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日谥伯阳,春秋时期楚国苦县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在道教中被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
老子曾任周王朝守藏室史,即图书馆长。
《道德经》是老子思想主要成就的体现,所以《道德经》又称《老子》。
周景王时,周王朝发生内乱,老子受权贵们排挤,逐辞官隐居,潜心学问。周敬王时,老子看到周王朝逐渐衰败,于是离开周西出云游。一天,老子骑着青牛来到函谷关,被守关长官尹喜看见。实际上尹喜此人也是学识深厚。传说一日尹喜在城楼观看天象时,只见天上紫气东来,长约三万公里,尹喜知道有圣人到来。看到老子后,尹喜知道圣人已到,忙到关口迎接,并对老子说你出关可以,但得留下一部著作。于是,老子就在关上住了下来。几天之后,老子交给尹喜一部5000字的著作,即《道德经》。随后老子骑着青牛,向西而去。
《道德经》一共81章,分上下两篇,上篇为道经,37章;下篇为德经,44章。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
老子一生饱读诗书,其主要思想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
老子还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美丑、善恶、有无、难易、长短都是相互依存的,有此才有彼,有是才有非,有善才有恶。表面看来,正相反对的两个方面是相互对立的,而实际上又是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的。
《道德经》是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宝贵财富,它与《易经》、《论语》成为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
子我生也,老子生我也。
为得日益,是他非我,他名老子。为道日损,是吾非它,自称老子。无相我生,众生相我,是名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