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胡主席的伯乐,官至正国级,如今106岁还健在
这位老同志,他就是中共的元老,如今已经106岁高龄,身体却仍然非常健康,这着实是国家的一大幸事。他是中国革命事业的活化石,见证了我国革命的发展历程,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再到新中国的成立与建设,他都留下了自己坚实而忙碌的足迹。
生于1917年,他的出生地是山东一个贫穷的村庄。那个时代,人们生活困苦,许多家庭都难以维持温饱,宋平的家庭也是如此。但即便如此困境,并没有阻止他追求知识的渴望。在没有机会上学的情况下,他会偶尔在私塾上课,然后回家自学。尽管父母想要支持他,但家庭经济条件不允许。直到九岁时,宋平才得以正式进入学堂。他从小就珍惜学习机会,长大后考入了北平大学农学院,即今天的中国农业大学。
然而,由于一系列复杂的原因,宋平最终不得不从北平大学农学院退学,一年后他重新考取了清华大学化学系。然而,当时的环境并不稳定,九一八事变后,宋平决定加入抗日队伍。虽然他的许多同学选择进入国民政府工作,因为他们的高学历而受到委任,但宋平早早地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政党。因此,他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党组织。
1938年,宋平和其他有志青年一起,前往延安,这个他心中的革命圣地。这段经历不仅丰富了他的革命知识,锻炼了他的实践能力,还让他深爱上了西北的风土人情。尽管在延安,伙食和住宿条件远不如他的那些同学,但宋平却深深热爱这里的团结向上的氛围,以及大家为了共同信仰而不惜付出一切的精神。在这里,他也遇到了对他产生深远影响的恩师:周恩来。
在跟随周总理学习的时光里,宋平不断深化自己的政治学习,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用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由于他的政治学习突出,周总理将在国统区创办报社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重任交给了他。宋平不负众望,在国统区开辟了一片又一片的红色阵地,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解放战争后,宋平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前赴后继,哪里需要他,他就积极地前往。70年代初,中国的西北地区发展滞后,气候条件差,交通不便,甘肃遭受了严重的旱灾。农民们陷入绝境,宋平作为当时甘肃省委的领导成员,第一时间向周总理汇报,申请了大量救灾物资,挽救了无数甘肃百姓的生命。在90年代初,尽管他已经退休,但他仍然关心着西北地区的发展。为了缓解甘肃地区的用水困难,他写信给国务院,争取引水自陕西,极大地促进了甘肃地区的农业发展,被誉为甘肃的“大救星”。
退休后,宋平在教育和慈善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关心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问题,发起助学捐款活动,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为了做这些事,虽然已是高龄,但宋老不得不再次出来,为了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付出自己的一份微薄力量。
尽管宋平是党内资格最老、退休时间最长的常委,但他从来没有远离群众。他朴素而谦逊,拒绝奢侈的祝寿礼品和宴会,一直在默默地为人民群众做着无私的贡献。他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应该永远被后人传颂,是每一位党员干部应该学习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