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网 www.QiQu.net】探秘天下未解之谜 分享全球奇闻趣事

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今天是

细长龙:欧洲巨型植食恐龙(长18米/脖子占到一半长)

发布时间:2023-09-12 10:55来源:奇趣网编辑:QiQu阅读: 当前位置:奇趣网 > 考古发现 > 手机阅读

细长龙是一种巨型的蜥脚类恐龙,属于泰坦巨龙类,体长可达18米,生存于8400万年-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最大的特点就是四肢粗壮类似大象,而脖子和尾巴则非常修长,细长龙的第一批化石出土于欧洲西南部的西班牙。

细长龙的体型

细长龙:欧洲巨型植食恐龙(长18米/脖子占到一半长)

细长龙属于泰坦巨龙类的一种,所以体长达到了惊人的18米,虽然在蜥脚类中只能算是中等,但是在目前已发现的770多种恐龙中排名可达71位,相当于一整节的火车车厢的长度,而这样的体型类似与黄河巨龙、圆顶龙、拉布拉达龙等,其中脖子和尾巴就占到了一大半。

细长龙的化石发现

细长龙:欧洲巨型植食恐龙(长18米/脖子占到一半长)

细长龙的第一批化石就发现于欧洲的西南部,埋葬于西班牙境内的孔达多德特雷维尼奥,不过这批化石并不完整,只包含了颅骨化石碎片等,直到1999年的时候才由多位科学家完成了命名,并且为了纪念将其的种名也定为了阿氏细长龙。

泰坦巨龙类恐龙的特征

细长龙:欧洲巨型植食恐龙(长18米/脖子占到一半长)

泰坦巨龙类恐龙算是蜥脚下目恐龙中体型最大的一种,普遍体长可达20米,体重更是可以达到数十上百吨,大部分都生活在白垩纪时期,活动于现代的南美洲地区,最大的特点就是头骨非常的小,但是颅骨很宽,鼻骨隆起,脖子和尾巴都像是鞭子一样,而牙齿则是锥子状的,骨盆比其他蜥脚类细,胸腔却格外宽。

西班牙发现的恐龙

细长龙:欧洲巨型植食恐龙(长18米/脖子占到一半长)

西班牙目前为止发现了12种恐龙,其中细长龙算是比较大的,但是最大的还要属图里亚龙,体长最长可达30米,最小的似鹈鹕龙则只有2米长。如果是按照年代来看,细长龙的出现时间相对较晚一些,而最早的则是加尔瓦龙,诞生于1.5亿年前的侏罗纪末期。

纤角龙是一种角龙下目恐龙,属于植食性恐龙的一种,体长只有2米,诞生于6800万年-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最大的特点就是颈部带有扁平状的颈盾,但是它属于原始角龙类,所以颈盾非常短,长有鹦鹉状鸟喙嘴。

纤角龙的体型

细长龙:欧洲巨型植食恐龙(长18米/脖子占到一半长)

纤角龙属于小型植食性恐龙的一种,体长普遍只在1.8-2米左右,体重也只有200公斤,几乎只相当于现代的一只鸵鸟大小,体型类似于喇嘛角龙、阿纳拜斯龙、狼鼻龙等,在770多种目前已发现的恐龙中仅排名527位,也是北美少见的角龙科恐龙之一。

纤角龙的生活习性

细长龙:欧洲巨型植食恐龙(长18米/脖子占到一半长)

纤角龙和大部分的其他角龙下目恐龙一样的,都是采用自己鹦鹉鸟喙状的嘴来啃食树叶,由于身材矮小,并且白垩纪大部分开花植物并没有太多,所以它大多数时候都只会以蕨类植物、松柏类植物或者是苏铁等为食,而这些基本上都是非常坚硬的,鹦鹉状鸟嘴能够帮助它们很快的切断根茎。

纤角龙的化石发现

细长龙:欧洲巨型植食恐龙(长18米/脖子占到一半长)

纤角龙的第一批化石是由巴纳姆·布朗在1910年于加拿大的亚伯达省发现的,当时这批化石就埋藏于红鹿河谷的附近,被挖掘出来之后,发现其中缺乏了一块颅骨化石,不过幸运的是,在1947年第二次发现纤角龙化石的时候,完整度高达百分百,这一次则是由查尔斯·斯滕伯格发现的。并且之后还在不断的陆续发掘出纤角龙化石。

细长龙:欧洲巨型植食恐龙(长18米/脖子占到一半长)

比如在1978年的美国怀俄明州的北方地区就发现了一具纤角龙化石,而在这之前的1942年也同样是在美国的蒙大拿州发现了另一具纤角龙化石,据说这批化石还因此被命名为“蒙大拿角龙”。不过据科学家研究发现,纤角龙是生活在白垩纪末期的北美洲居多,其次就是位于亚洲。

小编推荐:如果您对本文《细长龙:欧洲巨型植食恐龙(长18米/脖子占到一半长)》感兴趣,还可以看看《福建安溪清洋下草埔冶铁遗址——国内首个科学考古发掘的块炼铁冶炼遗址 》这篇文章。奇趣网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本文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黔西风景区有哪些(黔西县旅游区)

下一篇:圆头龙:北美洲小型食草恐龙(生活在白垩纪晚期的美国)

考古发现排行

考古发现精选

考古发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