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网 www.QiQu.net】探秘天下未解之谜 分享全球奇闻趣事

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今天是

尼姑庵里的趣事,秀才赶考被借宿尼姑庵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3-08-22 00:41来源:奇趣网编辑:QiQu阅读: 当前位置:奇趣网 > 奇闻趣事 > 手机阅读

话说明朝朝宣德年间,江西临江府新淦县有个书生,姓李名应祥,字大卿,家产丰厚,良田万顷,人长得挺拔帅气,是个名副其实的富二代。

老话说:“饱暖思淫欲。”,自古如此,这李大卿生性风流,平时在烟花柳巷逗留的时间,比在家里的时间都多。

妻子陆氏劝上几句,反被他数落不贤惠。后来索性一概不管,带着三岁的儿子在家吃斋念佛。

这年清明,李大卿早起梳洗打扮一番,选了件漂亮衣服穿上,独自一个到郊外踏青游玩去了。

醉翁之意不在酒,说是去踏青,实际就是去看美女,李大卿见哪里女人多就往哪里钻,晃荡了半天,艳遇没碰到,人也走累了。

于是在附近找了家饭馆,叫了一壶酒自斟自饮,喝到中午时分,喊来店小二结完账,一步三摇地走了出去。

借着酒意,信步乱走,不知不觉就走到城外非空庵来了。

李大卿心想:早听说非空庵的尼姑长得漂亮,也不知是真是假,既来之则安之,进去瞧瞧看。

于是整顿衣冠,昂首阔步推门而入。这正是:一脚踏入生死地,两手推开是非门。

且说李大卿妻子陆氏,清明那天见他独自一人出门去,过了四五天不见人回来也没当回事,只以为又留宿在那个相好那里。

之后又过了十几天,李大卿还是音讯全无,陆氏开始觉得不对劲,叫人挨家挨户去问,都说清明之后没有见过。

陆氏开始着急,让人写了寻人启事,到处张贴。

这一晃就到了十一月,因为雨水多,有些房屋漏雨,陆氏让人找了几个匠人来修葺。

一天,陆氏去查验工程,一眼看见有个工匠腰间系的腰带,很像是李大卿之前用的,赶忙让丫环去把人叫到一边问话。

这名工匠叫张三,李家是他的大主顾,听到老板娘要看腰带,赶忙解下来交给了丫环。

丫环又递给陆氏,陆氏接在手中,翻来覆去看了几遍,确认是丈夫李大卿之物。

这样的腰带,当时买了两条,夫妻二人一人用了一条,所以陆氏认得,陆氏问张三:“这腰带那里来的?”

“在城外一个尼姑庵里捡的。”张三回答。

“哪个尼姑庵?里面都有些什么人?”

“就是城外的非空庵,里面有东西两院,东房的尼姑叫空照,西房的叫做静真,还有几个女童,两房各有一个香公(寺院里照管香火杂务的人)”

“两个尼姑有多大年纪?”

“都只有二十来岁吧。”

陆氏听了,心中寻思:“丈夫怕是躲在庵里鬼混了。”想了想,让张三讲一下捡腰带的经过。

张三虽然疑惑,但还是老老实实把捡到腰带的过程详细讲了一遍。

原来,前几天非空庵的房子也漏雨,就请张三去修葺,他在东院厢房检查屋顶的时候,看到有条腰带被丢在一个角落,就顺手捡起来自己用了。

陆氏听他讲完,沉着声音说:“我也不瞒你,这条腰带是我家大官人的,你也晓得,大官人从清明出去,至今未归,如今贴身腰带在你身上,你却讲是在庵内捡到的。你须得老实回答,你在庵内干了几天活,有没有看见过大官人?。”

“腰带真的是我捡到的,我在庵内干了十多天,从没有看见过大官人。” 陆氏心想,李大卿已经失踪了这么久,就算在庵内鬼混,也不可能这么久不回家,莫不是出了什么事故?张三此人为人老实本分,说的话也算可信,但如今只见腰带不见人,如贸然去非空庵找人,恐怕会打草惊蛇。

思来想去,陆氏问张三:“非空庵修葺房屋的工钱给你了没?”张三摇头说没有。陆氏大喜,当即给了张三一两银子,要他以此为理由,常去非空庵打探,如能找到李大卿的线索,后边还有重谢。张三得了钱,又听说后面还有好处,满口应承,任凭差遣。

到了第二天,张三吃过午饭就奔非空庵去了。在门口,看见西院的香公坐在门槛上,边晒太阳边翻开衣服捉虱子。

张三上前打了个招呼,那老头抬起头来,认得是工匠张三,便说:“真是巧了,院主正要找你做点活儿。”

张三一听,心想正合我意,便让领去见院主。

西院的院主静真正在净室写经,见香公带了张三来,把笔搁下,说:“佛前那张供桌已破损不堪,漆都落了,前几天有个施主布施了几根好木头,明天是个好期辰,还得你亲自动手,做张新的,到时候工钱一起给你结算。”

张三一口应承,嘴里说着话,眼睛偷偷四处乱瞧,见净室空空,没地方可以藏人,辞了静真,转身出门了。

次日早上,张三带齐干活的家伙什,径直来了非空庵西院。

拉开架势开始干活,手里没停,心里想的还是打听李大卿的消息。

约莫到了中午,静真走来看干活的情况,两人闲扯了几句,静真转头让女童去端碗茶给张三解渴。

女童领命而去,不一会端着茶盘回来,没曾想一个趔趄,女童手里的茶盘脱手而飞,茶水泼了静真一身。

静真大怒,上前一把揪住女童头发,乱打乱踢,口中污言秽语乱骂。

张三听得心惊,怎么出家人这般说话,见女童被打得厉害,赶忙撇下手中的工具上去劝解开,静真怒气未平,边走边骂,回里屋换衣服去了。

女童被打得披头散发,站在那里嚎啕大哭,见静真走了,口中喃喃地说:“打翻个茶盘就往死里打!你活活弄死了个人该怎么说?”

张三在边上听到这话,赶忙问详情。

女童正在气头上,听张三询问,当即脱口而出:“这SH与东房的那个Y妇,日夜快活,把一个书生活活弄死了。”

张三又问:“尸体呢?”女童气呼呼地说:“埋在东房后院大柏树下了”。张三得了消息,敷衍了一会,推说有事收拾家伙离开了非空庵。

出了庵门,张三一点不敢耽搁,一口气跑到李家,将打探到的消息一五一十讲给了陆氏听。

陆氏听说丈夫死了,放声大哭,连夜请族人商议,又把张三留在家里住下,到第二天早上,陆氏把孩子交给奶娘照管,叫上张三,亲自领了一行二十多人,带了锄头铁锹斧头,奔城外非空庵去了。

非空庵离城不过三里远,一会就到,陆氏让一些人守住门口,其余人跟在张三身后进了庵内。

一行人在张三的带领下,径直来到东院,迎面遇着空照,空照见张三带着的人中有女客,还以为是来礼佛,正欲上前行礼。

张三、陆氏视而不见,将她撞到一边,直奔后院。

空照见众人来势汹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也跟在后面来了后院,见众人径直跑到大柏树下,抡起锄头铁耙开挖,顿时吓得大惊失色,悄无声息转身走回屋内,叫上女童就往外逃了。

刚走到佛堂前,香公来报说:“不知道为什么门口有许多人守着,不让人出去。”空照连声叫苦,带了三人转投西院。

那边静真刚起床,看见空照一行人慌里慌张,正待要问,只听空照急切说道:“事发了,不知道是谁走漏了消息,张木匠这个天杀的,带了许多人在后院挖掘,香公又说前门有人守着,现在该如何是好。”说漏嘴的女童在一边听了,假装不知。

静真听完也大吃一惊,说:“别无他法,只有一个走字。”说完让香公去后门打探,不一会,香公回来说后门没人,几人大喜,收拾了一些细软,一行七人从后门遁走了。

出了门,专找僻静的道路走,空照和静真商议后,决定前往极乐庵暂避。众人齐声说好,认准方向,捡着小路,不顾崎岖,急急如丧家之犬,惶惶似漏网之鱼,直奔极乐庵而去。

花开两朵,各表一支,且说陆氏领了众人,在柏树下挖了不一会,泥土里就露出了白色的石灰,再往下挖就看见了棺材盖。

陆氏便又放声大哭,众人用铁锹撬松棺材盖,掀开来一看,全被惊得不知所措,里面躺着的这位,分明是个尼姑。

众人慌做一堆,也来不及细看,急急忙忙又把棺材盖了回去掩埋好,当下陆氏就埋怨张三没探听清楚,虚报消息。

张三辩解,说头天女童说得清清楚楚,绝对没有弄错,众人质问为什么挖出来是个尼姑,斥责他狡辩,你一句,我一句,吵吵嚷嚷乱成一团。

张三喃喃说:“是不是挖错了?换个位置再挖开看看。”

李家有个年纪大点的亲属忙说:“不可,不可!开棺见尸者按律当斩。现在我们已经挖错了一个,倘若再挖出一个尼姑来,到时候就是罪上加罪,不如快去告官,让官家拘了昨天说话的女童来问,倘若被尼姑先告,不但先机尽失,恐怕还会被治一个挖坟掘墓的罪名。”

众人齐声道好,丢下锄头家伙往外边奔去,路上没见着一个尼姑,“不好了!尼姑肯定先去告状了,快走,快走!”不知谁喊了这么一句,吓得众人心慌意乱,飞也似的往庵外逃。等进了城,李家的亲戚就不见了大半。

到了县衙,差役说知县老爷不在衙门,陆氏和众人只得在那里等候,不一会,有个叫毛泼皮的急急忙忙来见陆氏说:“大家不要慌张,刚我有点不放心,又转回去掀开棺材看了,不是尼姑,倒是个和尚。”

众人欢喜,忙问详情,原来,毛泼皮也是陆氏带去的其中一人,此人平时就是个偷奸耍滑的主,之前在庵内,见众人奔逃,庵内空无一人,他以为棺材里有什么值钱东西,又折返回去挖开来翻找,好巧不巧,把那尸体的裤子给拉下来了,一瞧是个男人,认定是个和尚。

之后跑到别的房间翻得些银两,这才急急忙忙追到县里,说了几句漂亮话,把消息告诉了众人。

有人就说:“这下没事了!只是不知道那个和尚是哪个寺庙的,怎么被尼姑害死了?”

无巧不成书,话音刚落,旁边一个老和尚走出来,问:“各位,刚听你们说什么和尚,在哪里?长什么模样?”

众人道:“在城外非空庵东院,是个瘦弱的小和尚,看起来死了没多久。”

老和尚听完说:“那肯定是我徒弟了。老僧是万法寺住持觉圆,有个徒弟叫去非,今年二十六岁,整日不求上进,老僧管不住他,八月出去后至今未归,他父母又护短,不说儿子不学好,反告小僧谋杀,今天也是在此候审。”

刚说完,走过来一个老头,后面跟着个老太婆,上来就给了老和尚两巴掌,骂道:“你这秃驴!把我儿子害死在那里了?”

老和尚被打得眼冒金星,忙说:“有你儿子下落了。”那老头赶忙问:“在哪里?”老和尚指着毛泼皮说:“这位就是见证,你儿子就埋在城外非空庵后院。”

毛泼皮带着众人赶往非空庵,径直到后院柏树下,一把掀开棺材盖。

那老太婆和老头儿擦磨老眼仔细看了半天,感觉有些相像,便放声大哭。

老和尚见老夫妻二人认了,庆幸自己可以脱身,管他是真是假,拉了老头儿一把,说:“去,去,去,你儿子找到了,须得先去报官,把尼姑抓回来审问明白后再哭不迟。”

那老儿止住哭声,又把棺材盖好,离了非空庵,飞奔进城。

刚赶到县衙,恰好知县回来了,一干人进到衙门跪下,先是李家人上前说了家主数月不见踪影,如何见到腰带,庵中女童说的话,以及开棺是个和尚尸体等原原本本说了一遍。

然后老和尚上前禀说,埋在非空庵后院的是他徒弟,三个月前突然出去,没想到是被尼姑害死了。自己被其父母诬告,如今真相大白,望知县主持公道。

知县转头问那老头儿:“看清楚了吗?是不是你儿子?”老头儿泪眼婆娑,哭哭啼啼地说:“正是小人的儿子,不会有错。”知县立即命四个公差去捉拿尼姑。

四名公差领命,出了衙门直奔非空庵,庵里早就人去屋空,哪里还有人在,只得回去向知县复命,禀道:“非空庵尼姑已外逃,不知去向。”

知县听完,限众差役在三日内捉拿人犯,又发了两张封皮,叫人去封了庵门。

且说空照、静真带着一众人到了极乐庵,见庵门紧闭,敲了好一会,一个香公来开门,众人一拥而入。

极乐庵庵主了缘出来一看,见是空照、静真一干人,慌慌张张涌了进来,心里暗想,是不是出了什么事。

请在佛堂中坐下,开口问其来意,静真把她拉到一边,把事情说了一遍

了缘听罢,大吃一惊,赶忙推辞,这了缘与二人相熟,关系匪浅,所以静真才会不加隐瞒,把事情说给她听。万万没想到会被一口回绝。

了缘不肯让众人在此暂避,却也是有原因的,她也是一个假念经的Y尼姑,此时正勾搭了一个小和尚,让他扮成尼姑藏在此间寻欢作乐,已经有三个多月了。

聪明的朋友应该已经猜到,这小和尚不是别人,正是万法寺的去非,又有人要问,那非空庵后院埋的又是谁?

那具尸体自然是李大卿,因为李家亲属打开棺材见是个光头,以为是个尼姑,来不及细看就赶紧盖了回去,又因为李大卿出门时丰神俊朗,棺中之人面黄肌瘦,形同枯槁,与之判若两人,所以就连陆氏都未曾认出来,以为真是个尼姑。至于为什么李大卿为何会变成这般模样,后面自有分晓。

了缘不想引火烧身,自然一口回绝,静真、空照等人万没料到了缘会推托,都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到底静真脑子多,知道了缘贪财,便塞过去几两银子,表示只躲一两天,等风声稍过,立即另寻出路。

了缘见着银子,什么利害关系都忘了,把银子收好,领了众人去里面躲藏。

当下又让人备了些素斋款待,静真、空照等人心中有事,坐立不宁,勉强吃了些食物,也是如同嚼蜡。

到了下午,静真央求了缘派个人去非空庵打探下消息,了缘应了,转头让香公前去。

香公是个老实头,那里知道利害,领了命直奔非空庵前,在门口东张西望。

刚巧碰到差役来封庵门,见有个老头探头探脑,四处张望,齐喝一声,上去就给绑了。

香公吓得身子一软,连声喊叫:“不关我的事,是他们喊我来打听的。”众人问清是躲在极乐庵,又叫了几个帮手,让香公领路,直奔极乐庵而去。

不一时,众人到了极乐庵门前,前后门都安排人守了,然后敲门,里面只以为是打探消息的香公回来了,赶紧出来开门。

众人一拥而入,见人就绑,一个也没逃脱,在屋子床底又搜出一个,正是去非和尚。

差役押了众人回衙门,此时天色已晚,知县已经退衙,只得等第二天再审。

到次日,知县一早升堂,非空庵与极乐庵一干人等,跪在左边,老和尚、李大卿家人、张三以及小和尚父母跪在右边。

去非小和尚偷眼去瞧,看见师父和双亲,心里惊疑:怎么他们也会牵涉进来。虽然觉得奇怪,却不敢出声,又怕被认出来,跪在地上把头伏着。

那老头儿和老头婆,也不管是什么场合,指着众尼姑破口大骂:“不要脸的Y妇!为什么要害死我儿子,还我儿子的命来!”

去非小和尚听得更加惊讶,心想自己好好的活着,这是唱的那出?静真、空照却以为是李大卿的父母,也不敢出声。

知县惊堂木一拍,老头老太见官家发威,也停止了喧嚷,知县问空照、静真:“出家之人,不守戒律,偷养和尚,为何还要害命?从实招来,免受刑罚。”

静真、空照自知罪孽深重,恐难逃一死,心里乱成一团,这时见知县不问李大卿的事情,却说什么和尚,一时间不知所措,不知道该怎么回话。

知县连问四五次,嘴里才蹦出一句:“小尼并不曾害死什么和尚。”

知县喝道:“你等害死了万法寺去非和尚,埋在庵内后院,证据确凿,还敢抵赖!给我夹起来!”

两边差役应声如雷,上前动手。了缘听知县说话,知道是把后院埋的尸体认成了去非,如果追问下去,肯定会殃及鱼池,自己跟着倒霉。拿眼去偷看去非小和尚,小和尚猜出父母错认了,也偷眼来看了缘,两人面面相觑。

静真、空照俱是女流之辈,嫩生生的皮肉,如何经得这般刑罚,夹棍刚刚套上,便大喊道:“老爷不要用刑,小尼从实招认。”

知县叫左右停手,二尼异口同声说:“后院埋的不是什么和尚,实是李生的尸首。”

李家人闻此讯息,难掩悲恸,又觉疑惑,全都竖起耳朵听二尼交代详情。

原来,清明那日,李大卿进得庵门,见年方二十的空照长得艳丽无比,于是拿话去撩拨,殊不知空照也是此道中人,见李大卿挺拔英俊,心中欢喜,正是干柴遇到烈火,立即勾搭在一起了。

李大卿此后便留宿庵内,空照让香公每天上街采买酒菜,被西院的静真察觉,瞅机会将两人逮了个正着。

没想到的是,静真见了李大卿,也是喜欢得不行,于是三人混在一起,夜夜在庵内饮酒作乐。

过了一段时间,李大卿自觉体力不支,提出回家看看妻儿,这两个尼姑怕他一去不回,不肯放人,假意践行将其灌醉,趁他人事不省,把头发给他剃了个精光。

醒来后李大卿虽然有点生气,但禁不住两人撒娇,只得继续留在庵内,想着等长出头发后再回家,可没过多久,因为身子太虚病倒在床上。

空照与静真怕被人发现庵内藏了男人,不敢请人来医,就让香公胡乱买些药煎给他服下,这那能又好转。

很快,李大卿油尽灯枯,临死前拿出腰带请求两个尼姑去给妻子陆氏报个信,让带儿子来见最后一面。

二尼假意答应,转过身就把腰带丢在一边,回复他说陆氏不愿意来见他,李大卿听了又悔又恨,想到自己病入膏肓,身边一个亲人都没有,倍觉凄凉,没多久就一命呜呼了。

二尼见出了人命,只得叫来庵里其他人帮忙,把尸体装殓在原本给庵里一个老尼姑准备的棺材里,抬到后院埋了。

李家亲属此时才恍然大悟,知道非空庵埋的确实是李大卿,只是身子被掏空,又因病而亡,整个人完全脱了相,当时打开一看是个光头,没敢细看,所以认错,此时回想起来,却依稀记得就是了。

知县听完,问:“李大卿的事情交代完了,那你们又把去非和尚藏在那里了?”

二尼哭道:“这个真不知道。” 知县又逐一问了女童、香公,口供一致,心知小和尚的事应该与她们无关。

又唤了缘来问:“你藏匿罪犯,一定是她们同谋,也给我夹起来!”

了缘此时见静真等招供,没有将去非小和尚的事情牵连进去,心宽了不少,从从容容的禀道:“老爷先不要用刑,容小尼细说。静真等人昨天到小尼庵中,骗我说被人陷害,暂时住一两天,所以我才收留了她们。其他奸情之事,确实一点都不知道。此等无耻勾当,败坏佛门体面,如若小尼知情,早就站出来将其指认,那里还会帮助藏匿?望老爷明察。”

知县见他说得义正言辞,笑道:“话是讲得好听,切莫口是心非。”遂令先跪在一边。

转头命差役将空照、静真各打五十大板,其他女童、香公各打二十,全都被打得皮开肉绽,鲜血淋漓。

打完,知县给众人定罪:静真、空照不守戒律,放纵色欲,以致伤人性命,依律当斩;女童、香公,帮助藏尸,知情不报,俱问杖罪。

了缘师徒隐匿奸党,虽不知情,问杖罪,罚了银子免了打,李大卿自作孽,人死不究,尸首由家属领回埋葬。

那老头儿见尸首不是他儿子,又跪上去禀知县,依旧要问老和尚要人,老和尚又说徒弟是自己走的,与他没相干。

知县没法判决,沉吟半晌,对老头儿说:“你这无凭无据,你儿子是生是死也未知,怎好诬告,等去访问到实信了再来吧。”

于是,该收监的收监,该放的放。一干人出了衙门,那了缘因瞒过了知县,心里暗自高兴,小和尚仍然走在其他人后面,低着头怕被人认出来。

也是合当败露,刚出西门,老头儿又揪住老和尚又打又骂,谁知老和尚有十几个徒弟在外面,见师父被打,一窝蜂冲上去把老头推翻在地,去非小和尚看见父亲吃亏,一时着急,忘了自己是个假尼姑,竟上前劝道:“诸位师兄不要动手,有话好好说。”

众和尚抬眼一看竟然是去非,忙一把将他抓住喊道:“师父,去非在这里!”

边上有差役还不明就里,说:“这是极乐庵里的尼姑,你们不要认错了。”

众和尚哄笑:“哦!原来他假扮尼姑在极乐庵里快活,却把我们师父害苦了!”

了缘在旁边连声叫苦,脸上白一阵红一阵,老和尚分开众人,走过去连给了小和尚几个大耳光。

众人扭了去非小和尚和了缘回到堂前,知县看见奇怪,老和尚把情由一一禀报,知县听完,喝教从实供来。

去非和了缘哪敢还有半点隐瞒,全部如实招供,知县录了口词,将僧尼各打四十大板,去非依律问了徒刑,了缘官卖为奴,老和尚无罪释放。

根据明末冯梦龙《醒世恒言》中的故事改编,警示人们切勿纵情声色!

尼姑庵里的趣事,秀才赶考被借宿尼姑庵的故事

貂蝉的一生

貂蝉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见东汉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纵,於月下焚香祷告上天,愿为主人担忧。王允眼看董卓将篡夺东汉王朝,设下连环计。王允先把貂蝉暗地里许给吕布,再明把貂蝉献给董卓。吕布英雄年少,董卓老奸巨猾。为了拉拢吕布,董卓收吕布为义子。二人都是好色之人。从此以后,貂蝉周旋於此二人之间,送吕布於秋波,报董卓於妩媚。把二人撩拨得神魂颠倒。
吕布自董卓收貂蝉入府为姬之后,心怀不满。一日,吕布乘董卓上朝时,入董卓府探貂蝉,并邀凤仪亭相会,貂蝉见吕布,假意哭诉被董卓霸占之苦,吕布愤怒。这时董卓回府撞见,怒而抢过吕布的方天画戟,直刺吕布,吕布飞身逃走,从此两人互相猜忌,王允便说服吕布,铲除了董卓。
貂蝉是这部以男性为人物主体的《三国》之中,出场的少数几位女子中最为光彩夺目的女性形象。可以这样说,正是由于貂蝉的出现,才有了王司徒巧施连环计的佳话,才有了吕奉先大闹凤仪亭的风波,才有了凶横无忌权倾一时的董卓宫门前的被戮,才有了儿女情长武功盖世吕布的门楼上的殒命。貂蝉形象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在这个清一色男人争霸的世界里,成功地显示出了一个绝色女子的胆量与智慧,正是这种非凡胆量的展示与高度智慧的运用,加速了汉末军阀战乱时代的结束,促成了一代雄才曹操、刘备、孙权等人的崛起,从而使已经风雨飘摇的汉室江山得以继续延续。
然而,自从吕布白门楼殒命之后,这位胆色俱佳的奇女子便就此不见了踪迹。是随失败的吕布同赴了九泉?还是被胜利的曹操掳回了许昌?这个疑问从群雄争霸开始一直到归晋统一也没有解开,是作者无意间忽略了这样一个重要的人物,还是出于某种考虑有意识地避开不谈?我们无从考证。笔者不甘于就这样让一位令人敬慕的奇女子从此无迹可寻,于是参考翻阅了大量社会上流传的稗官小说、野史评话,终于寻找到了有关貂蝉身世、结局的一点蛛丝马迹,在此记录下列,权作对自己好奇心的一种交待。
关于貂蝉的出身,有野史这样交待:其人本姓霍,无名,山西人,与名将关羽为同乡。自幼人才出众,聪敏过人,因而被选入汉宫,任管理宫中头饰、冠冕的女官,故称‘貂蝉’官。因遭十常侍之乱,避难出宫,为司徒王允收留并认为义女,方才成就了离间董卓、吕布父子的壮举。关于貂蝉的结局,有评话这样叙述:吕布死后,貂蝉被曹操带回许昌,作为侍女留在丞相府中,关羽屯土山约三事暂时降曹之后,曹操为了笼络关羽之心,特赐美女十人,貂蝉便是其中一位,当关羽听到貂蝉报出姓名之后,感其胆识,撩髯称了一声“好”之后,闭目不言挥手令去,貂蝉听后,明白关羽全其名节之意,回房后遂自尽而亡。
京剧有《凤仪亭》就是叙述这段故事的。
貂蝉与西施、杨贵妃、王昭君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传说貂蝉降生人世,三年间当地桃杏花开即凋;貂蝉午夜拜月,月里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隐入云中;貂蝉身姿俏美,细耳碧环,行时风摆杨柳,静时文雅有余,貂蝉之美,蔚为大观。正是因了这种美貌,让弄权作威的董卓、勇而无谋的吕布反目成仇,使得动乱不堪的朝野稍有安宁之象。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貂蝉以侍婢出现,以死者家属退身,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只叙列吕布白门楼殒命,便以一句“妻女运回许都”作结,自此,貂蝉生死成了千古之谜,在1971年时还有人看见了貂蝉墓但也有说是她女儿的墓可见三国演义上的说法也不足取信。
貂蝉,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古籍上虽没有记载,但文学作品中多有描述,其他方面的记载,貂蝉姓杜,原为吕布部将秦宜禄之妻,他们还有一个儿子名叫秦朗,字元明,三国演义上有出现过,三国志上也有记录为汉末三国魏国重要人物之一,因为吕布行为不正,爱抢别人的妻子,貂蝉被迫嫁予吕布,其子秦朗也跟随吕布,吕布覆灭后,秦朗追随曹操,后深受曹操喜爱,被曹操认干儿子。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对貂蝉作了进一步的描写和刻划,影响颇大,民间传说尤为动人,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人中杰”、“女中英”。小说人物据学者孟繁仁先生考证:貂蝉,任姓,小字红昌,出生在并州郡九原县木耳村,15岁被选入宫中,执掌朝臣戴的貂蝉(汉代侍从官员的帽饰)冠,从此更名为貂蝉。汉末宫廷风云骤起,貂蝉出宫被司徒王允收为义女。不久董卓专权。王允利用董、吕好色,遂使貂蝉施“连环计”,终于促使吕布杀了董卓,立下功勋。之后,貂蝉为吕布之妾。白门楼吕布殒命,曹操重演“连环计”于桃园兄弟,遂赐予关羽。貂蝉为不祸及桃园兄弟,“引颈祈斩,”被关羽保护逃出,当了尼姑。曹操得知后抓捕貂蝉,貂蝉毅然扑剑身亡。 貂蝉故里在忻州市东南三公里的木芝村,位于从太原或忻州去禹王洞的途中。木芝村原盛产木耳,故名木耳村,后因村中槐树下发现一株千年灵芝,遂改名叫木芝村。村中传闻,早在貂蝉出生前三年村里的桃杏就不开花了,至今桃杏树依然难以成活,是说貂蝉有羞花之貌的缘故。村中原有过街牌楼、前殿、后殿、王允街、貂蝉戏台和貂蝉墓。时过境迁,这些建筑都成了废墟,墓冢在浩劫中又夷为平地。遗址中常有古代砖、石构件、铜币、陶瓷残件出土,据说都与貂蝉有关。 现在旅游景点叫貂蝉陵园,是近年乡民在墓地原址上复原筑砌的。陵园位于村之西南,占地面积4000余平方米,四周围以红底黄瓦波浪式龙形围墙,在麦海茫茫中,光艳夺目。门檐上悬“貂蝉陵园”横匾,两侧有“闭月羞花堪为中国骄傲;忍辱步险实令须眉仰止”金文机联。陵区北院内建拜月亭和凤仪亭,后部建青石墓台,台前有貂蝉像碑,在飘带动态下,貂蝉步履闲雅,婀娜多姿,犹有“闭月羞花”之貌。南院建仿古建筑20间,辟为“貂蝉彩塑馆”,反映貂蝉“不惜万金躯,何惧险象生”惊天动地的一生。 乡民传说,桃园三兄弟得势后,便把貂蝉送回故里,老死后就埋在这里。又说貂蝉扑剑自戕,关羽得知后将遗体护送回故乡安葬。所以后殿有关羽像,殿前有表示貂蝉演戏的戏台,都是报答关羽拒杀和护送之恩。另在定襄县东南的中霍村是吕布故里,有“霍清泉”、“智擒赤兔马”、“歪脖子树”等民间传说,都与吕布有关。所以民谚有“忻州没好女,定襄没好男”,是说因为有貂蝉和吕布之故,从此,忻州再也生不出好看的女人,定襄也生不出帅气的男人了。
貂蝉生于何方?一说临洮,一说米脂,一说忻州。
临洮之说源于《三国志平话》,貂蝉向王允自我介绍:贱妾本姓任,家长是吕布,自临洮关相失……;米脂故里说则因陕北谚谣曰: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貂蝉是忻州木芝村人显然更有说服力,在元杂剧《锦云堂暗定连环计》中,貂蝉对王允说“您孩儿又是这里人,是忻州木耳村人氏,任昂之女,小字红昌,因汉灵帝刷选宫女,将您孩儿取入宫中,掌貂蝉冠来,因此唤做貂蝉。”忻州民间有云:忻州无好女,定襄无好男,意即自忻州出了貂蝉,定襄出了吕布后,当地风水都被占尽了。除了这些,至今木芝村的老者说,该村外曾立过“貂蝉故里”的石碑,村中还有墓与庙,还有一条以王允命名的街道等。 白门楼事发后,貂蝉会是怎样的命运呢?有这样几种传说。一说是曹操得知关羽把貂蝉藏在静慈庵,就暗中派人缉拿,貂蝉为绝曹的野心,遂扑剑自杀;一说貂蝉出家为尼,其间写了佚名的《锦云堂暗定连环计》,寿终庵中;一说曹操采纳荀攸之计,为离间桃园三兄弟,而把貂蝉明许关羽,暗应刘备,为绝曹念,关羽杀了貂蝉;还有一说是,关羽把貂蝉送回了木耳村(今木芝村),貂蝉一直未嫁,所以村中便有了貂蝉墓及纪念殿堂,还在后殿供奉了关公。前些时候又添新闻,成都北郊一位曾姓老人曾捡得一块碑,碑文曰:貂蝉,王允歌姬也,是因董卓猖獗,为国捐躯……随炎帝入蜀,葬于华阳县外北上涧横村黄土坡……按此说,貂蝉极有可能流落于蜀中而了结残生。
以写了500余万言《中国历代演义》而著称于世的蔡东藩先生不仅肯定了貂蝉的存在,而且予以极高的评价:“司徒王允累谋无成,乃遣一无拳无勇之貂蝉,以声色为戈矛,反能致元凶之死命,粉红英雄真可畏哉。”并说:“庸讵知为一身计,则道在守贞,为一国计,则道在通变,普天下之忠臣义士,猛将勇夫不能除一董卓,而貂蝉独能除之,此岂尚得以迂拘之见,蔑视彼姝乎,貂蝉,貂蝉,吾爱之重之!”
细揣摩又生一憾,貂蝉,元好问、公孙杵臼……忻州人文景观多矣,何以落得红墙圈寂寞,不见游人来的地步呢?
千百年倏忽,逝者如斯夫,一身娇艳的貂蝉留下了一生的谜团,写就了一段历史,也带给后世一个美好的形象,果遇有心人,关于貂蝉的种种遗憾终将不再有。
貂蝉是中国古代的四大美人之一,“闭月”就是讲她。中外古今,大凡与绝色的美貌佳人搅和在一起的人,往往弄得身败名裂,但尽管如此,男人仍对美人趋之若鹜 ,就如饮鸩止渴—般,貂蝉的一切就是最好的说明。
说来,貂蝉也是可怜,她也只不过是连环计中的工具。
自黄巾农民起义后,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各地军阀割据混战,朝中董卓杀死皇帝,另立陈留王,只手遮天。东汉大臣王允于是以貂蝉为工具使用连环计对付董卓,使本已混乱不堪的政治局面更加混乱不堪。貂蝉出生在东汉末年江陵的一个没落家庭。兵荒马乱的社会使她的父兄不知去向,也把她母女两人推到了洛阳,被王允收容。不久她母亲又因病去世,这时貂蝉还是个娃娃,王允的夫人既怜她孤苦伶仃,又爱其颖慧雅洁,命她作了贴身侍婢。到十二岁的时候,貂蝉已长得亭亭玉立,由于长期寄人篱下,养成了一套善于察颜观色的本领。再加上生性聪慧,更具有一种善解人意,嘴甜心细的特质。不但颇得王夫人的欢心,就连王允本人也对她另眼相看,于是使她的身份介乎小姐与侍婢和歌妓之间,像是三春的花朵一般盛开在王允府邸的雨露之中。战乱并没有使貂蝉受到损伤。自火烧洛阳,迁都长安后,把持朝政的董卓仗着有勇冠三军的吕布做义子更加为非作歹。他在长安郊外建郿坞,安置家属,自己也半月一回,或一月一回,设帐幔于路,回郿坞与公卿聚饮。一天,北地招安降士数百人到来,董卓出横门,百官相送。董卓乘机留百官宴饮,却将降士数百人,在座前或断其手足,或凿去眼睛,或割掉舌头,或将他们放在大锅中熬煮。百官战栗失箸,董卓饮食谈笑自若。并说道:“我杀歹心的人,有什么可怕的?”在坐的王允胆颤心惊,吓得话也不敢说。一天,百官在朝堂议事,突然吕布来到董卓身边,耳语数句。董卓点了点头,吕布来到司空张温身边,一声令下,将张温揪下朝堂,不久,侍从将一红盘托张温头入献。董卓命吕布劝酒,把人头在各人面前—一呈过,然后说道:“汝等人对我孝顺,我不害你们,我是受天保佑的人,害我的人一定会失败。”一个大臣就这样无缘无故地被杀了。王允惊惧的同时,免不了免死狐悲。很晚了,王允站在荼蘼架旁想着白天的事情,暗暗落泪。他知道要除董卓,就必须先离间他和吕布的关系。忽然他听到在花园的另一一端也有人在暗暗地叹息,他悄悄走过去,发现是貂蝉,他柔声问貂蝉:“你有什么伤心事,何竟于深夜在此长叹,能不能告诉我。”貂蝉先是讲了王允如何收养了她,如何让她过上幸福的生活,自己如何希望能够感恩图报。然后话锋一转,讲到她最近总见到王允愁眉不转,特别是今晚更是坐立不安,料想一定有什么重大的事情,十分棘手,看到王光痛苦,不禁长叹。接着她表示,只要王允有用得着她的地方,她一定万死不辞。王允静静地听着,静静地看着。这是更漏三下,夜月正圆,料峭春寒中,花影婆裟下,朦胧的光影,美丽的人儿在絮絮说来,这简直就是一幅空灵秀逸的图画。王允计上心来,立即叫貂蝉跟他到画阁中去。进了画阁,王允教貂蝉于中端坐,窗外月自风清,书房内红烛吐蕊,王允道出一番话来,吓得貂蝉花颜失色。王允跪拜在地,貂蝉跟着跪倒,面对自小抚养她的恩人,面对白发苍苍的老人,她再次发誓,万死不辞。第二天,王允就将家藏的明珠数颗,令匠人嵌成一只金冠,使人秘密送给吕布。吕布大喜,当即赶到王允家中致谢。王允果然抓住了吕布的弱点,吕布一介武夫,贪财重利,很容易地就上钩了。王允盛情招待,当酒饮至七分醉时,貂蝉从内室款款起来,吕布立即眼睛就直了。三推四就之后,醉意重重中,王允告诉吕布,愿意把貂蝉嫁给他做妻子,又欲擒故纵地说:“要不是怕董卓见疑,一定会留吕布在家里过夜。”吕布在依依不舍中,喜孜孜地离去。第一步成功了。现在就看第二步。又一个早朝完毕,王允跪在地上请董卓到他家去做客,说道:“允欲屈太师车骑到草堂赴宴,未谂均意若何?”董卓概然说:“司徒乃国家之大老,既然来日有请,当赴。”第二天,王允穿着朝服迎接董卓,再拜起居,称赞董卓,把他比作姜子牙,周公。董卓还未饮酒就已经醉薰薰的了。堂中点上画烛,夜幕降临,止留女使进酒供食。王允说道:“教坊之乐,不足以供奉钧颜。辄有女舍之乐,敢承应乎?”董卓答道:“深感厚意。”王允立即教人放下帘栊,笙簧缭绕,簇捧貂蝉舞于帘外。董卓本是武夫出身,怎耐烦这种雾中月、水中花式的东西,立即命令近前来唱,一曲还未唱完,董卓叫貂蝉为他把盏。董卓轻轻问:“春色几何?”貂蝉幽幽地答道:“贱妾年未二旬。”董卓笑道:“真神仙中人也!”王允立即说:“老臣欲以此女献主人,未审肯容纳否?”董卓色迷迷地说:“美人见惠,何以报德?”一边说着“尚容致谢。”一边就急急起身,王允跟着亲自送貂蝉随着董卓到郿坞。王允送董卓回来还未进家门就被吕布拦住了,吕布一把揪住王允,怒骂“老贼戏我!拔剑就要砍。王允立即鬼话连篇,告诉吕布,董卓把貂蝉带走,是要为他吕布主婚,并要吕布把王允自己家中的一些珠宝带走,说是给貂蝉出嫁作首饰的。傻不叽叽的吕布立即兴冲冲地赶到相府。玉允就象一个优秀的导演,找到一个好的场景,这就是相府。选好了演员,这就是貂蝉、董卓、吕布,现在就着主角貂蝉如何演戏了。可怜吕布兴冲冲赶往相府时,董卓正在尽情享受貂蝉。首先未经人道的貂蝉面对董卓这个通体黝黑,身体肥胖的丑男人感到一阵阵的恐惧,又有几分羞涩,表现出相当的不耐和冷漠。然而立刻警觉到:这可是为了计划而来,怎么能半途而废呢?床笫之间的风情,似乎不必经过学习的阶段,只要全心全意的投入,即使没有任何经验,凭恃自身颖慧揣摸及突发式的举动、言语、呻吟、媚态,反而更能吸引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手,而产生无限新鲜刺激的感受。董卓肥硕笨重的身躯,压得貉蝉喘不过气来,貂蝉顿时灵机一动,反客为主地骑在董卓身上,像骑马颠簸样晃动不已,就这样颠鸾倒凤,折腾了一夜,董卓已再也离不开貂蝉。可怜吕布等了一夜,第二天早晨得到的答复是:“夜来太师与新人共寝,至今未起。”吕布一听一惊,马上偷偷地来到董卓卧房后偷看。貂蝉刚好起床梳头,发现了偷看的吕布,立即蹙起眉头,做出忧愁不安的样子,再装假不断用手帕擦拭泪眼。董卓正式接待吕布了,在几句寒暄后,吕布总不见董卓提起为他主婚的事,就痴痴地站在那看董卓吃早饭。这时貂蝉故意在绣帘后走来走去,引起吕布的注意,甚至不惜露出半个脸蛋来,以目送情,霎时,吕布神魂荡漾。董卓当即警觉,见吕布频频侧身迎里而望,恼怒地说:“布儿无事且退”。吕布一肚子不高兴回到家中,当他的妻子不知趣地问他:“汝今日莫非被董太师见责来?”吕布一反常态地说:“太师安能制我哉!”董卓自纳貂蝉后,情色所凝,月余不出理事。吕布一切都知道了,但愈如此,他愈思念貂蝉。终于,吕布利用董卓午睡的机会溜进了董卓的卧室。貂蝉在床后探半身望着吕布,以手指心而不转睛。吕布感激得频频点头表示明白她的意思。貂蝉用手指董卓,强搽泪眼,吕布似乎心都被揉碎了。董卓朦胧中醒来,看到了吕布,猛然回身,看见貂蝉在屏风后面。董卓羞愧愤怒,责问吕布:“你敢戏我爱姬吗?”唤左右驱逐吕布,今后不许入堂,吕布怀恨回家。更不得了的事发生了。貂蝉终于将吕布勾引到相府后花园中的凤仪亭来,又哭又说,将自己如何思念吕布,董卓又如何将自己奸污。现在此身已污,不得服侍英雄,愿死在吕布面前,以绝了吕布的思念。还没有说完,就手攀曲栏,望荷花池便跳,慌得吕布一把抱住,貂蝉乘机倒在吕布怀中,说道:“妻在深闺,闻将军之名,如雷贯耳,以为当世一人而已。谁思反受他人之制!妾度日如年,愿将军怜悯而救之。”挑起吕布反对董卓。话说董卓因久未见貂蝉,便到后花园中寻觅。只见吕布把他的方天画戟放在旁边,抱着貂蝉说悄悄话。无明火起,抢过画戟就刺,吕布掉头便走。董卓胖,赶不上,飞起一戟,被吕布一拳打落在草中。吕布与董卓的关系彻底破裂。”董卓带着貂蝉回到他的家郿坞,离开了相府。王允也乘机把吕布接到家中,痛斥董卓把吕布的貂蝉抢走,说是要为吕布报仇,一番同仇敌忾,刺杀董卓的计划便周密完成。轻车都尉李肃奉命到郿坞去见董卓。说是天子有诏,欲会文武大臣于未央殿,商议将帝位传给太师之事。董卓心花怒放地起程进京,一路上车轴断了,马辔头断了,而且路上狂风大作,尘土蔽天,董卓大惑不解地认为这些都是不祥之兆。李肃却解释说:“弃旧换新,将乘玉辇金鞍;万岁登基,必有红光紫霞,这些都是吉兆。”“千里草,何青春;十日上,不得生。”这一首当时流行在长安街头的童谣,预示着董卓就快要死了。董卓在走进未央殿时,被埋伏在殿内的军士伏击,一戟直透董卓咽喉的就是吕布,李肃早把董卓的人头割在手中。

尼姑庵里的趣事,秀才赶考被借宿尼姑庵的故事

张作霖遇袭身亡后,四位美貌姨太太虽然结局不同,为何都不再改嫁?

张作霖生前曾娶过几房太太,他的太太们各自人生走向不同,却做了同一个决定——为他守寡。那么张作霖生前究竟对这些女子有多好,足以让她们对他如此死心塌地呢?

传统思想根深蒂固

张作霖的太太们之所以不愿意改嫁,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和她们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有关。虽然在外人看来,张作霖离开了人世,她们已经是自由身了。但是她们中有的人为了恪守心中的"妇道",因此便不愿意再嫁。

对张作霖怀有感激之情

张作霖的几房太太中,有出身书香门第的,例如上文提到的卢寿萓就是大家闺秀,也有出身贫寒的,比如许澎旸。许澎旸虽然家境不好,从小没读过多少书,但是她人穷志不穷,后来在张作霖的帮助下,她得以读书识字。所以在她心中,一直都非常感激张作霖,毕竟是张作霖改变了她的人生。

而同样对张作霖满怀感激之情的是他的六夫人——马岳卿,对于这两个女人来说,张作霖不仅是她们的丈夫,更是改变她们命运的恩人,她们更没有理由去背叛他。

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可是张作霖坐拥五房太太,家里依然一片祥和,这就不得不提他的五夫人张寿懿了,毕竟她功不可没。

她和卢寿萓一样,出身书香门第,也许是从小受到的教育,使得她无论是情商还是智商都很高。张寿懿擅长于处理人际关系,正是因为她的原因,张作霖的几房太太之间才得以和睦相处,也是因为她将许澎旸带回了府中,许澎旸才有机会从一个戏子变为一房太太。后来,张作霖走后,许澎旸就一直与她相依为命,或许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这个吧。

张作霖的几位夫人中,除了早逝的大夫人和三夫人之外,剩下的几位夫人在张作霖遇害后都决定终身不改嫁,不仅如此,她们还相处得十分融洽,或许是因为都经历了丧夫之痛,相同的经历让她们更惺惺相惜,只想好好的过完后半生吧。

只可惜时局不允许,如果不是因为后来社会动荡的原因,她们被迫分开,或许她们会一直保持着这种和谐共同走完人生最后的旅程。

几个来历不同的女子愿意终其一生为其守寡,除了她们的主观因素之外,想必张作霖生前待她们也是不错的吧。

小编推荐:如果您对本文《尼姑庵里的趣事,秀才赶考被借宿尼姑庵的故事》感兴趣,还可以看看《全球最长!意大利100厨师制2000米长薄饼 》这篇文章。奇趣网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本文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警察抓老鼠小偷,警察抓贼

下一篇:成吉思汗死后的事,成吉思汗身亡之谜

奇闻趣事排行

奇闻趣事精选

奇闻趣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