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网 www.QiQu.net】探秘天下未解之谜 分享全球奇闻趣事

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今天是

禾花雀被列为一级保护动物,白眉鹀是不是保护动物

发布时间:2023-12-05 03:21来源:奇趣网编辑:QiQu阅读: 当前位置:奇趣网 > 奇闻趣事 > 手机阅读

来源:澎湃新闻

6月19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征求意见稿)》(简称《名录》)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0年7月19日。

澎湃新闻注意到,《名录》中此前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宣布“极危”的物种黄胸鹀(读wú)新增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两部门在关于《名录》的说明中指出,黄胸鹀在鸟类贸易中占有很大份额,由于错误的宣传其药用功效,导致野外黄胸鹀遭到过度猎捕造成野生种群数量大幅度下降,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本次调整考虑将其新增为国家一级保护。

黄胸鹀俗称禾花雀。2004年以前黄胸鹀的等级还是“无危”(IUCN编制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将物种受威胁程度依次分为无危、近危、易危、濒危、极危和野外灭绝6个等级),13年里黄胸鹀“连跳四级”,2017年12月5日,IUCN宣布,黄胸鹀升为“极危”,离“野外灭绝”只差一级。

IUCN当时称,我国部分地区因食用而过度捕猎,是禾花雀数量锐减的主因。

在我国广东等地,民间流传着黄胸鹀具有“补肾壮阳”的功效,它被称为“天上人参”。自2016年10月至今,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曾多次报道天津、河北、广东等地捕鸟贩鸟的非法交易链。2017年,唐山森林公安在一起案件中查获非法收购的黄胸鹀和普通朱雀活体2万余只,这些捕获的黄胸鹀在天津、河北等地育肥后运往广东,最终被端上餐桌。

《名录》在雀形目下新增鹀科,其中黄胸鹀、栗斑腹鹀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蓝鹀、藏鹀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禾花雀被列为一级保护动物,白眉鹀是不是保护动物

20年前还在我国泛滥的禾花雀,如今为什么消失了?

黄胸鹀又现身了!极度濒危物种黄胸鹀在我国深圳地区首次现身,这也是最近几年来当地首次发现的黄胸鹀。

黄胸鹀的学名叫做禾花雀,在20多年前它还是我国最为常见的鸟类之一,甚至许多地方还出现禾花雀泛滥的现象,人们从未想过有一天,它的数量会锐减,甚至达到极度灭绝的程度。

禾花雀的数量锐减,和我国广东以及香港等地以禾花雀为食脱不开关系,在这里,人们把禾花雀当作是“天上人参”,还会将它们当作是街头美食而出售。

禾花雀是候鸟,它们的繁殖地在我国东北、内蒙古北部、新疆北部以及西伯利亚等地,每到冬季来临时它们会飞往我国广东,越南,印度等地过冬,而禾花雀在向南方过冬时,为了绕开喜马拉雅山脉的阻隔,大多数都会途经我国广东等地,正因为如此,广东一些地方才会定期举办禾花雀美食节,比如:佛山市的禾花雀美食节,东莞的三禾宴,香港的电影《食神》中也出现了禾花雀的身影。

禾花雀和麻雀一样,在繁殖期间保持成对生活,但在非繁殖季节时,它们往往会成群生活,种群数量从数百只到上千只不等,有记录的较大总群规模达到了7000只左右。

群居是因为禾花雀体型较小,天敌众多,为了提高生存率,禾花雀会形成群居,依靠种群的力量来躲避天敌的攻击。但是群居也将禾花雀置于危险之中,禾花雀喜欢群居导致猎人们可以将它们一网打尽。

群居的禾花雀在野外还喜欢聚集在冬季栖息地,熟悉该习性的猎人们可以提前准备好陷阱,捕获它们。

由于人们大量捕食禾花雀,导致禾花雀的数量在不断锐减,在2001年一年,就有超过100万只禾花雀被端上了餐桌。

事实上,我国早在1997年就开始禁止猎杀禾花雀,但由于当时禾花雀数量较多,没有灭绝危险,所以将禾花雀列为国家三有保护动物,对禾花雀的保护力度还不够。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有着“天上人参”之称的禾花雀被人们视为佳肴,以至于人们仍旧在偷偷地猎杀禾花雀。

大量猎杀禾花雀,导致了禾花雀的种群数量下降了大约90%,而它们的濒危级别也从无危调整到近危、易危、濒危、极危。

不仅仅是禾花雀,由于禾花雀备受人们追捧,一些其他的鸟类也被当作禾花雀而被杀,然后充当禾花雀被端上了餐桌。

尽管禾花雀的物种数量下降如此之快,但是我国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制定之后更新速度较慢,没有及时将禾花雀调整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现如今名录已经调整,禾花雀已经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所以才导致对捕杀禾花雀的人惩罚较轻,以至于人们仍旧在偷偷捕杀禾花雀。

自从禾花雀的数量极度缩减之后,禾花雀在我国就成了极其罕见的鸟类,而现如今禾花雀又在深圳现身,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好消息。

而且这一次,无论是政府还是民众已经开始有意识地保护它们了。随着我国受教育水平提高,文化层次的提高等,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以野生动物为食的危害,普通民众也开始抵制食用和售卖野生动物。

其次是禾花雀的分布地较为广泛,虽然在我国南方等地区有着食用禾花雀的传统,但是禾花雀的栖息地比较广泛,大多数地方并不会疯狂地捕食它们,给了它们一定的喘息之机。

再者是环境的改善,为了给野生生物留下一定的生存空间,我国在西北地区大规模种树,在湖泊、湿地等地区组织退耕还林还草。正是因为如此,禾花雀才又重新现身。

但是禾花雀的现身并不意味着它们不需要保护,而是仍旧需要我们知道它们的栖息地以及迁徙路线,只有了解这些,才能给它们提供更有效的保护,禾花雀才能重新达到无危水平。

禾花雀被列为一级保护动物,白眉鹀是不是保护动物

为何说禾花雀升级为极危?

12月5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黄胸鹀(俗称禾花雀)的评级从“濒危”升级为“极危”,13年前,黄胸鹀还属于“无危”状态。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称,中国部分地区为食用而过度捕猎黄胸鹀是其数量迅速减少的主因。一位曾经参与捕猎黄胸鹀的人士告诉北青报记者,黄胸鹀从10年前一天能抓50多只,下降到如今两三天只能抓到一两只,捕鸟成风的背后是暴利作祟,为了出售的品相,贩鸟者会将捕获的黄胸鹀活活闷死。资料显示,过去几年中破获的非法贩卖、运输、饲养黄胸鹀案件中,不乏涉及数千乃至数万只黄胸鹀的案例。

13年从“无危”到“极危”

这是一只身长只有十几厘米的小鸟,如果不是胸前的一簇黄色羽毛,它和普通的麻雀似乎没什么区别,因为这簇黄毛,它被专家们命名为黄胸鹀。每年8月开始,它和它的同胞会从西伯利亚到中国东北的漫长地带起飞,一路南下迁徙到中国的南方乃至东南亚地区,行程可达4000公里以上。

漫长迁徙并不顺利,很多追逐暴利的人会在山里田间架设鸟网,部分鸟网长达数公里,一旦黄胸鹀被鸟网挂住就难以逃脱。这些被抓住的黄胸鹀往往会以另一种方式抵达预定的终点:鸟贩将其催肥闷死后,装箱运往南方,在那里,它们会出现在餐桌上,成为人们口中的大补的“天上人参”。

2017年12月5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更新了濒危物种红色名录,黄胸鹀的评级被从“濒危”升级为“极危”,距离下一级“野外灭绝”只剩一步之遥。而13年前的2004年,黄胸鹀的评级还是“无危”。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编制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是一项将物种受威胁程度依次分为6个等级的名录,分别为:无危、近危、易危、濒危、极危、野外灭绝。13年间,黄胸鹀的评级经历了“五级跳”。2004年,黄胸鹀由“无危”改为“近危”,2008年“易危”,2013年“濒危”,到本月5日变为“极危”。与之相比,大熊猫如今的数量已经恢复到“易危”的级别。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称,此次黄胸鹀的升级是因为“观测显示,黄胸鹀的全球物种减少速度大大高于此前的预期,这一点在过去11年间尤甚。”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坦言,除了农业活动和栖息地受影响等因素外,黄胸鹀物种数量大幅减少的主因是人类为了食用黄胸鹀而进行的过度捕猎:大量黄胸鹀被用鸟网捕捉后,煮熟并以“麻雀”或“稻鸟”的形式出售。这种做法以前只限于中国南方的一小部分地区,但现在变得更加普遍和流行,捕鸟者现在必须广泛活动才能获得足够的黄胸鹀。尽管1997年中国政府禁止了黄胸鹀买卖,但仍有数额巨大的交易在私下里进行。

小编推荐:如果您对本文《禾花雀被列为一级保护动物,白眉鹀是不是保护动物》感兴趣,还可以看看《隐市奇闻录大结局,东野圭吾破案纪实 》这篇文章。奇趣网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本文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北京双桥商圈金隅可乐写字楼楼盘6月写字楼的租金291元/㎡天出售价格18977元/㎡

下一篇:令人吓一跳的照片,25张让人窒息的照片

奇闻趣事排行

奇闻趣事精选

奇闻趣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