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网 www.QiQu.net】探秘天下未解之谜 分享全球奇闻趣事

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今天是

是什么毁灭了奴隶制度呢「是什么毁灭了奴隶制度」

发布时间:2024-01-07 04:26来源:奇趣网编辑:QiQu阅读: 当前位置:奇趣网 > 科学探索 > 手机阅读

是什么毁灭了夏商周以来的奴隶制度

我们在讨论一个历史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去找寻根本原因。决定事物走向的 ,固然有历史偶然因素, 但是能够导致重大历史变革的, 往往是一些根本的必然因素。

首先历史课本告诉我们,我国的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是井田制,在这个经济基础上建立的政治制度是分封制,分封制和井田制构成了奴隶社会的统治基础。

是什么毁灭了奴隶制度呢「是什么毁灭了奴隶制度」

这显然和实际情况有所出入。

夏朝建立以后, 由部落联盟转化而来的最高统治者夏王, 名义上对全国有管辖的权利, 但是出于新生国家的稚嫩和管理经验的不足。夏王朝对国内的管辖并不像后世的周王朝那么完善。虽然在历史上我们称之为一个国家,比起三皇五帝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由于历史演化的缓慢性,我们在上一篇文章中也提到,一种生产方式可能要经历上千年的发展, 才会推广普及,而建立在生产力基础上的生产关系,更是要滞后上千年才会跟上,所以当男性占优势的农业产生以后, 母系社会并没有很快的被父系氏族社会取代,而是带着某种惯性有持续了近千年。所以基于这一点, 虽然夏王朝在大禹和儿子夏启的个人操作下迅速的建立,但国家的制度仍然像是一列从浓雾中缓缓驶来的火车一样,延续着很多部落联盟时代的特色。

是什么毁灭了奴隶制度呢「是什么毁灭了奴隶制度」

这一时期,各地的氏族首领未必要经过中央的分封,他们只需要表示对夏王的权力的臣服, 即可以作为王朝的藩属存在。大禹的儿子启尽管改禅让制为家天下,但未必有能力征服四方,启在讨伐对其不满的有扈氏的时候, 前期就出师不利,被迫自我检讨,于是期年而有扈氏服 。同样的,作为各地的方国和氏族,也未必能够独自支撑王朝的进攻,而且夏王尚未失道,毕竟不能像商汤和武王姬发那样号召天下诸侯攻击之,因此双方结成了这种你只要表示臣服依然可以保持独立地位的松散联盟关系。

除此以外,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与中央王室在血缘上有宗法关系,作为同姓诸侯,在政治上 被夏王分封掌管一方,经济上有贡赋关系,这才是夏王朝真正的核心领土范围。

是什么毁灭了奴隶制度呢「是什么毁灭了奴隶制度」

夏王朝真正有效的控制区域大致与此。

夏朝在第二代夏王太康时期,就由于太康不理政事,贪图享乐, 被东夷的有穷氏在首领后羿的带领下灭国(太康失国),经历过四十多年四任夏王才得以复国(少康复国),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夏朝前期对国家统治的薄弱。

所以我们讲, 由于通过继承这种温和的方式建立的夏王朝, 并不能在全国实行强有效的统治, 自然也就不能在全国建立起一套有效的统治机构。中央王朝实际控制区域仅仅是王室周围的一部分,并同时以一种松散的联盟方式维持对周边诸侯的统治。

自然, 也就不能像周王朝那样在灭掉商王朝以后,在全国进行彻底的分封建国,并为此建立用以维持其统治的经济基础井田制。

是什么毁灭了奴隶制度呢「是什么毁灭了奴隶制度」

周初形势图

这是为什么井田制会在西周时期正式建立而非夏朝的主要原因。

总算讲到了我们今天的主角井田制了。

井田制的主要概念, 在于公田和私田之分。周王朝立国的根本逻辑, 在于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一句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意思是, 全天下的土地都是周天子的, 再这样一个前提下, 私田,是不存在的。周天子将天下的土地, 分封给诸侯,但所有权在法理上,仍然属于周天子,诸侯王只是代为管理。各位诸侯们, 再将土地分封给手下的大夫们,大夫们,再将名下的土地分封给手下的士。那么这土地到底是谁来种呢?就好像现在的二房东三房东一样, 大家都在倒手。

负责耕种的是大量的奴隶们和一部分自由民。

上一级贵族,在将土地分封给下一级的时候, 会留下一部分作为公田,分封出去的作为私田, 有下一级贵族自己安排。最底层的一级“士”也是有封邑的。

如果贵族拥有奴隶, 那么他的公田就会有奴隶负责耕种,如果奴隶数量不足,以至于耕种不过来, 他也可以选择要求得到私田的自由民们, 来定期耕种公田。

这里的公田和私田,并不是指所有权的公私,无论谁的土地, 前边我们已经讲过, 他都是属于周天子的。公田和私田的区别, 只是在土地收入分配上的区别。即,私田的收入归自由民,公田的收入归贵族, 但是自由民的私田收入, 贵族也会征收一部分。下一级别的贵族在拿到收成以后, 有义务拿出一部分交给他的宗主 ,即分封土地给他的上一级贵族。

所以我们知道, 诸侯的收入来自于公田奴隶们耕作的收入加上大夫阶层交上来的那部分。而周天子的收入, 则来自于王畿之内的公田和诸侯们朝贡的收入。

这边是井田制的主要模式。也是奴隶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

听起来好像自由民们和封建社会的农民没什么差别。

是什么毁灭了奴隶制度呢「是什么毁灭了奴隶制度」

作为奴隶的殉葬坑

在这里需要特别讲一下, 所谓的自由民, 是暂时没有失去人生自由的人们。按照周王朝的规定, 他们平时负责耕种自己的私田以维持生计,并负责和奴隶们一起保证公田的收入。在战争时期负责自备武器, 跟随贵族出征,这部分人居住在城市里, 被称为国人,没错, 周厉王时期的国人暴动, 就是这一批人干的。看起来似乎是自食其力,但是他们需要自备军需武器粮食,战争胜利,战利品归属于贵族,战争失败, 则自己有沦为奴隶的风险,并且随着战争的频繁,大量的私田无人耕种, 最终结果还是破产沦为奴隶。所以自由民的位置是很不稳固的。

在城市之外的村落里, 还有一类自由民, 他们的地位更加的低下, 俗称庶民。

在这样一种经济制度下,奴隶社会逐步繁荣起来,怎么理解呢。就是说大量的奴隶集体劳作, 保证了贵族阶层的收入所得,自下而上维持了整个奴隶主阶层的幸福生活。尽管会有大量的自由民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沦为奴隶, 但整个国家的统治者是奴隶主贵族,所以拥有奴隶数量的多少反而成为奴隶主们财富的象征。这一点跟两千五百多年后的英国圈地运动是相似的 ,英国的封建主们赶走土地上的农民, 圈地养羊,或者是建立工厂,用来发展纺织业,而失去土地的农民, 则进入工厂当起了工人,听起来尽管血腥, 却也促进了资本主义早期的发展。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政治制度,生产力又决定了经济基础。

于是我们可以总结一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导致了社会财富分配不均和贫富分化,产生了奴隶主和奴隶两大阶层。奴隶主占据土地所有权,奴隶们失去人身自由,只好依附于奴隶主,负责耕种奴隶主的土地,而少部分的自由民也只能依附于奴隶主,依赖于奴隶主赏赐的一点土地生活。鉴于名义上最大的奴隶主是周天子,全天下的土地既然是有周天子层层分封,那么基于法理上的关系,各级奴隶主也就是所谓的贵族, 就必须效忠于周天子,一方面接受周天子的分封, 同时选择向周天子纳贡,并有义务保卫周天子。于是,基于这样一种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制度也就形成了,我们称之为分封制。

是什么毁灭了奴隶制度呢「是什么毁灭了奴隶制度」

分封制示意图

分封制和井田制是维护奴隶社会统治的基石。

井田制决定了奴隶制度下的经济生产关系,而分封制是这种生产关系在政治上的反映。诚然, 后世有学者质疑, 井田制或许只是一种理想状态的乌托邦式的制度, 受限于地理因素和自然条件,井田制并未得到严格的执行,从而否定井田制的作用。实际上, 直到今天,任何一种制度都不能完全覆盖整个社会,我们常常看到资本主义和封建经济共存,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共存的状态。即便是在今天的台湾南部的一些山区,我们仍然会看到本应出现在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社会。 所以,毋庸置疑,井田制必然不能够得到彻底的贯彻和执行,但是井田制出现于夏朝, 发展于商朝,成形于西周,其已经经历了一个由点到面, 由王畿之地向全国普及。否则我们就不会讲井田制在西周时正式建立,而是直接提前到夏朝了。

井田制和分封制的真正意义,在于给周天子的统治提供了法理上的依据。所谓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或许并没有得到执行,但是至此,周天子可以依靠这两条法理,讨伐任何一个他分封的诸侯国,夺回他分封的土地。同样的 ,诸侯国也可以讨伐任何一个由他分封的大夫。而诸侯国和大夫, 则必须忠于分封给他土地的上一级贵族。

直到, 礼崩乐坏的那一天到来。

铁器在我国商朝时期就已经被发现了。

但总体而言,早期的铁器属于对陨铁的锻造,陨铁是含铁镍合金的陨石, 经过简单的高温锻造就可以得到相对成熟的铁块,商朝时期发现的铁刃铜钺就属于陨铁锻造。

是什么毁灭了奴隶制度呢「是什么毁灭了奴隶制度」

发现与商朝早期的铁刃铜钺,刀刃为陨铁锻造,刀身为青铜材质融为一体

相较于青铜器而言, 铁具有质地更坚硬锋利,更耐磨损,同时分布广的优势。但是由于炼铁需要更高的温度, 和更复杂的工艺,所以尽管青铜器早在原始社会晚期就已经出现, 但冶铁术真正登上历史舞台, 要到春秋战国时期。

而冶铁技术的出现和推广, 将逐步推动持续千年之久的奴隶社会解体,和新的社会制度建立。

是什么毁灭了奴隶制度呢「是什么毁灭了奴隶制度」

首先是铁农具的出现,大大的提高了人们对自然的改造能力。铁农具要比青铜农具更加的坚硬和耐磨损,可以更持久的使用,和更大范围的推广。于是不论是自由民还是奴隶主们, 都有了开垦新土地的能力。而且, 随着平王东迁以来,周天子权威一落千丈,诸侯国势力的增强,诸侯们不在执着于对天子的服从, 自然也就不会在遵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法理。

是什么毁灭了奴隶制度呢「是什么毁灭了奴隶制度」牛耕图说明春秋时期已经开始使用牛作为动力耕作

诸侯相互间的攻伐战争, 更是推动各个诸侯国们, 不停的开垦土地以获得支持战争的物资。于是,动力和能力都具备了, 私田开始出现并且进一步扩大。

我们讲虽然在西周时期,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但实际上,受限于落后的生产力, 普天之下只有很小的一部分土地, 被开垦为耕地。不论是公田还是私田, 其整体规模在当时的环境下, 占国土面积都是很小的一部分。所以我们看到, 早期的诸侯国范围很小, 放在今天可能就是一个镇 ,甚至是一个村落。

只有到了春秋时期,随着周天子的权威衰落,以及诸侯间的兼并战争,部分诸侯国控制的土地越来越大,尽管名义上, 天下的土地都属于周天子, 但是这块土地是我辛辛苦苦打下来的, 不是周天子分封的,所以这块土地理所当然属于我。也许在西周时期, 周天子尚且可以褫夺诸侯的封号, 收回给他的土地,但是到了春秋时期,周天子已经没有这个能力了。因此实质上在春秋战国的兼并战争中,土地的实质所有权已经从周天子手中转移到了诸侯贵族手里。

我们可以举几个当时的例子, 来更好的理解当时的情况。

第一个是郑庄公和周平王之间的周郑互质。郑国第一位国君郑桓公是郑庄公的爷爷,也是国人暴动里边那个周厉王的儿子, 也是西周末代国君周幽王的堂叔,按辈分属于周平王的爷爷辈。可以说郑国的血统和周平王是最亲近的, 两人有一个共同的曾祖父周厉王。按理说郑国应当是维护周王朝的中坚力量,但是在周平王打发郑庄公辞职回国以后, 庄公却可以赶到洛阳来指责天子。周平王迫于无奈, 只得打发太子以学习的名义 ,去郑国作为人质。庄公也安排儿子公子忽到洛阳做人质, 史称周郑互质。周郑互质让周天子颜面尽失,堂堂的天下共主周天子, 竟然落魄到要和诸侯国互相交换人质来平息纠纷的地步。

是什么毁灭了奴隶制度呢「是什么毁灭了奴隶制度」

就更不用提, 郑庄公在周平王之孙周桓王在位时,抢收周天子的洛阳郊区的麦子, 并在后来的双方战争中射中周桓王肩膀这件事了。事实证明, 东周伊始,周天子就已经失去了对天下的控制。

第二件事,是三家分晋。韩赵魏本是晋国国君的大夫,属于周天子附庸的附庸。然而韩赵魏却在公元前375年瓜分掉晋国, 并早在公元前403年强迫周威烈王分封他们为诸侯, 为此同时还有公元前379年, 发生在齐国的田氏代齐事件。

是什么毁灭了奴隶制度呢「是什么毁灭了奴隶制度」

三家分晋

从此以后,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成了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周天子加封韩赵魏和齐国田氏为新国君,更是进一步从法理上,推翻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定律。从此以后,土地只属于得到他的人。

是什么毁灭了奴隶制度呢「是什么毁灭了奴隶制度」

即便是演戏,也要给足姜氏面子

于是我们可以总结一下,随着冶铁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人们对土地的开垦能力,诸侯掌握的私田越来越多, 实力也就越来越强,反过来逐渐有了兼并其他诸侯甚至是叫板周天子的能力,然后由于兼并了土地, 实力更加强大,国力更加强盛,如此循环下去,到战国时期, 上百个诸侯国已经被兼并殆尽,于是形成战国七雄的局面。

新的土地需要不断有人去耕种, 原来的奴隶集体耕作模式已经不适应新的方式。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一方面是失去自由的集体努力耕作方式, 束缚了生产积极性,另一方面,个体农户的开发能力随着铁农具的推广大大提高。于是部分奴隶主开始改变生产关系,将一部分土地租给奴隶耕种, 按照土地面积收取一定的租税。一来避免了供养奴隶的巨大成本,二来提高了奴隶的生产积极性,所获得的收入大大提高。于是, 这部分奴隶主转变成新兴的地主阶层,而部分奴隶则转变成新的农民阶层。当然,曾经的自由民们此刻或许由于财富的积累成为富农甚至是地主阶层, 或许由于社会的动荡沦落为贫农,而不得不去租下地主的土地 ,成为农民阶级的一员。

因此, 新的生产关系,地主和农民的生产关系诞生了。我们谓之封建主义经济模式。

既然周天子已经权威不在, 那么诸侯国的外部朝贡秩序已经消失。而一个诸侯国的内部, 不可能所有的奴隶贵族都会同步进入地主阶层,观念和利益的不同必然会导致阶层的分化。整体来看,大贵族守旧的欲望会更加强烈, 因为既得利益更多,贵族头衔的世袭,让他们的忧患意识不那么强烈 ,改变的动力也就非常不足。不仅如此,为了维护他们这种贵族的世袭,垄断权力,防止新兴的力量进入权力阶层, 他们尤其反对任何的社会变革。我们在后边会举例说明

而部分由小奴隶主转变而来的,或者是靠个人努力致富的地主阶层, 力量就显得那么弱小和单薄。他们渴望打破世袭贵族对权力的垄断, 渴望自己新开垦的土地获得法理上的承认,渴望通过个人的努力来实现个人的富贵。最终他们希望建立一套新的秩序, 来保护他们目前所拥有的一切。

因此, 变法迫在眉睫。

接下来的事情,我们已经从课本上了解到了。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李悝在魏国的变法, 吴起在楚国的变法,申不害在韩国的变法, 以及最彻底的 商鞅在秦国的变法。而其中李悝属于变法的鼻祖,他在魏国变法的时候, 吴起还是他的部下,商鞅和申不害还没出生。他提出的变法思想对后世几位变法家影响深远。

是什么毁灭了奴隶制度呢「是什么毁灭了奴隶制度」

总体来说, 各国的变法, 先后的确立了土地的私有制,废除了井田制,承认了个人对土地的所有权。并逐步打破了贵族对于权力的世袭,比如李悝变法中的废除旧贵族世袭特权,按照能力选拔官员,秦国的奖励军功。

是什么毁灭了奴隶制度呢「是什么毁灭了奴隶制度」

“丽兵于王尸者”,将被诛灭三族

这些变法的好处, 集中体现在,旧的生产关系井田制终于解体,农民的耕田积极性大为提高,毕竟只需要缴纳一定的税收, 剩下的收成都是自己的。尽管再后来的两千年封建社会里他们依然要被地主阶层剥削, 但是比起奴隶制度下的生产方式,他们已经获得了较大的自由。于是再次基础上的国家税收变多了, 国库逐渐充盈。同时取消贵族的世袭特权,按照能力和军功晋升,使很多下层有识之士获得了晋升途径。所以我们看到一大批法家人士进入政坛,一批下级军官通过军功成为名将, 这里尤其以秦国堪为榜样。

是什么毁灭了奴隶制度呢「是什么毁灭了奴隶制度」

守旧势力虽然偶有反攻倒算, 他们射杀了吴起, 车裂了商鞅, 但变法顺应了潮流, 最终随着已经封建化的秦国统一六国, 新制度在全国得以确立。

是什么毁灭了奴隶制度呢「是什么毁灭了奴隶制度」

敲重点,第一个封建大一统国家

生产力的发展,依托于磨制石器和青铜器技术,推动了原始社会的解体和奴隶制度的建立,千年以后,由依靠冶铁术的推广, 将奴隶社会送入坟墓,并迎来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同样的,未来,随着生产力进一步发展,蒸汽机的出现, 将再次推动新的社会制度建立。

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 是历史上亘古不变的一条定律。

全文完

是什么毁灭了奴隶制度呢「是什么毁灭了奴隶制度」

中国古代哪个朝代最早废除了奴隶制度?

战国时期的魏国最早废除了奴隶制度。

秦朝汉朝以后就不是奴隶制度的社会了,但封建社会形成一种类似奴隶制的贱民制度,完全废止是清朝雍正年间结束的。

中国的奴隶有很多种类,成因也很不相同,中国奴隶制是从夏朝开始,历经商朝、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已逐步消亡,到秦朝、汉朝奴隶制彻底被封建制度所代替。汉唐时期,在法律上有明确的良贱之分,元代,由于蒙古族本身实行奴隶制,所以官奴盛行。



扩展资料:

秦汉之后的奴隶制时期:

1、金国(1115—1234):辽国和北宋,都被金国灭亡,随后北方大地就陷入了黑暗。金国后来进行了汉化,但依然不能改变其部落制度的色彩。所谓部落制度,其实就是一种落后的奴隶制。教科书上说,金国制度开始是奴隶制,最后走向单一汉法制度,即便金国后期,奴隶制的影子还很多。

2、元朝(1271—1368):元朝统治实行领主分封制、工奴制,典型的奴隶社会特征!客观的说,元朝“驱口”即奴隶,非常普遍,元朝的“人市”规模非常大!在元朝时期,一个中等官员就可能有人上百个奴隶,一个奴隶主的奴隶往往成千上万,忽必烈宠臣阿合马就有七千多个驱口。

3、清朝(1644—1912):从历史现实来看,清朝的确是一个奴隶制王朝,关于这一点,有这几个关键词值得一提:包衣;掠奴战争;买卖汉人;清初六大恶政。康熙22年规定:“旗下官兵,须用奴仆,除直隶各省大小文武官员及驻防将军、副都统,不准买所属之民外,其余仍照旧买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奴隶

是什么毁灭了奴隶制度呢「是什么毁灭了奴隶制度」

我国的奴隶制是什么时期瓦解的

中国奴隶制是从夏朝开始,历经商朝、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已逐步消亡,到秦朝、汉朝奴隶制彻底被封建制度所代替。

中国的奴隶有很多种类,成因也很不相同,中国奴隶制是从夏朝开始,历经商朝、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已逐步消亡,到秦朝、汉朝奴隶制彻底被封建制度所代替。

夏、商、周、秦时代,奴隶多产生于战争,从敌方俘虏的平民成为奴隶,也有因犯罪被贬为奴隶的,有官奴和私属之分。

汉朝,奴隶的产生主要来源于土地兼并而形成的私属,另外东汉末年,人民为躲避战乱,投靠大庄园主,也成为私属。

汉唐时期,在法律上有明确的良贱之分,如部曲(奴隶的一种)殴伤良民要处死,良民打死自己的部曲,部曲有罪不论、部曲无罪只判徒刑且可以用钱赎免。犯叛逆罪的,全家乃至全族要没为官奴。宋朝以前,长期受雇于人的,其地位低于良民,也是奴隶的一种。

宋朝开始,因雇佣关系形成的主仆关系不再视同于良贱关系。但实际上,私属奴隶的现象大量存在,不过在法律上禁绝了私属奴隶、也不允许将良民卖为奴隶。

元代,由于蒙古族本身实行奴隶制,所以官奴盛行。

清初也对汉人实行奴隶制,至雍正年间才废止奴隶制,清初经济繁荣,康熙皇帝采低税负,像明朝一样卖身为奴者实际上已大幅减少。

中国古代的贱民制度不同于奴隶,乐户、匠户、仵作、牙人、娼妓、甚至宋代的军人在法律上都是贱民,但是他们并不是奴隶。中国虽然没有严格定义下的奴隶制度,但是受到类似奴隶制度而伤害的中国人不在少数。清雍正年间废除贱民制度。

婿縻又作“胥靡”,是古代对一种奴隶的称呼。由于用绳索牵连着强迫劳动,故名。《墨子·天志》有“不格者则系累而归,丈夫以为仆圉婿縻。”一说。另外,汉代还用作刑徒的名称。如《汉书·楚元王传》中有“胥靡之。”颜师古注之曰:“联系使相随而服役之,故谓之胥靡,犹今役囚徒以锁联缀耳。”

小编推荐:如果您对本文《是什么毁灭了奴隶制度呢「是什么毁灭了奴隶制度」》感兴趣,还可以看看《冥王星为什么被踢出九大行星 》这篇文章。奇趣网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本文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西安市长安区市场监管局2批次皇帝蕉抽检不合格

下一篇:土家族四大特色 豁达活泼的土家族人民(哭嫁和跳丧)

科学探索排行

科学探索精选

科学探索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