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武侠的大家,一提到大侠,肯定会想起萧峰和郭靖,可惜这都是金庸先生小说中虚构的人物。
今天要提到的这位是真正历史存在过的大侠—郭解,无论《史记》、《汉书》与《资治通鉴》都纷纷出现他的名字,他真可谓是大汉王朝最后一位江湖大佬,他的威名连当时汉武帝都要忌惮三分。
要不然汉武帝为什么非要处死他不可,还是因为他在民间威望太高了。
可是我们常说人怕出名猪怕壮,一个江湖人,连皇帝都忌惮,终究不是一件什么好事,结局当然可想而知了。
接下来我们将从名噪一时的开局、被迁关中的中途与亡命天涯的末路,这三个阶段来详细描述这位江湖大佬如何早年成名,再到如何走向灭族的归途的传奇悲壮的一生。
来解密江湖大佬为何都难以善终的秘密。
一、名噪一时的开局郭解字翁伯,河内郡轵县人,父亲以任侠出名,而闻名乡里,结果被当地官员举报,被孝文帝下令诛死了。郭解本人个子矮小,其貌不扬,但是精明强悍,不喝酒。
由于父亲过世比较早,便被寄养在父亲朋友家。父亲是一个侠士,结交朋友也是一些靠着好勇斗狠过日子的人。
郭解在这个环境耳濡目染之下,也养成好勇斗狠的性格,而且身手不错,每当自己遇到令自己心中不快之事,能动手绝不动口。
为此他不仅亲手杀过不少人,而且替朋友报仇也没有少动刀子,甚至不惜牺牲生命。但凡有亡命之徒逃窜到自己府邸,他尽心竭力为其隐藏,因此他的好义之名,便不断在江湖中流传开。
他不仅藏匿亡命徒,还会偶尔自己兴起,去扮演土匪拦路抢劫。当抢劫也没有兴趣后,就停下来就私铸铜钱,同时也会带着手下去偷坟掘墓,凡是大汉律法上明令禁止事情,他都干过。
要问他为啥没有被抓去处死,一是他够义气,朋友太多,一旦官府下令抓捕,就有人给他通风报信,等官差到他家,他就跑了没影了。
在外面躲到皇帝大赦天下时,就是名正言顺回到故里,继续过着他逍遥快活的日子。
等到郭解年龄大了,就老是会做噩梦,郭解便去找算卦人解梦,算卦人就是告诉他,这是他之前杀业太重,上天警示他改要多行善事了。
郭解对此深信不疑,因为自己外婆就是出名的女相士。
从此郭解开始改变自己,检点自己行为,常常劝告自己用恩惠报答那些怨恨自己的人,常常会钱粮接济身边的穷人,从来不指望别人来报道自己。
少年时结交的江湖好友,看到郭解扶危济困的侠义之举,就纷纷给他扬名。
虽然自己以及非常克制自己,但是他还是忍不住做一些行侠仗义的事情。少年时养成的好勇斗狠的性格,也会让他为小事而无名火起,面对冒犯自己,还是忍不住攥着拳头,目眦欲裂,刚要动手,就想到算卦人的劝诫言犹在耳。
自己虽然作罢了,但是当地少年都仰慕他的行为,常常为替他出手干掉仇人,却也不让他知道。
少年人这样效仿偶像,不顾王法,肆意报仇的行为,也为郭解走向族灭的命运埋下伏笔。一个统治者决定不会允许地方上有这样恶劣的影响力的存在。
郭解的侄子常常依仗郭解的威名,常常做一些欺男霸女之事。有一次在酒肆同别人喝酒,让人家把杯中干了。
那人人家的酒量小,实在不能再喝了,侄子就拿着酒壶给人强行灌酒。
那人呛得连咳不止,侄子还在一旁哈哈大笑,那人大怒,拔下佩刀就刺向侄子,侄子躲闪不及正中腹部,侄子就这样流血过多而死,那人见自己杀了,拔腿就逃跑了。
郭解姐姐看着儿子倒在血泊之中,大哭着恳求郭解为自己报仇,可是郭解站在当场一动不动,完全没有给自己侄子报仇的意思,便大怒道:“郭解,你做孩子的舅父,别人杀了的子侄,你却无动于衷,你岂可如此冷血无情。”
于是,抹干眼泪,二话不说,转身就走,把儿子的尸体丢弃在酒肆,也不找人把儿子抬走安葬,想以此过激之举来羞辱郭解的冷酷无情。
郭解在当场也很无奈了,错在自己侄子,可是自己又不能不念骨肉亲情。便一面把自己的侄子安葬了,一面派人暗中探知凶手的去处。
凶手杀完后,才知道自己杀的是郭解的侄子,吓得惶惶不可终日,又听说郭解派手下在打探自己去处,便只好自己登门把真实情况告诉了郭解,以求郭解给自己一个痛快。
郭解看着眼前这个跪在自己面前的凶手,眼里都是惊慌和恐惧,赶忙起身,将其扶起,安慰道:“你能主动前来,我很高兴,你动杀了我的侄儿,是他无礼在先,错不在你。”
那人本来是抱着必死决心前来的,没有郭解原谅自己,感激地那人跪下给郭解磕了几个响头,郭解赶紧把他扶了起来,好生安慰了几句,便把那人离开了自己府邸。
在旁围观的百姓,见那个人竟然活着出来,纷纷对郭解深明大义的道义之举,赞不绝口,到他门下依附的门客也越来越多。
虽然郭解现在做了不少善事,但是邻里想到郭解干的那些事情,还是比较惧怕郭解,每次郭解出门和回家,四邻都躲他远远的,偏偏有一个人十分傲慢地坐在地上看着他,郭解就派人去问他的姓名。
有一门客看到还有人敢对门主如此,便提议杀掉此人,郭解立刻拦住道:“我郭解住在乡里之中,却还是得不到别人的尊敬,这看来还是我自己的道德修养得还不够,他又有什么罪过!”
打听的门客回来告诉郭解此人姓名,郭解便暗暗记了下来。有人在前面拦住去路,郭解只好打道回府了。
又一次,当地尉史来参加郭解的宴请,酒喝到半酣时,他就趁机嘱托尉史道:“大人,此人于小人有恩,轮到他服役时,请大人多多关照,有机会就免除他的劳役吧。”
尉史也没有明确答复,只是将酒一饮而尽,郭解也会意将酒干了。
以后每到服役时,有好多次,县中官吏都没去找过对郭解无礼之人。此人感到十分奇怪,多方探听,才知道其中的缘故,原来是郭解求人免除了他的差役。听到此事后,那人便负荆请罪,登门让郭解饶恕自己无礼之过。
放了杀自己侄子的凶手,替对自己无礼之人免除劳役,这些以德报怨之举动,让郭解侠义真的是威名远播了。
连东都洛阳都听说过郭解的侠名。于是洛阳人只要出现了相互结仇的纷争,城中有头有脸的乡绅豪族出面调解,都不管用,两方面始终不听劝解,还要再动刀兵。
洛阳士族只好派门客们去请郭解出面,郭解听说缘由,便马不停蹄地赶到洛阳。
当晚郭解就会见结仇的两家,两家出于对郭解侠义之名的尊重,便都耐心地听取了郭解的劝告,于是准备当场两家和好。
见两家准备和好了,郭解就对两家说:“郭某听说洛阳诸公出面为你们调解,你们都不肯接受和解。如今你们能听从了我的劝告,我很高兴,但是我郭某怎能从别的县跑来,就为了侵夺人家城中贤豪大夫们的调解权呢?”
于是郭解当夜就离开了洛阳,就是为了不让人知道自己来过。
离别时告诫两家说:“你们最好当郭某没有来过,待我离开后,你们再洛阳豪杰从中调解,然后听从他们和解。这样郭某也算尽力办了事,功劳都是洛阳士族。”
两家见郭解为人如此,都心生佩服。
郭解不仅办好事不留名,还保持着恭敬待人的态度,从来不敢乘车走进县衙门,但凡有事都是步行前往。
他去旁边的郡国去替人办事,事只要能够办成的,他就一定帮人把它办成,办不成的,也会十分恭敬表达自己的歉意,让请托方感到宾至如归。
郭解不仅仗义,还总是慷慨解囊,因此周围的无论百姓还是士族豪门,大家都特别尊重他,但凡郭解有些事情,大家都争着为他效力。来把自己的门客接回自家供养。
郭解在乡里声名与威望如此之高,不免让地方郡守和朝中大员感到不安,更不安还有控制欲极强的汉武帝。
二、被迁关中的中途元朔二年,汉武帝就下令把地方各郡国的豪强富族迁往茂陵居住。以免对地方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郭解一家也在迁移名单之中,郭解自然明白朝廷的用意,可是自己在地方过得日子太舒坦,实在不想搬家,边请托高官替自己在皇帝面前求情,好让自己能够从名单划去。
由于郭解交际面实在太广了,请托人竟然找到了大将军卫青,这可是汉武帝身边的最宠信红人。
大将军卫青没有自己的亲信竟然会为了乡野请托,感到震惊之余,卫青也难以推脱。
又一次在君臣面谈之际,大将军卫青就替郭解向汉武帝说:“陛下,臣听闻您想迁富豪之家于茂陵,可是郭解家境贫寒,不符合迁移的标准吧!”
汉武帝大惊,然后面色如常地道:“一个百姓,竟然能让朕的大将军替他说话,看样子这个人,他家不穷啊!”
此言一出,惊得卫青赶紧伏地认罪,汉武帝将他扶起安慰道:“朕也是怕大将军被奸人蒙蔽了,才出言提醒,大将军不必惊慌。”此时卫青的后背依然湿透了。
郭解的请托不仅没有免除迁移之苦,反而让自己被汉武帝给记住了。在官吏催促下,郭解不得不带领着家人迁徙到茂陵了。
轵县人杨季主的儿子在县里当县丞,门客打听到就是他提名要迁徙郭解一家去茂陵。郭解哥哥的儿子听后大怒,当街就把杨县掾的头给砍掉。
杨季主面对丧子之痛,决定与郭家不死不休。这也就成了郭解一族覆亡的导火索。
郭解一家迁移到关中,关中的豪绅们听说郭解来了,都纷纷登门拜访,还有人争着与郭解义结金兰。
此事也汉武帝听说了,没想到一个地方豪强影响力竟然如此大,没想到了京城,还有着这样的影响力。
郭解的门客也是一不做二不休,索性把杨季主给杀了。
这下彻底激怒了杨家,杨家边派的家人到长安上书告状,没想到郭解的门客丧心病狂,在宫门外就把上书告状给杀了。
汉武帝一听,彻底怒了,没有郭解三番四次在朕眼皮底下搞事情,于是给各郡官吏下令,必须抓捕到郭解,要不然提头来见。
郭解这是人家屋中,祸从天上来,明明跟自己没什么关系,就因为自己门客替自己杀了,自己就要给门客担罪,真是越想越不是滋味。还好有人给自己说,自己又可以提前跑路了。
三、亡命生涯的末路郭解把他母亲安置在夏阳,而自己一路逃到了临晋。
到临晋了,遇到了籍少公,籍少公都不是不认识郭解,此次郭解只好自报家门,籍少公一听是郭解,真是久闻大名,今日才得一见,郭解知道麻烦素昧平生的人不好,但是生死关头,只好说明来意。
籍少公便拍着胸脯道:“籍某,一定帮郭兄脱困。”
乔装打扮一番后,籍少公顺利地帮郭解送出关,离别之时,郭解抱拳道:“籍兄,大恩大义,郭某终生不忘,要是郭某此次能够化险为夷,大恩必当厚报,若不能,只能来生再报了。”籍少公也是抱拳回礼道:“郭兄切莫多礼,你还是赶快出城吧!”
辞别了籍少公,郭解辗转来到了太原,他所到之处,都会把自己的情况告诉留他食宿的人家,以免他们受到牵连,但是人家听说是郭解,都劝他安心住下,避避风头,而郭解只是留宿一晚便离开了。
各郡县官吏一路追踪郭解,好不容易查到郭少公家里。而籍少公为了避免自己禁不住拷打,泄露郭解踪迹,在狱中从容自杀了,自从线索和口供都断绝了。
本以为风声过去了郭解走在大街,看到的还是自己海捕文书,惊得赶紧回去躲避,没有想到刚转身就被官府逮了一个正着,郭解也没有抵抗就被押到官府监狱。
官员得到上峰命令,要彻底郭解的案底,没想到,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没想郭解曾做过这么多违法乱纪的事情,还都发生在赦令公布之前。
有一次,轵县有个儒生陪正在查办郭解案件的小吏闲坐,刚好郭解的门客在另一座称赞郭解为人如何如何。
儒生听得不以为然,讥诮道:“我看郭解不过是有名的流氓地痞,专爱做一些作奸犯科的事,和他在一起混得都是乌合之众,我看这种早该死上千万次,还死有余辜。”
郭解门客听后大怒,抽出佩刀就杀了这个儒生,还割下他的舌头,然后就扬长而去。
此事,自然又要怪罪到郭解头上,审问官员在一旁喝着茶,狱卒拿着刑具责问早被打得遍体鳞伤的郭解,要他交出凶手,郭解真是有苦说不出,自己门客这么多,谁知道是那个混蛋杀了儒生,无论怎么用刑郭解只是不知。
杀死杨季主的凶手,不知道是谁,杀死上书的凶手,不知道是谁,杀死儒生的凶手,也不知道是谁。之前罪行都因为大赦给赦免了,审问官吏只好秉公向皇上汇报郭解无罪。
此时御史大夫公孙弘上前提出抗议道:“郭解一介平民任侠妄为,玩弄权诈之术,就因为小事便可让他人为其杀人,郭解自己虽然不知道,陛下,这个罪过难道不比他自己亲自杀人还严重。有如此恶劣影响力,难道不应该判处郭解大逆不道的罪嘛!”
汉武帝听后拍案道:“公孙爱卿说得对,此等扰乱纲常的逆民,怎能不除掉,朕容得了他,天也容不了他,来人将郭解夷三族。”于是就把郭解的家族给诛杀了。
郭解不幸不仅在于他生活在君主专制的时代,还在于他影响力实在太多,竟然有人愿意为他杀人,还有世族豪强都愿意和他结交,在放在皇帝眼中就最大的不安定因素。
想想郭解一生从侠名远播的开局,再到因为侠名被逼到绝路,像金庸先生笔下的侠名远播还能善终的大侠可能只存在于小说中了。
作为大汉王朝最后一位声望直达朝堂的江湖大侠,归途只能在皇权碾压下灰飞烟灭了吧!
自此以后汉朝再无史书上留名的江湖大侠。
郭解只是一个江湖游侠,为什么汉武帝却一定要他死?
江湖中的大侠永远都是武侠小说中的英雄人物,他们行侠仗义、锄奸扶弱,是少女心中的“偶像”。虽然有的“侠”是行侠仗义之人,有的是泼皮无赖之徒,但韩非子说:“侠者以武犯禁”,无论是哪种“侠”他们都是犯法的。汉武帝时期便有这么一位著名的大侠——郭解,最后被汉武帝诛杀全族。郭解的父亲也是当地一著名游侠,在文帝时期被逮捕处死。所以郭解从下受父亲影响,好勇斗狠,是个暴脾气。年轻的时候如果遇到什么不愉快的,那对方绝对是必死无疑,他为矛盾杀过的人可不在少数。不仅如此,他的犯罪行为一只手可数不清,什么藏匿罪犯、违法抢劫、私铸钱币、盗挖坟墓他样样都做过。按理说,这么个人早就该被处死了,但他每次都能化险为夷,逃出生天。
等他年纪大一点的时候,虽然本性难移,为小事突然怨怒行凶的事还是屡见不鲜。不过他居然开始检点自己,用恩惠报答怨恨自己的人,还不计回报。
在又经历了一系列事情之后,郭解逐渐声名远扬,游侠们不仅仰慕他还喜欢依附于他。不过郭解随着名气越来越大,做人却越来越谦卑,出门从不带着仆人,遇到官员从不敢乘车。他能办成的事必须给人家办成,办不成的也一定会让多方满意,因此大家都特别尊重他,争着为他效力。
不过也就是在这种“盛名”下,郭解有了大麻烦。
元朔二年(前127年),朝廷要将各郡国的豪富人家迁往茂陵居住,郭解家贫,不符合资财三百万的迁转标准,但迁移名单中却有郭解的名字。这是怎么回事?
郭解当时其实就算是个地下大佬级的人物,地方官员非常惧怕郭解,又不得不依靠他的势力,政令受到牵制,所以也就有了这么一出。
卫将军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卫青,就连他也在为郭解说话,这让汉武帝更加“叛逆”,说:“一个百姓的权势竟能使将军替他说话,这就可见他家不穷。”郭解于是被迁徙到茂陵。
最初提议迁徙郭解的是轵县杨季主的儿子,时任轵县县掾,郭解的侄子就把这个杨县掾的头砍了。从此杨家与郭家结了仇。后来又杀死杨季主。杨季主的家人上书告状,有人又把告状的在宫门下给杀了。汉武帝听到这消息,就向官吏下令捕捉郭解。惊动天子的郭解此时已经被逼入绝境,无奈的他只好将老母安置起来,自己则亡命逃亡。
郭解的亡命生涯中获得了不少人的帮助,他所到之处,常常把自己的情况告诉留他食宿的人家。所以过了很久,官府才捕到郭解,并彻底深究他的犯法罪行,发现一些人被郭解所杀的事,都发生在赦令公布之前。
也就是说郭解的罪行其实都已经被赦免了,他应该被判无罪。在这期间,又发生了一件事:轵县有个儒生陪同前来查办郭解案件的使者闲坐,郭解门客称赞郭解,但是儒生却对他的话加以反驳,郭解门客听到这话,就杀了这个儒生,并割下他的舌头。对此事毫不知情的郭解本来也应该无罪,官吏向皇上报告,说郭解无罪。御史大夫公孙弘议论道:“郭解以平民身份侠,玩弄权诈之术,因为小事而杀人,郭解自己虽然不知道,这个罪过比他自己杀人还严重。判处郭解大逆无道的罪。”于是就诛杀了郭解的家族。
多么荒唐的理由!究其荒唐之因,还是因为郭解强大的势力已经威胁到了大汉政权,就算没有这件事,郭解早晚都会被安上一个莫须有的罪名。
司马迁给了郭解极高的评价:
游侠郭解在汉朝是什么样的存在?汉武帝为什么要杀他?
郭解这个人在古代时候是个作恶多端的人,用现在的话可以理解成是一个黑社会老大,他做的坏事何其多,抢劫,盗墓,私自藏匿犯人等等,他一直都在法律的边徘徊,而且他又是一个运气很好的人,每次遇到事情都会被巧妙的化解,所以他一直都很逍遥自在,也没有人能够治得了他,但是最后郭解还是被汉武帝给处死了。
其实汉武帝之所以杀郭解,是因为他在民间的名声实在是太盛了,甚至很多人都以他唯马首是瞻,但这并不是一个很好现象,再说了,老百姓之所以听他的就因为他太厉害了,导致老百姓很惧怕他,而且郭解这个人确实做过很多犯法的事情,还是知法犯法,由于他是黑帮的老大,手下的人也不少,整个社会风气都被他们给破坏了,也造成了社会动乱。
其次,郭解和地方官员保持的也有良好的关系,如果有人去告官的话,基本上很难成功,但是中间有了郭解这件事情就好办多了,他会把这件事情处理的极好,而他虽然这么做是对的,但是在当时来说也是越权的,非常的不合理,如果没有给官员勾结,他做事情也是比较难的,但是不然,他反而有直通车,直接就给处理了。
然后,就是郭解做的事情,他多次的挑战朝廷的权威性,他经常为了报复别人在大街上杀人,所以当时郭解这个行为上报到朝廷的时候,汉武帝也是忍无可忍了,直接派人把他给抓起来了,毕竟汉武帝又是一代明君,他是不会容忍郭解这样的人存在的,所以直接下令处死郭解。