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从一个放牛娃,成为大明帝国的最高统帅,靠的就是他那帮淮西兄弟。
当年朱元璋曾向这帮兄弟许诺过:苟富贵,勿相忘。在他坐上皇位之后,确确实实没有忘记那帮老兄弟,加官进爵,封侯拜相,荣华富贵,功名利禄,能给的几乎都给了。
可是到了晚年,他依旧拿起了屠刀,把刀尖对准了往日为他打下江山的老兄弟,上演了一场兔死狗烹的惨剧。
今天就来给大家讲解历史大剧《山河月明》系列文章:朱元璋对太子朱标说的一番话,揭示了明初功臣大多不得善终的根本原因。
事情的起因是皇四子朱棣抗旨逃婚,不肯迎娶徐达的长女,直接溜出了皇宫。
这件事让朱元璋暴怒,觉得自己教子无方,没有颜面。朱标为了安慰父亲,赶紧过来说好话。
可紧接着,朱元璋趁着四下无人,话锋一转,问了朱标一个尖锐的问题。
他问道,河南的事情查的怎么样了。
原来是朱元璋的几个老兄弟被派到了河南,可却有人在那里为非作歹,霸占民田,欺男霸女,丧尽了天良。
负责查办此事的正是太子朱标以及河南按察使涂节。
可是这件事特别难办,因为这些人身份实在特殊,都是追随朱元璋打天下的功臣,当年跟朱元璋称兄道弟,如今非公即侯,地位显赫。
而按照朱元璋的要求,无论是谁都不能搞什么特权,把老百姓的田弄到自己手里。
朱元璋最痛恨的就是这种鱼肉百姓,为祸一方的行为,毕竟当年他自己可是深受其害,被逼得吃不上饭,跑到庙里当和尚。
所以,他发誓一定要改变这种陋习。
可一边是帮自己打天下的老兄弟,一边是自己的底线和原则,朱元璋很为难。
但即便再为难,事情还是要办。
其实早在一开始,他就料到了这种事情的发生,所以给这些功臣发了丹书铁券,可以免他们不死,眼下正是派上用场的时候。
可就算这样,朱元璋还是念及旧情,眼下并不想动他们。
但朱棣的出走,却引发了朱元璋的另外一个担忧。
朱元璋为了巩固统治,给儿子们封王,并且每个人都有藩地,还可以掌握兵权。燕王朱棣的藩地就是元朝旧都北平。
这一举动却让这些功臣不满,他们都是行伍出身,手里军权在握。但国家军队的数量是有限的,把军权分给这些皇子,就意味着自己手中的军权会被削弱。
无论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权力欲望,还是出于自保,他们都不希望看到这种事情发生。
所以在暗地里,这些人一直在和朱元璋较劲。
眼下朱棣出走,其实是给了他们一个绝佳的反击机会。他们完全可以攻击朱棣品行不端,心智不成熟,阻止他去就藩,然后一步一步地破坏朱元璋分封的计划。
朱元璋心里很清楚,这些人是怎么想的。不过眼下他虽然有些担忧,却还是有足够的自信,毕竟自己还活着,这帮人翻不起什么大浪。
接着他对太子朱标说了一番话:“朕不想学赵匡胤,搞什么杯酒释兵权,兵权是朕的,没有朕去求着臣子们,还给朕的道理。可朕也不想学刘邦,几个老兄弟一起打天下,除了一个萧何,没几个落得好下场。”
从这几句话就可以看出来,即便明知道有些功臣开始鱼肉百姓,开始抢夺兵权,可朱元璋还是念及旧情,不想像刘邦那样,对他们赶尽杀绝,寒了兄弟们的心。
但是大家请记住,朱元璋此时这样做有一个大前提:朱标还活着,而且特别有能力。
朱元璋认为,在自己的培养下,朱标已经成为了一个合格的接班人。即便有一天自己不在了,他也能够统御群臣。所以这帮人要帮他留着,将来朱标用得上。
所以他才说出了这番话。
所以朱元璋不找这帮人算账,固然有念及情分的因素,主要原因还是留他们有用。
可后来朱标不幸早逝,年幼的朱允炆成了大明朝未来的接班人。
朱元璋慌了,他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训练朱允炆。
他不相信,在自己死后,朱允炆能够搞定这帮大臣。
他不确定,在自己死后,这帮老兄弟会不会搞出什么幺蛾子。
所以为了朱家的江山永固,朱元璋开始磨刀霍霍,把屠刀对准了那帮老兄弟。
最终,朱元璋还是走上了刘邦的老路,成了他最不想成为的那个人。
今天的文章就结束了,希望大家能多多点赞转发,如果喜欢明史,请继续关注我,最近会继续更新#山河月明#系列文章。
《山河月明》朱元璋一直在为太子朱标清理障碍,如何看待这样的父子情?
骄兵悍将已经威胁巨大
在朱元璋创立大明王朝的时候,手下有着一群贤臣良将辅佐,其中就包括李善长,刘伯温,胡惟庸,蓝玉,徐达,常遇春等等,都是万里挑一的人才,在他们的帮助下朱元璋才能稳稳的坐上皇位,但是在打下了江山之后,这些人同样也成为大明帝国的隐患,因为他们功劳卓著,所以在受到封赏后变得目中无人,其中蓝玉和胡惟庸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不仅仅自己贪赃枉法,还纵容手下,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官僚组织,对整个国家都有着危害,所以朱元璋要除掉他们。
朱标心地善良
朱标是朱元璋最喜欢的一个儿子,也是明帝国的太子,在朱元璋做皇帝后就一直作为国家的继承人,并且掌管着国家许多的权力,比如官员升降以及春闱,朱标在朝堂中的势力也是非常强大的,但是朱标的性格比较善良,朱元璋害怕朱标不忍心对骄兵悍将们进行整治,就算整治也会因为仁慈不会对他们赶尽杀绝赶尽杀绝的,但是这些人已经形成了巨大的势力,如果不斩尽杀绝那么后患无穷,所以朱元璋选择帮助朱标除掉他们。
朱元璋为朱标背负骂名
虽然这些骄兵悍将对整个国家的治理造成了威胁,但是杀害功臣的事情依旧不是一个光彩的事情,而如果在朱标做皇帝后再对这些势力进行清洗的话,就会对朱标的名声造成影响,也会失去一些臣子的支持,同时这些臣子也会害怕朱标以后也会这样对他们,不会尽心为朱标效力,所以朱元璋才会选择帮助朱标背负这个不好的名声,在朱标还未即位的时候就除掉这些威胁,可见朱元璋对朱标爱的深沉,为了朱标的未来做了许多。
明太祖朱元璋为什么会大肆诛杀功臣?
明太祖朱元璋会大肆诛杀功臣的根本原因就两个字:皇权!
为什么这么说?来看看明代著名纪传体史书《名山藏》记载的十二字:上有尧舜之君,下有尧舜之民!这话是什么意思,是谁说的?这《名山藏》所载的内容真实可信么?其实这话是出自朱元璋的儿子朱标之口,彼时朱标已是太子,是大明的储君,未来的皇帝,他说这话是跟他老爹朱元璋说的,意思是有什么样的皇帝就有什么样的子民,而《名山藏》是纪传体史书,这类史书中的佼佼者有《史记》,据此可确信对话的真实性。
那么朱标说的这十二个字,跟朱元璋大肆诛杀功臣有什么关系?不仅有关系,而且还有着莫大的关系!朱标说这话的时候,是朱元璋故意把一根布满棘的木棍扔在地下,叫太子朱标空手去拿。看到朱标迟疑,朱元璋则说道:我帮你把这些刺去掉了,你拿着不就顺手了么? 其实,这话是一语双关,既是在讲述处理荆棘木棍,更是为太子点明那些开国功勋大臣所可能存在的“威胁”。因为朱元璋自黄觉寺出家到成为大明的开国皇帝,跟他从安徽走出来的那些武将,谁还不了解谁?经过那么多次的战斗,都已经淬炼成战场牛人。做皇帝又没说肯定是你朱元璋,既然你朱元璋做得了皇帝,为什么别人就不可以?
其实,朱元璋知道他的儿子朱标本性纯良,为人尚可,为君可不见得是优点。连年的征战,大明开国之后所需要的就是与民更始,休养生息。但是在朱元璋看来,治国仅仅靠仁爱是不够的,那些功勋重臣,光靠仁义那套治国方略,想要镇住他们恐怕没那么简单。索性趁自己还能为太子做些什么,那么对付这些功勋之臣,“株连”就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所以说,朱元璋大肆诛杀功臣就是源于对皇权的稳固需要,不仅仅是自己的在位时的皇权掌控需要,更是为了未来大明后继之君,皇权稳固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