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朵是装扮这个世界、让地球变得缤纷多彩的重要成员,不同的开花植物,由于种类、生长区域、自然条件等方面的不同,所开的花在大小、形态、颜色、气味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花,是一种不走“寻常路”的花。
大王花在南亚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热带雨林中,生长着一种世界上花朵尺寸最大的植物-大王花,从生物学分类看,大王花属于双子叶植物纲大花草目大花草科大王花属,是20多种这类植物的统称,它们都是肉质性、寄生性的草本植物,最明显的特征都是花朵非常庞大而且会释放腐肉的气味,拥有着“世界花王”的美誉。
早在1818年,英国植物学家约瑟夫·阿诺德,在苏门答腊岛上,发现了一朵奇怪的巨型花朵,根据当时阿诺德写的信件中,描述这朵花的直径达到92厘米,一个花瓣从根部到顶端足足有30厘米。出于植物学家的习惯,阿诺德将这株花朵摘下并制成标本,后来人们将这种花命名为“阿诺德大王花”。
此后,人们又在南亚地区发现了其它一些种类的大王花,这些大王花整体上看在形状、大小、生长周期、气味等方面,都非常相似。大王花的生长环境需要高温、高热、高水分的条件,因此南亚的诸多热带雨林成为最适宜其生长的区域。由于大王花的数量比较稀少,因此印度尼西亚还将它与蝴蝶兰、茉莉花确定为该国三大国花之一。
大王花的花期非常短,只有4天左右,而且一生中只开一次花。在开花的前期,能够散发出阵阵幽香,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演变为具有强烈刺激性的腐臭味了,所以当地的人们又叫大王花为“腐尸花”。正是靠着这种“上头”的气味,吸引着一些“就好这一口”的苍蝇、蚊虫甚至松鼠等前来,从而帮助其完成授粉。当几天内完成授粉以后,大王花的花瓣就会逐渐凋零变黑,随后慢慢变成黏稠的黑色物质,最后经过数月的生长,结出外观似乎是腐烂状态的果实。
大王花没有根茎叶这一个特点,令植物学家们感到非常惊奇,因为在“等级”很高的被子植物中,没有根茎叶,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失去了营养来源和存活的条件。但是同样作为被子植物的大王花,走的是不同寻常的路线,即找到了一条“寄生”的方式。
大王花没有根茎和叶片,因为它的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完全来源于寄生对象(多数为藤蔓植物),所以它们根本不需要额外的器官来合成、运输营养物质,而仅仅是进化出了菌丝体深深地扎入宿主的体内,从而汲取营养物质就可以了。所以说,大王花的植株,花朵就几乎是它的全部,从宿主身上汲取的营养物质,也全部用在了花朵的生长上,所以大王花才能够“肆无忌惮”地长到那么大。
大王花很少会结出种子,主要是因为它的花期太短,在有效的花期内,如果没有吸引来一些动物前来授粉,仅靠自然风力等作用很难完成受精。不过,一旦授粉成功,大王花的繁育能力还是很强的,果实中孕育的种子数量可以达到数百甚至上千颗。和其它大部分植物的种子遇到合适的条件就会发芽生根不同,大王花的种子需要通过媒介,找到合适的宿主才可以。正是上述几个因素的影响,使得大王花的数量非常稀少,在热带雨林中也很少能看到它。
至于大王花的种子是如何找到宿主并进入宿主体内的,里面的原因目前还没有完全被科学家们所破解。不过有科学家提出了猜测,那就是通过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将这些种子沾染到它们的身上,从而实现空间的转移,从而有一定几率将种子成功带到寄生宿主的体表。当然,还有一种猜测是蚂蚁,蚂蚁在携带着种子走动过程中,咬开了一些藤蔓植物的“皮肤”,或者被一些藤蔓植物通过“伤口”流出的汁液所吸引,从而有一定的几率将种子遗留在植物的缺口处,为大王花种子的侵入和后续菌丝体的形成提供了便利途径。
大王花的生存危机大王花作为一种比较稀有的植物,2008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从目前情况看,它们已经到了灭绝的边缘,之所以会这样,主要原因,我想有以后几个方面:
一是其独特的生存和繁殖方式。上面也都提到了,一方面是它的寄生性,第二是花期非常短暂,第三是种子迁移的局限性,这几个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其繁育后代的能力较低,后代能顺利成长的几率更低。
二是热带雨林的萎缩。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很多热带雨林中的树木被砍伐,还有一些森林正在被开垦为耕地,地球上的热带雨林面积正在急剧减少,大王花所适宜的生长环境遭到了极大的破坏。
三是人类的疯狂采掘。当地人传言大王花具有一定的药用功效,特别是具有滋阴壮阳的功能,这使得当地人对该花大肆采摘,数量急剧减少,在很多原本生长的区域,再也见不到大王花的身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