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流行很多吉祥话、祝福语,比如:五子登科、六畜兴旺、步步高升、松鹤延年等等。现在,各地的高考开始进入填报志愿阶段,诸位考生家长都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高考中金榜题名、五子登科。
今天,给大家带来“五子登科”的典故,有兴趣的一起看一看。
《三字经》里有:“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这12个字道出了“五子登科”这个成语的出处。
古往今来,追求功名的学子不在少数,他们寒窗苦读十几载,就是希望自己可以榜上有名。但是,古代的科举考试就如鲤鱼跃龙门一般,不是努力就可以成功的。由于科举会试一般三年一次,每次只录取几百名,因而,很多人苦读多年却没有结果,这也是科举考试的一个常态。
五代后周时,有一个人叫做窦禹钧,家住在燕山一带,属于今天津市蓟州区管辖,因而,他也被人称为窦燕山。
窦禹钧出生在一个富商家庭,作为商人,有个俗语叫做十商九奸。他最初为人心术不正,为了赚钱偷奸耍滑,坑蒙拐骗。他的行为激怒了上天,三十岁了还没有生出一个儿子。
有一天,窦禹钧正在睡觉,他做了一个梦,梦到了自己过世的父亲,父亲在梦里和他说:现在你都三十岁了,还没有一儿半女,你若一直这样沉迷于利益之中,不思进取,将来咱们家就会后继无人,你也会早早地去世。假若你现在悔过,多多行善,才有可能改变你之后的命运。
窦禹钧醒来以后,满头大汗,梦中父亲的话触动了他。从此后,他变得乐于助人,广积善德。后来,他一口气生了五个儿子,这五个儿子都十分优秀,不仅品德优良,而且非常有学识。
他的那五个儿子窦仪、窦俨、窦侃、窦偁、窦僖相继考中进士,入朝为官,为朝廷、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长子窦仪官至礼部尚书、翰林学士,是宋初一代名臣。他去世的时候,赵匡胤非常悲痛,叹息道:“天何夺我窦仪之速耶!”其他几个儿子在宋朝也都当上了省部级的高官,不仅如此,窦禹钧的八个孙子也都很有出息,身份显贵,窦禹钧自己活到了八十二岁,无疾而终。
通过《三字经》的传颂,遂形成了“五子登科”的成语,并成为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寄托了一般人家期望自己家庭的子弟都能像窦禹钧五子一样获得科考成功,拥有锦绣前程。
当下,五子又被赋予了新的涵义,新版“五子登科”中,“五子”则指代“妻子、儿子、房子、票子、车子”的理想生活。
当然了,现在如果家有考生,或者亲戚、邻居家有考生,别忘了见面时说一句:恭喜五子登科。
“五子登科”出自哪个典故?五子指的是哪五子呢?
中国是一个拥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国家,随着历史的发展,我们民间也流行了许许多多的古代的谚语,就好比我们今天要讲的“五子登科”的故事,其实从众多出土的文物当中,我们不难发现有许多东京的寓意就是“五子登科”,那么“五子登科”到底是出自于历史上那个典故呢? ”五子登科”又是指的那“五子”呢?其实根据历史的记载,我们不难发现最初“五子登科”是根据窦禹钧的情况而来的,所谓的五子便是他的五个儿子“窦仪、窦俨、窦侃、窦偁、窦僖”。所以说“五子登科”指的就是窦禹钧五个儿子都考中了进士,是非常吉利的意思。因此在考生准备考试之前都会用“五子登科”来祝福他们。
据说,在古代的五代十国的时期,有一个名为窦禹钧的人,他的祖上是做官的,因此他的家境还是不错的,但是呢,父亲的早逝成为了他生命的一个转折点,对于母亲他是非常的孝顺的,但是作为商人的他确实“唯利是图”,做了许多的不好的事情。
在古代的时候,子嗣是件大事,但是窦禹钧却并没有孩子,这成了窦禹钧最为忧愁的一件事情。有一天窦禹钧做了一个梦,梦到了他的祖父,祖父说窦禹钧要日常做好事,积德行善,才能够得到子嗣,改变命运。梦醒之后的窦禹钧便按照祖父的教导,开始做善事,日积月累,善事做多了,自然回报也就来到了窦禹钧的身边。又是一天晚上,窦禹钧梦到祖父说他的命运已经改变了,他不久就会有自己的孩子了。
果不其然,窦禹钧后来有了五个儿子,晚来的子的他对儿子教导十分的严格,并且精心教育,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 功夫不负有心人的五个儿子都成功的考取了功名,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五子登科”。
古人讲“五子登科”,是哪“五子”,有何典故呢?
“五子登科”,是一句流传甚广的谚语,起源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后周,距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明朝出土文物中,就曾发现过形态各异、寓意多样的“五子登科”铜镜。同时,民间也有张挂“五子登科图”的习俗。
那么什么是五子登科呢?“五子”又是指什么呢?“登科”代指封建社会中,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被录取。从这一点可以推断出,“五子”应该是五个儿子或男子。
因为在当时社会只有男人,才有资格参加科举取士。据史料记载“五子登科”,出自《宋史·窦仪传》。说的是五代后周时期,燕山府有一个名为窦禹钧的人。
窦禹钧有五个十分优秀的儿子,在科举考试中先后登科及第。《三字经》中也曾记录:“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一、五子登科的美好寓意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这种想法可以说从古至今从未改变。在封建社会,平民子弟想要出人头地,唯一的方法就是参加科学考试。
如果能够在考试后被录取,那么就有了当官的筹码。所以古代学子的终极理想,就是可以考中进士。
唐代诗人孟郊一生坎坷,但是在金榜题名之后,却也风光过一阵子。他在《登科后》一诗中写道:“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登科”对古人来说有多么重要。
十年寒窗苦读,为的就是能够在科举考试中令人惊人。但是真正能够考中进士的人却寥寥无几。
在当时社会中,能够金榜题名,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所以人们为了能够登科成功,都会对“五子登科”特别崇拜。
“五子登科”既是一句谚语,同时也是古人的美好愿望。在古代社会人们会将,那些品学兼优或在某方面有所成就的人,并称为“三杰”、“五子”、“七子”。
按照现代人的说法这些人,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历史上有名的“汉初三杰”, “五子良将”、“建安七子”,就是将当时有成就的人。
“五子登科”则指的是一门五子,都在科举考试中金榜题名,他们就是燕山府窦禹钧的五个儿子。
二、五子登科背后的故事“五子登科”的故事,发生在五代十国,当时后周燕山府有一户窦姓家族。这家的主人叫窦禹钧,但人们习惯性的称他为窦燕山。
作为一个富有的商人,他曾经也是唯利是图,因此做了很多伤天害理的事情。
有一日窦燕山梦见了自己的父亲,骂他心术不正、品行不端,如果继续下去,就会命中无子,只有多行善事才能逢凶化吉。
听闻此言之后的窦燕山,下定决心做一个好人,于是他经常做善事、修祠堂,最终他的美名四处传扬。
后来窦燕山生了五个儿子,可以说这五子不仅品行端正,并且都拥有聪慧过人的才智。
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在科举考试中,出现了五子登科的大好局面。一门五子皆金榜题名,在当时社会被传为了一段美谈。
窦仪官至北宋礼部尚书、翰林学士;窦俨历仕汉、周,宋初任礼部侍郎;窦侃曾任宋起居郎;窦偁入宋后任左谏议大夫;窦僖曾任宋左补阙。
可以说窦燕山的五个儿子,每一个都是少有的人才。
《宋史》中有窦禹钧长子窦仪传记,书中曾记载,窦仪年少便凭借才华而闻名。北宋建立后窦仪得到了赵匡胤的重用,去世后被追赠右仆射,成为了一代北宋名臣。
他们的故事不断被传扬,最终五子登科,成为了众多古代学子内心中的美好期望。
史书记载:“仪学问优博,风度峻整。弟俨、侃、偁、僖,皆相继登科。”。由于这五子相继进士及第,因此逐渐演变为对科举考试的一种期许。
结 语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儿子和女儿,能够学习好、身体好,将来长大之后有一个好前途。
五子登科,其实就表达出了这种想法,在古人的心目中,当官才是正途,所以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有朝一日登科及第,这样家族才会更加有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