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穆宗长庆三年(823年),当时白居易任杭州刺史,友人张籍任水部员外郎,白居易恰逢暮色登杭州城望海楼眺望美景,创作这首诗寄赠远在外地的友人张籍。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江楼晚眺景物鲜奇吟玩成篇寄水部张员外注释:
澹(dàn)烟疏雨间斜阳,江色鲜明海气凉。江的上空不时有淡淡的烟云荡过,不时还夹杂着稀疏细雨,当云过雨收之际,一轮夕阳把金灿灿的阳光撒在湖面上。风吹江面浪滚波涌,深碧色的波浪在夕阳的照射下,一边是金光跳动,如金蛇游泳,一边是暗色背光,水色对比如呈墨绿。澹烟:清淡的云烟。疏雨:稀疏的小雨。间:间隔。斜阳:夕阳。江色鲜明:江上的颜色很明亮。海气:海上吹来的风。
蜃(shèn)散云收破楼阁,虹残水照断桥粱。天上的彩云在变化,水面的云气在飘涌,好像刚散的海市蜃楼,雨霁残云像破了的楼阁,由于细雨刚停,空间的水珠与夕阳映照,一条彩虹如桥梁一样架在江上,而彩虹照水倒影入江,一一相应,美不胜收。蜃:大蛤蜊。江海边或沙漠中,因空气冷热骤变,光线折射,而把远处的景物显示到空中或地面上,古人误以为是蜃吐气而成,称海市蜃楼。散:消散。虹残:雨后虹影渐渐消残。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加之水波动荡,风吹浪翻,好像许多花片飞舞一样,时暗时明,非常美观;彩云过后晴空一碧,雁群凌空飞翔,好像是青天上的一行字迹。花千片:风吹江水,浪花喷涌,如片片白花。字一行:雁群从青天经过,排成“人”字或“一”字。
好著(zhuó)丹青图画取,题诗寄与水曹郎。如此美的景色,只能用颜料勾勒出来,画上题诗,寄送给不在身边的好友。著丹青:用颜料著色画起来,即彩色画。丹青,丹砂和青雘,可作颜料。图画取:临摹下来。画,一作“写”。题诗:画上题诗。水曹郎:水部曹郎,水部官职名。当时张籍在水部任职,故称水曹郎。
白居易的主要作品有:
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池上、忆江南·江南好、浪淘沙·白浪茫茫与海连、暮江吟、钱塘湖春行、问刘十九、鸟、与元九书、早兴、村夜、李白墓、寒闺怨、春词、白云泉、太行路、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池上二绝、琴茶、寒食野望吟、大林寺桃花、春题湖上、卖炭翁、放言五首·其三、采莲曲、梦微之、望驿台、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燕诗示刘叟、江楼夕望招客等。
《江楼晚眺景物鲜奇吟玩成篇寄水部张员外》由[小孩子点读]APP - 小学家庭辅导专家,独家原创整理并发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江楼晚眺白居易
一、《江楼晚眺景物鲜奇吟玩成篇寄水部张员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担任杭州刺史期间,写给远在长安的好友张籍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描绘了诗人暮色中登上杭州城东楼,远眺壮美景色。诗人在感叹景色壮美的同时,也惋惜友人不在身旁的寂寞,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一种思念之情。
全诗语言清秀,情调轻松,寓情于景,新颖有致,是一首著名的闲适诗。
二、附原文如下:
江楼晚眺
唐.白居易
澹烟疏雨间斜阳,江色鲜明海气凉。
蜃散云收破楼阁,虹残水照断桥梁。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好著丹青图写取,题诗寄与水曹郎。
三、鉴赏:
作品抓住大雨刚过,彩虹尚存,海市蜃楼将要消失的一刹那,将这一精彩场面剪辑下来,组成一幅色彩绚丽的丹青图画。诗歌从阳光写起,谓斜阳余晖,由淡烟疏雨的间隙中射到水面。这个意境就极清新可人。加之江面经雨水一洗,新鲜明净,海风徐来,凉爽宜人。
题目所言"景物鲜奇"已非虚言。三、四句描绘了难得见到的海市蜃楼和雨后彩虹两种奇观。诗人是登楼眺望,目中所视,必有亭台楼阁。所以"蜃散云收破楼阁"云云是实景虚写。下句则说雨后天空中出现的彩虹,弯弯的好像拱桥,后来彩虹逐渐消残,水中好像映着一座断桥。本来雨后彩虹已是奇观胜景,诗人更从水中映照之倒影着笔,又把景色之妙提高一筹。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上句说江水碧绿,风吹浪翻,好像千片花瓣一样;下句说雁群把天空点染成一行字迹。"翻"字以诗情作画,写得生动;"点"字以画笔入诗,下得有神。诗人从作画的角度作诗,则诗中有画就不奇怪了。如此天然胜景,诗人不愿独自欣赏,赶快画为图幅,寄给好友。张籍有《答白杭州郡楼登望画见寄》,就是和这首诗的。诗中有"乍惊物色从诗出,更想工人下手难"之句,从侧面也可看出白居易诗情画笔的非凡不俗。
四、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琵琶峰。
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巩县(河南巩义)县令,与当时的新郑(属河南)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川秀美,民风淳朴,白湟十分喜爱,就举家迁移到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2月28日)正月二十日,白居易在东郭宅降生了。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属河南),享年75岁。
江楼晚眺 颈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江楼晚眺,景物鲜奇,吟玩成篇,寄水部张员外白居易
澹烟疏雨间斜阳,江色鲜明海气凉。
蜃散云收破楼阁,虹残水照断桥梁。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好着丹青图画取,题诗寄与水曹郎。
【注释】蜃散: 蜃气消散。海面、沙漠中,因空气冷热骤变,光线折射,而把远处的景物显示到空中或地面上,古人以为是蜃吐气而成,称海市蜃楼。
选自白居易的《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诗题原作“江楼晚眺,景物鲜奇,吟玩成篇,寄水部张员外”,张员外指张籍(约767—830)
澹烟疏雨间斜阳:指傍晚天气时晴时雨,晴雨交替。间,间隔。
蜃(shèn慎):大蛤蜊。海面、沙漠中,因空气冷热骤变,光线折射,而把远处的景物显示到空中或地面上,古人误以为是蜃吐气而成,称海市蜃楼。
虹残水照断桥梁:雨后天空出现的虹,弯弯的好像拱桥,后来虹影渐渐消残,水中好像映着一座断桥。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风吹浪翻,好像许多花片飞舞一样;雁群高翔,好像是青天上的一行字迹。
著:用。
图写取:临摹下来。
取:助动词。
题诗:画上题诗。
水曹郎:水部曹郎,水部(隶属于工部)官职名。当时张籍在不部任职,故称不曹郎。
①诗题谓“景物鲜奇”,诗中是如何体现的?(4分)
②张籍在《答白杭州郡楼登望画图见寄》中赞叹说:“乍惊物色从诗出,更想工人下手难。”称赞白居易把景物写活了。请以颈联为例简析诗人是怎样将景物写活的。(3分)
答案:
(1)斜阳穿过烟雨,江面清新明净,楼阁如海市蜃楼,虹影如水中断桥,江上白浪如花,碧空雁阵如字,(2分)诗人紧扣题目,选取景物别具匠心,描绘景物鲜明生动,构成了灵动而奇妙的画面。(2分)
(2)颈联用“花千片”比喻浪花,用“字一行”比喻雁阵,用比喻状物写景,生动形象。一“翻”一“点”,遣词生动传神,使江天景物静中有动,动静结合,增添了无限生机。(3分,比喻2分,动静结合1分。)
赏析:
该诗是一首七律,作于杭州刺史任内。上两句是说,风吹水面,白浪翻卷,好像千万片花瓣。碧空高远,大雁飞行,犹如在青天点上字迹一行。诗人巧妙地剪裁了江上雨后的自然景物,一仰,以实字写实景,构成了清新和谐的画面。
该诗下两句一俯是诗人在一个秋天的傍晚,登上杭州城楼眺望,赞赏景色的优美,于是请人画为图幅,并题了这首诗寄给张籍。张籍特地写了《答白杭州郡楼登望画图见寄》,赞叹说:“乍惊物色从诗出,更想工人下手难。”称赞白居易把景物写活了。
作品抓住大雨刚过,彩虹尚存,海市蜃楼将要消失的一刹那,将这一精彩场面剪辑下来,组成一幅色彩绚丽的丹青图画。诗歌从阳光写起,谓斜阳余晖,由淡烟疏雨的间隙中射到水面。这个意境就极清新可人。加之江面经雨水一洗,新鲜明净,海风徐来,凉爽宜人。
题目所言“景物鲜奇”已非虚言。三、四句描绘了难得见到的海市蜃楼和雨后彩虹两种奇观。诗人是登楼眺望,目中所视,必有亭台楼阁。所以“蜃散云收破楼阁”云云是实景虚写。下句则说雨后天空中出现的彩虹,弯弯的好像拱桥,后来彩虹逐渐消残,水中好像映着一座断桥。本来雨后彩虹已是奇观胜景,诗人更从水中映照之倒影着笔,又把景色之妙提高一筹。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上句说江水碧绿,风吹浪翻,好像千片花瓣一样;下句说雁群把天空点染成一行字迹。“翻”字以诗情作画,写得生动;“点”字以画笔入诗,下得有神。诗人从作画的角度作诗,则诗中有画就不奇怪了。如此天然胜景,诗人不愿独自欣赏,赶快画为图幅,寄给好友。张籍有《答白杭州郡楼登望画见寄》,就是和这首诗的。诗中有“乍惊物色从诗出,更想工人下手难”之句,从侧面也可看出白居易诗情画笔的非凡不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