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看过古装剧吧,是不是经常听到皇帝用“朕”这个称呼,这也是我们日常里所知道的皇帝最常用的自称的词语。但是如果看过《封神榜》的都知道,商纣王的自称却是“孤王”、“孤”或者是“寡人”,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特别是“孤”和“寡人”这两个词每次听着都觉得奇怪,每次看《封神榜》的时候,明明大家都看到了商纣王在酒池肉林里潇洒,却总是自称“孤”或者是“寡人”的时候,真是莫名其妙,明明那么多美女拥簇着吃得好喝得爽,怎么还说孤独呢?难道是明目张胆地炫耀吗?(都后宫佳丽三千人了,还孤独个屁啊,有没有考虑过我们这些单身狗的想法)
无事退朝
其实这是大家误解了,既然这不是皇帝在赤裸裸的炫耀,那他这个“寡人”是什么意思?
其实“寡人”这个称呼在汉朝时还是比较多见的,但在汉朝以后就比较少见自称“寡人”的了(可能是真的不好听吧,哈哈哈)。
这么多美女了还不知足
原来这“寡人”指的是“寡德之人”,大意是说自己在道德方面做得还不是很好,请大家多多包涵的意思,就像是现在很多人都听过的“鄙人”一样(敲黑板,鄙人可说的不是卑鄙的人),都是古人用来表示谦虚和自谦的用词,是低调的体现,并不是像我们现在看来是孤独的人和孤家寡人的意思。在古代人们崇尚谦虚是美德,这些古代帝皇和王侯就自然而言谦虚地称自己是“寡人”了。想表达的意思是我的水平还不够好,希望你们这些能臣要好好辅佐我,也是一种古代君王变现得礼贤下士的表现了。(竟然还说你不是在炫耀地位[抠鼻][抠鼻][抠鼻])
鄙人可不是卑鄙的人哦
那咱再聊聊皇帝最常用的“朕”又是咋来的?
据查相关历史记载,在《尔雅》和《说文》中的是"朕,我也";同样在《尔雅义疏》里也有记载的是:"朕为通称,上下所同";
原来在秦之前,“朕”只是一个普通的字,上至国君,下到平民都可以使用的。而自从嬴政统一了六国之后,为了突出自己独一无二的地位,就下令,除了自己,谁也不能再自称是“朕”。(原来是为了面子啊)
为什么皇帝总是称自己为寡人呢?
关于“寡人”一称呼,通常的解释如下:“寡人”有寡德之人的含义,即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秦始皇之前古代王侯自谦的称呼,春秋战国时期、汉朝和南北朝比较常用,之后君王多以“朕”自称。
中国古代尤其盛行“天人感应”、“以德配天”、“君权神授”的观念,认为君主和诸侯的权位是上天赋予的,但是上天只会把天下授给有德行的人,为了不辜负上天以致失去权位,就不能失德,所以君王、诸侯王谦称自己是“寡人”。
另一称呼“孤”的含义与寡人相近,因此多与寡人合称“孤家寡人”。《左传》中有言:“请子奉之以主社稷,寡人虽死亦无悔焉”。刘邦为汉王时,韩信为齐王时,隋炀帝为晋王时,后汉刘赟被迎立时,均自称寡人,惟汉时尚多见,汉以后较少见。除此之外,古代士大夫和诸侯夫人也有自称“寡人”的,比如《诗邶风》中有“先君之恩,以勖寡人”,这里的寡人便是卫庄公夫人庄姜的自称。
不过,近些年来也有一些学者提出了其他观点,认为“寡人”的确用于君王自称,但就其在《左传》之中的使用情况而言,是否属于含“寡德”之意的自谦词值得商榷。
同时,“寡人”这一词的使用也不是随意的,有其特定的使用场合,例如《左传》中在诸侯与外国外交时自称都使用“寡人”,凡是臣子在外交时都对外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但是在君臣对话中则不怎么使用“寡人”自称。根据外交场合的语境,此时的“寡人”若是少德之人的意思是说不通的,所以“寡人”在这里更可能是表示国与国外交时诸侯特定身份等级的词汇,而没有什么自谦少德的含义,也不是对下自称的词,寡德之人的含义很可能来自后代一些儒学大师的臆测。
皇帝为什么,称自己为寡人?
古代君王称自己为寡人是用来警醒自己要以德治国,以德服人,为了时时刻刻的提醒自己要为百姓们谋福利,要成为一个贤君。所以古代的君王就会自称为自己是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