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兵马俑被誉为是“世界第八大奇迹”,令世界人民为之惊叹。然而,如此巨大规模的陵墓形式,为何没有被史学家司马迁记录呢?原来,司马迁不是没有记载,而是不屑于记载此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在我国历史学中,有一本书的地位不可撼动,甚至它已经成为了学界的准则与标杆,此书正是《史记》。《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著作,司马迁祖上一直是西汉时期的史官,为皇家执笔写书,也算是满门忠良。然而官职传到司马迁手上时,却发生了极大的变故,司马迁为叛将李陵辩解,致使汉武帝发怒,遭遇腐刑之灾。可即便如此,司马迁却依然坚持的完成了鸿篇巨著,为后人留下不朽的经典。
司马迁所著《史记》的真实性如何?史学家认为,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内容都是详实记载,其余百分之十则是合理想象。作为一名史官,司马迁注重实际调查,他曾亲自走访民间,询问秦末时期活下来的老人,并根据其口实记录成册,最后才将其整理编纂成书。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小说,记载了从三皇五帝至西汉武帝时期几千年的故事。一般来讲,只要是历史上发生过的较大事件,往往都能在书中被找到。但与此同时,我们却发现了一个重大的问题,在整部《史记》之中,我们居然找不到半分“兵马俑”的影子。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司马迁在《史记》中对于秦始皇陵的记载:
行从直道至咸阳,发丧。太子胡亥袭位,为二世皇帝。九月,葬始皇郦山。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馀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 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二世日: "先帝後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从死,死者甚众。葬既已下,或言工匠为机,臧皆知之,臧重即泄。大事毕,已臧,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臧者,无复出者。树草木以象!
毫无疑问,在《史记》著作中,司马迁是颇费一些笔墨的,原因很简单,正是因为秦始皇本人的影响力颇高,且作为始皇帝的陵寝,完全存在细致描写的必要。不过,作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兵马俑,其规模之巨、影响力之广,无论是形制还是等级,都应该被司马迁划归为重点描写的对象,但他为何没有对其进行过一点描写呢?难道是司马迁忘记描写兵马俑?亦或是他根本就没听说过兵马俑?
问题的答案最终还是得到了解释,因为在历史专家们看来,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出现,对于现代人是一个不小的震撼,可是对于古代人而言,却实在微不足道。为什么呢?我们倒不如仔细分析前文关于秦始皇陵的介绍。从秦始皇陵以珍珠宝石镶嵌为天上的星斗,到墓室中由水银组成的江河湖海,从漂浮在水银上的秦始皇铜棺到长明不灭的人鱼灯,随意挑出一样,都可以让兵马俑显得黯然失色。更重要的是,兵马俑所处位置只是一个陪葬坑,皇帝的陵寝拥有陪葬坑是极其平常的事情,我们可以用古人的眼光看兵马俑,就是一群陪葬佣而已,无非是多了一些,壮观了一些罢了,更重要的是,这不是吉利的东西,它代替活人陪葬,对于当时的人们而言,实在不足以提及。故此而言,司马迁写的只是秦皇陵的建设以及建成后的情景,位于陵墓之外的兵马俑,他根本不屑浪费笔墨。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司马迁撰写《始皇本纪》一篇时,应该得到了极大一部分材料,其中也包括秦兵马俑的相关资料。但是在反复权衡之下,司马迁终究还是没能将其写在书中,毕竟史书不是流水账,不可能事无巨细地将所有细枝末节全部书写。
司马迁写史记也有三不写:1小事不写。2没经过考证的事不写。3、真假难辨的事不写。陪葬的兵马俑在当时是小事,故此,司马迁不写。秦陵的一切都是保密的,陪葬的兵马俑属于真假难辨,更是没法考证之事,故此,司马迁就将其略过不写了。
其实,秦始皇的兵马俑是世界第八大奇迹,这个提法是对也是错,因为秦始皇的陵墓一旦发掘出来,这个兵马俑算得了什么?
从这一点我们能够发现,相比于闻名于世的兵马俑而言,秦始皇陵才是真正的世界奇迹,我们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在考古专家们的不懈努力下,秦始皇陵的秘密能够被真正揭开。
参考资料:《西安兵马俑之谜》陕西出版社出版 赵继华著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为什么《史记》里没有记载兵马俑?
《史记》中记载的已经算是足够详细了,你不能无理要求它做到《盗墓笔记》的程度,司马迁写史记的初衷是什么:尽可能了解多的史实,用最简洁的话语来展现给大众。而且也并不是没有记载,大致的情况还是有的,所以不存在《史记》里没有记载兵马俑的事实。
有一点是现在很多大众都不了解的:那就是秦始皇陵并没有完全发掘,兵马俑只是占据了极小的部分,受限于如今的科技技术,继续发掘下去只会对文物遗迹带来毁灭性打击,兵马俑就是血淋淋的例子。很可惜,我们都不是第一批见到兵马俑的考古学家,色彩缤纷才是它们的本来面目。
司马迁是对兵马俑进行过描述记载的,至少内容有些精炼,一笔带过,在现代人看来颇少些。这哪能怪人家,怎么才算详细呢,一定要具体到各个人俑的官职名称才算吗?其实在我看来,不是司马迁不想详细记载,纯粹就是兵马俑“分量”还不够,《史记》时间跨度有3000年之久,时间漫长空间宏达,不可能方方面面都考虑到,是绝对惜字如金,能够有这“一笔带过”的机会已经是给足了面子。面对难以想象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撑死了也只是个弟弟。由此可见,并非是我们认知中的没有记载,换个角度,从司马迁的思想出发,兵马俑是比较受关注的了!
还有可能就是,司马迁实在无处寻找兵马俑的资料,秦二世对皇陵的工匠展开了屠杀殉葬,当然肯定是有人幸存下来,不过只是极少数,但能流传到西汉汉武帝时期的信息,无限接近于零,司马迁就算想写,肚子里也没有货呀,关于兵马俑的记载自然也就少了。
史记里面为何没有兵马俑?司马迁知道兵马俑存在吗?
《史记》所记载的内容跨度可以说是众多史书里面最长的一本了,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一直到汉武帝时期,中间一共经过了三千年的时间,这一点是其他的史书都没有办法相比的。不过,在后世非常有名的秦始皇陵兵马俑这个事情上面,《史记》里面却并不见任何的记载,这是为何呢?兵马俑难道在当时并不出名吗,还是司马迁没有记载,或者他也不知道呢?
1.司马迁知道兵马俑存在吗1973年,临潼的几位农民打井时,无意间发现了举世闻名的兵马俑坑,揭开了秦始皇陵的神秘面纱,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还成功入选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既然这么重要的东西,司马迁在《史记》中怎么没有提及呢,要知道,司马迁生活的年代,距离秦始皇陵墓修建时间仅仅过去了百年而已。按道理,连三皇五帝都知之甚细的司马迁,没有理由不知道兵马俑坑的存在。
有人说,是因为皇陵的修建工作是国家的秘密,最后连参与修建的工匠都被杀害了,以防止秘密外泄。这样的说法纯属胡扯,且不说七十万参与修建的人杀得完吗,再说那么高大的封土堆就矗立在那,谁不知道那是什么呢,而且司马迁关于地宫中“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的记载,也被现代考古探测仪器所证实地宫中确实含有大量水银,既然司马迁连最核心的地宫里的情况都有所了解,陵墓外围这么大规模的兵马俑坑怎么会不知道呢?
看来,秦陵兵马俑没能写入司马迁老爷子的《史记》是另有隐情了。我在想,如果换做是我,身处当时司马迁的位置,我会在《始皇本纪》中记载兵马俑坑吗?一定不会的,因为兵马俑坑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相对于整个秦陵也仅仅是外围的一处陪葬坑,并没有那么重要。
2.司马迁为何不记载兵马俑《史记》记载:“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从司马迁这段关于秦始皇陵的记载文字里,不难看出是完全针对陵墓最核心的部分,也是就棺椁所在位置地宫的描述。但是我们知道整个秦始皇陵的范围大概56平方公里,有内外两重夯土城垣,象征着帝都咸阳的皇城和宫城,四周分布着大量形制不同、内涵各异的陪葬坑和墓葬,现已探明的就有400多个,而兵马俑坑只是这四百多座陪葬坑中的一座而已。
对于司马迁而言,《史记》是一部贯穿上下两千多年的纪传体通史,秦始皇虽贵为千古一帝,也不能让司马迁在记述秦始皇陵时面面俱到,将仅仅是四百多座陪葬坑中的一座,兵马俑坑单独记述下来。要知道,古人在写东西时总是惜字如金,不像我们总是啰里啰嗦的,司马迁对秦始皇陵地宫的描述,就已经足够说明秦始皇陵的情况了。
在今天看来,兵马俑坑是国家文化的符号,是我们了解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的窗口,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精神图腾,是世界文化遗产,每年吸引着无数海内外游客到秦陵来一探究竟。
但是兵马俑这种陪葬形式在当时的王侯贵胄陵墓中非常常见,只是秦陵的兵马俑规模更大,气势更宏伟罢了。我们知道从商周早期,存在大量的活人殉葬,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不人道和残暴的陪葬方式到战国后期基本上被废除了,进而改变成用陶俑代替活人的方式陪葬,在目前挖掘的秦汉时期的王侯墓葬里基本都发现了陶俑像。
所以,我们现在认为十分重要的兵马俑坑,在当时是非常普遍的陪葬形式,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司马迁又有什么理由大书特书呢。
3.当时有人知道兵马俑吗太史公司马迁《史记》里没有记载兵马俑,现代人看起来似乎很惊讶,觉得不可思议。实际上,这是一种以当代观念揣测古代社会的典型表现。兵马俑遗址确实很宏大壮观,也代表了秦代灿烂的文化,可以看作一个历史的活标本。但是,这些称呼与荣誉都是建立于当代社会的。
类比一下,就如同我们认为中国古代一些技术很高明,原因在于它们已经失传了,但是在古代工匠眼里却是习以为常的。司马迁《史记》的编撰体例,包括了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侧重于政治兴衰,兼顾社会生活。
秦始皇兵马俑属于帝王墓葬形制和陪葬品内容,在叙述体例上与既定的书写体例不合。我们观察整个史记的书写结构,言辞精炼,基本没有涉及到哪个帝王陵墓里具体陪葬了什么物件,最多指出葬于何处。因此,也有理由相信,司马迁不会单把兵马俑写进去,以免显得很突兀。有人说,汉代人或许不知道秦始皇使用兵马俑,这就是笑谈了,修炼陵寝是一个浩大工程,几十万人参与,修筑时间长达39年,是无法做到完全保密的。
虽然司马迁所在的时代距离秦始皇时代相隔100多年,但是秦始皇兵马俑的存在,我坚信汉代贵族是知晓的。只不过在那个时代,以陶俑殉葬陪葬,可能人们觉得不以为奇吧。更为直接的是,秦末天下大乱,项羽攻入关中后,部下曾经大规模破坏秦始皇陵,将地面建筑焚毁,并挖掘了帝陵,大火烧焦了不少兵马俑。
现代考古学家发现,一二号坑都有木炭遗迹。这充分说明,秦末见过兵马俑的人就不少,不可能才过100年就被彻底忘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