。
“木匠皇帝”--明熹宗朱由校据史料记载,明熹宗自幼便痴迷于木匠活,因为心灵手巧、喜好钻研,所以经他之手设计出来的作品,无不精巧绝伦,即使连御用工匠往往都自叹不如(“明熹宗天性极巧,癖爱木工,手操斧斫,营建栋宇,即大匠不能及。”见《寄园寄所寄·卷六》)。
自从登基为帝后,明熹宗便全身心投入到木匠活当中,每日里忙得乐此不疲。正是利用皇帝痴迷于木匠活这一点,所以每当魏忠贤想要做坏事时,便会故意选在明熹宗忙得不亦乐乎之际赶过来,声称有要事上奏。每当此时,明熹宗都会很不高兴地跟他说:“朕已悉矣!汝辈好为之”(见《石头真言》),意思是你看着办就好了,不要拿这些事烦我。由此,魏忠贤得以凭个人好恶来处理政事,俨然间成为大明朝实际上的“主人”。
就这样,在明熹宗痴迷于木匠活的7年时间里,明朝的朝堂、宫内都被奸人搞得一团糟,而关外对抗后金的形势也是愈发危急,但他对此却丝毫不以为意。好在明熹宗的命足够好,尽管帝国在他的治下陷入岌岌可危的状态,但其本人却免于成为亡国之君。
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年仅23岁的明熹宗驾崩,皇弟朱由检即位,是为崇祯帝(坑弟的货)。
“乞丐皇帝”--北齐后主高纬这一位和朱元璋不能相提并论了,从小出生在皇家,顺理成章的继承王位,可以说一出生就站在了终点,一开始礼遇文人墨客,勤于政事,时间一长,或许是本性暴露出来了,因为自己各种作,把国家都给作没了。
他命人在宫中仿建了一片贫穷村舍,命令太监宫女们穿上破烂衣服做乞丐,自己也穿着破衣烂衫装扮成乞丐住在里面,经常沿街乞讨,又学着乞丐的样子互相做买卖。这行为有点像现代行为艺术家,不过他是堂堂一国之君呐,他只不过是以此来寻求刺激找乐子,打发无聊空虚的生活。不过这癖好实在有些奇葩了,奇葩到寒酸的地步了。
“食人皇帝--”后赵石虎他每次带兵打仗故意不带粮食,而是打一座城就在将那座城里的女人抓来,晚上欢愉之后,第二天就杀掉当做粮食分给所有将士吃掉。谋权篡位后,他就变本加厉,将自己的政治反对者全部处以极刑,对于自己的老婆,只要看中更漂亮的也立刻杀掉。因为自己儿子冲撞了自己,他就命人将他儿子的肉一刀一刀地割掉至死然后分给大臣吃。
这样的行为,自然招致全国上下的一致不满,各地起义频繁,朝廷根本镇压不了,太宁元年(349年),石虎正式称帝,同年便在众叛亲离中病死,子孙也因自相残杀导致后赵灭亡,也算恶有恶报。
“伶人皇帝”--后唐李存勖李存勖平生最大的业余爱好,就是听戏和唱戏。打江山时候,没有机会坐下来好好感受,现在生活稳定了,他怎会浪费这么美好的时光。
李存勖开始建大戏院,养了一大批伶人,在宫中搞起了娱乐圈大型交流活动。就连大臣们汇报工作,也常常要跑到戏院里去找他。
他不仅唱念俱佳,还作词作曲,写了不少剧本。而且每一出戏,他都要扮演一个角色。如果碰上精彩的本子,他更会坚持扮演男一号。
当时人们看到的李存勖是这样的:每逢登台演唱时,他都要浓妆艳抹一番,然后穿上华丽的戏装,表演时全情投入,俨然一名专业演员。他的那些后妃们也不能闲着,全部都要坐在台下,表情丰富的为他鼓掌。
于是没过多久,李存勖就把自己打造成了一颗多栖巨星,声名宫内外。为此,他还自取了一个艺名,叫做“李天下”。
后来,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这样评价李存勖:“当他强盛时,普天下的豪杰,没有一个能与他争锋;到他衰败时,几十个优伶来困扰他,使他丧命亡国,被天下人所耻笑。”这算是李存勖一生最好的总结。
在古代天子威严不可侵犯,那么有哪些帝王的癖好特别奇葩?
朱由校是历史上历代帝王中出了名的木匠皇帝,是很有特色的一个皇帝,他心灵手巧,对制造木器有极浓厚的兴趣,凡刀锯斧凿、丹青髹漆之类的木匠活,他都要亲自操作。他不仅爱好,做的还确实厉害,手工活做的那叫一个精美。
朱由校喜欢上木匠活得缘与万历三大殿的一场大火后的重修,年纪尚小的朱由校在宫里便天天与重修大殿的木匠厮混在一起,久而久之,居然爱上了木匠活,还有股子天赋,一发不可收拾。
朱由校渴望自由,不止一次想从皇位中脱身而出作一个木匠,因此,这直接导致了他在朝政上的利令智昏。朝政之后便一门心思地扑到了他的木匠活里。这其中,魏忠贤就很有心思,抓住了朱由校厌倦朝政痴心木匠的心理,总是把一些至关重要乃至杀伐决断的大事留着等朱由校做木匠活的时候堆到一起提。
朱由校经常在木工房子里一待就是好几天,废寝忘食,累了的时候又嫌自己卧室太远,把自己的龙榻搬过来又笨重。于是,朱由校自己亲自下手设计,做出了一张木制的折叠床,轻巧方便还易于搬运收藏,人躺在上面,还能依据自己最舒服的姿势调整仰度,精巧的很。
朱由校亲手制作的娱乐工具也颇为精巧。他用大缸盛满水,水画盖上圆桶,在缸下钻孔,通于桶底形成水喷,再放置许多小木球于喷水处,启闭灌输,水打木球,木球盘旋,久而不息,朱由校与妃嫔在一起观赏喝彩。有一次他做了个花园,里面的可以走路,鸟可以唱歌,水能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