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网 www.QiQu.net】探秘天下未解之谜 分享全球奇闻趣事

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今天是

阿拉伯人歧视,阿拉伯国家之间鄙视链

发布时间:2023-12-19 06:23来源:奇趣网编辑:QiQu阅读: 当前位置:奇趣网 > 世界之最 > 手机阅读

从二十年前我学阿拉伯语的第一天开始,老师就给了我们一个定义:什么是阿拉伯国家

老师讨论了很多,归根结底就一句话:阿拉伯国家=阿拉伯联盟成员国。换句话说,阿拉伯国家本来就是一个松散的概念,这23个阿拉伯国家之间唯一的交集便是阿拉伯联盟。

阿拉伯人歧视,阿拉伯国家之间鄙视链

阿拉伯联盟成员国

这几年游历阿拉伯各国之后,感受到确实如此,虽然同样被定义为阿拉伯国家,但是从海湾到沙姆再到马格里布,先不论民俗、传统,就连阿拉伯语的方言都千差万别(甚至索马里的国语是索马里语还不是阿语)。

阿拉伯世界里的人民是不是一家亲呢?当然不是,不同阿拉伯国家之间也存在着“鄙视法则”,但毕竟阿拉伯国家太多,我们很难通过“链(chain)”的规则去描述这些国家之间是如何相互不对付,而更好的归纳方式是“圈(quan)”—— 通过不同地区和圈层的阿拉伯国家,探讨他们的“鄙视生态”。

PART 1

海湾圈

海湾六国想必生活在沙特和阿联酋的朋友再熟悉不过了,这也是阿拉伯国家中比较富庶的圈层,大多都是坐拥石油的主儿,而这里的鄙视链其实也比较清晰,基本就是拼钱。

也门

海湾圈鄙视链底端

说起也门,真是一言难尽。一方面也门是该地区的文明摇篮,咖啡中的著名品类“摩卡”(Mocca)一词便是源自也门的港口,甚至在这个国家还曾诞生过阿拉伯世界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1967-1990)。另一方面,近年来也门也是混的够惨,内战打了N年,经济也是一塌糊涂,所谓民不聊生指的就是也门如今的境遇。

阿拉伯人歧视,阿拉伯国家之间鄙视链

也门曾有着璀璨的阿拉伯文明

阿拉伯人歧视,阿拉伯国家之间鄙视链

现在的也门到处是废墟

所以近年来的也门,无论在海湾哪个国家都是鄙视链的底端,卑微入尘埃。卑微到什么程度,在海湾国家里,不说国家只说自己是“阿拉伯人”的,50%概率是也门人(还有50%是苏丹人)。连也门人自己都嫌弃自己的国家Title。之前我在一个文章里写过,在阿联酋的土语中,也门人(Yemeniيمني)有时可以作为一句骂人的话,在阿联酋你可以骂一个白袍是猪,但不能说一个白袍是也门人,对方铁定和你生气。

甚至在阿联酋的也门人里还有内部的鄙视链,比如阿联酋籍的也门人看不起也门籍的也门人;出生在阿联酋的也门人看不起出生在也门的也门人(别问我为啥知道,前者恨不得把出生证贴脑门上);上学时来迪拜的也门人看不起工作后才来迪拜的也门人;工作后来迪拜的也门人,看不起现在依然还在也门的也门人,甚至娶了在迪拜的也门人当老婆的也门人,看不起回也门娶老婆的也门人……

除了来自民间的鄙视,官方甚至也没少鄙视也门人。当地高教部除了多次发文要求统计各校也门籍的学生名单外,还亲自发过一个文件,强调在统计中,不要把也门籍统计到“海湾国家”(GCC),而应统计到其他阿拉伯国家(Other Arab)。

在此,我不喜欢长篇大论去分析也门沦为海湾地区鄙视链底端的理由。作为马列主义者,我只相信一点 ——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阿曼和巴林

海湾圈鄙视链腰部

当你翻开海湾地区的历史,你会发现你听到最多的地名便是巴林和阿曼。在那个还没有石油的年代里,巴林和阿曼是阿拉伯半岛最主要的国家。然而此一时彼一时,虽然因为有着王室在,近年来这两个国家不至于沦落成也门这样的底端。但随着周围一圈大佬的兴起,这两个国家的确相对落后了。别跟我说啥巴林也是中东土豪,土豪也分等级的好伐~

历史上的阿曼其实包括今天的阿曼和阿联酋,曾一度非常强大。就肤色来说,阿曼人更偏深一些,据说(未证实)因为历史上阿曼接纳了很多渡海而来的东非黑人。而在历史上阿曼曾分成两半,一半在阿拉伯半岛,另一半在坦桑尼亚(桑给巴尔)。

阿拉伯人歧视,阿拉伯国家之间鄙视链

1856年的阿曼帝国幅员辽阔

然而相比起边上的邻居阿联酋,阿曼近代的经济发展就…呵呵了,也远弱于海湾涌现出来的其他大佬。其他海湾国家都是本地人雇佣外国人为自己服务,而阿曼本地人经常还要出国赚钱,在阿联酋国内也有不少低级公务员的差事给了阿曼人。毕竟是GCC兄弟么,饭还是要给一口的。

阿拉伯人歧视,阿拉伯国家之间鄙视链

阿曼local甚至要自己开出租车赚钱

巴林由于靠近伊朗,历史上和伊朗始终有着分分合合的爱恨情仇。而巴林有一个特殊作用 —— 沙特后花园。换句话说,这里有着相对便宜的价格和“啥都有”(请自行理解)的娱乐。因此相比阿曼,巴林的经济比阿曼要强些,毕竟作为“为土豪服务”的经济体,背靠沙特这个大土豪,土豪玩高兴了,这不就啥都有了么。

阿拉伯人歧视,阿拉伯国家之间鄙视链

巴林的夜店常常“声色犬马”

沙特/阿联酋/卡塔尔/科威特

鄙视链顶端却相互看不爽

这几个都是石油大户。沙特先放在一边,阿联酋和卡塔尔的互看不爽简直是针尖对麦芒。其实本来阿联酋建国有卡塔尔一份,但随后卡塔尔退出了,至今依然时时刻刻不忘证明自己不屑这样的联合。阿联酋有阿航,卡塔尔就来个卡航;阿联酋有个迪拜,卡塔尔就来个多哈;阿联酋搞个世博会,卡塔尔就硬要搞个世界杯。这俩国真的最近几年总感觉互掐的厉害,前几年的断交风波也让两国的矛盾更加明显化。

沙特毕竟体量放在那里,算得上是圈内老大哥一般的存在。然而“只要沙特一动作,其他国家就发笑”。在海湾国家看来,说起沙特……经常都是哈哈哈哈!很多沙雕的操作都来自沙特。在GCC兄弟们眼中,要炫富炫出风格,炫出水平,沙特还差得远。

阿拉伯人歧视,阿拉伯国家之间鄙视链

沙特流出来的沙雕视频总能让人一乐

科威特自从被伊拉克“收拾”了之后,便开始“往西看”,在越来越西化的背景下,在他眼中周围的GCC同胞都是渣渣……

伊拉克

在圈外的干饭人

听说过伊拉克人有一个绰号 —— 阿拉伯人里的犹太人(埃及人说的)。大概就是说他们的精和坏。而在海湾圈这条鄙视链中,伊拉克完全如没事人一样置身事外。平时帮着土豪国家干点事儿,忽悠土豪出点血,虽然伊拉克人没有黎巴嫩的颜值,很少受到土豪们的注意,但凭着好使的脑袋瓜 牛皮糖式的钻劲,赚到钱就行啦。至于在欧洲的伊拉克人……大家还不是为了吃口饭……

PART 2

沙姆与埃及圈

沙姆地区主要包括约旦、巴勒斯坦、黎巴嫩、叙利亚四国。作为欧亚非三洲的交界处,民族、宗教的复杂程度无需多言。除了著名的巴以冲突外,这里的几个阿拉伯国家之间虽然没有明显的战争,但是历史上因“都想做头”而相互不鸟的例子屡见不鲜。

阿拉伯人歧视,阿拉伯国家之间鄙视链

沙姆地区

近代史上,沙姆地区曾因《赛克斯-皮科协定》被英法两国瓜分,其中约旦和巴勒斯坦地区归英国,黎巴嫩和叙利亚归法国。加上历史上曾作为英国殖民地的埃及,以及非阿拉伯国家土耳其、以色列等国也位于此地区,因此相比起海湾国家,沙姆地区以及埃及显然复杂的多。

但就国家和国家来说,更多的是互相不鸟。用一个黎巴嫩导演的话来说:黎巴嫩是一个存在感很低的国家,如果你在新闻里没看到黎巴嫩,那就说明没事。—— 其实这句话也适用于在沙姆的其他国家。

黎巴嫩

自以为是的中东小巴黎

黎巴嫩人有一个绰号:中东荷兰人。据说(未证实)黎巴嫩人人均5张护照,虽然有没有那么多不清楚,但是我认识的黎巴嫩人基本都是人手2 张护照。

黎巴嫩最厉害的,莫过于黎巴嫩女人,厉害的程度和伊拉克女人相似,但是颜值确实比后者要高几个档位。黎巴嫩盛产阿拉伯女明星,不少阿拉伯男人以娶黎巴嫩女人为荣。

阿拉伯人歧视,阿拉伯国家之间鄙视链

黎巴嫩美女们

黎巴嫩人有一点我是佩服的,在中东地区的土豪面前,他们是“欧洲人”,在欧洲人那边,他们又变成了“神秘东方”。至于其他阿拉伯国家,他们是真的看不上。我亲眼在教堂看到一黎巴嫩女性天主教徒和另一家疑似巴勒斯坦的天主教徒闹矛盾,为啥说闹矛盾而不是吵架呢?因为那个黎巴嫩女人就是从头至尾懒得理巴勒斯坦人一家,无论巴勒斯坦夫妇说啥,她都懒得回嘴,就一扭头,白眼一翻,领完圣体走人。—— 隔着民族我都感受到了来自“中东小巴黎”的鄙视。

叙利亚

宁落平阳,不入襄阳

其实吧,本来叙利亚在阿拉伯世界,算是好国家了,不光“政治正确”(阿语标准语程度在阿拉伯国家第一),且文化繁荣(不光是旅游资源丰富,无论大小文体活动,叙利亚总能成为全场亮点)。然而近年来的内战,直接把好多叙利亚人都打跑了。但是与邻国黎巴嫩不同的是,他们即使到了其他国家,也没那么轻易低头。

阿拉伯人歧视,阿拉伯国家之间鄙视链

有点钱的叙利亚人都跑光了

当年接替我职位的,便是一个叙利亚小哥,这位小哥,真是,我走的那么多年来,N个人给我发消息,说他懒,说他笨,说他态度差……总而言之一句话:小女生你就不能回来吗?

其实我懂,在我走的最后一天,这小哥就明确说了:要不是他们国家在内战,他才懒得来这国家。我还问他,为啥不去黎巴嫩,约旦啥的,他给我一个意味深长的 —— 哼哼~~

约旦

阿拉伯小透明

我听过一个其他阿拉伯人描述约旦的话 —— 天上不下雨,地下没有油。总的来说是一个存在感很低的国家,玩梗都不太容易玩到约旦人身上。

但约旦这个靠外劳收入的国家,生活成本竟然还特别贵。搞的当年我去以色列的机票最终放弃安曼入境,连以航的机票都比约旦皇家航空的便宜。不光是机票,约旦吃喝玩乐都贵。据说这是“游客价”,我就好奇了,这么贵的价格不怕吓走游客吗?

埃及

一年不如一年

相信熟悉阿拉伯语的朋友们肯定知道,和中文一样,阿拉伯语也是有方言的。而且与中文相比,阿语的标准语(普通话,fusha)其实更加势弱,而且近年来越来越弱。每个阿拉伯国家基本都说着自己的方言自己玩。但是其中有一个方言是例外,那就是埃及方言。

个中原因么,要归功于当年发达的埃及电影工业。在阿拉伯国家电影工业普遍落后的年代,埃及的电影以及电影明星作为阿拉伯语电影的顶流被传遍了中东北非各个角落。也因为这些电影,埃及的方言得以在阿拉伯世界一定程度上作为“准标准语”传播。所以,就连埃及人自己也说:“我们埃及人没有方言,我们说方言别人都能听懂。所以……我们没有秘密。”——换句话说,埃及人的阿拉伯语是一个跨鄙视链的存在。

阿拉伯人歧视,阿拉伯国家之间鄙视链

曾经的埃及电影就好比过去的香港影视剧,在地区内有极广的传播度

埃及在过去那个黄金时代,是阿拉伯国家名副其实的“政治大国”,至今阿拉伯联盟总部都在埃及首都开罗,在埃及的带领下,才有了阿拉伯世界曾经团结的时代。然而,近年来,实话实说埃及混的有点惨,而且是王小二过年 —— 一年不如一年的感觉。

俗话说得好“虎落平阳被犬欺,落毛凤凰不如鸡。”从阿拉伯世界的鄙视链顶端中跌落的感觉,你问埃及人就对了。

首先在海湾圈中,由于经济落后,埃及人基本被踢到了鄙视链的中下游。一般哪家公司需要便宜的,廉价的,听话的,又会说阿拉伯语的劳动力,那找埃及人就对了。

而在沙姆圈中,埃及则更像是互相不鸟的参与者。早在中东战争时期,其他沙姆国家就曾跟埃及搞翻脸。现在埃及的境况,沙姆其他国家更加看不上眼。而本身埃及也看不上叙利亚,约旦等国。埃及部分教授甚至多次提出:“自己是埃及人,法老的后代,而不是阿拉伯人。”的论调。

阿拉伯人歧视,阿拉伯国家之间鄙视链

Egyptians are not Arabs, We just happen to speak Arabic that is all.???

PART 3

马格里布圈

位于非洲西北部的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三国往往被称为“马格里布”(Maghreb),意思是太阳落山的地方。这三个国家甚至联合利比亚和毛里塔尼亚成立过阿拉伯马格里布联盟(Union du Maghreb Arabe - UMA),并和地中海对岸的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马耳他形成西地中海“5 5”合作机制。事实上,相比其阿拉伯人,他们也确实更认同“地中海人”(Mediterranean)这个身份。

阿拉伯人歧视,阿拉伯国家之间鄙视链

马格里布地区

在这三个国家中,无论官方如何标榜,其无论从文化上,还是传统上都与海湾地区、沙姆地区有明显区别,相反与法国、意大利等国更接近。如在这些国家分散着古罗马时期的众多遗迹,甚至比意大利本土还多。天主教著名的圣人奥斯定(奥古斯丁)其实是阿尔及利亚人。

在这些国家中,阿语的地位是低于法语的(摩洛哥西北部地区,如网红小镇舍夫沙万,也会用西班牙语)。几乎每个人,即使用阿语说话也喜欢夹些法语词,稍有地位的人就喜欢跟你强调自己“曾在法国读书”,甚至连自家哪个亲戚在欧洲,也会拉出来强调下,故意忽略自己是阿拉伯人的事实。

在海外,相比阿拉伯人的组织,他们内心更愿意和法国人为伍。(为了钱当然是另一回事,但与阿拉伯国家相比,在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的马格里布人明显更多)。如果一定要说这个圈里的鄙视链的话,那就是集体“哈欧贬阿”吧。

突尼斯

我们的母语是法语

说起“哈欧贬阿”这件事,干的最好的莫过于突尼斯。地理位置摆在那里,人家到意大利的距离,比到海湾国家近多了。欧洲来往突尼斯的航班也显然多于阿拉伯国家。

突尼斯全程都是法语,从南到北,我用阿语试过几个人,然而基本都是说着说着就说不下去了,主动改成法语。即使药房里买的药,也有好多都来自法国,有的甚至连阿语标识都没有。—— 默认这里人都会法语。

阿拉伯人歧视,阿拉伯国家之间鄙视链

突尼斯艾杰姆古罗马半圆形剧场的门票,很明显是根据法语翻的阿语,而且阿语的信息少于法语。

摩洛哥

我不是阿拉伯人

摩洛哥虽然不像突尼斯“哈欧”那么严重,但是摩洛哥人最爱挂嘴边的话便是“我不是阿拉伯人!”你可以说他们是柏柏尔人,反正随你理解,就连他们的某个官员,也大言不惭地在电视节目里说“我们是地中海人!”

阿拉伯人歧视,阿拉伯国家之间鄙视链

号称地中海风格的蓝色小镇舍夫沙万(Chefchaouan)

阿尔及利亚

我是法国人

虽然阿尔及利亚近年来官方有一系列“去法国化”的举措,但问题是不少阿尔及利亚人并不买账。即使网上撩妹,都不忘开口用法语,甚至还自作聪明地说自己是法国人。

有一年我在国内在一个阿尔及利亚团队担任翻译,半途接到一个中国人的电话,说身边有一个“法国人”说认识我,其实就是个阿尔及利亚人。这个团队的另一个成员,至今还不知有意无意喜欢在社交媒体晒自己的定位 —— 法国。甚至我还曾在巴黎的宾馆里亲眼见到阿尔及利亚人不怕穿帮地直接对别人说自己是法国人。

以上就是我所认识的阿拉伯国家的三大地区圈的不同的“鄙视法则”。当然,我相信在我尚未去过的阿拉伯国家中,还有更多的鄙视法则。Anyway,当走了那么多阿拉伯国家之后,我发现的便是一点: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早已不能再用铁板一块来看待这23个阿拉伯国家了,正如当年的我们已不是我们,当年的他们也早已不是他们 —— 逐渐地,他们不再是一根从东向西的chain(链条),而是一个个自我认同的quan(圈)。

阿拉伯人歧视,阿拉伯国家之间鄙视链

中美建交后,阿拉伯什么反应

这个问题的资料比较少,以下是我分析后的个人观点。
1.中美建交,对于阿拉伯国家来说,产生了一些隔阂。
当时的背景,阿拉伯国家,很多是在苏联在映照之下的,比如阿富汗,伊朗等,他们当然是有一些鄙视了。不过当时的阿拉伯国家,正是美国和前苏联冷战的牺牲品,他们当然会表达各自的政治立场。
2.当时阿拉伯国家自己也在忙于自己内部的问题,到了90年代最为突出,这都是美国和前苏联的冷战闹出来的。
3.阿拉伯国家,他们很多是宗教国家,这样导致他们很大程度上,因为人民的意远,他们是需要反对的,因为毕竟他们受美国人欺负是很深的,而且他们非常排外。这也是他们落后的原因。前苏联和美国都想把中东占为己有,因为那边有大量的石油。
最后,我觉得国与国之间,也就是利用关系,相信谁也不愿意玉石俱焚,毕竟要生存嘛。所以谁强权,就听谁的。伊朗为什么有恃无恐的反对美国,还不是有俄罗斯和中国撑腰的。这也就是所谓的小国外交。菲律宾、越南拉着美国来干中国,性质是一样的。像利比亚的卡扎菲一样,还不是几面倒的。

阿拉伯人歧视,阿拉伯国家之间鄙视链

不同国家的礼仪

不理解你说的是不是非正式的
韩国: 鞠躬45度角 并用敬语
日本:鞠躬90度角 用敬语
中国:点头致意 并握手
西方:拥抱 亲吻脸颊 其实看电影时可以看到
其中包括 亲上 和 没亲上 这是由关系的亲密程度决定的
法国:法国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见面时,一般惯以握手为礼,少女向妇女也常施屈 膝礼。他们的男女之间,女子之间的见面时,还常以亲面颊或巾面颊来代替相互间的握手。法国人还有男性互吻的习俗,两位大男人见面,一般要当众在对方的脸颊上分别亲一下。在法国一定的社会阶层中“吻手礼”也颇为流行。不过施吻手礼时,嘴不应接触到女士的手;也不能吻戴手套的手;不能在公共场合吻手;更不得吻少女的手。
一般礼仪
法国商人往往相当拘礼和保守。
法国当地人对其他任何人——包括其他地方的一些法国人——说法语的方式都感到走样,听不入耳。
称谓与问侯
轻轻握手是通常的问侯方式,但客人对社会地位较高的人不应主动伸手。
约会与准时
事先约会是惯例。准时赴约是礼貌的标志。
款待与馈赠
被邀请到某人家里作客是难得的,即使已相识很久。不过,若有这类邀请的话,给女主人送上鲜花(不要送玫瑰花或菊花)或巧克力之类小礼品将是受欢迎的 法国人注重烹调艺术,因此中午和晚上的两餐是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容忽视。
能激起人们思维和美感的礼物特别受欢迎。不要送印有你公司名称的显眼大标志的礼品。
交谈
要回避个人问题、政治和金钱之类的话题。
社交习俗
法国人社交习俗总的特点可以这样几句话来概括:
法国友人很直爽,性格大多较开朗;
谈吐幽默又风趣,特别善于搞交往;
“女士优先”成风气,良好传统大发扬;
忌讳询问个人事,秘密从不对人讲;
注重礼节和礼仪,乐于助人讲风尚。
在生活细节上有如下特点
法国人最爱美,这是举世公认的,尤其妇女,称得上为世界上最爱打扮的人。就连他们国家的老年妇女也是如此,每天全都离不开化妆和美容,为的是把自己打扮得更年轻些。他们一般都把对女子秀示谦恭礼貌当作生活中教养好坏的标准。“女士第一”在法国极为盛行。他们时间概念很强。他们无论出席什么集会,都习惯准时到达,从不拖拉迟到,不愿听到那些蹩脚的发音。
法国女宾由于有化妆的习惯,所以一般都不欢迎服务员为她们递送香巾。法国人在同客人谈话时,总喜欢相互站得近一些。他们认为这样显得更为亲迫。他们偏爱公鸡。认为它既有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还有司晨报晓的特殊本领,把它看作为“光明”的象征,并视其为国鸟。他们非常昵爱鸢尾花。认为它是自己民族的骄傲,是权力的象征,国家的标志,并敬其为国花。法国是个盛产鲜花的国家,人们爱花成癖。他们视秋海棠为“热忱的友谊”;把兰花表示“虔诚”把丁香表示“纯洁”,把大丽花表示“感谢”,把玫瑰表示“爱情”之意等等。他们对蓝色偏爱,并把蓝色看成是“宁静”和“忠诚”的色彩;对粉红色也较为喜欢,认为粉红色是一种积极向上的色彩,给人以喜悦之感。他们谈话习惯用手势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但他们的手势和我们的习惯有所不同。如:我们用姆指和食指分开表示“八”,他们则表示“二”;我们用手指指自己的鼻子,表示“是我”,但他们的手指指自己的胸膛才表示“是我”;他们还把姆指朝下表示,“坏”和“差”的意思。
仪态礼仪
法国人谈吐文雅,热情幽默,他们有耸肩膀表示高兴的习惯。他们在同人交谈时,喜欢相互站得近一些,认为这样显得亲切。谈话过程中经常用手势来表达某种意思,但有的手势和我们的习惯不同。法国人特别爱侃,并善侃。但从不涉及粗俗话题,对庸俗下流的举止极为鄙视。
相见礼仪
法国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见面时,大都以握手为礼。一般是女子向男子先伸手,年长者向年少者先伸手,上级向下级先伸手。少女通常是向妇女施屈膝礼。当地人还有男性互吻脸颊的习惯。男子戴礼帽时,还可施脱帽礼。
商务礼仪
与法国人会面,可由第三者介绍,也可自我介绍。自我介绍应讲清姓名,身份或将自己的名片主动送给对方。法国人很重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一般情况下,未成朋友前,是不会跟你做大宗生意的。和法国人谈生意,一定要守时,否则不会被原谅。和法国人谈生意,要避开商业淡季。每年8月份由于天气较热,几乎全国放假。
旅游礼仪
法国堪称旅游者的乐园,购物者的天堂。商业网点遍布全国,购物中心比比皆是。巴黎的各主要街道,现有一种会说话的地图,即在一张信息网络板里置放一台电脑,储存市区有关资料,行人只需按一下地图上自己要去的地址,这里的车子都是靠右行,坐车很方便。 在这里付小费的项目很多,一般均付帐面费用的15%。法国人还习惯在新年到来之际,给终年为自己服务的人一笔年终赏金。
小编推荐:如果您对本文《阿拉伯人歧视,阿拉伯国家之间鄙视链》感兴趣,还可以看看《四书五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这篇文章。奇趣网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本文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虚拟货币卖空是什么意思(虚拟货币)

下一篇:山西省虚拟货币挖矿平台(虚拟货币)

世界之最排行

世界之最精选

世界之最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