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网 www.QiQu.net】探秘天下未解之谜 分享全球奇闻趣事

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今天是

庙号常称祖或宗,古代皇帝庙号和谥号的区别

发布时间:2023-09-20 04:28来源:奇趣网编辑:QiQu阅读: 当前位置:奇趣网 > 科学探索 > 手机阅读

庙号制度是古代中国,尤其是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维护彰显其正统性的一种手段。

皇帝的不同称呼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我们对古代皇帝的几种不同的称呼。

第一,以庙号称之,如汉太祖刘邦 ,唐太宗李世民,明太祖朱元璋,简单理解就是称呼中带祖、宗两字的都是庙号尊称。

第二,以谥号称之,如汉武帝,隋文帝,通俗理解就是带帝字就是谥号尊称。

庙号常称祖或宗,古代皇帝庙号和谥号的区别

第三,以年号称之,这个主要集中在明清两朝代,如嘉靖、万历、康熙、乾隆。

庙号制度的发展

首先,庙号是什么?

皇帝死后是有机会被供奉在太庙内的,后世皇帝或者子孙在祭祀的时候,对某位皇帝在太庙位置的称号叫做庙号。庙号制度起源于商朝,周朝废除,汉朝开始重新启用。

西周周礼制天子七庙,也就是身为天子家,祭祀的太庙里最多也只能放置七代祖先。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明朝,明朝朱元璋建立,将天子七庙改为了天子九庙,也就是可以供奉九位祖先。

庙号常称祖或宗,古代皇帝庙号和谥号的区别

所以,不是每一位皇帝都有建庙立号的资格,庙号实际是是对死去皇帝一生政绩和功劳的评价,如果生前没有比较突出的政绩,死后很有可能进不到象征皇帝正统的太庙里。这是庙号制度一开始设立的初衷,而且在汉朝很好地维护了这种庙号制度的威严。纵观东西两汉,也总共才有七位皇帝入选太庙,享有庙号,接受后人的祭祀,然而汉亡之后,经过两晋以及南北朝时期的混乱,庙号不再具有神圣的威严性和严格性,到隋唐以后,更是几乎每一位皇帝都享有庙号,并一直持续到清朝。

庙号称呼的不同

庙号常称祖或宗,古代皇帝庙号和谥号的区别

庙号的称呼也有不同,既有承“祖”字,也有承“宗”字,祖有功而宗有德是确立庙号的基本原则,通俗理解就是开国之君或者有突出贡献者,功甚大,所以尊“祖”。后世君主均称“宗”。

隋唐以后,几乎所有的皇帝都能享有庙号,庙号似乎有所贬值,但其中尊称祖的却少之又少,仅限于开国之君和有重大贡献之君,基本上维护了当初庙号设立的原则。唐朝享祖称号的只有唐高祖;宋朝也只有宋太祖;元朝有元太祖铁木真和元世祖忽必烈;明朝有两个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清朝最多,清太祖努尔哈赤,清世祖福临,清圣祖玄烨。唐以后,开国之君称太祖已经成为定势。

庙号的确立

除了称祖称宗有不同,每位皇帝所配庙号前的称呼也有不同,也就是中间那个字有所不同。中间字的确立及制定是在皇帝死后由后世皇帝来审议并确定的,评价浓缩为一字概括。虽只有一字,但意义却很大,字眼里透出的褒贬之义也非常明显。

西汉配享庙号的四位皇帝都是有突出贡献的,汉太祖刘邦、汉太宗刘恒、汉世宗刘彻、汉中宗刘询,中间三字太、世、中都是极具正面意义的评价,后世的如唐太宗之太,宋仁宗之仁,元世祖之世,清圣祖之圣,清高宗之高都是如此。

庙号常称祖或宗,古代皇帝庙号和谥号的区别

还有一种情况如唐玄宗之玄,宋英宗之英,明英宗之英,清德宗之德都是半褒半贬。

同样,相对立的,唐僖宗之僖,明熹宗之熹,清恭宗之恭就是十足的贬义了。

庙号常称祖或宗,古代皇帝庙号和谥号的区别

皇帝的庙号中“祖”和“宗”有何区别?

庙号的基本逻辑非常明确:开国皇帝称“祖”,承嗣皇帝称“宗”。《后汉书光武帝纪上》李贤注:“《礼》:‘祖有功而宗有德。’”有功,即奠基之功;有德,即守成之德。

如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称“宋太祖”,继任皇帝赵光义即称“宋太宗”,再往下排是“真宗”“仁宗”“英宗”……终宋一朝,有“宗”再无“祖”。

一般情况下,开国皇帝的庙号会被定为“祖”,例如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由于刘邦的功绩太过伟大,因此汉高祖和汉太祖说的都是是刘邦。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的庙号为唐高祖。

拥有庙号“宗”的皇帝虽然不是开国皇帝,但也是对国家有大功大德的皇帝。例如开辟文景之治的汉文帝刘恒,他的庙号就是汉太宗。汉武帝刘彻的庙号为汉世宗。以及大名鼎鼎的唐太宗李世民。

扩展资料:

庙号早在商朝就已设立,对国家有大功、值得子孙永世祭祀的先王,就会特别追上庙号,以视永远立庙祭祀之意。

当时庙号只有四种:创基立业曰“太”(太祖汤、太宗太甲)、功高者曰“高”(高祖王亥、高宗武丁)、世代祭祀曰“世”(世祖盘庚、世宗且甲)、中兴者曰“中”(中宗且乙),另外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给予祖或宗的称号。这些是最早出现的庙号。

商朝灭亡后,周朝没有延用商朝的庙号制度,只是继续发展了商朝的谥号制度,所以周朝君主有谥号而无庙号,再到始皇帝建立华夏第一个集权皇朝—秦朝之后,将庙号连同谥号制度一并废止,原因是“庙号和谥号”的定夺将会形成“子议父、臣议君”的局面,因此废除谥法与庙法。故周朝到秦朝时期,庙号一度被废止了近千年之久。

西汉以后承袭了庙号这一制度。汉朝对于追加庙号一事极为慎重,不少皇帝因此都没有庙号。刘邦是开国君主,庙号为太祖谥号为高皇帝(谥法无“高”,以为开国立朝功最高,故特起名焉,齐高帝萧道成,秦高帝符登亦然)。汉朝强调以孝治天下,所以除刘邦外,继嗣皇帝谥号都有“孝”字。两汉皇帝人人都有谥号,但有庙号者极少,尤其是西汉,非有大功大德者不能拥有。

西汉刘邦的庙号   为太祖高皇帝、刘恒为太宗孝文皇帝、刘彻为世宗孝武皇帝、刘询为中宗孝宣皇帝。以上四位,皆经过东汉光武帝刘秀的重新确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世祖 (帝王庙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庙号

庙号常称祖或宗,古代皇帝庙号和谥号的区别

古代皇帝的庙号里祖和宗有什么区别?

  从汉代起,始帝称为太祖、高祖或世祖,以后的嗣君称为太宗、世宗等。庙号常用【祖】字或【宗】字。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如汉高祖、唐高祖、宋太祖;后面的皇帝一般称为【宗】,如汉太宗、唐太宗、宋太宗等。
  庙号是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重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最初并不是所有君王都有庙号,一般君王死后会建筑专属的家庙祭祀,但在几代之后就必须毁去原庙,而于太庙合并祭祀。合于太庙祭祀称之为“祧”,“祧”这件事情有实际上的作用。如果每个君王的庙都留下,数代之后为数众多的家庙会有祭祀上的困难。而对国家有大功、值得子孙永世祭祀的先王,就会特别追上庙号,以视永远立庙祭祀之意。
  另外,由于后世皇帝谥号字数膨胀,且几乎只要是后人接位的皇帝子孙都会给父祖上美谥,故谥号实际上无法显示皇帝评价,庙号反而取代了谥号起到盖棺论定的功用。
  需要注意的是,有的君主死后,会有多个庙号,庙号并不唯一,这是追尊、改谥等原因造成的。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等。如:太祖、高祖、世祖、圣祖、太宗、高宗、显宗、肃宗等。
小编推荐:如果您对本文《庙号常称祖或宗,古代皇帝庙号和谥号的区别》感兴趣,还可以看看《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德国刚放弃制裁华为,欧洲一国又开始下黑手! 》这篇文章。奇趣网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本文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鸿蒙OS4.0更新体验:使用一天时间,不吐不快!

下一篇:孕期为什么特别怕吵6,这些行为孕妈妈最好不要做

科学探索排行

科学探索精选

科学探索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